行為地圖在可用性研究中的應用探索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79.jpg)
概念+實戰(zhàn)
一、概念篇——傳統(tǒng)行為地圖(Behavioral Mapping)的概念及應用范圍
一種從時間和空間角度,系統(tǒng)的觀察研究行為的方法。而這種從時間和空間角度還可以有兩個維度進行觀察:以人群或個體為觀察單位、以地點為觀察單位。
以人群或個體為觀察單位(好像有點像狗仔隊),觀察人群/個體的行為、語言、行動路線等,得到關于這個人或這一個體的習性、性格特征等。這種觀察更多的是用在動物或者小孩身上,因為當你觀察小孩子的時候,可能會被注意到,但是很快他又會忽略你的存在,對實驗觀察的影響比較小。
重點要說一下以地點為觀察單位來進行行為地圖的研究。主要會運用于公園、醫(yī)院、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研究人們的行為路線,從而提升公共設施的便利性、人性化。
案例一:某研究團隊對一個關于“淘金時代”紀念博物館所做的行為地圖研究
目標:共53人,男性28人,女性25人,年齡約45歲左右
實驗時長:12天,工作日分時間段,周末全天
觀察時長:平均耗時都是31分鐘左右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博物館的中心展區(qū)游人停留的時間都比較短,約45s,大約只看看3個入口處的3-5個展品。并且,在這個餐館過程中,參觀游人沒有任何的交流,也不會去觸摸展品。
年紀稍大的人閱讀展品說明的文字比較困難。
是展品很無聊?還是另有原因?不得而知,這就是行為地圖的一個缺陷,雖然你知道你的研究對象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但是你不知道為什么。
給出的改進建議:
1)減少出入口,即聚流,將3個出入口變?yōu)?個;
2)將有趣的展品放在入口處,吸引游人繼續(xù)參觀下去;
3)將展品按照一定的邏輯,例如:年代,來展示;
4)增強互動,可以延長停留時間。例如,增加寫按鈕、或者語音類的講解、小游戲等
5)更換展品說明的文字顏色以便老年人閱讀更方便
案例二:
這是一個downtown的公園行為研究,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
是不是可以讓人有想來約會的沖動?
公園的入口是否清晰,是否會吸引人進去?
公園的座椅是否夠用?人們都經常在哪里聚集?
每個方法都有優(yōu)劣勢,簡單來說,行為地圖的操作會比較容易上手,記錄時間、記錄行為等,對參與實驗人員進行簡單的培訓即可上崗;同時,對被試人員不需要經過招募、選定。但是,也有弊端,我們上面提到的,你不知道人們?yōu)槭裁磿龀鲞@樣的行為。
二、實戰(zhàn)篇——在手機WAP流程中的應用及探索
前段時間一直在接觸無線的業(yè)務,WAP的產品經理,想要對手機用戶在WAP上的購物流程進行一些梳理,并發(fā)現(xiàn)一些可用性問題。但是,PD不是很確定用戶的路徑有什么規(guī)律,所以最后我選擇了行為地圖的方法,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幫助PD和設計師理清流程,也能在中間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結合訪談,還可以知道問題的原因,但是比單純的訪談要生動有趣一些。
之前的準備工作:
-列出所有用戶可能涉及到的操作和流程,如圖:
-根據(jù)之前無線的一些研究,用戶任務在兩種情景下進行“有購物目的”、“無購物目的
確定目標用戶:
-無線新用戶(PC客戶端3星以上用戶,近三個月手機登錄次數(shù)<=3次,有無成交均可)
綜合所有被試用戶的行為,如下圖:
以上均為登錄狀態(tài)下的路徑圖
(在測試中,發(fā)現(xiàn)用戶在登錄與非登錄狀態(tài)下,行為路徑也有不同,所以,在最后的報告呈現(xiàn)中,將登錄與非登錄狀態(tài)做以區(qū)分)
整理后,如下:
有購物目的
無明確購物目的
經過可用性測試,可以簡單梳理出用戶在使用WAP的一些路徑,但是,本次測試使用行為地圖有以下幾個缺陷:
-參與被試需要量多。因為一般可用性測試是6-8人即可,但是行為地圖的研究對于數(shù)量要求還是有些高的(20個是保障),所以應用到互聯(lián)網中成本會比較高;
-對記錄員要求高。記錄員要準確的記錄用戶的每步操作,整個過程需要全神貫注;
-無法記錄時長和出錯率。在傳統(tǒng)的行為地圖中,可以記錄在某個地點的時長,但是使用手機過程中,因為收到手機本身的限制(如觸摸屏的誤操作)或者無線網絡的速度等,我們無法準確記錄頁面停留時長及出錯率,所以無法判斷哪些頁面可能是在特定情景下用戶比較感興趣的;
-分析起來比較吃力,結果也無法預期。因為要看到所有用戶的趨勢,就需要人工的將每個用戶的路徑都梳理一遍(人工去畫),所以工作量比較大,有沒有規(guī)律要總結出來才能看到;
-手機TB購物本身的局限。因為對于TB的業(yè)務來說,本身就只有 那么幾個核心的購物頁面,最后可能真的只是對猜想假設的一個驗證,沒什么特別的新發(fā)現(xiàn)(除了一些界面和交互的可用性問題);
其實,對于互聯(lián)網的產品來說,不能嚴格按照行為地圖的方法進行研究,例如,沒有辦法嚴格記錄時間、動作、出錯率,但是,比傳統(tǒng)行為地圖更有優(yōu)勢的地方在于:當用戶發(fā)生了預期之外的行為,你可以通過訪談很快的了解“為什么”。
行為地圖在WAP流程中簡單的可用性研究,算是一種探索,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思考~
錄音:http://ued.taobao.com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