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運營時代:流量從「購買」到「制造」

16 評論 30029 瀏覽 67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語:對互聯(lián)網應用而言,隨著互聯(lián)網生態(tài)的更迭變化,比起搶占流量數量,當下更重要的,是提升用戶粘性、做好用戶留存、打造精細化運營體系。而在存量市場,誰率先轉變運營思維,誰就有可能搶得先機。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大廠迷上了「種草」。

抖音上線圖文種草功能;阿里推出種草電商App“態(tài)棒”;有消息稱,騰訊也在低調測試一個全新的種草項目“企鵝惠買”,接棒剛剛下架不久的社交電商“小鵝拼拼”。

大廠紛紛發(fā)力「種草」,是看上了小紅書所擁有的內容生態(tài),以優(yōu)質的內容吸引流量,留住用戶,并最終達成轉化。

商家能在生態(tài)里賺到錢,就會投入更多精力與金錢生產優(yōu)質內容,進而吸引源源不斷的流量,形成良好的閉環(huán)。

大廠不再一昧追求流量數量,而是開始注重流量的轉化、活躍、留存和變現,原本的流量規(guī)則正在改寫。新的變化,是從流量思維到用戶思維的變化,也是從購買流量到制造流量的變化。

一、互聯(lián)網應用的流量之“痛”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企業(yè)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顧客”,這句話放在互聯(lián)網語境下,顧客指的就是流量。這說明企業(yè)競爭的核心,還是用戶的競爭。

在過往,互聯(lián)網野蠻增長時期,移動應用獲取用戶的成本很低,大家都把重點放在拉新上,燒錢送券,拉來一批又一批的新用戶,比如十幾年前的百團大戰(zhàn)、打車大戰(zhàn)。

這在以前是行得通的,應用花錢投廣告,搶渠道占資源,以新用戶獲得增長。運營者更關心用戶的轉化率,而不太重視留存。反正流量紅利還在時,每年都有一大批新用戶觸網。

而到如今,情況早已有所不同。

華為開發(fā)者聯(lián)盟近日發(fā)布的《移動應用運營增長洞察白皮書》(下文簡稱“白皮書”)中顯示,中國手機網民在全體國民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觸及用戶規(guī)模天花板。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占總人口的73.0%,手機網民規(guī)模為10.29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7%。

換句話說,地主家也沒余糧了,流量紅利快速衰減,獲取新用戶更難了。

同時,用戶給平臺帶來的回報卻越來越少,白皮書中提到,有40.8%的開發(fā)者認為投入產出比相對去年同期呈下降趨勢,51.5%的開發(fā)者認為,與去年同期相比應用產品的獲客成本單價有所上升。

這意味著獲客成本在增加,但用戶的付費能力提升卻有限。

另一方面,在總流量增長到達瓶頸的狀態(tài)下,已經成為「裝機必備」的超級App們正在不斷疊加更多場景,比如在通訊工具上看新聞,在聽歌App上社交,在支付App上交流理財等,這讓那些中小型應用的生存空間變得更窄。

存量市場代替增量市場,原有的流量推動增長的邏輯失效,生意沒那么好做了。但從業(yè)者無需太過悲觀,重重挑戰(zhàn)下,依舊存在著增長機會。

一是用戶的應用使用粘性增強。白皮書顯示,在用戶規(guī)模增長趨緩的當下,2022年Q1相比去年同期,我國移動應用用戶單日有效時間仍有5%以上的提升,達到332.9分鐘,超過5.5個小時。

用戶使用時長整體上升,反映了用戶對移動設備的使用更為深度,開發(fā)者在提升現有用戶粘性方面有更大的空間。

二是移動應用在細分領域仍存在可探索的空間,下沉市場潛力大,而他們在娛樂、社交、電商、資訊等各方面需求遠未被滿足。

另外,主流應用尚未完全覆蓋到銀發(fā)族、Z世代、亞文化人群等細分群體,這為中長尾企業(yè)留出了重要的發(fā)力點。

三是移動廣告市場規(guī)模依舊保持迅猛增長,規(guī)模超過8000億元,并預計在2022年超萬億,對于應用來說,這是應用獲量與變現的有力保證。

機會與挑戰(zhàn)并存運營者需要擁有新的思維模式。

二、從流量思維到用戶思維

過去的流量運營思維是漏斗模式,大頭是“拉新”,小頭是“轉化”。新用戶源源不斷的情況下,這個模型可以一直運轉下去。

但現在,大盤的新用戶不夠用了,運營者的工作也就從簡單的“拉新-轉化”變成了“拉新-促活-留存-轉化-裂變”。

當下的矛盾,是有限的用戶、用戶有限的注意力與無限增多的應用之間的矛盾。因此,在運營工作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具有用戶視角。

B端獲取流量的關鍵,在于解決C端的痛點。

在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用戶接收了大量不感興趣的信息,如并無借款需求的人被貸款電話轟炸,大齡單身狗常常被推銷少兒興趣班。

這是流量的第一重浪費,用戶定位錯誤,導致廣告大量觸達到非目標群體。本質上的誤區(qū)是運營者認為「產品需要人」,于是花錢去買量,而實際上的邏輯應該是「人需要產品」。

經過第一輪傳播后,產品積累了一部分意向人群,但用戶的可選擇范圍很多,即使對某個產品產生好感,沒有持續(xù)地產生互動與關聯(lián),也會很快將它拋之腦后。

這是因為互動鏈路斷裂導致的,大量的興趣人群沒有被充分互動,活躍度不足以支撐他們完成轉化。

應用從上線開始,就積累了越來越多老用戶,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并沒能留下來。表面上看,是用戶的選擇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移情別戀”,而本質上是產品沒能源源不斷地產生價值。

這里面有產品體驗的問題,也有用戶運營的問題,應用難以持續(xù)對老用戶進行激活和喚醒。

即便順利地完成觸達、促活、留存、轉化等一系列運營工作,應用收獲了一幫轉化率高且非常忠實的老用戶,也依舊存在改善的空間。

大部分應用的使用場景、功能有限,每個用戶的價值挖掘空間就相對有限,用戶的拉新成本及維護成本居高不下,用戶的產出價值卻不高。用戶沒能成為傳播者,去拉來更多新用戶,這代表閉環(huán)鏈條是不完整的,單個用戶的投資回報率難以突破和提升。

把C端需求和B端放在一起看會發(fā)現,它們是一個硬幣的兩面,B端的高營銷成本沒有給C端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反而抬高了C端的決策成本。

破局的關鍵點,在于從流量思維轉向用戶思維。

從用戶的視角出發(fā),進一步深挖用戶價值,將以前不被重視的一次性流量承接住,以不同的形式留下來,延長流量的生命周期,實現健康可持續(xù)的增長。

三、重塑運營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被各個科技公司當作教科讀物的《增長黑客》中引進了AARRR(增長黑客理論)基本模型,AARRR分別對應拉新、促活、留存、裂變、轉化,是用戶生命周期的5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AARRR模型本質上是一種用戶運營模型,將強調以用戶價值為中心的用戶思維與模型結合,可以更好地重塑運營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1. 拉新:找到新用戶

在拉新的過程中,用戶需要被篩選。選擇合適的渠道、保證優(yōu)質的內容供給,才能帶來精準的流量。

更精準的用戶群體定位需要借助大數據實現,這些基礎的信息能夠幫助運營人員建立關鍵的認知,確定目標用戶會出現在什么樣渠道,被什么樣的內容吸引。

確認用戶群體后,明確需求和痛點是重要的一環(huán),從用戶視角思考產品究竟為他解決了什么問題,以及自身最大的差異化是什么,不斷通過傳播強化這一點。

從白皮書中筆者看到一個很有價值的信息,為滿足運營者更為精細化、精準性的推廣需求,華為應用市場推出歸因工具,助力開發(fā)者合理利用曝光流量,開發(fā)者可以使用系統(tǒng)開放的標簽,自行指定某些屬性劃分人群。

白皮書中提到,2021年,小紅書持續(xù)迭代在華為應用市場的投放策略,結合人群的物理屬性進行分層投放,減少重復及無效投放,實現降本增效的精細化運營效果,在激活成本僅增長33%背景下,拉新獲量和用戶規(guī)模獲得了85%和67%的增長。

對于運營人員來說,時時根據投放效果審視,以更新自己的投放策略沒那么容易,比如難以區(qū)分自然效果和推廣效果、無法判斷后端轉化的用戶來源于哪些推廣任務等。

這時,可能就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的能力實現。就像白皮書中提到的針對投放中難以區(qū)分自然量和付費量的痛點,華為應用市場可以進行用戶歸因、事件歸因、轉化歸因,歸因工具幫助運營者看清不同投放任務的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投放策略,實現高效拉新和精細化營銷對當下的大環(huán)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2. 激活:把用戶留下來

通過外部渠道引入新用戶后,運營者需要思考如何將用戶留下來,根據增長黑客理論,成功激活用戶的標志是找到用戶的“啊哈時刻”,用戶覺得驚喜的時刻越多,留下來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作為產品,為用戶提供他們喜歡、需要和超出預期的服務,可以帶來“啊哈時刻”,這也是許多產品延展使用場景的重要參考方向。

從白皮書中也能看出,現在的應用商店正在從單純的工具渠道到成為內容化、社區(qū)化應用體驗中心。有六成以上的用戶會在應用商店中參考應用的評價和評分;有五成以上的用戶會自己進行評價和評分,說明用戶對于應用商店的社區(qū)功能參與度較高,用戶對于應用商店的期待不僅是「工具」,更是生態(tài)與社區(qū)。

圖源:華為應用市場

特別像華為應用市場中,設置了內容型欄目,強化應用內容外顯。華為應用市場的圖文內容如開發(fā)者說(用戶喜愛度83.7%)、視頻內容如匠心獎(用戶喜愛度78.3%)、專題文章(用戶喜愛度72.2%)等板塊,讓用戶找到了在應用市場里的“啊哈時刻”,同時也幫助提升用戶發(fā)現和使用App的效率,從而實現移動應用的用戶增長。

3. 留存:提高用戶的價值

當產品擁有較高留存率時,才有可能實現健康穩(wěn)定的增長,把新用戶變成老用戶,提高他們的使用頻率和使用時長,重點是要持續(xù)提供他們所喜歡的內容和產品。

比如內容App,在促活階段通常會引導用戶選擇自己的興趣標簽,向用戶展示符合這些標簽的內容,通過源源不斷的刺激留住用戶,頭條系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

AppGallery Connect的預測服務可以基于華為分析服務上報的用戶數據,結合華為強大的數據挖掘技術,實現對特定人群的精準預測,幫助運營者做出更加科學的產品決策,實現目標人群的精細化運營。

針對一段時間未訪問的流失用戶,運營還可以通過華為短信或push推送觸達未激活用戶人群,促進用戶回歸,延長用戶的留存周期。

白皮書中提到,今年2月起,小紅書通過華為應用市場的人群定向和RTA功能,篩選已卸載的目標用戶并進行精準投放,以更低成本獲得了更好的轉化效果,卸載召回成本對比拉新成本低21%。

4. 轉化:提升變現效率

經過拉新、促活、留存三個環(huán)節(jié)之后,運營者需要思考如何轉化,讓用戶為產品買單。對于運營者來說,消息推送一直是提升用戶活躍與轉化的重要工具,在提升轉化的情況下,依然收獲用戶的喜愛,這一直是運營者的重要命題。

用戶每天都在接收著大量信息轟炸,想要從中脫穎而出,不光需要優(yōu)質的推送內容,還需要合適的推送時機。

基于這樣的需求,華為分析服務智能運營在新版本中推出“智能時機”特性,通過App用戶在歷史上的點擊情況以及用戶屬性,判斷不同用戶點擊推送消息的偏好時間,在用戶活躍的時間段推送消息,從而提升推送整體點擊率。

比如數據捕捉到上班族們通常在晚上9點打開購物App瀏覽商品,且用戶對數碼類產品更感興趣,那么智能運營就會在適合的時機為用戶推適合的內容,提升消息推送的轉化率。

5.?傳播:讓老用戶成為新種子

在AARRR模型里,傳播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老用戶能夠帶來新用戶,是用戶價值的重要評估標準之一,而想要讓老用戶自發(fā)地成為新種子,帶來源源不斷的新用戶,需要設置好流量閉環(huán),借助運營形成流量循環(huán)的增長機制。

找到老用戶愿意成為傳播者的核心驅動力,最常見的是利益驅動,比如分享給好友可以砍一刀,拼多多就是這樣起家的,還有用戶本能的分享欲,目的是自我表達和尋求認同,比如微信讀書的書單。

本質上是運營者需要思考用戶的核心需求,有趣、有用、有利益,永遠是繞不開的需求點,運營者設置好分享路徑和獎勵,促使用戶愿意去完成任務,盡可能擴大老帶新漏斗模型的頂部流量。

互聯(lián)網產品發(fā)展至今,已經轉向以用戶為主導的時代,用戶首要關注的并不是產品的知名度和實力,而是產品是否足夠理解用戶的需求。

在這樣的變化下,運營者要摒棄過去的流量思維,一切運營策略都應從用戶的本質需求出發(fā),源源不斷地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才有可能從重重挑戰(zhàn)中順利突圍。

文中提到的《移動應用運營增長洞察白皮書》由艾瑞咨詢、華為開發(fā)者聯(lián)盟和AppGrowing聯(lián)合發(fā)布,白皮書中對國內移動應用運營增長的現狀、廣告投放趨勢做了詳盡的分析,為開發(fā)者和運營人員提供思路,理清脈絡。如有興趣請點擊下載報告原文

 

本文由 @Jayson 投稿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購買流量到制造流量的變化,學習

    來自山東 回復
  2. 新的變化,是從流量思維到用戶思維的變化,也是從購買流量到制造流量的變化。

    來自陜西 回復
  3. 這篇文章干貨滿滿,結構清晰,感謝作者的分享,值得收藏

    來自江蘇 回復
  4. 現在用戶確實非常重要,很多時候都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才能更好的吸引用戶

    來自河南 回復
  5. 看完價值滿滿,文章收藏了??

    來自安徽 回復
  6. 重塑運營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存量時代實在太南了,希望有所幫助

    來自湖南 回復
  7. 預測服務、智能運營,這么強大的功能,不是剛需么

    來自安徽 回復
  8. 激活用戶的“啊哈時刻”也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來自吉林 回復
  9. 華為應用市場的歸因效果確實??????

    來自中國 回復
  10. 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銀發(fā)族、Z世代、亞文化人群為中長尾企業(yè)留出了重要的發(fā)力點。

    來自四川 回復
  11. 實話,大量的廣告都沒觸達精準人群。。無借款需求的人被貸款電話轟炸說的是本人了

    來自廣西 回復
  12. 在哪下載《移動應用運營增長洞察白皮書》報告?

    來自北京 回復
    1. 點擊文末的”如有興趣點擊下載報告原文“喲~

      來自廣東 回復
  13. 獲客真的是一年比一年難…

    來自廣西 回復
  14. 寫的太好了,干貨滿滿

    來自江蘇 回復
  15. 現在已經進入以用戶為主導的時代,產品需要理解用戶的心理和需求,才能持續(xù)增長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