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打車市場的另類思考:Hi,搭車嗎?

7 評論 2770 瀏覽 1 收藏 11 分鐘

【摘要】老蔡因為等了兩個小時的車,從而想到這個打車領域的另類商業(yè)模式。即乘客和出租車之間如果可以獲取足夠的信息,發(fā)現(xiàn)存在重疊路線,那么出租車即便非空駛狀態(tài)也可以摸索出“搭車”模式,來看老蔡的另類思考

 

牛頓被一只蘋果砸了腦袋從而完成了從傻蛋到偉人的逆襲,我因為等了兩個小時的車,從而想到這個打車領域的另類商業(yè)模式。偉人,非我所愿;富豪,乃我所求。如果哪位打車界的大佬覺得我這個想法靠譜,記得給點思想專利費即可。

事情起源

上周五晚上,我和朋友在天河崗頂聚餐完畢,各自散場回家。按照慣例,我站在路邊準備打車回家。無論我變換了多少次位置,總有幾十人從我的后面跑到我的前面,繼續(xù)揮舞著玉臂,蔚為壯觀,無數(shù)的出租車在我面前駛過,杯具的是都已有客。

足足一個多小時,我實在沒有辦法,決定轉去坐BRT。當我看著連續(xù)幾十輛塞滿人的公交車,以及站臺上一波波瘋涌的人群撲向公車門的時候,我心生恐懼。我自個琢磨,由于我已經(jīng)很多年不坐公車了,以我今時今日的擠車技術,鐵定沒門。最后我明智地選擇隨便找輛相對沒有擠的,轉車回家。我算了算,前前后后,這趟短短的回家之路折騰了三個多小時。

浪費時間是很可恥的,雖說我忒無聊地等了三個多小時的車,但我也沒有閑著,打車——這個強烈的社會需求場景清晰地展示在我的面前??粗矍澳且惠v輛飛速駛過的出租車,我獨自琢磨出一個很另類的打車模式。

重疊的行走路線

由于路線與方向的問題,我估計在我眼前駛過的出租車,是一定有一輛或多輛與我的目的地行走路線是重疊的,但是由于它已經(jīng)載有乘客,所以直接無視了我。

而如果有一個手機應用,我能快速獲知眼前駛過的每一輛出租車的行走路線,同時,原有的乘客也愿意的話,那么我就可以順利而快速地坐上出租車了!

我觀察到,一般出租車的實際乘客多為1人,少數(shù)是2人,3位或以上的概率是很低的。我們知道,一般出租車空余的座位應該是3個,在絕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出租車的承載價值是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反過來看,作為乘客的我,如果要想快速而順利地坐上出租車。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是恰好遇到一輛“空車”(這個情況可排除,因為如果那么順利,咱們也不必費腦子鼓搗這事了);第二是遇到一輛雖然有乘客,但是愿意載上我,也有空位,同時又順路的出租車。

請注意上面第二種情況的幾個條件因素,它實際上就是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朋友一起打車或者順路載一程的變形版,但是由于現(xiàn)有乘客與后來乘客互不相識,所以它的商業(yè)模式變得非常另類。

老蔡看來,它必須符合幾個特定條件:1、現(xiàn)有乘客;2、尚有空位(空位與后來乘客數(shù)量相當);3、現(xiàn)有乘客愿意載上后來乘客;4、出租車駕駛路線相同。

要完全滿足上述四點因素,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某個特定的手機應用工具。

在這個獨特的打車模式里面,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第一是后來的乘客如何快速獲知出租車的行駛路線?現(xiàn)有乘客為什么愿意載上后來乘客?

關于路線這個問題,老蔡反復思考,指望出租車司機是不太靠譜的,最佳的方式應該是乘客預先在手機應用里面輸入出發(fā)地與目的地,應用后臺自動匹配行駛路線。一般來說,只要確定了出發(fā)地與目的地,出租車的行駛路線最多只有三五條左右,不會特別多。只要不是特別多,早期乘客與后期乘客路線重疊的可能性就會非常高。

同時,該應用應該具備一鍵撥號功能,一鍵撥號只是簡單調用了手機原有功能,要實現(xiàn)也非常簡單。該功能的核心目的就是要使得已經(jīng)打上車的乘客能與正在等車的乘客實現(xiàn)快速勾搭??紤]到實際場景的復雜性,雙方通過手機直接通話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要更簡化,甚至已經(jīng)打上車的乘客其實只要看看該應用里面,是否有沿路是否有順路的乘客即可,后來的乘客可以完全不曉得之前的乘客的出發(fā)地與目的地。

而現(xiàn)有乘客愿意搭車的動力從何而來呢?分攤車費,肯定是最有效驅動早期乘客的核心原因。老蔡看來,該應用應該具備車費估算功能。由于出發(fā)地與目的地已經(jīng)確定,所以車費會很容易被計算出來(即使不是極其精確,問題也不大),該功能目前在很多地圖應用當中已經(jīng)具備。據(jù)我所知,某些地區(qū)的出租車是有分段計費的計費器的,費用并不是問題(安裝新的計費器,老蔡不鼓勵,忒麻煩)。

老蔡琢磨,為了更好地驅動現(xiàn)有乘客愿意載上后續(xù)乘客,分攤車費的方式其實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設計方式。最公平合理的應該就是后續(xù)乘客負責其所行駛的路段車費了。按此執(zhí)行,先期乘客就能有效節(jié)省車費,同時不至于使得出租車多出的位置空余,而出租車司機也沒有增加多少額外的工作量。

事實上,由于已有乘客,所以出租車的實際主導權其實已經(jīng)從司機轉移到現(xiàn)有乘客手上,司機其實已經(jīng)不具備是否再次載客的決定權了,我們可以完全忽視司機在這個模式當中的作用。當然,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給予司機額外的收益計提,提高其積極性。倘若他們也安裝一個這樣的應用,完全可以利用空余的位置,達到多載客多賺錢的目的,這個模式就與現(xiàn)有的嘀嘀與快的商業(yè)模式都完全不同。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機動車在道路上營運,必須取得營運許可證。沒有營運許可證,進行有償載客,哪怕收包香煙,都屬于違法行為。正是因為這個規(guī)定,所以在中國,私家車進行有償拼車是違法的,咋整都搞不起來。

在老蔡構思的模式里面,出租車有三個特別重要的優(yōu)勢:

首先,出租車是已經(jīng)取得合法營運權的車輛,不存在法律風險(倘若國家有一天把營運權開放了,這個模式也可以私家車領域得以實施,那就是徹徹底底的全民拼車了)。其次,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乘客的安全性問題。即使在乘客與乘客彼此互不相識的前提之下,安全性依然得到有效保障(私家車存在這個隱患)。最后,它應該會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和鼓勵,因為它是利用了出租車的閑置資源(空余位置)實現(xiàn)了人們交通出行便利價值的最大化(對于出租車和乘客而言,反正是這么多錢,反正是要走這條路,反正就是要花那么多時間)。

這個模式的本質其實是在原有的路程和車費做分攤,類似AA制模式,它有效規(guī)避了快的和嘀嘀等在實際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政策層面的問題,照顧到所有打車消費階層。

這個模式或許不會構成一個很龐大的商業(yè)模式,但老蔡堅信它肯定存在不小的市場空間,特別是對于打車高峰期這一特殊時刻(空余位置,順路,成本沒有額外增加,急需打車的人們,不把這種交通資源用到極致簡直就是天理不容……)。在這個模式里面,司機不再是重度參與者,有效規(guī)避安全等其他問題。當然,如果模式的利益激勵策略稍作調整,司機也可以成為重度參與者,可進可退。至于隱私問題,老蔡覺得完全不必擔心,假如乘客介懷此事,不使用該功能就是了。事實上,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壓根沒什么必要保密自個的出發(fā)地與目的地,擔心這事,不如擔心錢包里面的銀行卡密碼泄露得了。

上述模式是老蔡偶爾想到,可能尚存不足之處,歡迎感興趣的朋友交流指正。如果有一天大家在嘀嘀或者快的等任何一家打車公司看到我這個模式,嘿嘿……

作者:蔡勇勁??轉載自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可以去東北去拼車體驗一下,那邊司機有權拉人,他車上經(jīng)常有幾個東北大漢在坐車,然后你招手停車,一上車有幾個彪形大漢看著你,有些嚇人。
    乘坐出租車就是購買的一項服務,先上去了就是優(yōu)先占有了這個服務,這時乘客是否介意自己的體驗被不熟悉的人破壞?
    我個人在等車時特希望別人能和我拼車,但作為乘客時卻很不希望司機再拉客。這應該是一個占有者和期待者心理上的差別。
    我也覺得想法是很好的,能很大程度上解決出租車資源的利用問題,但確實有很多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從候車處著手,候車時大家都是期待者這時容易達成共同意愿,這樣一次就可以解決多個人的乘車問題,能節(jié)省租車資源供沿線別人使用。價格上再幾方商量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應該會有一些市場。

    來自北京 回復
    1. 弄一個app,候車時輸入自己的目的地,app自動匹配周圍一定范圍內同路的乘客(也可以選擇希望匹配的人數(shù)),匹配成功后可以選擇贊同或不贊同,不贊同就繼續(xù)匹配,贊同就開始以
      以最遠路程的價格向上浮動一些向周圍的司機報價,司機根據(jù)價格進行選擇,
      再根據(jù)總價格、每個人的路程計算出每個人需要支付的費用,達成協(xié)議之后,路程近
      近的將費用通過軟件支付給路程最遠的乘客,由最遠的乘客向司機進行支付。

      剛想出來的,和滴滴他們差不多,但多了通路匹配功能,沒怎么用過滴滴,不知道有沒有類似的功能,具體的還沒細想,有興趣的可以一起討論

      來自北京 回復
    2. 剛才簡單搜了下,有n多拼車軟件····

      來自北京 回復
  2. 另類搭車,想法是好的,實現(xiàn)起來。。。呵呵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