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沒有成長,如何自救?

0 評論 18560 瀏覽 169 收藏 16 分鐘

前陣 我的公眾號推過一篇文章《看看你工作的含金量有多高》,不少朋友就問了:哎,我的工作價值低,接近0,想跳槽又沒企業(yè)看得上,腫么破?OK,首先你要知道,U’r not alone。與國內大學生數(shù)量相比,社會的高價值工作與高學歷人才比例客觀上嚴重失調,這遠非吾等能左右的。你身邊肯定有一大波的難兄難弟也在等待著解圍呢。別擔憂,當你點開本文的時候,就比大部分人搶先跑在起跑線上了。

不少人覺得:我畢業(yè)后就一直在默默無聞的小公司里做些不起眼的破事,后面惡性循環(huán),更難跳出。李少加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世界上只有一個相對不利的形勢,沒有絕對不利的形勢。例如,我們都深知低價值工作的不利因素了,可是你曾經認真思考過你比那些高價值工作的優(yōu)勢沒有?在我看來,你至少有如下優(yōu)勢(排名不分先后):

深刻理解非精英階級的特征、需求、痛點

一個出門開車、出差飛機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大眾擠公交、擠地鐵是多么苦逼的,他們也更加難以明白調個鬧鐘坐等支付寶微信紅包的心情。

可支配精力更高

有些朋友可能會對此提出質疑:我的工作價值很低,卻也天天加班啊。

但事實上大腦的精力才是真正稀缺的資源。你白天跑個十公里并不妨礙你晚上多看兩個小時的書,參加一個小時的培訓。

轉型成本更低

高價值工作容易深扎進具體的項目中,周邊的圈子也是高度同質化背景的人,鉆研高度細化專業(yè)問題。試問當代日新月異的社會,稍微不留意外界社會可能就已經變革了。

他們轉型意味著——放棄高薪、多年的專業(yè)沉淀,成本極高。

反觀低價值工作者,他們擁有更有的額外可支配精力,同等智力條件下,看準方向,稍微努力,毫不猶豫就可以轉型,可選擇性更多,更靈活。

扛壓能力更強

與精英階級的人競爭,你往往習慣了比他們付出多幾倍的努力,卻換來不到他們一半的結果,這會降低你的成果期待閾值,只要稍微取得成績就能很好的鼓勵自己。

而精英階級的人恰恰相反,一直順風順水,一旦受到點挫折,更容易一蹶不振。

這點最好的例子就是隋朝末代皇帝楊廣,很多人都認為他就是個被寵壞又任性妄為的皇子,實則楊廣年少的時候可是“美資儀,少聰慧”,腹藏乾坤,屢有戰(zhàn)功。

而讓他失敗的恰恰是他對大業(yè)績的追求——三征高句麗、開鑿大運河,最終透支了國家的錢財、人心。歸根結底,就是精英階級的自尊讓他失去了理智。

總之,低價值工作莫慌,表面上看,你身處絕對不利形勢,但你卻擁有相對優(yōu)勢,遠不止我上面舉的四個例子,望君能善用之。

下面,我將簡單分享下:身處低價值工作扭轉戰(zhàn)局的九種可行方法。

一、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扭轉你的思維習慣

任何不幸事件,你挖掘出其中的好處,它就是件好事。

多年前我從研發(fā)轉咨詢的時候,做足了準備,好不容易等待到一個面試機會,自信滿滿的去,結果面試時被批的體無完膚,你覺得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類情況很常見,人會因而一蹶不振也正常。但這件事很精準的幫我檢測出了自身的不足,而且免費。而我針對性的查缺補漏,提升了溝通表達力,第二次面試的時候跟之前判若兩人,順利拿到offer。這難道不是件大好事么?另外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相對優(yōu)勢”,例子中已經表達的淋漓盡致了,不再贅述。

二、逆向推導,主動請教,獲取更多經驗

有位做行政的朋友認為工作沒有成就感,自學了一陣運營,苦于沒有實踐經驗,想在公司內申請轉崗,但運營暫時不招人。問我有何建議。

我:你們運營的同事每天主要工作做什么?

她:目前了解到的主要就是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推文。

我:你看下官微、公眾號每天的文章,讓你來寫,你寫得出么?

她:其實大都是引用其他的資訊,配下圖,難度不大。

我:很好,不過你還是要了解為什么策劃這類內容,每次內容推文后是否達到初衷,如果沒有達到初衷,后續(xù)是怎么調整的,另外,它們還在哪些渠道吸引用戶了沒?為什么選擇那些渠道?

她:哦~有道理。

我:另外,可以請教下有沒投放廣告,拉新引流在哪個渠道上收效好,有沒周期性進行促銷活動,活動成效等等,這些問題,都算不上機密,一般都會回答你的。

她:恩恩,確實是。但……我跟她們不熟啊。

我:你可以花錢單獨請其中一個聊得來的吃餐飯?。?/p>

Tip:當你基本清楚一項工作業(yè)務的目標、衡量其好壞標準、如何運作,最后補上具體操作的技能,基本上就可以掌握這部分業(yè)務了。對不懂的問題,多思考,多問,主動,主動,再主動。

再進一步,你甚至能從外界的產品中獲取非常有價值的經驗。

例如,前陣子我玩了下微信運動,它有個一萬步“捐步功能”,然后就能兌換公益基金。

這是多么妙的一招,如果僅僅是利用步數(shù)排行榜的“攀比”心理的話,用戶很容易就膩了,但如果加上公益,就會讓用戶覺得自己走路很有價值了,“賦予產品更多的意義”,這是我一直認為很重要的產品理念之一。

當然,這招還有個潛在的推廣作用,你走了那么遠(想要嘚瑟),捐了步做了公益(更想嘚瑟),截圖曬朋友圈就自然而然了吧?那么,是否可以移植利用呢?

對目標領域保持高度敏感性,多觀察、想的遠一點,深度思考,也能成為工作經驗哦。

三、認清自己,定位方向,借力突破口,完成轉型

轉型成本低的優(yōu)勢又充分體現(xiàn)了吧。

別小看認清自己四個字,我在招聘過程中發(fā)覺,工作了三五年還沒搞清楚自己喜歡做什么擅長做什么的人占相當高的比例。

有前景的行業(yè)很多:中老年人服務、大健康產業(yè)、智能化、VR、共享經濟……但唯有認清自己,充分利用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再努力進入到朝陽行業(yè)中,才更加容易贏得競爭。

Tip:找到一個關聯(lián)切入口會讓你事半功倍。

例如,你目前從事的是銀行客服,但你非常想進入教育領域,那不妨先從教育行業(yè)的客服開始,這樣切入的難度會低很多。

有關如何認清自己進行職場定位的文章,亦可參閱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如何確定你的內心、你的思考、你的堅持是正確的》。

四、提升效率,對低價值事項說NO,盡量挖掘剩余時間

一個很殘酷的現(xiàn)實是,低價值工作的朋友在工作圈中容易成為受欺負的部門,例如,一些業(yè)務部門的同事貼個發(fā)票啊,填個單據都可能讓你代勞。

類似這樣的情況可以找個華而美的理由婉拒。推薦說辭,“我很樂意幫你……但是……反而降低公司效率……建議……來處理綜合效率會提高很多(乾坤大挪移)”

盡量用公司的利益來說服對方。

Tip: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將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高頻的相似問題,盡量把它們整理成“自動化”文檔/流程,這樣也可以極大地減少重復的工作量。

五、缺乏創(chuàng)新體制中的微創(chuàng)新會更耀眼

這里必須再次提到“相對優(yōu)勢”,與大量身在低價值崗位中的群體相比,你只要稍微努力一點(例如看了本文的你),也許就能嶄露頭角了。

例如,我剛做咨詢時,發(fā)現(xiàn)早期的產品方案清一色是拋開客戶自吹自擂風格的:公司多牛叉,產品是什么,亮點是什么。

在跟客戶交流時也驗證了我的猜測,對于這種復雜的產品,很多客戶領導壓根就不了解它有何價值,如此更對那些卓越的技術參數(shù)失去興趣,成單率往往不高。

后來我就全部改成說人話的風格:這個產品是在什么場景使用的,讓他主動回憶自身陷入該場景時的痛苦,緊接著秀出使用前使用后的變化,并摘錄諸多企業(yè)詬病的痛點進行例證,對于懂技術的客戶再進行深入的技術交流。

通過這樣的改進,明顯收到了成效。

Tip:多站在你的受眾立場思考你目前的工作哪里還有可改進的空間

六、主動推薦自己

公司會讓你去面試,基本上簡歷關(即過往工作經歷)已受認可,剩下的面試本質上就考核三大因素:臉緣、基本表達、以及驗證簡歷真?zhèn)?。除了“臉緣”是感性因素之外,后兩項因素自行鍛煉都基本上能達到滿分。

到了面試環(huán)節(jié)通過率基本上能達到30-50%。

所以,在你做足了轉型準備后,不斷地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曝光、跟親朋好友告知自己的轉型計劃,讓幫忙推薦。相信很快就能收到面試機會。

充分利用你的抗打壓能力 ,不斷嘗試,失敗了對你沒有影響,而一旦成功,喔~

七、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全力以赴

就好比我們做運營的,只要在用戶的引流、活躍、轉化、留存的任一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比業(yè)界平均水平提升5%的體驗,一段時間下來,用戶數(shù)與活躍數(shù)都能比競爭者有明顯的區(qū)別。

而我們想轉型面試的時候也一樣道理:

簡歷的表述上,可以多凸顯價值,措辭上可以多用易于理解的大白話,因為HR們看簡歷的時間非常短,提升5%

投簡歷時,別一按投遞就了事了,可以多說幾句證明你的用心嘛,例如,提下你對該公司所處行業(yè)的熱枕,對一些行業(yè)前景的認真思考后的看法等等,都可以是加分項,又提升5%

面試時,面試前別遲到,面試完后道聲謝,把會議室的凳子推回原處等等任何細節(jié)都可能引起別人的好感,再次提升5%

八、準備一個驚喜

蘋果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喬布斯為用戶不斷地創(chuàng)造驚喜,人人喜歡驚喜,面試時也不例外。

既然你已經為爭取這個“轉型面試”付出這么大的代價了,那么,不妨在走遠一步。

面試前,可以先根據你要面試的崗位,以及該公司所在的行業(yè)特征,準備好相應的輸出作品。

例如:

如果你面試的是運營,那么你別僅限于談自身的豐富經驗,還可以重點闡述自己的優(yōu)勢能為該公司的具體業(yè)務產生的實質價值,甚至再進一步,準備后續(xù)的工作開展方案,并現(xiàn)場告訴對方……對這部分有興趣的可以閱讀之前的推文:《面試通過率提升80%的兩個關鍵,別再錯過好崗位了》,此處不再贅述。

相信我,當好的工作機會來臨時,提前準備這些作品,哪怕是為此熬夜“加班”也是一件高性價比的事兒。

九、充分利用你的冗余精力,并在三個地方發(fā)力:資訊庫、技能庫、方法論

這一點在我之前的推文《進化式成長:個人競爭力的三大庫》中已有非常詳盡的闡述,本文不再贅述。

總結下,其實成功的邏輯很簡單。

成功 = 嘗試次數(shù) X 成功率

上述的九種方案中,有七種是提升成功率,兩種是提升次數(shù),知道了方向,何愁不成?

本文信息量巨大,溫馨替諸位復習下,加深印象,九道錦囊:

  • 扭轉思維,利用相對優(yōu)勢
  • 逆向推導,額外獲取經驗
  • 找準定位,切入口突圍
  • 持續(xù)優(yōu)化低價值事務
  • 隨時尋找“微創(chuàng)新”
  • 主動,主動,主動
  • 細節(jié)的積累引發(fā)質變
  • 準備一個驚喜
  • 優(yōu)化你的三大庫:資訊、技能、方法論

最后,想對缺乏信心的朋友們說句:

銘心自問,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真有那么大么?

 

作者:李少加(公眾號:少加點班),資深互聯(lián)網運營,常年關注新興商業(yè)模式、UGC類產品運營。

本人所有文章已經第三方律師事務所進行版權保護,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

本文由 @李少加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