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友好”設計其背后的邏輯

UX
62 評論 30863 瀏覽 318 收藏 10 分鐘

作為在即時通訊領域超越昔日霸主qq,并成為第一大全民app。微信在產(chǎn)品設計領域一直被奉為經(jīng)典享受著無數(shù)贊美和模仿追逐。但是我們用戶在使用產(chǎn)品過程中,難免對微信的某些設計產(chǎn)生疑問,有的設計可以說脫離了我們對用戶體驗的認知。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否在微信這些“不友好”的設計存在其背后的深層次的邏輯呢?

以下我舉例10個點來分析這些“不友好”設計以及它背后的設計產(chǎn)品邏輯(個人思考猜想)。

1. 點贊評論為何要聚合,增加一個操作層級

朋友圈點擊操作icon,出現(xiàn)評論和點贊兩個操作按鈕。如果要點贊評論還要點擊對應的點贊評論按鈕,為何不直接將點贊和評論按鈕放出來呢?

從用戶操作的高效性來看,現(xiàn)在的朋友圈這種設計方式不夠高效,多增加了一個操作路徑,微信這樣設計是有什么背后的深意和思考呢?

朋友圈的定位是分享生活,重點是分享而不是互動,如果將點贊和評論的入口直接放出來的話,用戶互動頻率變高,導致點贊者和評論者的特意的意圖性和含金量遠遠不如將兩個操作收起來的高。收起來的點贊評論所收到的贊美和互動會讓分享者更真心實意,同時也減少了消息通知的無效打擾,這樣整個朋友圈互動分享生態(tài)會變得更好。

2. 朋友圈為何不單獨為一個tab,而只是tab里面的一個模塊

在大眾用戶使用最多的兩個功能:一個就是對話,一個就是朋友圈了。但是朋友圈卻作為tab3中一個模塊,按照用戶高低頻操作來說,朋友圈完全可以另成為一個單獨tab了。

微信為啥這么做呢?

我覺得如果微信朋友圈作為一個tab的話,那么微信真的變?yōu)榱艘粋€社交工具,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了。從格局緯度上說,生活方式的格局定義遠高于社交工具。同時朋友圈作為一個模塊,可以很好的將一部分流量分發(fā)到購物、游戲、掃一掃及小程序等模塊中。

3. 購物、錢包、游戲這種商業(yè)盈利強的產(chǎn)品為何都只是微信tab的一個小模塊

在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中,幾乎所有產(chǎn)品的思路都是如何將產(chǎn)品做大,然后實現(xiàn)變現(xiàn)盈利。在中國用戶流量最大的app上可以有無限的變現(xiàn)玩法,向游戲、購物、支付這些都是強盈利的產(chǎn)品,而微信卻只以tab中的列表展示給用戶,這似乎不符合商業(yè)邏輯。

如果將購物、游戲、支付再升一級進行強化,那么微信給用戶的標簽和定位不再是生活方式,而變成了一個單純的賣貨、游戲、支付平臺,這樣的話可能會影響微信的牢不可破的用戶認知和產(chǎn)品地位。

4. 朋友圈為何不支持gif

gif圖通常是好玩有意思的圖,里面可以充滿各種梗,各種笑點。對于發(fā)朋友圈的人來說,發(fā)gif圖是用戶的一個較大的需求。

在考慮用戶分享者的需求時,也同時要考慮朋友圈瀏覽者的用戶,如果做了gif圖,那么用戶在瀏覽朋友圈的過程中,很容易被gif動態(tài)所吸引干擾,影響瀏覽者瀏覽整個朋友圈的視覺焦點。有的用戶為了吸引用戶注意會故意發(fā)一些嘩眾取眾動態(tài)圖,吸引微信好友重點關注,這樣會導致瀏覽者體驗很差。

所以說用戶需求并不是都要做的,需要綜合考慮產(chǎn)品所有角色的所有需求和體驗。

5. 通訊錄作為一個超低頻的需求,為何作為第二個tab

在微信寸土寸金的頁面上,作為第二個tab,無疑是代表著特別重要的地位,但是呢?這個tab內(nèi)容都是和聯(lián)系人相關的,用戶進入這個頁面操作的頻率很小,為什么要將這么重要的位置給予通訊錄聯(lián)系人呢

歷史原因,早期的微信版本就是一個即時通訊的app,所以聯(lián)系人顯得比較重要,作為tab2是很正確的,這樣更有即時聊天軟件的認知。

隨著微信成熟之后,其他各個業(yè)務的進入,導致微信平臺的臃腫,為了避免微信的產(chǎn)品的認知和意識形態(tài)的改變,畢竟微信認知還是要保留即時工具這個屬性,所以這個tab2一直保留。

6. 微信號為啥不能修改

很多用戶第一次設置微信號時,隨意取了,例如:前任的拼音、以前手機號、很長隨意的字母等等,現(xiàn)在都有想改的需求。但是微信號只能設置一次,不允許修改。

微信號如果可以隨意修改,那么和qq昵稱一樣了,不具有唯一性和識別性,整個后段數(shù)據(jù)存儲會變得特別混亂。同時很多用戶會在好多地方留下微信號以此聯(lián)系,如果可以修改的話,那么留下的微信號很多都作廢,這樣很印象添加微信的成功率和體驗,導致以后雙方添加為了保險都不敢用微信添加好友而轉(zhuǎn)用qq添加好友了。

7. 我的-相冊為何不叫我的朋友圈

朋友圈鼓勵發(fā)相片,發(fā)相片比單純的發(fā)文字的動態(tài)質(zhì)量更高,所以呢,我的-相冊為何不叫我的朋友圈,如果改為了我的朋友圈,則更偏向動態(tài)發(fā)布。

8. 朋友圈為什么不支持分組查看

  1. 大部分用戶查看朋友圈是打發(fā)時間的需求,所以朋友發(fā)的內(nèi)容對于他們來說,越多越好。增加分組功能,反而會降低內(nèi)容的數(shù)量,讓用戶需要很多操作才能看完所有內(nèi)容。
  2. 對于內(nèi)容過濾的需求,已經(jīng)提供屏蔽某人功能。
  3. 從內(nèi)容分發(fā)上來說,增加按組來查看內(nèi)容,很容易忽略掉其他分組的朋友產(chǎn)生的高質(zhì)量內(nèi)容。
  4. 朋友圈分組,會導致很多的好友動態(tài)無法被瀏覽到,影響朋友圈的數(shù)據(jù),也影響朋友圈的互動性。

9. 為什么群發(fā)僅限200人

很多人有群發(fā)需求,希望可以將所有的好友群發(fā)消息,但是微信只支持200人群發(fā)。

這里也涉及到兩種角色:群發(fā)者和接收者。

現(xiàn)在群發(fā)的使用場景都是:二維碼宣傳、點贊請求、過年群發(fā)、微商定目標人群發(fā)廣告消息等等,這些對于接收者而言都是騷擾信息。

如果支持不限量群發(fā),那么接收者的垃圾信息會變多,會被過度干擾。

10. 對話列表為何不能批量刪除

  1. 如果可以批量刪除,則微信對話的整體活躍會降低,批量的話聊天列表都刪了,后續(xù)和被刪者主動對話概率下降。
  2. 刪除為謹慎操作,刪除后聊天記錄不在。

總結(jié)

微信的設計邏輯大體上都分為兩個方面:

  1. 所有角色整體考慮,在考慮角色a的使用需求,同時還要角色a的使用需求給角色b、c亦或平臺所帶來的影響(這點很重要,也是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很容易忽略的)。
  2. 整個產(chǎn)品的定位以及平臺生態(tài)考慮,考慮需求或設計時先全局再局部。

 

本文由 @UX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網(wǎng)絡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朋友圈為什么沒單獨做個tab,因為它只是個小功能,和漂流瓶搖一搖級別相同,甚至用戶可以關閉

    來自北京 回復
  2. 特別特別特別希望微信能和QQ一樣,劃掉下面icon的紅點,上面聊天記錄里的未讀消息都變成已讀??匆娂t點真的想瘋。。。

    來自河南 回復
    1. 百度一下,可以關掉

      來自河北 回復
  3. 因為微信吊所以怎么做都對,為了分析而分析

    來自福建 回復
    1. 所以你就不能學著點微信嗎????

      來自北京 回復
    2. 分析的目的難道就是分析???不是為了學著點???

      來自北京 回復
  4. 全不贊同

    來自廣東 回復
  5. 為什么微信群不能收進群助手?
    搞得我現(xiàn)在首屏都是各種群消息。

    來自北京 回復
    1. 拉活數(shù)據(jù)

      來自北京 回復
  6. 說句實話 問題挑的挺全,但是為什么這么做下面的分析,感覺好多都是為了分析而分析,甚至是有種‘個人崇拜’唯微信正確論的感覺,并沒有理性的分析,也沒有說服我。。。

    來自重慶 回復
  7. 獲益匪淺!樓主對于微信的認識很深刻!

    回復
  8. 如果說gif是怕動圖干擾用戶,為什么不像微博一樣,略縮圖是靜態(tài)的,點開之后才是動圖呢?

    來自福建 回復
    1. 所以說是為了分析而分析 我覺得他說的都不在點子上

      來自上海 回復
    2. 跟我想的一樣

      回復
  9. 確實有一部分解讀過度了,本質(zhì)上來說微信對60,70后就是比對職場人士更偏心,一般對于這種微信無限正確論的文章我都持保留態(tài)度。

    來自安徽 回復
  10. 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需求,只是做一款軟件,一些決策,何苦找那么多理由。

    來自北京 回復
  11. 為什么對話列表刪除后要清空信息?
    QQ就沒有清空信息。。。
    難道是微信QQ理念不同。。

    回復
  12. 關于微信號不可以更改的,應該是考慮到的是QQ時代,系統(tǒng)派發(fā)QQ是可以作為唯一的用戶身份識別碼。但移動時代手機號就可以完成這一功能,但是考慮到用戶可能換號,所以用不可更改的微信號作為第二道保險,防止用戶更換手機號帶來的麻煩。

    回復
  13. 有部分過分解讀了。

    回復
  14. 微信加圖片評論應該會很好玩

    回復
  15. 設計雖有其中的道理,但不一定合理,張小龍應該也沒有那么透徹地了解人性吧。證據(jù)就是雖然張小龍在盡量提高朋友圈的質(zhì)量,但實際上現(xiàn)在朋友圈的質(zhì)量卻越來越低,用戶也越來越不愿意發(fā)朋友圈。我不知道對于其他人群而言如何,反正對于90、00后們,他們分享生活的主要平臺還是QQ空間。
    另外,微信的定位是熟人社交,但現(xiàn)在的趨勢是微信里面的人越來越陌生,必須要加好友才可以聊天的目的是不打擾用戶,然而實際上的情況是為了聊一兩句話加了一大堆不怎么熟的人。

    回復
    1. 自我觀點:確實有時候因為要聊一兩句話或者對接一下事情就要加一大堆人會覺得這個設計不ok,但是自己剖析了下邏輯:
      1. 陌生人→加為好友,是關系的升級,微信里面是沒有分組等等來讓用戶區(qū)分朋友親近度的,試想一個陌生人單聊你問你問題(QQ支持)和你倆現(xiàn)在是加為好友問你問題,是不是得到的結(jié)果會更不一樣?
      2. 微信人數(shù)上限5000人,按一個“正常”人(指不做微商之類的)來看,這個數(shù)量是巨大的,很難加滿,微信的朋友多了,給自己帶來的可能的互動也就多了,微信的某些指標也會增加
      3. 如果真的是即聊即走或者之后造成過多信息打擾的好友,那可以直接刪除,操作成本也不大
      4. 對于一些陌生人不表明意圖加你好友,你可以在好友驗證的時候就將其篩掉了
      5. 為了對接某件事情或者聊幾句加為好友,更多情況可能是周圍的一些不認識的人,加為好友通過朋友圈或者其他形式的互動有時候還可以發(fā)現(xiàn)共同好友,進一步升級友誼關系,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來自北京 回復
    2. 有道理,確實某些人會這么想,但也會有很多人不會這么覺得,我和我身邊的朋友都不覺得所謂“友誼升級”一件好事,不同的用戶不同的性格用同一個功能感受會不一樣,主要就是微信的用戶群體太大了,不過微信也不需要在這些功能交互方面細摳,因為它留住用戶不是靠這些功能交互,我就算用得再不爽,我還是得打開微信。但是我覺得,微信并沒有那么神奇,很多人性張小龍也沒有洞察透徹,微信的功能,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是否合理,則因人而已,是否適合自己的產(chǎn)品,則因產(chǎn)品而異

      來自陜西 回復
  16. 朋友圈為何不支持gif
    怕不集中?
    為什么推動態(tài)廣告,不怕不集中了?!

    我更加覺得原因是,不可控。廣告會更多。
    記得有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就是做gif廣告的

    回復
  17. 我覺得作者第六條說的不對吧 微信號是類似于qq號的查找方式 區(qū)別在于微信用手機號和微信號都可以添加,我認為微信號的有一個作用是在不愿意透露個人電話的情況給別人用來添加好友的。當然不支持更改 可以更改的是昵稱

    回復
  18. 為什么不再朋友圈,瀑布列表做一鍵不看他的朋友圈,來快速屏蔽微商信息。而是要他人主頁設置。
    為什么不做一鍵刪除或拉黑,已經(jīng)拉黑或刪除用戶的人。

    回復
    1. 看一條動態(tài)就屏蔽一個人,很草率吧。這人是你加的,你要討厭直接刪除嘍,為啥是不看他的動態(tài)呢?而且文章也說了,刪除需謹慎

      回復
  19. 不是很贊同第一個觀點,如果說將點贊和評論聚合在一起是為了降低互動頻率,減少消息通知和無效打擾;那么如果點贊某條內(nèi)容之后,好友點贊或評論該內(nèi)容,你也會收到消息通知,不就是違背了您說的降低互動頻率,減少消息通知和無效騷擾的目的了嘛!同樣是互動這塊,應該不會出現(xiàn)相違背的設計吧。

    回復
    1. 其實我是覺得,點贊和評論聚合,很符合張小龍先生的風格,謹慎。為何不是點一次就點贊,而是點擊某一個按鈕才彈出讓用戶進行操作,可能就是為了讓用戶再次確定是進行點贊還是評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戶沖動行為后產(chǎn)生懊惱。第二點,可能就是為了避免誤操作。個人猜想,不一定對哈。

      來自四川 回復
    2. 我也贊同你的說法。有時候點開點贊和評論的按鈕,會在想一下要不要評論。我一般很少給人點贊刷存在感

      回復
    3. 全屏都是,點贊,評論的圖標,會不會很煩…

      回復
    4. 這個確實有可能,因為滿屏的點贊和評論按鈕的確會亂,影響用戶體驗。

      來自陜西 回復
    5. 其實是為了防止你瀏覽朋友圈劃動屏幕時誤觸

      回復
  20. 感謝分享,整體內(nèi)容不錯的

    來自浙江 回復
  21. 感謝分享 不過可以分享一下QQ的設計思維么 我覺得QQ和微信好多都是相對的 微信的設計思路你都能解釋通 但是也恰恰是QQ里存在的

    來自遼寧 回復
  22. 微信有幾個不好的點,例如視頻語音請求不能關閉,作為一款即時通訊工具,使用者是有權利選擇是否打開這個功能的。就像手機的勿擾模式。
    再例如,啟動微信增加指紋驗證或者屏幕密碼驗證功能,畢竟微信作為溝通工具,涉及很多敏感信息,萬一手機解鎖密碼被泄露,還能保障溝通內(nèi)容不被別人獲取。

    來自廣東 回復
    1. 可以關閉啊,通用里面的勿擾模式啊

      來自重慶 回復
    2. 這位大兄弟,看你這兩個需求,你這是害怕被查哨啊。

      來自浙江 回復
  23. 第六條“印象“添加微信的成功率和體驗 應為 影響

    來自安徽 回復
  24. 關于微信朋友圈,發(fā)條類似于新浪微博或者QQ空間的說說必須要加相片的,不知道作者對此有什么看法,對于我這種不喜歡分享自己私生活,注重個人隱私的用戶那不是很不友好嗎?如果從相冊挑選一張無關緊要的圖片,對于用戶體驗這一塊不是很差嗎?
    對于這一點,我只把微信當成工作上的一個工具,僅僅微信支付而已,對比QQ來說,我還是更喜歡QQ空間發(fā)點牢騷。

    來自北京 回復
    1. 長按相機圖標,是可以只發(fā)布文字的。

      來自四川 回復
    2. 那你可以長按那個小相機圖標,只發(fā)純文字朋友圈

      回復
    3. 尷不尷尬??

      回復
    4. 關于你注重隱私的問題,想起iPod了,你下載的歌曲都是你喜歡的,為什么還要查找呢?你加的都是你的朋友,讓朋友看到你的動態(tài),這部分應該不算隱私吧?qq空間,微博都是有可以全網(wǎng)訪問的,但是朋友圈不行

      回復
  25. 不錯,通俗易懂

    來自浙江 回復
  26. 建議支持朋友圈發(fā)GIF動圖,可以選擇點擊GIF圖才會有動畫效果,不點擊則是靜態(tài)圖片,在GIF的圖片右下角可以加上GIF的提示。

    來自江蘇 回復
    1. 我也是那么覺得,增加GIF動圖能更多表達用戶的情緒及趣味,相比靜態(tài)圖片更具優(yōu)勢,點擊就動態(tài),不點擊就是靜態(tài)的,也不會存在說朋友圈顯得雜亂。

      來自四川 回復
    2. gif放在右下角,會很不顯眼。如果像視頻那樣,又顯得很突兀

      回復
  27. 朋友圈也是后期推出的一個功能模塊,同時,基于微信輕量、免打擾的初衷,這是這個可以自定義開啟關閉的模塊,而且至今仍有很多人并不使用朋友圈。做成單獨的Tab,顯然就不太合適了。

    來自四川 回復
  28. 微信號應等同于QQ號,區(qū)別在于一個是系統(tǒng)分配可定義一次,一個是系統(tǒng)分配不可自定義,不等同于昵稱。

    來自安徽 回復
  29. 學習了

    來自廣東 回復
  30. 文章有好幾個錯別字,整體的觀點還是有說服力的!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