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拼多多在哪里?
最近幾天,拼多多發(fā)布新的財報,市值再次超越阿里。數年前不被人看好的公司,成長為今天的巨頭。
那既然電商都有這樣的案例,其他行業(yè)呢?是不是也會有?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分析。
過去一年,中國商業(yè)格局發(fā)生了不少變化。
華為新機“遙遙領先”,大模型如雨后春筍,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消費者口碑與前幾年“判若兩司”……
華為不可復刻,但拼多多的崛起邏輯卻十分清晰:初期憑借微信完成了迅猛裂變,其后以簡單的操作、高性價比的爆款商品,迅速下沉,完成了基本盤的鞏固和積累,又通過生態(tài)完善和積極引導用戶復購,贏得了穩(wěn)定的用戶群體和客流量,再積極進軍海外,締造了一個電商神話。而在拼多多背后,電商大環(huán)境的繁榮、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樸素多元的平臺特性,則是它賴以成功的基石。
優(yōu)質資產永遠是稀少的,復盤拼多多的崛起并無太多意義,我們其實更應該關注的是——下一個拼多多會在哪里?
從過去一年的觀察來看,最有可能出現在旅游業(yè)。
01 持續(xù)增長,旅游業(yè)成為消費新引擎
旅游業(yè)的景氣度,有目共睹。
根據文旅部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國內出游人次14.19億,同比增長16.7%,總花費1.52萬億元,同比增長17%。今年的三大假期中,元旦、春節(jié)、五一在出游人次和總花費方面,均實現了超預期增長。
數據來源:文旅部 制圖:深眸財經
從過往經驗看,關鍵節(jié)假日由于出游基數龐大,想要錄得增長十分不易,但今年第一季度相較于2023年和2019年同期均錄得了較大增長,這說明旅游業(yè)正在經歷一場持續(xù)的確定性增長。
行業(yè)大氣候下,產業(yè)鏈也一片欣欣向榮。
比如,春運期間全國鐵路累計發(fā)送旅客較2019年增長17%,民航客運較2019年同期增長14.5%;五一期間,鐵路客運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23.3%,民航較2019年增長11.1%。頭部OTA平臺同程旅行2024Q1營收達38.66億元,同比增長49.5%,經調整凈利潤5.58億元,同比增長10.9%。
七大航司的營收增幅均在28%之上,三大央企航司中,南航、國航、東航一季度營收同比分別增近三成、六成和五成。
數據來源:文旅部 制圖:深眸財經
近一年來頻頻登上熱搜的話題,也在佐證這一點。從去年底的哈爾濱,到今年的天水麻辣燙、三亞大堵車、各地文旅出宣傳片“整花活”,再到最近《我的阿勒泰》取景地10倍的游客量……2023年四省旅游收入超萬億,河南、甘肅、新疆、黑龍江、山西等省市同比增長率均超過200%,2024年第一季度多地旅游收入均翻倍式增長。
這背后映射的是,旅游業(yè)除了是一種環(huán)保的增長方式之外,對GDP、消費、就業(yè)等拉動作用明顯,在全球經濟承壓的環(huán)境下,這種能持續(xù)確定性增長產業(yè),也越來越受各地重視。
來時天地同借力,這與拼多多當年面臨的電商大環(huán)境極為相似,而在消費端,旅游業(yè)也在發(fā)生一場嬗變。
其一,隨著消費觀念、可支配收入、旅游資源等維度都發(fā)生了積極變化,旅游新風潮也隨之崛起,參與到旅游中的人數劇增,旅游正從過去的小眾奢侈型消費轉變成了成了一種大眾消費。
其二,短途游、周邊游、演唱會、徒步游、登山、露營等新型旅游形式崛起,多樣性和趣味性的旅游方式促進了消費頻次,根據同程旅行財報,截至2024年3月31日十二個月,同程旅行的年付費用戶2.29億,同比增加14.3%,年服務人次達18.3億,增長57.4%。服務人次增長率高于消費用戶增長率,從側面說明了旅游消費的頻次在大幅度提升,旅游日益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三,旅游消費正從過去的商務人群、精英階層、一二線城市等圈層,擴散到了年輕人、銀發(fā)族、下沉市場、縣域旅游、她經濟等圈層,比如五一假期,四線及以下城市旅游預訂訂單同比增長140%,均跑贏全國大盤,這本質上都是圈層擴散的結果,近年來各大旅游新聞能登上熱搜,本質上也是更為廣泛且多元化的圈層在誕生。
綜上,旅游業(yè)所處的大環(huán)境和消費端實現了“雙向奔赴”,與拼多多當年成功的條件極為類似,這也注定它有孕育“下一個拼多多”的實力和條件。
02 行業(yè)紅利下,誰能成為旅游版“拼多多”?
從數據上來看,2023年旅游產業(yè)規(guī)模超5萬億元,且在不斷增長之中。
與電商一樣,在這樣一個萬億大產業(yè)中,平臺經濟和規(guī)模效應也在凸顯,如果這樣一個行業(yè)中注定要誕生下一個“拼多多”,那毫無疑問是OTA平臺。 從目前來看,行業(yè)內有實力的平臺并不多,有像淘寶的,有像京東的,但如果真要論誰最與拼多多類似,同程旅行的多個特征與拼多多互為映射。
首先,是便捷的流量入口和場景,足夠多的待激活用戶。
拼多多依靠微信的社交裂變獲得了超7億用戶,早期獲客成本極低,一直一路飛馳突破7億用戶之后,就從裂變獲客邏輯轉變成了“激活”,人均購買頻次由2017年的17.6次增長至2021年的70.2次,客單價由2017年的32.8元提升至2021年的40.0元。
同程旅行也一樣,除了自有APP之外,還與微信、支付寶、手機廠商等展開合作,同時與各地方在公交地鐵上進行“線上+線下”等合作,便捷的流量入口和豐富的場景,使得同程旅行沉淀了巨量的用戶數,2024年第一季度平均月付費用戶同比增加2.9%,但與總用戶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額,這意味著待激活用戶足夠多,后續(xù)可以依靠服務和體驗激活這一部分用戶,完成用戶的高質量轉換,僅僅是挖掘這一部分存量用戶,就能為業(yè)績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從下沉和年輕化到全域經營,抹平圈層差距。
拼多多早期總體是下沉市場中的部分用戶貢獻了主力,老年人、小鎮(zhèn)青年、性價比用戶等特定標簽下,圈層現象十分明顯,但是在2019年6月之后,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正式開始上攻高單價商品,伴隨著商品的豐富和圈層的拓展,逐漸獲得了廣泛圈層的認可。
旅游業(yè)也是一樣,早期可能是商務人群居多,精英消費為主,年輕人、銀發(fā)族、下沉市場等貢獻比例則較小,但這幾年各大圈層之間的差距正在被抹平,下沉市場、銀發(fā)族、她經濟、Z世代等圈層開始出現,并且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其用戶群體約有86.9%的注冊用戶在非一線城市,女性用戶全年消費2次以上的比例高達55.4%,根據攜程2021年發(fā)布的報告顯示,銀發(fā)族人均旅行消費漲23%。
然后,能夠不斷上攻,在場景服務和產品上全面持續(xù)滿足。
拼多多在2020年達成了7億用戶,此后便不再公布GMV和用戶數量,其背后的實質是平臺的運營目標從低單價轉向高質量,并在此后陸續(xù)引入了眾多高單價品牌和生態(tài)扶持,比如百億補貼、扶持極兔、僅退款、百億農研等等。
旅游業(yè)也是一樣,服務場景和產品是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完成產品普惠、體驗創(chuàng)新、場景多元、服務智慧,才能實現對用戶的全面滿足,增加用戶的復購率。這一點,同程旅行也有充分的布局,比如隨心退、智能出行管家、黑鯨會員、城市通、與更多航司合作等。
究其原因,更為廣泛且多元化的服務人群,也就意味著用戶需求的廣泛和多元。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最大消費者群體的多層次需求,從而增加用戶的粘性,從57.4%的年服務人次增長率就能看出,同程旅行在用戶數、消費頻次上均有提升。
當然,還有一點不可忽略,就是國際業(yè)務。
拼多多在2022年9月推出跨境電商平臺Temu,并迅速搶占全球市場份額,已在美國等地區(qū)形成競爭優(yōu)勢,根據 SimilarWeb 數據,2023 年 12 月,Temu 的獨立訪客數量達 4.67 億,排名全球第二,這也成為了拼多多的另一個增長極,公司股價也因此站上2000億美元大關,與阿里巴巴比肩。
同程旅行的海外策略也初露崢嶸,比如第一季度國際機票銷量同比增長超260%,國際酒店間夜銷售量同比增長150%,同時還在北美市場上線本地化APP,3月15日在洛杉磯上線了首個海外實體店,旗下藝龍酒店科技開設超過1800家,成功覆蓋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老撾等海外市場。
03 成為旅游版拼多多會帶來什么好處?
我們必須清楚一個事實,拼多多是時代下的拼多多。
它的成功,并不是因為營銷有多厲害,老板有多聰明,背后資金多有實力。歸根結底,是用戶有更多需求需要滿足,是行業(yè)有短板需要補充,是平臺自身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
旅游業(yè)的“拼多多”也是一樣。
對于用戶來說,因為時至今日,中國仍然不是高收入國家,旅游雖然已經成為大眾消費,但用戶仍然處于不斷進行消費升級的狀態(tài),拼多多給用戶帶來的是更具有性價比的商品和更便捷優(yōu)質的服務,那么旅游版拼多多給大家?guī)淼模歉鼉?yōu)質好玩的服務,它能加速旅游業(yè)的普惠,讓旅游這個“大眾消費”更“大眾”。
對于行業(yè)來說,在一個充分競爭的環(huán)境下,領先的平臺公司必然會促進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完善行業(yè)規(guī)則,服務升級勢必推動整體良性循環(huán),而“線上+線下”的融合,本來就是千行百業(yè)的一個大趨勢,參考拼多多的“百億農研”“極兔快遞價格戰(zhàn)”,旅游基礎設施的升級需要這樣一個有用戶、有實力的平臺去推動、去賦能,比如為各地打造的“城市通”乘車碼、為各地景區(qū)定制的數字化旅游、為鄉(xiāng)村旅游賦能的“千村計劃”,這些都是對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補充,讓旅游融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讓景點“常新”。
對于平臺來說,這不僅是一次業(yè)務升華的機會,更是一次擴寬護城河,打開新增長空間的機遇,旅游+的出現,使得平臺邊界趨于無屆,正在締造無限可能。
作者:易牟
來源公眾號:深眸財經(ID:chutou0325),洞察商業(yè)邏輯,深研行業(yè)趨勢。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深眸財經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