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輕人擠爆3.5分餐廳,餐飲APP還有必要采納“打星制”嗎?

0 評論 2390 瀏覽 4 收藏 14 分鐘

日常生活中,提到餐飲打分都是點亮星星,星星越多就會有更多人的青睞。然而最近卻出現(xiàn)了“棄高闖低”的現(xiàn)象。當“打星制”似乎變得無效,餐飲APP是否還有其他評價機制可以采納?

“打星制”一直是餐飲APP中一種通用而直觀的評價方式,它以簡單的星級評分代表著用戶對餐廳或菜品的整體滿意度。然而,這種制度的有效性近來受到了挑戰(zhàn),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愿意選擇3.5-4.0分值間的店鋪。

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商家采取一些手段,通過刷分或引導虛假評價來提高星級,造成菜品一般、但評分虛高的現(xiàn)象,使得用戶對星級的真實性產生懷疑。而另一方面,年輕人似乎更加傾向于相信口碑傳播、朋友推薦,而非簡單的星級評價。他們更注重餐廳或菜品的個性化體驗,強調對品質和獨特性的實際感受,而不是被數(shù)字評分所束縛。

在這種情況下,“打星制”是否仍是一個有效地導向用戶選擇的評價機制?為什么“打星制”會被大多數(shù)餐飲APP所采納?在如今消費者“棄高選低”的反向選擇下,“打星”似乎變得無效。那么餐飲APP是否還有其他評價機制可以采納?天天問的小伙伴對這個問題展開了一番探討,一起來看看大家是怎么說的吧!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67期:為什么餐飲APP的評分系統(tǒng)多采用「打星制」?

文章內容部分來源于@LikiChen @流螢非火 @Hiro @Jo @毅楷 等人的精彩回答。

一、餐飲APP采納“打星制”的背后邏輯

以餐飲界的最高殊榮——米其林星級餐廳為例,監(jiān)察員依照評鑒標準,給予一至三顆星評價,評鑒標準包括食材品質、廚師對味道以及烹調技巧的駕馭能力、料理中展現(xiàn)的個性、是否物有所值及餐飲水準一致性等方面。

width="400"

圖源知乎

除餐飲業(yè)和餐飲APP外,其他不少行業(yè)也采用了“打星制”來作為評價機制,如電商行業(yè)、應用商店等。

圖源:京東APP

圖源:App Store

而這“遺留”的行業(yè)習慣,可以說是推動餐飲APP通用“打星制”的一大因素。

某種程度上,用戶評星和用戶打分,其實是可以劃等號的關系,因為如果按照五分制來看,打星制其實就是間隔區(qū)間0.5的打分制,只是打星的呈現(xiàn)方式更為直觀、可視化。

且在用戶認知上,通過星級評價來快速了解餐廳或者菜品的質量已經習以為常;在全球范圍內,星星普遍被認知為優(yōu)秀。在餐飲界,它代表的是食物味道好吃、就餐環(huán)境舒適;在酒店業(yè),也往往被認為是豪華和一流的代表。即使用戶來自不同國家,對于星級評價的理解往往是相似的。

而在量化方面,打星制度提供了一個連續(xù)并易于理解的衡量標準,質量梯度非常明晰,一星至五星的評級里都代表了商家不同的質量水平。一星可能表示用戶對餐廳或菜品的體驗較差,服務不佳,食物質量不如預期。而五星則表明用戶對商家的滿意度非常高,服務出色,食物質量優(yōu)秀。這種評價體系,能讓消費后的用戶更精準地表達他們的觀點,也能讓參考評分的用戶通過星級評價做出快速的決策。

放入現(xiàn)實生活場景中理解,假設我們正在尋找一家好吃的火鍋店,我們就可以打開APP,通過瀏覽不同主打火鍋的商家們的星級評價。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平臺篩選功能,把三星以上的餐廳排除在外,縮小選擇范圍,簡化消費決策,從而更快找到合適選擇?;蛘呶覀兛梢愿鶕?jù)APP中由高到低的評分排序,從上到下對比各商家。

而星級制由于其自身質量梯度明晰和數(shù)據(jù)化直觀等特點,還有利于平臺統(tǒng)計和分析。平臺通過收集和分析星級數(shù)據(jù),了解不同用戶對商家的偏好,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推薦給用戶,優(yōu)化平臺個性化推薦效果,穩(wěn)固用戶群體,提高群體用戶滿意度。

打星制本身的多維性也是其應用廣泛的原因之一。星級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好壞標志,而是可以多維度反映餐廳或菜品的質量。每個星級都可能代表不同的方面,如服務、口味、環(huán)境等,使得信息更為豐富,用戶可以更全面地獲得餐飲體驗。

圖源:大眾點評APP

二、情緒性更強的點贊制,是否可以取締“打星制”

如今,采用點贊制的平臺多為社交媒體和內容分享平臺,比如抖音和微信。

圖源:百度

現(xiàn)在人均必備的短視頻軟件——抖音,用戶只要刷到了喜歡的視頻,就可以通過簡單地點擊心形按鈕為其點贊。

雖然點贊的數(shù)量并不能直接幫助創(chuàng)作者變現(xiàn),但可以增加視頻的流量,為創(chuàng)作者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和粉絲。在抖音平臺中,點贊的這種互動機制有效地鼓勵了創(chuàng)作者,同時也是當下情景的用戶情緒反饋。

而作為日常生活中交流必備的社交軟件——微信,朋友圈的點贊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社交需要。點贊就像一個社交信號,人們通過輕輕一點來與他人產生聯(lián)結,表達社交友好的態(tài)度,期望能給他人帶來鼓勵與陪伴。

圖源:百度

可以看到,點贊在社交媒體和內容分享平臺中,有著提高用戶參與度、平臺活躍度和增強社交互動的優(yōu)勢。

但是面對復雜的消費場景,點贊制這種輕量級體質卻仍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首先要說的,就是點贊制簡單的二元選項模式。在餐飲行業(yè),評價一個餐廳的好壞不只是食品好吃與否,還有就餐環(huán)境、服務人員態(tài)度以及消費性價比等多方面考量。而點贊和不點贊,無法準確表達消費者具體對餐廳某一方面的評價,因此點贊制對于用戶而言,很難準確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也無法提供足夠的信息給其他消費者,從而使結果產生誤導性。

而且點贊制無法提供更深入的數(shù)據(jù)和分析。相較于星級評價系統(tǒng)的豐富內涵,點贊只是一種積極的反饋形式,不能傳達更具體的評價維度或反饋原因。

最重要的是,點贊制更多體現(xiàn)的是短期性的好惡評價,用來衡量某類服務質量(尤其是會波動變化的服務)并不方便。在內容分享的平臺,如果我覺得這個內容能夠觸動我,我就給他點個贊,但沒過多久就會忘記。

然而餐飲服務的用戶意見可能會隨時間改變。比如用餐時消費者覺得飯菜非常合胃口,當場打了好評,但吃完飯后,回到家中卻出現(xiàn)腸胃炎等癥狀,到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是餐廳的食材不新鮮導致;再比如第一次來餐廳就餐時,服務員的態(tài)度很好,但第二次回顧再消費時,餐廳服務員態(tài)度180°大轉變,就餐體驗也直線下降。這些都是當時覺得滿意、但時間一長體驗也會隨之改變的可能情況。而點贊制度難以捕捉到這種長期波動,從而無法準確反映消費者的評價。

三、結語

在餐飲類APP采用“打星制”的背后,我們看到了一種簡單而直觀的用戶評價體系。星級評價仍然是一種簡單而有力的反饋機制。一家餐廳的星級評價可能代表著累積的用戶滿意度,在用戶選擇餐廳時,星級評價提供了一種直觀的、可量化的比較方式。它在簡化用戶決策過程、促進用戶參與、以及提供清晰可視的反饋方面仍然具有優(yōu)勢。

而最近的熱議表明,年輕人在餐飲選擇上更傾向于3.5分餐廳,對高星級店鋪產生懷疑。其實這并非直接歸咎于“打星制”的問題,而更多地反映了用戶追求更真實、獨特和個性化餐飲體驗的趨勢。

消費者不是傻子,在踩過多次網(wǎng)紅大坑之后,變得更加聰明、理性。這是一次年輕消費者對商家欺騙營銷的一次反擊。因此,這一現(xiàn)象的本質在于商家刷高分的營銷手段被消費者識破,消費者面對虛假評價的一次反骨行為,不能將原因簡單地歸結于“打星制”評分體系的問題。

綜合來看,盡管面臨一些挑戰(zhàn),但“打星制”仍然是一種有力的用戶導向工具。在此次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5分飯店的背后,商家和平臺也應該正視自己。“打鐵還需自身硬”,時間會篩出真實的寶藏,與其從虛假高分入手,不如從實力基礎開始。

 

關于“為什么餐飲APP的評分系統(tǒng)多采用打星制”,你有什么看法?點擊下面鏈接,一起來聊聊吧~

戳:為什么餐飲APP的評分系統(tǒng)多采用「打星制」?

#相關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66期:為什么電商平臺大多推行年會員,而非月會員?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65期:每人每月35元“辦公費”,網(wǎng)友:我被“勸退”了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64期:朋友圈沒有瀏覽記錄,有這幾個原因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63期:生鮮電商平臺真的“打不贏”菜市場嗎?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62期:為何涉及交易的APP需要已讀功能?從淘寶、閑魚看實際應用

素材來源:天天問話題精選

「天天問」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qū)旗下的互助問答模塊,致力產品、運營、營銷等領域知識的學習交流。

本欄目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實習生@鐘宇婷 整理編輯發(fā)布,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