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黑父母”說說社交工具的可能性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39.jpg)
最近網(wǎng)上有個新聞挺火的,話說是在西安打工的劉女士教會父親玩微信并加其為好友,溝通方便的同時,困擾也隨之而來,從來只看不評的父親,突然在她的朋友圈里點了個贊,讓她頓時心里“怪怪的”。她打電話給父親說:“老爸,能不能別在微信里給我點贊?”
后來記者就這個問題隨機調(diào)查了60位市民(子女40人,父母20人),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有17位子女將父母加為微信好友,但他們中有14人將父母拉入黑名單。受訪的20位父母中,其中12人和子女加為微信好友,但11人看不到子女在朋友圈的分享。
比例是不是很高?
其實筆者自己經(jīng)常用的微信號也拉黑了自己的父母,原因很簡單,不想讓父母看到自己生活中的真實狀態(tài)!這里所謂的真實狀態(tài)就是:高興就狂野胡吃海塞,不高興了就發(fā)飆爆粗口;工作忙了感慨生活不易,身體不舒服了各種牢騷滿腹;碰見難題了傷心難過,遭遇爛事時焦頭爛額!總之,就是怕父母看到真實的自己與他們眼中的自己處于不一樣的形象時,他們可能會產(chǎn)生的焦慮或者其他不好的想法。初衷還是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讓父母少為自己操心,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當然,筆者還留了一手,就是開了另外一個微信號,那個微信號沒有拉黑父母親戚,里面的內(nèi)容基本都是開心的內(nèi)容,目的只是為了讓他們知道我的動態(tài),而且看到動態(tài)后能安心過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拉黑父母的原因很直接,就是怕父母看到自己的狀態(tài),就沒完沒了的嘮叨,芝麻大點兒的事兒在他們那里都能引起地震!某資深媒體人就在微信群里抱怨,自己有次在朋友圈評價了張學良,其父看到立馬打電話過來將其臭罵一頓,然后Blala……說了一堆文革時期的事兒,經(jīng)此事件之后,這位媒體人不得不拉黑自己的父親,免得惹來第二次臭罵!
當然也有個別人表示自己并沒有將自己的父母拉黑,但是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這部分沒被拉黑的父母,一般從事的都是高知工作。筆者私下揣測,可能是對時下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的接受度比較高吧,所以這部分父母逃脫了被拉黑的命運!
回到話題的最初,為什么時下年輕人會在最火的社交軟件里刪除自己最親的人,或者因為自己的親人的關注,而排斥使用某類社交工具?筆者甚至還聽說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Facebook上很多小孩離開,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父母上去了!難道對于社交工具來說,父母和孩子是天生不可共生的?
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這顯然不是問題的答案。對于社交工具來說,父母在社會關系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縱觀目前大部分社交工具,其重點的服務對象在筆者看來,都是社會關系,比如工作、同事、朋友等,而針對父母親戚開發(fā)的服務功能其實少之又少,可以說沒有!父母親戚只是被簡單粗暴的歸類到社會關系中,因為這種非個性化的對待(而事實上,父母和其他社會關系對社交的需求其實是有差異化的),導致了上面筆者提到的問題,朋友圈被拉黑,或者因為父母用了同樣的社交工作而導致用戶的離開!
雖說每個軟件都有自己的目標用戶群,但是,如果一款軟件同時留住你和你的父母,讓你和同事朋友以及父母能在同一平臺和諧共生,這樣的軟件應該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吧!至少,以朋友圈為例,如果因為有特色的功能,父母不在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拉黑,那么諸如文首的新聞,至少不會再出現(xiàn)了吧!
作者:景曬曬 ?原文來自:鈦媒體
?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