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兩點,你也可以提升新用戶留存率
編輯導語:如何提升新用戶留存率是產品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大難題,留不住用戶,產品自身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本文作者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了什么是留存,并且通過留存曲線觀察用戶留存情況,最后總結出了新用戶留存的兩點方法,希望看后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1. 什么是留存
用戶在初次使用產品后,經過一段時間自然會有一部分用戶繼續(xù)使用產品,而另一部分不再使用產品,前者我們稱為留存用戶,后者稱為流失用戶。
我們可以根據業(yè)務,對“繼續(xù)使用產品”的行為作出定義,讓留存的統(tǒng)計維度更加符合產品期望。
在觀察、分析留存情況的時候,通常是使用留存率,即滿足某個初始條件的用戶群中, 經過了某個時間周期后,繼續(xù)使用產品的用戶數占該群體總數的比例。
比如:產品 A,某一天通過活動,獲取了100名新用戶,規(guī)定只要啟動過產品,就算為留存,到了第二天,有50名用戶啟動了產品 ,則該活動獲取的新用戶次日留存率為50/100*100%=50%。
我們常聽到的留存周期有次日留存、7 日留存、14 日留存等,但這些通用的留存周期其實不一定完全適合你的產品。產品類型的不同,決定了有一個天然的用戶使用周期。
比如:一個資訊類的產品,用戶進入后,很可能每天都使用,我們可以以每天為周期來關注留存變化情況;但一個美食拍照的產品,用戶下載后,拍完照,第二天卻不一定會再次拍照, 很可能是下周末出去聚餐的時候才使用。
找到自己產品的留存周期,目的在于明確關注周期,不被常聽到但卻不適合自己的周期所影響。就如美食拍照類型的的產品,如果強行關注次日留存,可能會讓接下來的方案偏離方向。
可以通過分析已有留存用戶的產品使用頻率,來大致確定所需關注的周期。
2. 借助留存曲線觀察用戶留存的變化情況
留存曲線是指我們選定某些同期群,用縱軸表示群體中的留存用戶比例,用橫軸表示我們關注的留存周期,將所得的坐標用曲線連接所繪制出的圖表。
通過留存曲線,可以更直觀的了解同一用戶群留存率的變化趨勢以及不同用戶群的留存率差異。
如下圖:
如圖所示,新用戶進入產品后,開始的一段時間內,留存率的下降速度最快,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存曲線下降的速度逐漸降低,直至趨于平穩(wěn)(理想情況下)。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一些策略,將這段時間內的留存曲線下降速度降低,并盡快使得曲線趨于平穩(wěn),那我們辛苦獲取的新用戶,最終會留下成為產品有效用戶的將會更多。
注:本文所討論的范圍限定在,產品的留存曲線是可以達到平穩(wěn)狀態(tài)的情況下,留存會降低至 0 的不在討論范圍。
3. 如何提升新用戶留存
可以從兩個大方面著手:
- 讓新用戶更容易感受到產品價值
- 提高產品使用頻率,培養(yǎng)新用戶的使用習慣
3.1 讓新用戶更容易感受到產品價值
用戶在決定嘗試某款產品前,一定是先通過某些渠道,了解到產品,對產品有一定的“想象”, 期望產品能夠滿足TA某些需求。
但同時,用戶大部分情況下又是沒有耐心的,使用產品的方式是瀏覽,而不是探索。不能快速的感受到產品價值,用戶將會很快的失去耐心,選擇其他產品,畢竟大部分互聯(lián)網產品都有著很多的替代品。
因此,讓新用戶進入后,更容易感受到產品價值,盡快滿足用戶的“想象”,將會使用戶更容易留下來。
讓新用戶更容易感受到產品價值,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3.1.1 降低新用戶上手成本
用戶感受到產品價值的前提是能夠“流暢”的使用產品。如果上手成本過高,會極大的妨礙新用戶使用產品,流失的概率自然就會變大。
新用戶上手成本,常見的有:
3.1.1.1 功能使用中出現(xiàn)阻礙
用戶通過使用功能,熟悉產品,解決需求,如果使用功能過程中出現(xiàn)了阻礙,將會極大的影響用戶使用。
比如,筆者用的一款健身產品,前一段時間推出了記錄食物熱量的新功能,筆者有需求,并第一時間嘗試使用,但在記錄食物的時候需要以克為單位上傳飯菜的重量,作為一個訂外賣的上班族,無法判斷一頓飯菜各有多少克,于是只能退出該功能。
如果可以提供一個明確的對比,讓我能判斷大概的范圍,進行記錄, 我對這個功能也就不會直接放棄。
對此,我們在設計產品時,不要以自己的認知代替用戶的認知,要將用戶的使用路徑進行拆分,對每一個操作節(jié)點從目標用戶的角度出發(fā),看是否有哪些地方會對用戶造成困擾。
3.1.1.2 不信任
用戶使用產品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不同的成本,用戶的感知度不一樣。對于涉及到用戶很在意的成本,比如金錢,用戶的警惕性就會變高。
尤其是新用戶,對產品還沒有信任,如果不通過一些方法來“說服”用戶,用戶就會變的猶豫,甚至可能放棄產品。我們可以針對用戶不信任的點,強化可信度,打消用戶疑慮。
比如,很多二手手機交易平臺, 推出7天無理由退貨,一年保修的服務政策,并在產品中明顯的位置展示,觸達用戶。
對于新用戶來講,第一次在該平臺買二手商品的擔心會下降很多。
3.1.2 引導新用戶發(fā)現(xiàn)產品價值
產品本身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但不代表用戶就一定能夠感受到,尤其是對產品還不熟悉的新用戶,因此,通過產品設計引導用戶發(fā)現(xiàn)價值,是十分重要的。
這里的引導并不是指引導頁、引導浮層,而是圍繞產品的價值和我們希望用戶發(fā)生的行為進行產品設計,引導新用戶使用相關功能。
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分析已經留存的用戶在進入產品初期,都使用了哪些功能,完成了哪些操作,之后,對其他新進入的用戶進行引導,重復使用路徑,觀察留存率是否提升。
此外,也可以通過產品本身希望用戶體驗到的價值進行引導設計。比如內容類產品,會在用戶第一次進入后,詢問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依據用戶的選擇,為用戶定制化內容.
再比如, 社區(qū)類的產品在用戶第一次進入的時候,會引導用戶關注一些用戶,用戶發(fā)表內容后,給用戶一些關注、評論,這些都是引導新用戶的手段。
3.1.3 圍繞核心價值,挖掘更多元的使用場景
隨著產品的發(fā)展,吸引的新用戶越來越多,用戶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即使是同一個大的方向,也可以有很多切入點,產品最初的價值,很可能不能滿足其中的一部分用戶。
此外,新用戶也可能并不會直接體驗到產品的核心價值,而是先感受到相關的價值,隨著使用深度的增加,才會感受到核心價值。
對此,我們可以圍繞核心價值,挖掘更多的使用場景,來滿足不同需求的用戶。
3.2 提高產品使用頻率,培養(yǎng)新用戶的使用習慣
新用戶即使已經使用過產品的核心功能,體驗到了產品價值,我們仍然不能放松,這時的用戶還沒有使用產品的習慣,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遺忘”產品的存在,進而流失。
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方法,讓用戶想起我們,提高使用頻率,培養(yǎng)用戶的使用習慣。
培養(yǎng)用戶使用習慣,有兩種方式:
3.2.1 讓用戶“被動”想起我們
最常見的方法有短信、push。使用此方法需要注意,把握好喚醒與打擾的界限,要盡可能的做到適宜——既要吸引到用戶,使用產品,又要避免一味的強制喚醒,使用戶產生反感情緒。
最好可以通過使用與用戶相關的信息來喚醒用戶,比如電商產品,用戶搜索過某個商品,但沒有購買,我們可以假設用戶對該商品是感興趣的,如果商品的價格有下降,就及時通知用戶,達到喚醒目的。
3.2.2 讓用戶“主動”想起我們
讓用戶“主動”想起產品,是指通過一定的策略,增強用戶使用產品的意愿??梢酝ㄟ^設置新用戶專屬福利,強化新用戶成長體系,增加用戶離開成本等來刺激用戶,讓用戶主動使用產品。
此外,越來越多的產品通過增加內容屬性,或設計一些用戶只需簡單的操作就能獲得利益的小游戲,來提高用戶打開產品的頻率。
4. 總結
本文描述了通過兩個大方向,從產品層面如何提升新用戶的留存,需要說明的是,提升用戶留存是一個需要長期關注的事情,并不是上線了某個功能、優(yōu)化了某個文案后就能夠高枕無憂的。
作者:海先生,公眾號:慢言錄
本文由 @海先生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想問一下,所有產品形態(tài)的留存曲線都是冪函數的形狀嗎
很學院派的一篇文章
不錯不錯
感覺 降低新用戶上手成本 這一系列操作更傾向于提活
雖然不想diss,但是還是想說,真是一本正經講了一堆廢話。
個人建立通過具體案例,驗證你提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