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丨一文搞定交互設計7大法則——米勒定律

0 評論 5257 瀏覽 16 收藏 11 分鐘

在日常設計中,常常需要用到交互設計法則,而在做交互設計時還需要對這些法則熟練掌握以及靈活應用。對此,本文介紹了“米勒定律”,從定義、與席克定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應用等方面展開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前面我們講了席克定律的相關內容,如果你對提升用戶決策效率的影響因素有所了解,那么我們將給大家?guī)怼赶硕伞沟谋碛H「米勒定律」。

提到米勒定律可能你會有些陌生,因為我們有時候也把它稱為「7±2」法則「神器的數(shù)字7」

今天我們將給大家介紹「米勒定律」,通過對它的定義以及具體的應用來給大家逐一拆解,一起來看看吧~

一、米勒定律的定義

什么是米勒定律?

它來源于一項科學研究。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喬治.A.米勒發(fā)現(xiàn),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而分塊有助于我們更加有效的保留信息。

因為短期記憶存儲空間的限制,人的大腦最多處理5至9個信息,后來該定律也被稱之為「7±2法則」。它指出普通人在工作記憶的時候(工作記憶即短時記憶,它因人而異,受生理、方法、場景等影響較大。)中只能記住7±2的信息,再多就很容易出錯,影響記憶的精準度。

后來有學者對其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短時記憶的組塊數(shù)量大約為3至5個區(qū)間內,也就是4±1左右。

忽視米勒定律可能產生很多負面結果,降低用戶體驗的友好度。如果人們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需要記住的事物太多,會導致體驗的挫敗感并且做出決策的錯誤。

二、米勒定律與席克定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看到這,是不是發(fā)現(xiàn)該定律跟我們之前提到的席克定律(面臨的選擇越多,反應時間以及選擇的難度就增加)很像,它們其實是親戚關系。

它們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都是強調對選項數(shù)量的控制。

不同的是席克定律強調的是通過控制選項數(shù)量,降低用戶的選擇時間從而提升決策效率,側重決策;米勒定律強調的是通過數(shù)量的控制,讓用戶短時間內記住7±2的信息,側重記憶。

三、米勒定律的應用

通過上文我們得出米勒定律強調了「組塊」的優(yōu)勢,通過對復雜信息的組塊來簡化記憶。它廣泛的應用于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輕松的幫助我們認識、處理和記憶信息。

在我們常見的銀行卡號以及金融數(shù)值的展示,假設我們的銀行卡號是1234567833310329這樣展示的話,是不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被記住,當卡號采用4個數(shù)字為一組,按照下圖中4-4-4-4形式間隔,是不是清晰了很多。

同理在我們查看金融數(shù)值的時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默認的金額采用了3個數(shù)字為一組,按照3-3-3-3的組塊原則進行間隔,這樣是不是能一眼區(qū)分。

有關米勒定律的應用不單單在我們數(shù)字的展示上,在內容的處理上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接下來我們來看B端設計里面米勒定律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1. 信息呈現(xiàn)數(shù)量的控制

在標簽頁Tabs中,我們將大量的內容組織同一視圖中,為了讓用戶在同一視圖中查看相似的內容,Tabs標簽通??刂圃?個以內,因為當超出一定數(shù)值范圍后,會增加用戶對標簽信息的記憶與決策成本。

通過Tabs導航,我們可以迅速知道當前頁有哪些內容,查看內容的時候可以快速點擊獲取。

在用戶信息模塊中,即使功能再多,基本按照7±2原則進行視覺上的間隔,這樣組塊區(qū)分后,層級清晰很多,也方便用戶的便捷使用。

2. 設計風格的一致性

根據尼爾森原則有關一致性的定義,同一用語、功能、操作需保持一致性。產品設計中高標準的一致的設計體系, 給用戶帶來品牌信賴感同時還能夠通過一致的重復降低用戶反復學習成本。

在產品展示頁的布局上保持結構的統(tǒng)一,可以減輕用戶的思考負擔,讓用戶在不同產品瀏覽的時候快速定位到自己想要關注的信息。

同一產品中保持主色調的一致性,避免因為頁面的不同,色調的不一致。比如上一頁點擊主要按鈕采用的是橙色,那么當前頁面的的主要按鈕也要是橙色,避免顏色的改變,引起誤解。上圖中不管在哪個產品頁,我們可以清晰的識別并記住品牌主色,這就是色彩的一致性原則。

文字的大小,層級,對比度等都是影響視覺可讀性和閱讀效率的重要因素,為保障文本的易讀性,在產品設計中,字體的字號、色彩、大小、字重也需要保持統(tǒng)一。一個產品中不要有過多的字體層級,建議選擇在 3-5 種之間,對于需要用戶關注的文本信息可通過增加字重的方式突出。

例如在當前頁面中不同模塊間雖然內容不一樣,但是可以通過對字體展示的初步印象,清晰的對內容結構進行區(qū)分。

3. 記憶難度調整為0

米勒定律指導我們?yōu)榱颂嵘唐谟洃浀男?,需要把內容限制?±2內,這樣才能提升產品的友好度。我們可以再往前走一步,把需記憶的內容降為0,這樣是不是用戶根本就不需要記憶直接可以便捷的使用產品。

在谷歌瀏覽器中,當需要填寫登錄信息時,系統(tǒng)會識別當前操作并提供默認的賬戶以及密碼自動填寫,使用技術手段避免了用戶因為賬號密碼多弄混的情況,降低了記憶的負擔。

同理在登錄的時候,現(xiàn)在很多廠商在支持賬號密碼登錄之外也支持掃碼登錄,相對于傳統(tǒng)方式,不需要大量的數(shù)據記憶,登錄更加快速,安全性也大幅提升。

4. 復雜信息的組塊處理

B端因為業(yè)務復雜,我們會遇見大量的產品名稱需要處理的情況。該場景的設計中我們不要過于陷入米勒定律的陷阱,不管什么信息都要控制在7±2個之內!

這些產品信息很明顯都非常重要,直接刪除并不適合。我們可以把它們按照業(yè)務邏輯進行的組塊處理。按照類型采用分割線以及間距的方式區(qū)分,讓信息從無序變?yōu)橛行颉?/p>

在最終的設計呈現(xiàn)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彈出的導航菜單劃分為熱門產品、網絡產品以及產品相關動態(tài)以及解決方案3個組塊,而網絡產品又分為云上網絡、跨地域網絡、混合云網絡這3個模塊。通過這種層級組塊區(qū)分,縮短用戶的思考時間,提高記憶的效率(腦海中迅速對該產品的模塊劃分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這里是不是可以發(fā)現(xiàn)米勒定律與席克定律的混合使用了?

我們日常設計中因為場景的復雜,經常會采用不同交互設計定律的混合使用,需要我們對這些交互方式的熟練掌握以及靈活應用。

四、寫在最后

在文末,我們再回顧下米勒定律帶給我們的啟示:

  • 米勒定律在設計中主要解決的是記憶問題,通過信息合理的組塊區(qū)分大幅降低用戶的記憶負擔。
  • 在我們設計中既要遵守設計原則也要兼顧復雜的業(yè)務場景,處理好兩種的關系才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這可能就是設計的魅力所在。

以上就是我對米勒定律的理解,不知道你對它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歡迎一起討論~

本文由@江鳥的設計生活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