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電商代運營虧了幾千塊錢,我終于明白了這三件事

0 評論 726 瀏覽 0 收藏 8 分鐘

本文分享了自己在電商代運營過程中的經歷和教訓,從抖店爆單到關店,再到亞馬遜店鋪的運營,最終明白了做生意要多靠自己、提升掌控力和保持合理預期心態(tài)三件事。

一、為什么選擇代運營團隊?

為了快速了解電商,我花了幾萬塊請了代運營團隊。結果親身經歷了爆單、關店、交學費的一整套流程。今天,我想講講這趟值不值。

在了解電商代運營期間,見識了形形色色的代運營公司。

從跟代運營公司確定合作再到解除合同,整個過程不說好也不說壞,我想客觀地聊一聊這個讓電商商家又愛又恨的代運營模式。

大多數(shù)電商代運營團隊主要負責營業(yè)執(zhí)照代辦、店鋪入駐、選品上架、站內推廣等標準化操作,售后、客服等非標業(yè)務需要商家自己負責。

代運營又因為貨源模式區(qū)別而不同。

  • 如果客戶本身無貨源,那么代運營團隊會幫助客戶尋找無貨源ERP,并對接貨源網站進行選品上架。
  • 如果客戶本身有貨源,那就會幫助客戶將現(xiàn)有庫存商品包裝后上架銷售。

代運營團隊通常會承諾客戶業(yè)績指標,如每月銷售額達標后,按照銷售額或者毛利來提點。

因為代運營團隊有業(yè)績要求,所以如果需要他們幫客戶選品時,通常會選擇熱門品類,便于快速達到銷售業(yè)績。

二、代運營體驗:從抖店爆單到關店

我在抖音店鋪方面,因為沒有貨源,所以代運營團隊采用的是無貨源一件代發(fā)模式,通過對接貨源平臺的女裝類目,截流銷售趨勢好的商品上架售賣。

代運營期間通過抖店達人直播帶貨,一條牛仔褲4個小時賣出去200多單。

這是我第一次作為電商商家,短暫地感受到了一次爆品體驗。

那一晚上我自己只顧回復客服信息,支付貨款,忙夠嗆。等到后半夜,銷量逐漸減少,再到第二天因為沒有繼續(xù)找達人帶貨,所以銷量幾乎就斷層式下滑了。

一條牛仔褲銷售單價30塊錢,一晚上光支付貨款就8000塊錢左右,作為新手小賣家,著實為我的現(xiàn)金流捏了一把汗。

抖店代運營期間,除了采用達人帶貨直播,也嘗試了拍攝短視頻來為店鋪引流等推廣方式,但結果并不理想,因此后來綜合考慮后,索性就砍掉了這條線。

在亞馬遜店鋪方面,表現(xiàn)卻跟抖音店鋪運營截然相反,整個運營周期變得很長。

因為在抖店運營時體會到了無貨源模式的種種弊端,因此亞馬遜店鋪則采用了FBA模式,通過自己采購商品,然后提前囤貨到亞馬遜倉庫進行售賣。

亞馬遜平臺的第一個店鋪賬號,因為我的個人操作失誤導致關店,后來重新注冊店鋪并讓代運營團隊接手,目前來看銷售過程還算穩(wěn)定,回本可期。

三、交了幾千塊學費后,我明白了這三件事

經過了一番折騰,最大的感悟是做生意這件事還得多靠自己。

首先,作為創(chuàng)業(yè)新手小白,自己親歷親為能節(jié)省一些開銷。

市場上國內電商代運營費用不高,大都每個月3000左右,跨境電商則因為有賺外匯的信息差,所以代運營費用普遍會高一些,甚至是國內電商代運營費用的10倍之差。

同時,電商代運營的收益模式一般都是代運營費+提點模式,提點大多有區(qū)別,有多有少。單就提點這一塊就有挺深的門道,新手小白一不小心就會踩坑。

其次,是對開店經營這件事的可控性。

不管是自己親歷親為,還是找代運營團隊,開店做生意這種事情,如果自己懂得多,那么做這件事的掌控力和成功率就會越高,反之,則容易失控。

如果我一開始先自己潛心學習,熟悉平臺規(guī)則,那么在整個運營過程中的節(jié)奏應該會更好,也大概率不會犯一些低級錯誤導致賬號被封。

如果我一開始先自己了解電商銷售現(xiàn)狀,那么我在初期選品時,大概率不會選那些紅海、退貨率高的品類,在選擇運營推廣模式時也會更準確,而不是盲目試錯。

最后,是做事的預期和心態(tài)。

按照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公司業(yè)務經營模式來看,找代運營團隊也相當于業(yè)務外包。商家出于缺少專業(yè)人才或精力不允許等原因,將電商的銷售工作外包給代運營團隊。

這從市場需求邏輯來講是合理的,但是在整個過程中,還是需要自己有合理的目標和預期。

比如需要清楚的了解代運營團隊能幫助自己做哪些事情,又有哪些事情是代運營團隊無法取代的。

具體的運營推廣模式可以跟代運營團隊一起溝通,但是需要給足夠的時間去試錯。代運營公司雖然是一批有經驗的職業(yè)人員,但也不是強大到所向披靡。

往往很多新手商家,在不了解電商運營的情況下,給了代運營團隊很大的預期,希望快速開發(fā)爆品一夜暴富,這都是并不現(xiàn)實的。

最后的結局一定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仿佛感覺自己交了智商稅,然后一怒之下將代運營團隊作為“騙子”進行拉黑投訴。

總的來說,代運營行業(yè)的水很深,魚龍混雜,招商模式層出不窮。

雖然確實存在不少以招商為目的的“割韭菜式”運營方,還有電視新聞中曝出來的詐騙團伙,但其中也不乏有真正的代運營公司。

不過對大多數(shù)剛起步的電商新手而言,由于缺乏經驗與判斷標準,很容易陷入誤區(qū),遇到的更多是所謂的“騙子”。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曙歐巴】,微信公眾號:【曙歐巴】,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