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不懂外賣
京東外賣自上線以來,憑借高額補貼和“為騎手交五險一金”等舉措吸引了大量關注,但近期卻暴露出諸多問題,如運力不足、出餐時間不合理、商家退款爭議等。本文深入剖析了京東外賣在運營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指出其在騎手管理、商家合作以及用戶體驗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京東對外賣行業(yè)的理解和運營策略是否真的契合市場需求。
01
從京東目前整體表現來看,這幫人其實不懂外賣。
前幾天劉強東一段內部講話被曝出來。
原話是,“我給京東外賣定一條規(guī)矩,京東外賣永遠賺的凈利潤不允許超過5%。超過5%,我要處分人的?!?/p>
劉強東說的挺認真的,但明顯不是很懂。
放眼全球,大型外賣公司,目前沒有人凈利潤能做到5%。
摩根大通做過一份報告,統(tǒng)計了9家大公司2024年——2027年外賣業(yè)務預計凈利潤率情況。
當時,大家對2024年凈利潤率平均預計值是2.2%。2025年是2.64%。2027年是3.35%。
京東外賣如果真能干到5%,那就是妥妥的全球TOP1。
這就顯得劉強東的話挺矛盾,京東外賣覺得賺5%究竟是多還是少呢?
而且現在的京東外賣跟美團比,單量少,單筆提成高,傭金少,還要給騎手交五險一金。
大家得想想,這5%利潤率要從哪里來?
先來看看京東外賣的百億補貼。
4月11號這個活動上線的時候,是平臺全額承擔補貼成本。4月18號的時候,則調整為商家承擔活動成本30%-50%。4月23號再次調整,變成所有商家承擔活動成本50%。
不到半個月,就從平臺承擔,變成平臺、商戶一人一半。未來會不會商戶承擔更高,還是未知數。而且商家售價被鎖定,無法更改價格。有可能隨著成本比例上調,商家收益越來越低。但京東稱,這條來自重慶法治的消息并不真實。
再說五險一金這一塊。
有媒體給京東算過,如果按照月薪8000元的基數,每名騎手每個月五險一金的成本是3696元。一年成本就是4.4萬。
京東有多少穩(wěn)定騎手目前不知道。因為運力問題,最近京東也還在招騎手。但是美團有750萬騎手,其中有100萬名穩(wěn)定高頻的騎手。
京東想要達到美團的規(guī)模,運力也差不多要對等。
那么僅騎手的社保成本就是每年440億。
2024年全年,京東凈利潤414億元,還不夠給這些騎手繳五險一金的。
不過目前按照京東官方的說法,京東外面目前只有1萬多名全職騎手。算上核心運力達達,規(guī)模也僅僅維持在130萬。遠低于美團的750萬和餓了么的400萬。
而且,達達的騎手屬于眾包,不是全職,吃不到京東外賣五險一金政策。
02
京東運力不足這件事,其實在前幾天瘋狂補貼,日訂單突破500萬單后,暴露的非常明顯。
有媒體做了測試。在京東和美團同時下單同款三明治,京東下單時間比美團早2分鐘,但京東訂單送達時間比美團晚14分鐘。
很明顯,京東外賣正陷入一場由“補貼-爆單-運力短缺-用戶體驗惡化”構成的死循環(huán)。
雖然京東隨后推出了“超時20分鐘免單”政策,但京東大部分訂單預計送餐時間都在一小時左右。如果再超時20分鐘,相當于用戶從下單到吃上飯要一個半小時。
餓一個半小時,這個體驗可以說相當糟糕了,不是免單就能彌補的。
能為了免單餓一個半小時,下次還用京東的用戶,也根本算不上優(yōu)質用戶。更多可能是羊毛黨。
事實上,曾有數據顯示,京東外賣在2025年補貼高峰期曾實現日訂單40萬單,但補貼減少后訂單量驟降至2萬單。
外賣行業(yè)最大的幻覺是,以為用戶曾經點過單,就會是忠實的高頻用戶?;蛘咭詾椋灰虘羯暇€了,就會永久成為平臺商戶。
而有這種幻覺的口碑外賣、百度外賣、滴滴外賣都消失了。
目前的京東外賣,一面是宣傳上高舉高打,另一面則是人手短缺、運力不足。
很明顯,京東對外賣這個新業(yè)務不夠了解。
外賣業(yè)務由用戶流量、商戶供給、騎手履約三大齒輪構成。京東試圖想讓三個齒輪齊頭并進。
03
按照理想中劇本,京東高舉五險一金大旗,理應在騎手圈里一呼百應,運力問題瞬間解決。
為啥落實到實際業(yè)務上,卻跟想象的劇本情節(jié)不太一樣?
一是,京東五險一金這點宣傳小聰明,其實早就在快遞行業(yè)用過了。
想當初,京東也是要把一線快遞員當哥們處,京東2023年也說過要給德邦快遞的兄弟們繳五險一金。但現在還有德邦快遞員在網上吐槽,沒見過五險一金,簽的都是第三方公司。
去年,不少京東一線快遞員在網絡上吐槽稱:京東取消1000元底薪,2023年年底調整了計提單價,2024年開年又調整了派件計提,短短3個月迎來了2次較大幅度的薪資調整。
二是,五險一金這個事,在輿論層面好用,而對一線騎手來說,其實沒有那么大吸引力。
大家看的還是每單配送費有多少,每個月到手能有多少錢。
三是,據一些騎手說,京東對送餐時間的管理和處罰措施比美團更加嚴格。只適合那種非常熟練的老外賣員做。
但很多老外賣員并不買京東的賬,因為京東單次接單上限低,導致每天的單量少。
京東外賣每次只能接4單,而美團、餓了么一次能接十幾單。意味著,同等配送時間內,京東給予騎手的總單量,就是比其它平臺少。
而外賣配送本身就是一個跟時間賽跑,計件的活。目前京東的高提成,也覆蓋不了因接單限制,導致的收入損失。而京東的高提成,騎手們并不確定可以持續(xù)多久。
并且按照一些外賣員說法,京東系統(tǒng)目前導航、定位能力差,在卡單、用戶下單錯誤等問題上,處理的也不太人性化。
很多超時并非騎手責任,但上傳申訴不會通過,仍會被罰款。
此外,京東外賣的商家覆蓋度也明顯不足。
顯然,種種痕跡表明,京東的運營對外賣行業(yè)的理解度并不高。
不止不懂騎手,還不懂商家。
比如,有商戶在微博上吐槽,京東外賣給店方的出餐時間強制設置為3分鐘,若超時,不需要店家同意就給退款,這錢是店家來出。
吐槽的商戶不止一家。
北京簋街知名川菜館老板——博主“老灶臺張胖子”曬出滿屏因“超時3分鐘”產生的退款單,質疑道,“現殺活魚光去鱗都要兩分鐘!京東這是要我們改行賣料理包?”
有人推測,京東是不是把商超的系統(tǒng)直接挪到外賣去用了,產品經理太缺乏生活常識。
不過比起老老實實燒菜做飯的商戶,有些商家正在用刷空單的方法套京東貼補。
比如一個15元的單子,京東補貼10元,實際下單成本只需5元。再支付騎手3元配送費,商家只需發(fā)個空包,到手 12 元。
這個速度出餐都用不上三分鐘,只要30秒就可以出餐。
顯然,京東要想把外賣做好,不是光在輿論上喊喊口號,爭取一些互聯網“基本盤”就能干成的。
整個外賣業(yè)務的運營、設計,行業(yè)理解,風險控制等等,有太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作者 | Tniniuo 編輯 | Sette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聞旅】,微信公眾號:【聞旅】,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