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微信公眾號別光幻想走“捷徑”、抄“近路”

0 評論 953 瀏覽 0 收藏 7 分鐘

微信公眾號流量下滑引發(fā)作者焦慮,違規(guī)操作、標題黨、算法變化成主因。文章指出,平臺規(guī)則動態(tài)調整,內容質量才是核心競爭力,唯有深耕內容才能贏得用戶與流量。

最近陸陸續(xù)續(xù)有一些做微信公眾號的朋友過來交流咨詢,他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公眾號流量下滑,繼而想要找出流量下滑的原因。對于公眾號從業(yè)者來說,流量是核心,流量下滑換成是誰都會著急。

但提到流量問題,就會涉及到更深層次的問題:

1.自己的公眾號是否有違規(guī),比如,被人J報抄襲,或者有內容侵權。

2.違反相關規(guī)則而不自知,比如,引導關注,底部的廣告太多等。

3.有AI參與創(chuàng)作,但并未標明內容源自AI。

4.過于標題黨。

5.自身選題因素。

微信公眾號的相關管理規(guī)則相對模糊,甚至有些公眾號作者根本就不關注、也不了解公眾號的相關規(guī)則,這就導致某些公眾號作者不知不覺違規(guī)卻不知道,如果沒人“點破”的話,他們永遠都不知道為什么會出問題,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公眾號作者很容易將氣撒到平臺身上,認為是平臺的問題。

與平臺的潛在對抗其實沒什么意義,如果你自身運營賬號夠久且關注平臺的相關公告,就會少踩很多坑。

有些公眾號作者常常表現出急于求成,希望能夠快速取得效果,恨不得平臺把所有流量都給他;還有些公眾號作者,按照小紅書的路數走,比如,發(fā)現某篇文章火了之后,就像工廠的流水線一樣一直按照這個路數創(chuàng)作,用一套“萬能鑰匙”打開所有的通路。

微信公眾號像今日頭條、百度等平臺一樣走個性化推薦路線后,公眾號作者的流量愈發(fā)變得不可捉摸,而越是這種情況,越是不可能有“萬能鑰匙”。

首先,平臺不可能為某個公眾號單獨做流量傾斜。就連微信自己的公眾號“微信派”,流量都不是絕對穩(wěn)定,10萬+的概率并不高,可想而知,你的賬號還不是微信自己的,它憑什么把流量都傾斜到你的賬號上來?

其次,算法推薦是動態(tài)的,而不是固定的。根據其他平臺的算法推薦來看,一般影響流量的因素包括點擊率、留存率、點贊、分享、在看、留言等,在這些原因中,公眾號作者要想每條都能“切中”是非常困難的,很有可能你上一篇內容是“爆款”,但是你再按照這個風格來寫,流量就塌方。

平臺每段時間的側重點都不同,過去成功的經驗并不適用當前,比如,“標題黨”,很有可能你過去10萬+標題的內容這段時間就被識別為標題黨從而限流,典型的就是“解密XXX”、“震驚XXX”、“救命XXX”,類似于這類,在幾年前你隨便發(fā)可能流量都會很高,但現在你用這類標題,平臺可能就會限流,“標題黨”過度就是對用戶的騷擾,某種程度上就是欺騙,平臺為了用戶著想,自然會限制這類內容流通。

前段時間,公眾號增加了“好友在看”的權重,甚至還為此專門搞了專題頁,在“小紅點”通知方面,也增加了“好友在看”的推送頻次,只要引入新的變量,在算法排序上自然會有更新的路徑,這意味著你以往的那套玩法,現在要適配“好友在看”模式,可很多公眾號作者并不知道,或者說知道了也不知道怎么改,最終導致流量下滑。

最近,公眾號似乎又削減了“好友在看”的權重,又是一次新的流量推薦和排序,就這么玩兒,你還想有“萬能鑰匙”,一個路數做到底?

對于公眾號作者來說,面對平臺不斷的變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即“內容為王”,好的選題和標題當然能為賬號帶來更多流量,但最終還是要有內容與之匹配,否則,用戶留存率不高的情況下,平臺下一次可能就不推薦你的內容了。

而在“好內容”這條路上,是沒有止境的,很多公眾號作者一天到晚琢磨怎么搞流量,怎么讓流量更高,卻忽略了內容本身,第一,你的受眾是誰?第二,如果你自己是用戶,你會不會點擊這篇內容;第三,你自己讀完這篇內容,有沒有“收獲”。

流量固然重要,但內容才是核心,是“根”,你天天光想著“術”,不從內容上下功夫,只想著走“捷徑”、抄“近路”,平臺必然不可能一直寵幸你。

話說回來,如果一個公眾號流量下滑,也別灰心,只要你堅持更新“好內容”,必然會出“爆款”。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lián)網圈】,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