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如何看待抖音與美團在本地生活的競爭

0 評論 311 瀏覽 0 收藏 7 分鐘

“抖音美團本地爭雄,商家平臺何去何從?” 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抖音與美團的競爭為何如此激烈?這對中小商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兩大平臺又如何在競爭中突破與堅守,推動產業(yè)發(fā)展變革?

在本地生活領域,一場關于“商家去留”的暗戰(zhàn)正在上演。據(jù)《2024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抖音以81%的GMV增速(2023Q1-Q3)沖擊市場,而美團憑借3:1的核銷后市場份額(Trustdata 2024)構筑防線。這不僅是流量爭奪,更是兩種商業(yè)邏輯的終極碰撞。在這場戰(zhàn)役中,中小商家的集體“遷徙困境”,成為兩大巨頭劃定戰(zhàn)略邊界的坐標。

一、抖音的有限革命:在內容基因與商業(yè)效率間搖擺  

抖音的本地生活擴張,本質是內容平臺突破能力邊界的實驗。從2021年100億到2024年5600億GMV(晚點LatePost測算),其戰(zhàn)略矛盾性逐漸顯現(xiàn)。  

1. 戰(zhàn)略重心遷移:

從“沖動場”到“決策場”:搜索核銷率從30%(2022)躍升至70%(2024H1,抖音官方數(shù)據(jù)),直播間流量補貼向餐飲傾斜,平臺正重塑用戶決策鏈條。

雙軌戰(zhàn)略驗證:餐飲類目覆蓋美團70%頭部品牌的同時,到綜類目以107%的商家覆蓋率(極光大數(shù)據(jù),指SPA/親子等非標服務)構建差異化壁壘。  

2.未變的底層基因:  

內容驅動本質:短視頻仍貢獻超60%的GMV轉化(蟬媽媽2024),用戶日均刷本地生活視頻數(shù)達23.7條(QuestMobile),注意力經(jīng)濟仍是核心。

頭部虹吸效應:NKA(全國性關鍵客戶)與CKA(區(qū)域性關鍵客戶)貢獻72%交易額(國金證券),與美團長尾結構(連鎖化率40% vs 抖音65%)形成對比。  

這場“有限革命”的邊界正在顯現(xiàn):抖音改造了消費場景(如預售制占餐飲GMV的38%),但未能顛覆供需本質。其8000億GMV目標(2025)暗示新定位——不做美團的替代者,而是成為「消費決策入口」。

二、中小商家的生存悖論:被平臺能力「雙向擠壓」  

當抖音610萬家合作門店中僅20%持續(xù)經(jīng)營(海通證券調研),美團中小商家年均閉店率達28%(艾瑞咨詢),平臺博弈下的結構性矛盾浮出水面。  

1. 抖音的「頭部引力場」困境:

流量成本黑洞:中小商家CPM成本達美團2-3倍(35元 vs 12元,壁虎看看),一場頭部直播消耗的流量相當于千家小店周曝光量。

服務商接管生態(tài):2024年測試的聯(lián)營模式中,頭部商家由服務商代運營,中小玩家被擠出核心圈層。  

2. 美團的「溫水煮青蛙」危機:  

貨架經(jīng)濟反噬:固定展位使同質化競爭加劇,餐飲類目平均評分從4.5星(2021)降至4.2星(2024),價格戰(zhàn)壓縮利潤空間。  

履約網(wǎng)絡依賴癥:87%中小商家認為“離開美團配送難以存活”(紅餐網(wǎng)調研),但每單配送成本占比已升至15%。  

新興生存策略涌現(xiàn):

「抖音引爆+美團養(yǎng)客」組合拳:某區(qū)域茶飲品牌通過抖音月售10萬單爆品,再以美團會員體系沉淀40%復購用戶。  

「內容輕量化」生存術:夫妻店用AI生成菜品短視頻(成本降至50元/條),日均發(fā)布3條維持自然流量。  

三、護城河攻防戰(zhàn):反向入侵的野望  

兩大巨頭的相互滲透,正在改寫競爭規(guī)則:  

1. 美團的「內容反攻」:  

直播GMV同比增長400%(2024H1),推出“拍攝工具免傭”政策,3C數(shù)碼類目直播轉化率達抖音60%。打通大眾點評UGC內容池,用戶觀看探店視頻時長提升3倍。  

2. 抖音的「基建突圍」:  

「小時達」接入順豐同城、達達等第三方運力,試點自建騎手團隊(預計2025覆蓋30城)。供應鏈系統(tǒng)「星羅」接入20萬家食材供應商,劍指餐飲B端生態(tài)。這種攻防暴露核心短板:美團缺乏內容基因(用戶日均停留時長8分鐘 vs 抖音140分鐘),抖音受制于履約網(wǎng)絡(跨城酒旅核銷率僅55% vs 美團88%)。  

四、邊界時代的生存法則  

當抖音GMV增速預期從81%降至35-50%,美團到店業(yè)務利潤率壓縮至25%時,這或許標志著本地生活競爭進入“邊界時代”。

對平臺而言:抖音需在“內容溢價”與“商業(yè)效率”間找到平衡點,頭部商家的虹吸效應可能成為增長瓶頸。美團要應對“貨架模式”的價值重構,如何將500萬中小商家轉化為對抗內容沖擊的緩沖帶成為關鍵。

對商家而言:  頭部品牌必須學會“雙平臺人格”:在抖音制造聲量,在美團沉淀用戶。中小商家面臨殘酷選擇:要么成為MCN機構的供應鏈附庸,要么退回美團固守基本盤。

這場邊界劃定背后,是整個本地生活產業(yè)從“流量分配”到“價值創(chuàng)造”的進化。當抖音用內容重塑消費時空,美團用履約網(wǎng)絡編織生活基礎設施時,或許真正的贏家將是那些學會在邊界間舞蹈的人。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作者【陳罡Pro】,微信公眾號:【陳罡Pro】,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