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蛻變者S1:04 產品經理如何快速入門?
前面幾篇文章,我們聊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和素質,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產品經理如何快速入門的話題。
關于產品經理入門,我始終覺得思想是大于技能的。放眼各家公司,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對技能的要求、文檔的形式、溝通的媒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而對于產品思想的要求,卻是大同小異。也正因為如此,我覺的要實現(xiàn)產品經理快速入門,首先要完成思想層面的三個轉變:
從現(xiàn)象到邏輯
為了說明從現(xiàn)象到邏輯的轉變,我們先來看一個場景:
你和朋友去一家餐廳用餐,發(fā)現(xiàn)餐廳的服務員的態(tài)度都比較冷漠,喊了三四次才有人來招呼。好不容易點完餐,上餐又是特別慢,然后菜的味道也不太好。面對如此情形,你的朋友說道,這家餐廳簡直太差了,絕對差評!
遇到以上場景,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這家餐廳實在太差了。如果餐廳冒犯到自己,還會發(fā)一通火,才能消氣,然后絕對不會再來第二次。那如果換做產品經理,又會怎樣呢?也許會發(fā)生以下的對話:
PM:老板,你知道為什么很多顧客會不滿意嗎?
餐廳老板:不知道。
PM:那我告訴你,首先你家的燈光偏暗,容易使顧客覺得壓抑,感覺不好;其次顧客等待的時間太長,再加上你家這手機信號太差,手機都玩不了,容易不爽;再次你對服務員總是嚴厲訓斥,她們自然不會對顧客太好。針對這三種情況,我建議你首先…其次…再次…
到這里大家應該看出區(qū)別了吧。簡單概括,就是當我們面對同一件事情時,一般人更多關注的是自己的主觀感受,其思考與表達也多以此展開;而產品經理更多關注的是事物背后的邏輯關系,以及解決問題的關鍵點。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也是產品經理入門的開始。
從表達到傾聽
這里我們依然用一個場景來說明:
你做了一版產品原型,發(fā)給了設計師,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見。設計師看完來找你,第一句話就是,“我覺得你那原型問題很大!你打開原型我跟你說一下…”
這是工作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場景。之所以典型,一方面是針對不同意見展開的討論非常多,另一方面場景中包含了專業(yè)人士、產品經理兩種典型角色。很多產品經理就是從專業(yè)人士轉變成產品經理的,角色的轉變也代表行為方式的轉變。
從專業(yè)人士的角度看,當他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情不對時,就會表達出來,而且很多時候這種表達傳遞了一種堅定。這個時候,產品經理就面臨一個選擇:是選擇更多表達還是更多傾聽。
如果選擇更多表達,討論多半會變成爭論,最終不歡而散,這樣的場景我見過不少,自己也經歷過一些。因此,我更建議大家選擇更多傾聽,因為大多時候,我們都無法掌握所有的專業(yè)知識,只能做到了解,不過更多傾聽并不是說不表達,而是要營造基于傾聽的討論氛圍。表達與傾聽本身不是目的,最終能夠達成共識,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從局部到全局
結合上面的兩個場景,我們就容易理解從局部到全局的轉變。在成為產品及你之前,可能我們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好本職工作。但當我們成為了產品經理,就需要從關注局部到考慮全局。
我們看餐廳的場景,一位普通的顧客他可能只關注自己的主觀感受,至于餐廳怎么調整,全然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而如果是產品經理,他就需要整體考量,到底是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該如何調整以解決問題。
再來說第二個場景,現(xiàn)在原型的版本,或許是產品經理和內容團隊定的方案,但現(xiàn)在看起來設計師卻有不同的意見,此時產品經理不僅要兼顧設計師的意見還要考慮到內容團隊的感受,同時更要考慮產品的發(fā)展和商業(yè)目標。
產品經理入門四步驟
說完了思維的轉變,我們再來看看產品經理入門,具體該如何做。這里我們假設是沒有接觸過產品經理的朋友,歸納起來我覺得可以分成四步:
第一步:讀3本書產品經理相關的書籍,目標是對產品經理有基礎的認識。細分來說,3本書分為一本講產品經理基礎理論的書,一本以產品案例為主的書,一本行業(yè)相關的書籍。例如我打算做在線教育的移動產品經理,基礎的書可以考慮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案例的書可以考慮選《一個APP的誕生》,行業(yè)的書可以考慮選《無邊界:互聯(lián)網+教育》。通過這三本書,對產品經理工作流程、產品框架、行業(yè)情況形成基本的認識。關于具體的書籍選擇,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第二步:分析一個產品,目的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讀完了3本書,對產品有了基本的認識,可以以此來分析實際的產品。我們可以任選一個自己熟悉的PC應用或移動APP,首先梳理出它主要是做什么的,解決了什么問題,核心流程是怎樣的,然后分析這個產品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再次根據自己的分析整理一份解決方案。(可在網上搜索參照“產品體驗報告”相關文章)
第三步:畫解決方案,目的是抽象事物需求化。就著上面的應用分析,將自己認為的解決方案,用思維導圖或流程圖的方式畫出來,這個過程不用拘泥于畫圖的方式方法,只要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畫出來即可。
第四步:與他人溝通,目的是將理論需求落地。拿著自己整理出來的“杰作”,找自己的朋友或同事,進行溝通,首先你需要清晰地告訴對方你的想法,其次需要就方案達成共識(實際中幾乎都要經過幾次修改),再次明晰需要什么人來完成這些事(實際中要估算所需要的人和時間)。
經過這四步,我覺得對產品工作會有基本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想的很好,但要畫出來會發(fā)現(xiàn)比較困難,再或者你認為很好的方案,其他人卻不以為然,甚至反對等等,這些困難都是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而產品經理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以推動產品的發(fā)展。
相關閱讀
#專欄作家#
E木筆記,微信公眾號:E木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在線教育領域探索者,專注移動互聯(lián)網產品研究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