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產品經理這半年來的經驗總結(二)

8 評論 26964 瀏覽 253 收藏 23 分鐘

這篇文章是《我做產品經理這半年來的經驗總結》系列的第二、三篇的集合,本來想寫3篇文章來著,最近趕上10.1就一起放出來了。本文主要介紹我在產品道路上,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以及在此過程中獲取的方法和形成的產品理論體系;其次,說明在規(guī)劃對于一個產品新人的重要性;最后在看看自己未來能做些什么~

問題回答

Q1:半年從門外漢到產品主管,你憑什么說自己是產品主管?如果跳槽,你認為你可以獲得與行業(yè)大眾認知相匹配的產品主管title和薪資嗎?

P:我對當前“主管”的名頭可謂是“誠惶誠恐”,主管是基于領導認可,同事的信任,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給出更合理的建議,而不僅僅是個需要別人告訴就要設計功能的產品經理,而我當前僅僅能做到這些而已。當然,我在戰(zhàn)略、商業(yè)、業(yè)務認識仍然不夠到位,每一次的迭代都是對自己的挑戰(zhàn),逼著自己前行。當下如果跳槽,應該可以比肩一個中級產品經理,缺少的是時間。

Q2:到底鼓不鼓勵轉行或是沒有經驗的做產品經理?

P:看過也交流過好多沒有經驗就想做或者半路從其他崗位轉過來做產品經理的,無一例外都是對產品經理有著濃厚興趣的同學,但不都是很合適的人。沒有經驗是可以接受的事情,但沒有產品思維就是導致各種負面矛盾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單靠想想就要實現,所以失敗率極高,而產品思維最重要的不是以自己為出發(fā)點?;ヂ摼W大浪淘沙,不合適的產品經理,終究會被淹沒掉,合適的一定會勇立潮頭,關鍵在于你得能跟得上這個速度,而不是你想就能做的。

Q3:為什么我做了好久,經驗還是增長不快?

P:這里我只說一個最突出原因,月薪3000和月薪8000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聽說過,不論在哪,事業(yè)單位也好,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好,你能拿著3000的工資做著8000的事情,你的能力增長必然很快,計較一時的得失,你將失去的更多,這也是現在我所做的事情。經驗的增長就靠最笨的方法,多想、多試、多做、多出成果,很多產品助理停留在“想、做”上,而沒有深入的去想、深入的去做,所以結果成效低、給予的機會也少。

Q4:發(fā)展到了瓶頸,該如何突破?

P:思想上的瓶頸和工作上的瓶頸。思想上,我的做法是和領導層進行誠懇的溝通,把自身問題以及我看到的問題拋出來討論,得到他的想法和對我建議,以此來突破自身思維的墻。工作上,專門去鍛煉某方面技能,多去做,逼著自己也要做,撐住了就突破了。

產品方法論和體系

  • 方法一般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
  • 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
  • 體系泛指一定范圍內或同類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系組合而成的整體。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業(yè)界爭論不休;到底是現有體系然后補充方法,還是現有方法再形成體系,各有各的好處,前者適用于大公司,有成型的體系(工作體系、理論體系等),能更快的使人上手;后者適用于中小型公司,需要產品經理不斷摸索、總結,最終形成符合自己的產品體系。本文主要是介紹的后者,先找到方法,然后形成體系。

方法是怎樣形成的?

很多同學反映,自己沒有好的方法解決問題,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而你的問題在于有沒有效率。所以一套解決問題的流程:問題——方法——結果。

我們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達到實際的結果,而這些方法就是我們在日常中遇到為題提供的解決方案。例如:“如何進行數據埋點”,我們查到方法(代碼埋點、可視化埋點、無埋點),然后進行功能設計實現,最后后期跟蹤評估效果。當整個一個流程走下來一遍的時候,對于小白來說便是一份經驗的增長,一個方法的形成(了解并知道如何進行數據埋點)。

可是我們往往遇到的情況更為復雜,熟練的人能夠通過一種方法,直接達到效果;而不熟練的人,需要用多種方法進行嘗試,達到最終想要的效果,“差距”就是這樣產生的了。

Tip:有個同學反饋:我很努力,也加班很多,可是就得不到認可!

事情達到了最終結果,一般同學就完事了,他通過方法1——結果1——方法5——最終結果,形成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是他不知道“方法2”的存在,沒有對原本的方法做進一步思考和優(yōu)化,所以下次解決同類型問題依然采用相似的方法,結果是效率還是無法提高。

所以方法論的形成關鍵點:找方法,后優(yōu)化

(1)找方法

關于如何找到方法,這里不做過多敘述,僅放一張我使用的思維導圖。

(2)做優(yōu)化

方法需要復盤,以此來找到其中的不足,做進一步的優(yōu)化,以便下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效率。這也是產品經理提高的一個過程,也是厚積薄發(fā)的一種行為方式。

在項目的復盤中,可以夾帶著方法復盤的思考,也就是面試官常問的“如果項目給你重做一遍,你會怎么辦”,對于這種問題,有經驗的可以隨意說,因為他知道每一個點;而沒有經驗的需要仔細想想,但現場不會給你考慮全面的機會。

上述只是優(yōu)化的一個方法,如何保證方法的有效性,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

  1. 前期方法討論,頭腦風暴,拓展思維,提供多方法考慮途徑。
  2. 方法——方案,過濾掉無用的信息和不適用的方法,主要負責人參與;
  3.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記錄發(fā)現的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4. 后期跟蹤實際效果,反推方法的優(yōu)點和不足。
  5. 項目復盤,對當前使用的方案進行評估,修正方法的使用。

體系

剛剛說了很多關于方法的經驗和理論,這里說說體系和方法之間的關系。

一個產品經理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方法論,但產品體系可能只有1-2種,舉個例子:

產品體系:大方向包含戰(zhàn)略思考方法、商業(yè)模式方法、業(yè)務拓展方法;小方向包含需求分析方法(SWOT、PEST)、各類型功能設計方法、用戶體驗五要素,甚至是個人的方法。

總之,分類很多,不同類型的產品經理掌握不同的方法,而體系就是這個大集合,產品經理可以隨意的使用其中的方法來解決日常性或未知性的問題。具體可參考最后一張圖。

就拿我而言,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因為干起事情來還是以找方法為準,而不是基于一個體系下,可以隨意的使用某種方法。

所以說,方法通過熟能生巧而獲得,但體系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實現。

關于工作的方法

工作技能的提升需要多練,可工作思想的提高確實很難突破。

有的時候我在想問題的時候,常常會陷入自我思維的怪圈,發(fā)現了產品中的問題,或者某個設計不符合實際使用,或者發(fā)展方向沖突等等,一時間無法拿出有力證據來說明這個問題,或者說想法和領導層的想法不一致。這是許多產品經理遇到的問題,可最終解決方案大多是以領導層的決策為主,然后實際實現過程中不斷地修改,結果無法令人滿意。

是的,我們設計的功能或是產品,大多數是無法滿足要求的。

1、多反饋

管理者希望每天都能夠清楚的了解公司經營情況,想到哪一點就能知道哪一點的細節(jié),各團隊正在執(zhí)行的工作進度??稍诙鄶登闆r下,他是不知道這些詳細信息的,一想二猜三蒙,所以產品經理要清晰了解這些內容,有空多去反饋這些情況(不是打小報告),讓領導清楚知道這些內容,哪些能夠做、哪些做不了。

實際場景:公司組織開會,我匯報了產品設計的方案,領導聽過后,老板說了關于產品方向的問題,著重說了幾點;總監(jiān)接著補充了功能設計的幾個點和必須要完成的幾個功能。2天后,我向他們匯報如何協(xié)調這些工作的時候,居然將他說的這幾點完全忘記了——即時性的決策就是這樣。

2、多談心

公司經營發(fā)展不利,最愁的是管理層,產品經理也要擔當一部分責任。這時,我會利用下午時間主動和老板或是總監(jiān)交流一下心得,討論問題所在。其一是自己的問題,發(fā)現自身的不足,然后逐漸改正;其二是發(fā)現公司的問題,商討解決方案。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產品經理思想到位才能設計出合適的產品,只有公司按照一定模式走上正軌,才能長足發(fā)展。

但人往往在自信的時候是聽不進去任何建議,而在失落的時候想拼命的抓住一根稻草,越是到了這個時期,越要謹慎發(fā)展,這是轉機的同時也是墮向深淵的最后一步,因為聰明的人找到了問題的核心從而解決,糊涂的人,昏招并出,為利而行。產品經理要確保不出現這種情況。

3、多總結

就目前看來,能夠有總結的產品經理很少,能夠詳細總結的產品經理更少,總結的過程中你可以輕易的發(fā)現最初設計的PRD當中的問題,哪些需求不是非常必要的卻提到了最前面,哪些是不用做的,哪些是做錯了的,哪些是可以優(yōu)化的!每一版的迭代都是這一步步積累起來的,最終使產品穩(wěn)定。

產品經理如何做規(guī)劃

產品經理需要提升,這點毋庸置疑,但是如何自我提升,業(yè)界一直也沒有一個標準的說法,大公司有著自己的培訓體系,時間長周期長,小公司更是參差不齊,體系復雜多變,方法更是不計其數,因此到底誰能更快的提升一個產品經理的能力,最終還是看個人。

在這里我提及兩點的規(guī)劃,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一是“自我規(guī)劃”、其二是“工作規(guī)劃”,這兩點是我在工作和學習中長久以來思考的問題。自我規(guī)劃是通過內在來驅動外在的工作規(guī)劃,而反過來工作規(guī)劃又反向驅動自我規(guī)劃。

舉個例子來說:我想要提高溝通能力,我決定要在1個月內讓同事更好的理解我的思想,我要準確的說出產品的核心、slogan、發(fā)展方向,所以我計劃:每次會議發(fā)言10分鐘內講解、每個論點必須找出論據、控制情緒、換位思考。然后在工作中,階段性的工作重心會放在:理解需求、跨部門溝通、回訪用戶、準備PPT發(fā)言稿等等這些方面。

1、產品經理的自我規(guī)劃

自我規(guī)劃是個人能力提升的一種階段性的計劃,主要提升自己的內在水平和思維層次等,它是一種有目的性自發(fā)的習慣。它更像是一種人生規(guī)劃,這個規(guī)劃能夠清晰幫你指出你在未來某個時間能夠獲得什么樣的能力,你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你會著重干些什么。

正如我之前類比的,溝通能力是在什么場合都需要的,不僅是工作,但是你能通過工作中,訓練這部分能力,當然你也可以在私下參加交流會、朗誦會進一步提高。

(1)規(guī)劃要少

人的精力很有限,人的內心也多脆弱,一旦設置過多的目標而無法達成,就會感到失落,然后就是一個負循環(huán),因此一次制定的規(guī)劃涉及1-2個點即可,可以籠統(tǒng)一點,但是要寫出,“我要做什么”,以及“達到什么效果”。

(2)時間要合理

時間過短或者時間過長,對于這份規(guī)劃來說都是不利的,周期短效果不明顯,周期長容易忘記。就目前我設置的計劃來說,1-3個月為一個周期最好,時間一到,找個下午評價一下這段時間的工作,是否達成目標,然后接下來繼續(xù)制定下個階段的規(guī)劃。

(3)可以無關工作

因為這種自我的規(guī)劃,一旦涉及到工作,有些同學可能感覺很別扭,白天工作晚上還要工作,有時間還不如玩一玩好;如果你為了拓展視野,每天看看論壇,看看行業(yè)知識這些都可以作為打消時間的好方法。

(4)一切以興趣為準

干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可以非常用動力,也很愿意付出,這份規(guī)劃如果能涉及到你當前的工作那是最好的,如果差別比較大,那也要做下去。比如:跑步、健身、看書等等。

(基本產品經理能力模型)

2、產品經理的工作規(guī)劃

工作規(guī)劃是指某個階段,產品經理需要對某項能力進行專項的提高,它更像是一種通過工作,獲得能力,最終展現成果的一個過程。這是可以量化、可以感受的規(guī)劃。

(1)一次只做一件事

6個月的經驗告訴我,工作切莫分心,一次提高一項技能對于一個人來說已經是很難了,這里不是淺藏輒止,而是通過做這一件事,自身能夠有切實的提高,獲得解決這方面問題的方法。

(2)帶著問題去做規(guī)劃

規(guī)劃要立足于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帶著問題可以非常明確該怎么做,制定的規(guī)劃也能夠按需執(zhí)行,否則以某個想法做規(guī)劃,到了最終結果的時候,經常容易出現偏差,預期無法實現的情況。

有一段時間,通過版本總結發(fā)現,每次項目延期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是因為一些工作流程上缺陷,導致開發(fā)進度受阻,所以我在一個月內學習項目管理方面的知識,制定制度流程、文檔標準,設定截止日期,確定風險項點。1個月后,隨著制度和流程上的完善,團隊在項目管理時間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老板和總監(jiān)也認同了這種管理方式。

(3)時間要短

無論你是準備提高某方面能力,還是要制定短期的版本迭代計劃,一個月時間的工作規(guī)劃足矣。就在這一個月內,把工作重心放在這一點上,比如:需求評估,我需要進行SWOT分析、KANO模型分析、A/B測試、評審等等,如何去完善這些工作,就是我需要重點做的事情。

(4)總結+優(yōu)化

寫過PRD的同學可以發(fā)現,第一次寫PRD總是感覺很難,寫不出來東西,寫了幾次之后,也就不會再論壇上問該怎么寫文檔了,甚至有的同學能夠分享如何寫文檔。這些都是一個過程,我們通過每個過程之后的總結,能夠發(fā)現種種問題,然后逐步改善(優(yōu)化),勤寫勤練勤總結,那你的提高一定是飛快的,因為你會越來越熟練,也會變得越來越專業(yè)。

最后——說說未來的事情

之前,有朋友問我你未來怎么規(guī)劃,我說我要做產品經理,然后繼續(xù)掙錢。后來想想這個回答有點太敷衍了,然后結合一下自身和公司的實際情況,重新來想想該怎么做規(guī)劃。

1、回歸基礎工作

重新梳理需求獲取、需求評估、需求管理、文檔(PRD、MRD、BRD)這方面相關工作,逐步以正規(guī)的流程,仔細并深入的分析每一個需求,用更多的時間來思考,減少去實現功能的設計的時間。預計1個月左右。

2、帶隊伍、謀管理

自從9月份領導開始逐步讓我接手產品部(3人)的工作,頓時感覺責任重大,在一些工作安排方面顯得十分松散,在相關管理知識上仍然不夠專業(yè),決策能力稍弱,所以會重點提升管理知識和經驗,提高成員執(zhí)行力和效率。預計需要3個月才能成手。

3、開始橫向發(fā)展

用戶體驗、行業(yè)分析、用戶調研、市場拓展、商業(yè)模式等等都會開始著手分析和實踐應用,這其中的每一個至少需要1個月來仔細的思考、出方案、拿效果,還需要3個月時間的穩(wěn)固和提升。因此這點完全急不來,因為我基本上都不熟練,需要根據公司的業(yè)務發(fā)展,逐步提升某方面的能力。(這也是為什么在招聘產品經理的時候說至少3年經驗)

我覺得未來6個月能做好這些已經是很不容易,每個月做1件事也就是我的極限,并且還有日常性的版本迭代工作要做,所以要做的還有很多。

寫到這里,長舒一口氣!我已經把我做的、想的都說了出來,權當經驗分享,也當做是給自己這半年來的一份交代。

最后,感謝最近與我聊天的各位同學,讓我也漲了不少見識,恭祝你們事業(yè)順利、一帆風順!

相關閱讀

我做產品經理這半年來的經驗總結(一)

加班越多,產品經理的能力提升越快嗎?

工作三年了,我想轉行產品經理,可以么?

產品經理該如何提升思維層次

 

作者:樸老師,微信公眾號:DY402122152,項目型產品經理,主做ToB移動辦公軟件,愛思考、愛學習,愛交流,歡迎各位留言建議。

本文由 @樸老師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其實現在我們做的產品工作,真沒有作者寫的這么全面,現在prd都很少寫,主要還是以與開發(fā)人員溝通需求為主~

    來自北京 回復
    1. 同意,個人覺得如果非管理層面的產品經理,主要能力是溝通,如果涉及到管理,各方面能力必須有所提升

      來自重慶 回復
  2. 不錯不錯 點贊。。

    來自陜西 回復
  3. ?? 心得不錯,不過這產品經理能力圖應該是《神一樣的產品經理》里借用過來的吧?? ??

    來自浙江 回復
    1. 哈哈,被你發(fā)現了!自己也總結一些,不過感覺不如這個全面,所以借用了一下

      回復
  4. 認同作者的核心思想,同樣是我工作中的體會,快速體驗和反思~方法是怎樣形成的講的非常詳細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mrgreen:

    來自北京 回復
    1. 見笑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