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的階段性感悟

2 評論 9417 瀏覽 94 收藏 11 分鐘

東東推薦:做產品如果可以每一段時間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可以對反思提高自己,從中找到自己有待提高的地方,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樣做產品的階段性總結的

在當前公司主要做了三件事:

1、組建產品團隊

一個產品團隊的定位和公司的現狀決定了需要什么職能的人來做相應的事。一個產品想法的來源和形成往往是出自于產品策劃,把這個想法可視化為產品原型或藍圖,往往是產品設計的事,產品上線時,產品的生命才剛剛開始,伴隨著用戶使用和產品運營,產品是不斷成長的,是一個從負 到 1 再到 100 的過程。

60437-10fa5ea63a7836cf

基于公司的現狀和產品的現狀,現階段,將產品團隊定義為產品設計組,每個人負責一個產品,從產品策劃、產品設計到產品運營,這是一個理想狀態(tài),當前的重心主要是產品策劃和產品設計,隨著用戶的不斷累積,產品運營就要提上日程,當然在產品策劃階段也是考慮到產品運營方面的事宜,但是很粗的,不會很細。

做產品的核心任務就是從用戶需求出發(fā)的產品設計,并確保UI和開發(fā)按照需求設計如期實現產品。

產品團隊解決了三個問題:產品從哪里來、產品怎么做出來、產品要走向哪里。

60437-719eda5328a76253

2、規(guī)范產品設計流程

這里面有個插曲:當我接手該部門的某個產品時,竟然找不到產品需求文檔,只有零散的原型和用戶手冊,更要命的是,該部門和開發(fā)部們在財務上是獨立核算的,直白來講就是,我部門設計出來的產品要讓開發(fā)部門進行開發(fā),是需要付錢給開發(fā)部門的。當我面對這樣一種情況時,我就很揪心。不再是我熟悉的扁平結構,而是部門間利益糾葛的復雜關系。具體到互聯(lián)網產品的設計流程,在我進來時幾乎是一張白紙,在公司內部接觸到都是傳統(tǒng)軟件開發(fā)模式。

60437-ee9f2979281e6a9c

看似一個通用的流程,在我實際推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限制和阻礙,為了梳理和走通這個流程,我拿一個產品整整走了大半年時間。在這期間,曾出現領導對我們所做事情的不理解:“你產品設計主要是做什么的?!”、“你設計完,就沒事了吧!”,整個公司基本沒有評審、跟進、并行的概念。

關于評審:基本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需要評審的,出市場需求文檔時,需要評審;產品原型設計和需求文檔,需要評審;出UI時,需要評審;前端基本完工時,需要評審;產品測試完,需要驗收,評審貫穿整個產品設計流程,是為了確保走的每一步都是相關方認同的。評審的節(jié)奏:產品內部過一次,相關方過一次,領導過一次;評審環(huán)節(jié)對PM的要求:開放的心態(tài),巧妙的說服,合理的采納;切記:評審不是為了讓參與方為你的產品設計找茬?。?!如果在評審環(huán)節(jié),PM被噴的抬不起頭來,說明你的產品設計不完整、不嚴謹、不周全甚至反人類。

關于跟進:PM將產品原型和PRD交付給UI和開發(fā)之后,事情并沒有結束,相反,產品的落地才剛剛開始,你要跟進UI設計的成果和進度,你要跟進前端開發(fā)的結果和進度,你要跟進整個開發(fā)的計劃和進度,還要跟進測試的結果和進度。跟進的要點:時間(節(jié)點)、范圍、質量。跟進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按照需求設計如期進行的。

關于并行:PM需求設計的并行,在跟進開發(fā)的過程中,開始下一個需求設計;UI設計的并行:先給到整個UI和核心界面的切片,隨著前端開發(fā)陸續(xù)提供后續(xù)切片;開發(fā)和測試的并行:當開發(fā)告一段落時,比如產品正處在測試階段,在這個開發(fā)空檔,是可以去評審新的需求設計。并行的目的是為了效率最大化。

3、引導小伙伴們獨立負責一個產品

簡單講,就是在我拿一個產品走通整個流程后,引導小伙伴走順這個流程;其次是,一個產品不僅僅是一個產品網站或者一個APP,一個產品體系做下來,往往包括了好幾塊的設計:比如產品本身、APP、微信服務號(微網頁)、官方網站、運營后臺,這是個聯(lián)動的設計,一開始就要考慮到所有客戶端,我的要求是,你是這個產品的PM,就要一路負責到底。

在這個過程中,有三點反思:

1、流程優(yōu)化

一個需求設計從評審到定稿為什么走了整整兩個月,期間反反復復進行了6次修改,最讓人崩潰的是,最后定稿的那個版本基本上又回到了第一版的設計。這里面暴露了三個問題:一是需求不明確,沒有做好需求規(guī)劃;二是自己的設計沒想透徹,容易被左右;三是對于領導的變化無常,不要盲從,要有定策和技巧。

為什么一個月的開發(fā)量,三個月還沒開發(fā)完?這里面又有三個問題:一是對開發(fā)計劃的波動掌控不及時,跟進不到位;二是由于前期需求設計的問題,造成了需求變更或補缺,三是整個項目進度失控了,并且沒有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因此,就需要不斷地優(yōu)化各個環(huán)節(jié)間接力的流程,規(guī)范需求變更流程,提前預備好PlanB;通過各方溝通,不斷簡化部門之間的對接流程(這個產品部、開發(fā)部、市場部三者財務獨立核算,各自有各自的業(yè)務,職能崗各種重復,在其他互聯(lián)網公司往往是很少存在的),將行政上的流程對產品設計開發(fā)流程的影響降到最低,簡單講,就是在復雜的組織結構中,扁平化產品設計開發(fā)流程,最大化各環(huán)節(jié)或部門間的協(xié)同和并行的效率。

2、業(yè)務形態(tài)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一個互聯(lián)網產品,前期就想著發(fā)展用戶量,其它的等用戶量起來了自然就有了,我要說的是,能夠這樣搞的都是巨頭或者有資金實力的特權,普通公司這么玩是玩不起的,風險特別大。曾經歷過一家公司,融資幾千萬,不到半年就玩破產了。所在公司也一直要求我們做產品的在設計之初,就要想好怎么做運營和怎么賺錢,后來,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根子都出在了這個產品有沒有清晰的業(yè)務形態(tài),簡單講,就是你設計了一個什么產品,解決了用戶什么問題,并且能夠從服務的用戶中找到可行的收入模式。

在做市場調研階段和立項設計之前,就要想清楚你要做的這個產品的業(yè)務形態(tài),這個是生存的基本條件。

3、產品迭代

關于產品迭代的反思,是基于公司其他部門做產品的現狀和預期,先放出這幾個關鍵詞:單點突破、允許試錯、小步快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可是我所在的公司可不是這么想的,領導層往往想的是如何構建一個大的平臺、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但是各部門經理也這么實操,我就覺得會出問題的。一個血淋淋的案例,非常的典型:一個教育信息化的產品,設計的非常巨大,投入了60W,前前后后足足花了兩年才上線,投入市場不到一個月,就基本上宣告失敗了,但是不甘心啊,再投入龐大的市場資源,在我的預期里,推的越快,死的越快。我們可以打個比方:我們設計產品就像設計了一個樓盤一個戶型,我不需要設計成精裝房,我就設計一個毛坯房,在裝修階段和用戶一起實現其想要的房子。這里面,就可以延伸2個做產品經常提到的概念:用戶參與,最小可行性產品。

就寫到這里吧。歡迎拍磚。

本文作者:trulie;來源:簡書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樣的公司一般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吧

    來自北京 回復
  2. 我讀了兩遍,寫得比較實在。

    來自重慶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