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心理學》中理解的交互設計原則
1、可視性:正確的操作部位必須顯而易見,而且還要向用戶傳達出正確的信息。例:加關注
2、概念模式:一個好的概念模式使我們能夠預測操作行為的效果。例:發(fā)博客。
3、自然匹配:利用物理環(huán)境類比和文化標準理念,設計出讓用戶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產品。例:查看下一篇文章。
4、反饋原則:向用戶提供信息,使用戶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經完成以及操作所產生的結果。例:加載信息。
5、如何限制用戶的行為?增加行為實現的難度。例:刪除好友。
6、最后是一些簡單的原則。就不配圖了:
設計中應該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 保證用戶能夠隨時看出哪些是可行的操作(利用各類限制因素)
- 注重產品的可視性,包括系統(tǒng)的概念模式,可供選擇的操作和操作的結果
- 便于用戶評估系統(tǒng)的工作狀態(tài)
- 在用戶意圖和所需操作之間、操作與結果之間、可見信息與對系統(tǒng)狀態(tài)的評估之間建立自然匹配關系
化繁為簡的七個原則:
- 應用儲存于外部世界和頭腦中的知識
- 簡化任務的結構
- 注重可視性,消除執(zhí)行階段和評估階段的鴻溝
- 建立正確的匹配關系
- 利用自然和認為的限制性因素
- 考慮可能出現的人為差錯
- 最后記憶,采用標準化
附上一篇《設計心理學》讀書筆記
本文為作者Ryan_Chaos投稿發(fā)布,轉載請注明來源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保留本文鏈接
評論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