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用戶角度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57.jpg)
那些“理所當然”
UCD,UED,我們定義了太多用戶模型的設計理論,看上去是那么的成熟與規(guī)范;我們擅長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認為只要把“別人”換成“用戶”,就是站在用戶角度思考;我們嘗試去設置不同的認知能力,以此來模仿不同類型的用戶……
我們都是戴著放大鏡的
放大鏡能讓我們把事物看到更清楚,同理,通過我們的專業(yè)知識和對產(chǎn)品的了解,我們看產(chǎn)品會更加透徹。我們已經(jīng)(Xi*2)慣了戴著放大鏡,可以一眼看出別人產(chǎn)品的瑕疵;面對別人的疑問時,我們會順口說出堪稱完美的理由,并在心底鄙視那個人的無知;我們很熟練的使用著產(chǎn)品的各項應用,沉浸在產(chǎn)品“良好的用戶體驗”之中;我們會編寫出詳盡的用戶手冊,一步步的指導用戶來使用產(chǎn)品,“這下用戶該沒有疑問了吧”,我們?yōu)榱诉@句話一步步的去添加詳細步驟
思考是一面凹透鏡
放大鏡會讓我們的視野變短,于是我們?yōu)樽约号淞艘桓薄岸葦?shù)可調(diào)”的凹透鏡,于是遠近視野都可以應付自如。我們設置等于凸透鏡的度數(shù),來獲取和用戶一樣的“正常視野”;我們設置大于凸透鏡的度數(shù),來模擬對手甚至行業(yè)的視野;我們把它們組合成防盜門上的貓眼,于是就成了專家,有著無比寬闊的視野,并預測著一個又一個行業(yè)熱點
那些“有色鏡片”
每個人的眼鏡都是有顏色的,盡管許多人都不會承認。價值觀,心理期望都會影響眼鏡的通透度,甚至我們學的教材,網(wǎng)上看的文章,無一不透露著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
如何去定義“用戶角度”——
用戶是“不戴眼鏡”的
有了用戶一樣的視野,就能真實表達用戶的需求么?不,用戶是不戴眼鏡的,而我們卻戴了兩層眼鏡。拋開專業(yè)知識,停止思考,這就是用戶角度。真正做到這點很難,所以有人去觀察小孩子,嘗試從中找出典型的“用戶角度”
抓住那一瞬間“用戶的感覺”
已經(jīng)形成的觀點,會在大腦意識之外,我們無法不被這些觀點影響。但意識比本能還是落后一點點,抓住意識沒跟上來的那一瞬間,或許大部分都是茫然,但那就是我們的用戶角度
當我們抓起MP3,那一瞬間發(fā)生了什么?我們是想聽歌,聽自己喜歡的歌。緊接著知識和思考跟上來,告訴我們要先開機,然后打開列表選擇哪些是自己喜歡的,然后……
當然,如果我們滿足了“想起MP3之前”那一瞬間的需求,就改革了現(xiàn)在的iPod
當我們打開 word,或許我們只是想把自己的靈感寫下來,但接下來才意識到最好在上面加個標題,還得想一個以后便于檢索的文件名
用戶調(diào)查是無可取代的
再多知識,再周密的思考也比不上用戶調(diào)查,當然,我們不能簡單的觀察一下同事、同學和家人就應付了事。想好目標受眾,在這個用戶群中進行徹底的抽樣,得出的結(jié)論才真實有效
因為我們掌握的太多,復雜的事情往往很簡單,而簡單的事情卻很復雜
本文作者:訫有意,鏈接地址:?http://djne.net/product-insights/205.html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