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來源,教你如何發(fā)現新產品的機會
當我們準備做一個新產品進入某個市場時,很多時候都不知道怎么切入?!叭f事開頭難”說的就是這個。這篇文章,作者給我們分享了四種發(fā)現新機會的方法,希望能對迷茫中的你有所幫助。
做一個新產品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 產品戰(zhàn)略:決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 產品規(guī)劃:考慮清楚怎么做
- 設計開發(fā):把產品做出來
- 產品運營:把產品推向市場并掙到錢
產品戰(zhàn)略可以分解為3個步驟:
- 機會識別:發(fā)現一個新的產品機會、想到一個新的產品創(chuàng)意
- 機會選擇:對大量產品機會進行初步篩選
- 機會評估:對重點產品機會進行詳細評估
做一個新產品的起點,開始于機會識別。也就是說,新產品開始于一個創(chuàng)意想法、或發(fā)現一個新產品機會。
新產品機會、產品創(chuàng)意有4個主要來源:
- 客戶問題:從客戶的問題出發(fā)做出新產品
- 推己及人:從自己碰到痛點想到的新產品創(chuàng)意
- 新技術:應用新技術做出新產品
- 競品:從競品分析中獲得啟發(fā),找到新產品的機會
接下來結合案例與故事逐一介紹這4種創(chuàng)意來源。
一、客戶問題
華為是做電信設備起家的,在電信業(yè)務中,華為在給電信運營商安裝通信基站以后,需要電信運營商客戶到現場去驗收。
有些通信基站安裝在特別偏遠的山區(qū),開車兩三天才能到達,還要爬到山頂上去驗收,成本非常高。國外有的基站甚至安裝在戰(zhàn)亂地區(qū),客戶去現場驗收很不方便,風險非常大。
華為針對客戶的這個痛點開發(fā)了遠程視頻驗收平臺,利用 AI 影像技術,自動調出相關的驗收標準,客戶不用去現場也能遠程高質量地完成驗收。
這個遠程視頻驗收平臺解決了客戶的痛點,幫助華為提升了在交付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且,華為不但自己用,還賣給其他客戶,像電力、煤礦等需要現場驗收的行業(yè)都可以用,這也成為華為業(yè)務一個新的增長點。
華為的這個產品就是從客戶問題出發(fā)找到了產品機會點。
在企業(yè)中做產品有2種導向:
- 戰(zhàn)略導向:也叫老板導向,按老板說的辦
- 市場導向:也叫客戶導向,根據客戶需求做產品
從理性的角度看,我們都知道做產品應該是客戶導向,但事實上,很多產品經理承認,他們做產品都是戰(zhàn)略導向,按老板說的做。
那么,戰(zhàn)略導向與市場導向有何區(qū)別呢?
我們來看一下釘釘的發(fā)展歷程:
阿里從來沒有放棄過做社交產品的夢想。隨著騰訊微信的勢力范圍越來越大了,阿里在2013年投入10億元做“來往”社交產品狙擊微信、與微信正面競爭。
來往做出來后,采用強推的模式,阿里號召所有員工都要用,而且每人至少拉來10個好友,沒拉夠沒有年終獎。
來往上線兩個月后用戶數達到數百萬。
但是,微信有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壁壘——網絡效應(社交產品對1個用戶的價值取決于使用該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很多人使用微信是因為大多數朋友都在使用微信。
用戶安裝并體驗了來往之后,發(fā)現他的朋友們都不在來往,于是陸續(xù)都離開了。
來往的活躍度與留存率持續(xù)走低,變成半死不活的產品。
看著日益慘淡的數據,來往的負責人無招撐不住了,決定產品轉型。他想利用阿里有大量中小企業(yè)客戶資源的優(yōu)勢,轉型做面向中小企業(yè)的通訊工具。
雖然產品確定了大方向,但到底該開發(fā)哪些功能無招心里也沒底。不過,這次有了來往失敗的教訓,他決定親自去企業(yè)調研了解他們的需求,他說,“釘釘最大的轉變就是明白了用戶第一。來往死過一回,我們現在知道做產品不是自己想當然,而是用戶需要什么?!?/strong>
杭州康帕斯科技有限公司是無招調研的眾多企業(yè)之一。
無招帶著團隊來到康帕斯,見著康帕斯創(chuàng)始人史楠就拉著他問管理企業(yè)與日常辦公有什么痛點。史楠抱怨說,平常辦公時會用到各種各樣的溝通工具,比如電話、短信、郵件、微信、QQ,這些工具不能互通,要經常在這些工具中切換,而且數據還不能共享,有的信息在郵件中,有的信息在QQ聊天記錄里,這樣溝通效率就非常低下。要是能夠有一個統(tǒng)一的辦公協(xié)作平臺,那就太棒了!
史楠的想法與無招的預期非常接近,這是他調研眾多企業(yè)后得到的最滿意的答案。無招提議說,能否把他的開發(fā)團隊當做史楠公司的IT部門,史楠負責提需求,無招的團隊負責開發(fā),他們一起共創(chuàng)一個統(tǒng)一的辦公協(xié)作平臺——釘釘。
就這樣,史楠與無招組成一個共創(chuàng)團隊,一起打造釘釘,釘釘很多實用的功能就是基于史楠公司的工作需求由雙方共創(chuàng)出來的。
我們來一起看下雙方共創(chuàng)的歷程:
- 2014年,史楠與釘釘創(chuàng)始人無招共創(chuàng)釘釘,成為釘釘首個共創(chuàng)伙伴。
- 2015年,史楠參與共創(chuàng) DING消息、考勤、審批、日志、簽到、公告、企業(yè)紅包、智能人事、智能報表、消息、文件小助手、搜索、視頻會議、電話會議、企業(yè)總機、啟動屏設置、外部通訊錄、管理權限設置、后臺企 業(yè)數據、群內水印、第三方加密、群直播。
- 2016年, 史楠參與共創(chuàng)新校招、阿里商旅、個性化定制、新版釘釘指數、共創(chuàng)語音轉文字、基礎認證、首屏智能排序、工作圈、勛章。
- 2017年, 史楠參與共創(chuàng)云打印、企業(yè)用車、企業(yè)訂餐、企業(yè)內購。
- 2018年, 史楠參與共創(chuàng)E應用、群收款、智能績效、智能薪酬、在線編輯、云課堂、行業(yè)資訊。
- 2018年,史楠與阿里巴巴合資創(chuàng)辦杭州鑫蜂維網絡科技公司
釘釘共創(chuàng)出來后,又找了幾個中小企業(yè)試用,在試用過程中不斷迭代優(yōu)化,釘釘逐漸變成一個成熟的產品。
釘釘在2020年疫情期間根據市場需求,進入了教育行業(yè),推出在線課堂、家校協(xié)作等實用功能,逐漸開始了行業(yè)多元化。
除了軟件產品,釘釘團隊還開發(fā)了配套的硬件產品,開始產品多元化的階段。
現在釘釘團隊正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平臺,邀請眾多合作伙伴入駐釘釘開放平臺,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這就是釘釘的發(fā)展歷程,如圖所示:
- 定制化項目:基于客戶需求做定制化項目
- 產品化+商業(yè)化:多做幾個項目積累業(yè)務經驗之后再產品化、商業(yè)化
- 多元化:隨著產品日趨成熟、發(fā)展壯大,開始多元化
- 平臺化: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開放平臺,建立生態(tài)體系
從來往與釘釘的發(fā)展故事可以看出,來往是戰(zhàn)略導向(老板導向),釘釘是市場導向(客戶導向),他們有不同的結局。
我們從理性的角度都知道做產品要市場導向、要基于客戶需求打造產品,但老板指的方向不聽能行嗎?
我的建議是:我們在工作中當然要聽老板的,但是要去市場上驗證,并把驗證的結果反饋給老板。
任何一個產品成功的基礎是滿足客戶需求,而不是滿足老板。
二、推己及人
很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是通過“推己及人”的方式做出創(chuàng)新產品。
創(chuàng)始人自己碰到一個痛點,沒找到現成解決方案,他還發(fā)現也有很多人有同樣的痛點沒有得到解決,他把這個視為新的產品機會,于是去創(chuàng)業(yè)做這個創(chuàng)新產品。
世界上第一個網絡攝像頭產品 Dropcam 就是這么做出來的。
美國有個老大爺在后花園種了很多花花草草,可是經常有鄰居的狗跑到他的后花園拉屎。他想去找鄰居算賬可是苦于沒有證據,于是他想裝個攝像頭錄個視頻作為證據。他買了攝像頭、網線、配套軟件,可是這些設備對他來說有點復雜,折騰了半天沒搞定。
于是他請兒子格雷格·達菲(Greg Duffy)來幫忙。格雷格·達菲是個工程師,很快就安裝好了那套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而且還開發(fā)了個APP,可以在手機上控制那套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現遠程拍照、錄像。
他把這套系統(tǒng)拍照發(fā)到社交網絡上,很多人都在問,哪里可以買到這套系統(tǒng)。
他發(fā)現這是一個商機,于是跟朋友創(chuàng)業(yè)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絡攝像頭產品Dropcam。
Dropcam后來被谷歌以5.5億美金收購。
Keep是個健身類的APP,我是Keep的忠實用戶。
Keep的誕生過程也是推己及人。
2014 年,Keep的創(chuàng)始人王寧還是大四的在校學生,大學里流傳一句戲言“畢業(yè)季就是分手季”,王寧也不能免俗,他失戀了。他認為分手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太胖。當時面臨畢業(yè)找工作,他害怕因為太胖被嫌棄,所以決定要減肥。
減肥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找私教帶著健身減肥。另一種是自己網絡上找資源自學跟著練。
他作為一個大學生沒錢找私教,只能上網找各種健身視頻、健身文章。
他找了好久,幾乎泡了網上所有的減肥社區(qū),看了所有有關減肥的內容,發(fā)現網絡上的資源良莠不齊,他花了幾個月才東拼西湊,梳理出來自己的健身方案,他按著方案開始健身減肥,僅僅七八個月的時間,他從180斤瘦到130斤,效果驚人,他自己就是一個行走的廣告牌啊。身邊的人看到他變化這么明顯,紛紛向他請教減肥方法。
王寧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整理出來的健身素材專門做成PPT分享給他們。
可是PPT上一堆素材鏈接,請教他的朋友就很困惑,這么多鏈接,先練哪個?怎么練?
后來他的同學就提議說,咱們是學計算機的,不如咱們做個APP,這樣其他人跟著APP練就更方便。
于是,做一款移動健身應用Keep的念頭就這么誕生了。Keep也是推己及人帶來的產品創(chuàng)意。
三、新技術
IT行業(yè)的發(fā)展就是技術驅動的,通過應用新技術來推動各行各業(yè)的行業(yè)信息化、數字化轉型。
現在國家推動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yè)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yè)鏈。新基建就是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驅動。
下圖為新基建的6大技術支柱:
我們來看一下美的集團的智能工廠對新技術的應用。
美的從 2019 年開始推動 5G 在工業(yè)互聯網上的運用,通過 5G 賦能,建成 11 個應用場景和 1 個實驗室,探索出工業(yè)互聯網 + 5G + AI 在安全生產、 柔性制造,智慧物流等方面應用,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和維護成本,降低產線自檢成本,綜合可運維效率提升 17%,成本降低 10%。
下面列舉兩個應用場景:5G 生產巡檢機器人、基于 5G 的 AR 機器維修輔助。
1. 5G 生產巡檢機器人
美的微清制造園區(qū)占地50萬平米,廠區(qū)每次巡邏需30分鐘,夜晚或節(jié)假日期間,保安人員收到警報后需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現場確認警報真實性,工作量很大;制造車間的生產設備和物流設備眾多,需要定期安排巡檢人員到各個制造車間現場巡檢和維護,確保生產線和物流線的各類問題及時解決,潛在運行故障風險及時排除;另外,家電制造車間面臨噪音大、異味、高溫、空間狹小、設備多而復雜,視覺環(huán)境差、作業(yè)面積廣等問題。
通過集成5G的巡檢機器人實現了移動部署,利用巡檢機器人代替工人對產線運行情況進行巡檢,節(jié)省人力,同時可以保證 7*24 小時全天候巡檢,提升車間故障解決效率,避免惡劣生產事故發(fā)生。
2. 基于5G的AR機器維修輔助
磁控管是微波爐的核心器件,磁控管廠的生產制造大量依賴于自動化設備。自動化設備故障率高,在晚上或周末時間,由于值班工程師數量有限,且同時負責其他工作內容,產線工人缺乏快速有效的指導對故障進行快速恢復,導致停線,影響生產效率。
現場故障處理成本高、時效性差:專家資源有限,無法快速滿足現場支撐需求,且及時性差,現場人員無法及時準確獲取被巡檢設備的實時狀態(tài),同時專家到現場的差旅成本高,占用專家資源時間長。
基于5G與AR的遠程維護指導應用場景主要是產線工人佩戴 AR 眼鏡,將現場情況和設備情況第一視角傳到不在現場的工程師,工程師實時看到現場畫面,可通過實時標注方式,協(xié)助指導問題快速解決。相關數據實時上傳記錄,工程師可實現 1 對多的支持。
以上通過美的集團智能工廠的2個應用場景,我們可以看到新技術帶來的新的產品機會。
作為產品經理,也要關注新技術的發(fā)展,關注新技術帶來新的產品機會。
Gartner咨詢公司推出的技術成熟度曲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技術的發(fā)展周期,如圖所示:
Gartner每年都會更新新技術在技術成熟度曲線上的位置,通過這個曲線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一個新技術的發(fā)展階段,使我們更理性地看待某個新技術,不會過度的樂觀,也不會過度的悲觀。
四、競品
還有一種非常常見的新產品機會來源是競品,通過競品分析得到的啟發(fā)做出新產品。
說到現在大名鼎鼎的抖音,就不得不提它與 Musical.ly 的淵源。
Musical.ly是一款可以對口型拍音樂短視頻的應用,用戶可以先從樂庫里挑選一首喜歡的歌曲或音效,對口型或表演錄制長度為15秒的視頻,然后分享視頻到社交網絡上。在國外深受年輕人的歡迎,曾一度在全球19個國家蟬聯iOS下載量第一。
Musicaly.ly是由上海的一個創(chuàng)業(yè)團隊于2014年打造的,而抖音是2016年上線的。
抖音項目組在成立初期,分析了國內多款短視頻產品。
從市場定位來看,小咖秀、美拍主打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市場;快手則主打三四線市場。
從視頻時長來看,有五分鐘的,也有一分鐘的,當時國內還沒有產品覆蓋15秒左右的短視頻;
而主打15秒音樂短視頻的musical.ly在北美年輕人中流行。
經過競品分析,初步確定了抖音的定位:面向一二線95后年輕人,提供類似Musicaly.ly的15秒音樂短視頻。
2017年11月,抖音的母公司字節(jié)跳動花10億美元收購了musical.ly,隨后musical.ly與抖音的海外版TikTok在技術、產品、運營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上進行了探索。
2018年8月,TikTok和musical.ly聯合推出全球短視頻平臺。
天天酷跑是騰訊做的第一款月收入超過10億的手游。
這款游戲的題材與玩法都不是騰訊原創(chuàng)的,是借鑒了韓國游戲WindRunner。
《騰訊方法》有提到,“天天系列”手游的每款產品都至少要借鑒3款以上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產品。
- 學習韓國產品給用戶帶來快樂、輕松的感覺,很萌的角色設計;
- 學習日本產品獨特的設計風格,強辨識度,流暢爽快的設計;
- 學習歐美產品的強質感、精致的設計。
其實騰訊的很多產品都不是原創(chuàng)的,是從競品那邊獲得的啟發(fā)。
騰訊善于向競品學習、借鑒競品的優(yōu)點,并通過微創(chuàng)新持續(xù)優(yōu)化改進產品,成就了騰訊的互聯網帝國。
競品是新產品創(chuàng)意的一種重要來源。
以上介紹了產品創(chuàng)意與機會識別的4種來源,這4種產品創(chuàng)意的來源都有方法論與參考書籍,如圖所示。
這4種新產品創(chuàng)意來源,你認為哪些成功率比較高?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與理由。
本文由 @張在旺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騰訊這個例子,把抄襲說得清新脫俗,哈哈哈
現在產品很多,有很多產品槽點很多,就是因為沒有抓到客戶的需求,座椅做客戶需要的產品是非常重要的。
做客戶需要的產品,說的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