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B端項目產品化?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需要思考如何將項目產品化,B端產品也不例外。當項目產品化之后,企業(yè)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業(yè)務效率,進而后續(xù)降低投入成本,推動企業(yè)增長。那么,如何把項目產品化?本篇文章里,作者就B端項目產品化策略做了總結,一起來看一下。
如何把B端項目產品化?這是很多B端產品經理要考慮的問題。
一、什么是項目產品化?
我們先從一個故事說起。
一家小IT公司專為各個微商定制電商IT系統(tǒng),這電商IT系統(tǒng)其中包括快遞面單打印子系統(tǒng)。各個快遞公司的面單即相似又有些差異。都有收件人的姓名、地址、電話等共性的信息;但是面單的格式、布局、公司Logo卻不一樣。例如:中通公司、韻達公司的快遞面單。
這家IT公司拿下第一個微商客戶的訂單,這家微商發(fā)貨用的是申通快遞、圓通快遞,于是快遞面單打印子系統(tǒng)就根據申通、圓通的面單格式進行設計、開發(fā)、測試,然后交付給客戶使用。
接下來他們的第二家微商客戶用的是申通、順豐、EMS快遞,于是快遞面單打印子系統(tǒng)就要根據申通、順豐、EMS的面單格式進行定制,其中申通的格式可以復用上一個項目的資源,而順豐、EMS這兩家快遞面單之前沒開發(fā)過,就得針對性地開發(fā)、測試,然后交付給客戶使用。
由于每家微商客戶的合作快遞公司都有些不同,而且經常有新的區(qū)域型快遞公司出現,這樣每拿下一個新微商客戶,這家IT公司都要派技術團隊上門,根據客戶的特殊情況來定制IT系統(tǒng)。
這是典型的定制化項目,根據客戶的需求來針對性地開發(fā)IT系統(tǒng)。
這種項目每次都要派IT團隊去調研客戶的需求,為客戶定制解決方案,并開發(fā)、實施、維護,特點是開發(fā)成本高、效率低、利潤低。
從項目團隊成員的角度看,做項目意味著加班多、出差多,獎金少……
員工抱怨,老板委屈。怎么辦?
如果能把項目做成產品,就可以批量復制,提高交付效率,降低開發(fā)成本。
例如,下面就是一個產品,可以兼容主流快遞公司的快遞單,即使有新的快遞面單出現,根據電子面單模板也可以快速設置,不需要開發(fā)代碼。
項目與產品有什么差別?
簡單來說,項目是一對一,在一個特定場景給一個特定客戶使用, 如企業(yè)內部自己開發(fā)的辦公系統(tǒng)。
而產品是一對多;能快速復制給多個客戶使用,如釘釘就是一個產品。
項目與產品還有很多差異,具體差異參考如下表格:
二、為什么要把項目產品化?
對于乙方公司來說(如上面那家為各個微商定制電商系統(tǒng)的IT公司),把項目產品化,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從而提高企業(yè)收益。
對于內部乙方來說(企業(yè)內部的IT團隊,或集團下屬IT子公司,如平安科技、潤聯(lián)科技),原來作為企業(yè)內部的IT團隊,屬于花錢的成本中心,如果能夠把研發(fā)的IT系統(tǒng)對外銷售,自己可以為公司掙錢,成為利潤中心,在公司的地位與話語權都會得到提高。
調查表明,很多內部乙方都有把內部項目產品化、商業(yè)化的沖動,一旦認為條件具備了(現有的項目有價值、具備服務更多客戶的能力),就想把自己研發(fā)的內部系統(tǒng)(項目)做成產品對外銷售,希望自己能獨立掙錢。
三、如何把項目產品化?
接下來從下面幾個方面來介紹如何把項目產品化:
- 產品化的條件;
- B端產品的演化路徑;
- 產品架構設計;
- 商業(yè)化準備工作。
1. 產品化的條件
做產品化之前,得先評估一下是否具備產品化的條件。
要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1)產品
- 項目在內部應用取得良好的成效,有較高的成熟度(功能、性能、體驗);
- 做競品分析,與市場上的競品相比,有差異化優(yōu)勢。
2)團隊
- 需要組建商業(yè)化團隊,包括:運營、市場、銷售、客戶成功部門……
- 做好技術儲備:技術架構設計、難題攻關、應急救火。
- 構建雙團隊:產品團隊負責研發(fā)產品,項目團隊負責交付、運維、技術支持。
- 建立保障機制:問題響應機制、客服與培訓。
3)商業(yè)可行性
- 要做商業(yè)模式分析,設計盈利模式、成本預算、收入預估。
- 做市場分析,確保有足夠多的付費客戶,有商業(yè)前景。
近幾年我到各大企業(yè)內部做培訓與咨詢項目時,我發(fā)現很多內部乙方(做系統(tǒng)給企業(yè)內部使用)的產品經理普遍存在技能短板,如果要產品化,就要針對性地提升這些技能短板:
① 產品化能力不足
- 以前經常被動接受需求,缺乏規(guī)劃意識與前瞻性;
- 缺乏產品架構設計經驗。
② 商業(yè)化能力不足
以前做內部系統(tǒng)不需要考慮競爭、定價策略、銷售推廣、成本、盈利模式,缺乏商業(yè)化方面的技能與經驗。
通過對內外部的條件進行收集整理,然后可以用SWOT模型來進一步分析是否適合產品化。
2. B端產品的演化路徑
B端產品的發(fā)展會經過幾個關鍵的階段:
- 定制化項目:內部自用系統(tǒng)或為甲方訂制交付的項目,通過做項目積累業(yè)務經驗,了解行業(yè)的共性需求、個性化需求。
- 產品化:把共性需求進行抽象,通過產品的形式滿足這個共性需求。通過復用共通模塊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因為不同甲方的需求都有差異。
- 商業(yè)化:把產品賣出去、交付并掙錢。
- 多元化:產品發(fā)展壯大,進入不同的行業(yè)、覆蓋更多的業(yè)務、支持更多類型的終端、更多的部署方式。
- 平臺化:這是B端產品發(fā)展的終極目標,通過建立生態(tài)體系,聯(lián)合眾多合作伙伴共同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很多臟活累活交給第三方的系統(tǒng)集成公司來完成(包括前期調研、方案設計、二次開發(fā)、運維等)。
注意,這幾個階段不要跨越式發(fā)展!
每個發(fā)展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任務。
- 項目:積累行業(yè)經驗,了解共性與個性。
- 產品:設計產品架構,通過抽象復用來滿足共性需求,通過配置、插件化、自定義、二次開發(fā)等手段來滿足個性化需求。
- 平臺:打造開放平臺、與系統(tǒng)集成商合作、制定行業(yè)標準。
哪怕在內部應用得很成功的系統(tǒng),也不要馬上去把這個項目產品化。應該要再做幾個項目積累業(yè)務經驗,才能知道哪些是共性需求,哪些是個性化需求,這樣做出來的產品才能復用與擴展。
更不要一開始就立項去做一個平臺。
要等到產品要達到很高的成熟度、具有很大行業(yè)影響力之后再考慮平臺化。
3. 產品架構設計
B端產品架構設計的重點是共性的抽象、個性的擴展,還要考慮依賴解耦、通用化設計。
接下來展開介紹一下。
1)共性的抽象,個性的擴展
做過幾個項目之后,有了足夠的業(yè)務經驗,知道哪些是共性需求、哪些是個性化需求,然后就可以做產品化,對共性需求進行抽象復用,同時考慮個性化需求的擴展。
產品化的重點是共性的抽象,個性的擴展。
方便面是經久不衰的好產品。即滿足了共性需求,又考慮了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 方便面的共性需求:方便快速地吃飽肚子。
- 方便面的個性需求:多種口味可選;可泡、可煮、可炒;調味包可根據口味自行調節(jié)。
① 共性的抽象
把每個項目共通、可復用的部分,抽象提煉出來進行復用。如下圖所示:
通過復用,可以減少重復工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比如,你開了一家特色餐廳,請了10來個廚師,每人負責做幾道菜。如果每個廚師做自己負責的那幾道菜都要自己買菜、洗菜、切菜、配菜、做菜、上菜,顯然是很不合理的安排。
做每道菜都有一些重復性的工作可以抽象提煉出來,比如買菜、洗菜、切菜、配菜,交給專人負責,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
把這些基礎性、重復性工作提煉出來,交給專人負責,為所有廚師服務,就達到了復用的目的,這樣廚師可以專注于炒菜,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
中臺的目的也是復用。實現中臺的具體手段是:抽象、下沉、復用。
你看,中臺原理跟上面的廚師做菜的原理是不是很像?
阿里在2015年提出的“大中臺,小前臺”戰(zhàn)略,在業(yè)內帶火了“中臺”。
中臺的靈感來源于一家芬蘭的小公司Supercell——一家僅有300名員工的小公司,卻接連推出爆款游戲,是全球最會賺錢的明星游戲公司,市值超過100億美金。
這家看似很小的公司,開發(fā)了一個強大的技術平臺,來支持眾多的7人左右的小團隊進行游戲研發(fā)。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專心創(chuàng)新,不用擔心基礎卻又至關重要的技術支撐問題。恰恰是這家小公司,開創(chuàng)了中臺的“玩法”,并將其運用到了極致。對于這種多項目并行,各項目相對獨立,但業(yè)務需求所需要的支持類似的公司,“中臺”就有存在的價值。
Supercell 的中臺,指的是將游戲開發(fā)過程中公共和通用的游戲素材和算法整合起來,為小團隊提供工作的工具和框架,從而支持好幾個小團隊能夠在短時間內開發(fā)出一款新的游戲,并鼓勵員工充分試錯。
有了中臺的支撐,Supercell的“細胞”才可以非常靈活地運轉,形成高效散兵作戰(zhàn)模式。
產品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對各個項目中的通用部分進行抽象、提煉、復用。這跟中臺原理是類似的。
② 個性的擴展
B端客戶都有個性化的需求,主要來自如下幾個方面:
- 客戶的差異:不同客戶的業(yè)務流程、組織架構等都有差異。
- 角色的差異:B端產品通常有多種角色在使用(基層員工、中層干部、高管),他們的權限、經常使用的功能、關注的數據會有差異。
- 用戶的差異:不同用戶的個人使用偏好會有差異。
具體如下圖所示:
個性化需求如何滿足呢?有如下策略供參考,如圖所示:
列舉幾個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案例供參考。
Word可以由用戶自定義快捷操作區(qū):
Teambition提供很多項目模板供選擇,并且可以自定義項目欄目。
Teambition通過大量的應用與插件供選擇,來實現擴展功能:
報表設計器,可以自定義報表的外觀:
強大的報表引擎-SmartBI:
流程可配置:
2)依賴解耦
企業(yè)內部的一個IT系統(tǒng)通常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tǒng),會跟其他IT系統(tǒng)有關聯(lián)、通信、依賴關系,會耦合很多內部的特殊邏輯,依賴內部組件。
如果要把某個IT系統(tǒng)產品化、商業(yè)化,就要考慮與其他IT系統(tǒng)解除耦合關系。
- 分析耦合程度;
- 評估解耦成本;
- 制定解耦方案。
3)通用化設計
- 術語通用化:不能用企業(yè)內部專用術語,要用行業(yè)通用的術語。
- 模塊化設計:高內聚、低耦合,有利于模塊復用。
- 配置化:經常會變化的東西要提供配置工具,不要改代碼,比如:權限、規(guī)則、字段、流程、表單。
- 提供開發(fā)工具:面向開發(fā)人員的工具(API、插件開發(fā)、小程序生態(tài))
4. 商業(yè)化準備
工作把產品賣出去之前,要做好商業(yè)化準備工作。首先要對產品的商業(yè)模式進行規(guī)劃與分析,并逐塊驗證其商業(yè)邏輯是否行得通。
推薦用精益畫布這個工具進行產品的商業(yè)模式規(guī)劃與分析,如圖所示。
不僅是把產品研發(fā)出來,還要考慮支持體系、后續(xù)路標規(guī)劃、定價策略、銷售方案、營銷渠道、提供文檔資料與培訓,甚至還要組建客戶成功部門。
這是B端產品運營的相關工作:
以上幾點分享希望對你有啟發(fā),最后祝你的項目產品化順利、商業(yè)化成功!
本文由@張在旺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寫的很棒,看評論才知道打賞不到個人賬戶啊
啟發(fā)很大,感謝,小小贊賞略表心意
雖然我收不到贊賞,還是謝謝你!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微信搜索:張在旺),更多干貨回報你!
寫的深度很深,也能看出來作者是從經驗里總結出來的干貨,很多內容堪稱教科書級的指導思想,大廠產品出身現在在一家小公司身陷各種項目中,正在考慮項目產品化,算是在對的時間碰到了對的人和指導內容。
模塊化解耦設計
寫的真的很好
現階段正好在做項目產品化的轉型,有很多產品化的思考,還是需要多了解,多調研,多總結,才能形成自己的產品化思維。文章寫得挺好的,值得參考,支持!
這是一篇好文,最近做規(guī)劃挺有幫助
haodongxi
講得很好,概括得很全了~希望以后多發(fā)文
文章會首發(fā)公眾號,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張在旺
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