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界面中的記憶識別和回想
導讀:向用戶顯示他們可以識別的事物可以提高可用性,而不是需要從頭開始回想項目,因為額外的上下文可以幫助用戶從記憶中檢索信息。文章對用戶界面設計中的記憶識別和回想的應用展開了梳理分析,與大家分享。
十大可用性啟發(fā)式方法之一:建議在用戶界面設計中提高識別性而不是回想。 什么是識別和回想?為什么識別比回想更好?
心理學家喜歡在兩種類型的記憶檢索之間做出區(qū)分:識別與回想。 想想在大街上見一個人, 如果你以前見過她,通??梢院苋菀椎卣f出,但是要想出她的名字(如果這個人很熟悉)要困難得多。 第一個過程是識別(你認識這個人很熟悉); 第二個涉及回想。 識別是指我們有能力“識別”熟悉的事件或信息,而回想則是指從記憶中檢索相關細節(jié)。
為了更好地理解識別和回想之間的區(qū)別,以及為什么在用戶界面中優(yōu)選使用識別,我們需要對人的記憶的工作方式進行少量考察。
01 激活記憶中的內容
通常,心理學家認為記憶組織成塊:基本的相互聯(lián)系的單位。每個塊都可以通過其激活來描述:衡量從記憶中檢索該塊的難易程度的一種度量。
例如,你的名字是記憶中的一塊,它具有很高的激活性——如果有人在半夜把你叫醒,問你叫什么名字,你將可以很快地制作出來。另一方面,如果你必須記住一年級老師的名字,那么答案可能會更難提出:其激活程度較低。
塊的激活受三個不同因素的影響:
- 練習:過去使用了多少次塊
- 新近度:最近使用了一塊
- 背景:這個人關注的重點是什么
我們將分別簡要回顧每個:
常見的傳說說實踐是完美的,確實,你練習一條信息越多,你就越有可能記住它:大塊信息的激活取決于收到的練習次數(shù)。這就是為什么你的名字比一年級老師更熟悉的部分原因:它得到了更多的練習。
但是練習并不是影響激活的唯一因素:新近度或你過去使用一塊塊的距離還決定了你對信息的記憶程度。換句話說,你最近使用過的東西的激活程度要高于一段時間未使用過的信息(例如,一年級老師的名字)。
除了練習和新近度,影響激活的第三個因素是上下文。要了解這意味著什么,我們需要退后一步并討論關聯(lián)。
在本節(jié)的開頭,我們說過塊是相互連接的存儲單元,兩個塊之間的連接稱為關聯(lián)。如果我說巴黎一詞并請你告訴我,當你聽到時會想到什么詞,那么你可能會想到法國,美食,艾菲爾鐵塔或拿破侖。所有這些詞都與巴黎緊密相關,當巴黎成為關注焦點時(也就是說,你剛剛聽到或閱讀了它),它就會將激活擴散到與其相關的其他部分。
記憶中最活躍的塊是第一個選擇的塊,第二個最活躍的塊將是你的第二個響應,依此類推。 (請注意,概念之間的關聯(lián)是高度個人化的,并取決于以前的經驗:法國人與巴黎一詞的聯(lián)想可能與美國人完全不同。)
聯(lián)想的概念在心理學中極為重要:它構成了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基礎。它使我們能夠進行相關的對話,并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新事物。它是當前(我們當前所處的環(huán)境)與我們以前的經驗和歷史之間的聯(lián)系。
但是上下文如何影響從記憶中檢索信息?就像普魯斯特的瑪?shù)铝眨寒斘覀儺斍碍h(huán)境中的某些東西(餅干的氣味和味道)與記憶中的某個塊緊密相關時,它會將激活擴散到該塊中,并使它變得更加活躍。普魯斯特童年時代的瑪?shù)铝涨楣?jié)(盡管埋在記憶的深處,一開始的激活率很低)突然變得更強,這是由于當前情況下的線索將激活擴散到了它。
(我們的研討會“人類思維與可用性”更詳細地討論了記憶和激活的概念。)
02 識別與回想
識別和回想之間的最大區(qū)別是可以幫助記憶檢索的提示數(shù)量?;叵肷婕暗木€索少于識別。
回答諸如Herman Melville是否寫Moby Dick的問題?涉及識別:你只需識別提供的信息是否正確。相反,如果我問你是誰寫的白鯨記?你將使用回想過程從你的記憶中檢索正確的答案。
識別比回想起來容易,因為它涉及更多線索:所有這些線索將激活分布到記憶中的相關信息,提高答案的激活程度,使你更有可能選擇它。這就是為什么多項選擇題比公開問題要容易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受訪者必須提出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結合使用識別和回想來幫助我們從記憶中檢索信息。通常,我們從一條易于記憶的信息開始,以縮小選擇范圍,然后我們逐個進行選擇并確認相關選擇。一個例子是通過記住網站名稱并在瀏覽器的地址欄中鍵入網站名稱。
假設你要訪問我們的網站:如果你經常光顧此地,可能會想起它的名稱為nngroup.com,可以快速輕松地到達這里。但是許多人只能回想起與網站相關的某些術語,例如“可用性”,“用戶體驗”或“ Jakob Nielsen”。
幸運的是,對于大多數(shù)這樣的術語,將其輸入到主要的搜索引擎中將使該網站成為首頁上的條目之一。這將你的任務轉換為掃描SERP(搜索引擎結果頁面)并依靠識別從列出的其他選項中選擇所需網站之一。 (實際上,Eytan Adar,Jaime Teevan和Susan Dumais的論文表明,這種重新定位到上一頁路徑的方法是重新訪問Web內容的首選方法。)
搜索確實需要用戶從頭開始生成查詢詞(大多數(shù)人不擅長),但是從那時起,用戶可以在使用搜索結果時依靠識別,這就是搜索引擎已成為使用Web如此重要工具的原因之一。搜索建議是搜索可用性的一項重大進步,因為它們將查詢生成任務部分地從召回之一轉換為識別之一。
03 在用戶界面回想
界面中回想的經典示例是登錄,登錄站點時,必須記住用戶名(或電子郵件)和密碼。你收到的線索很少可以幫助你進行記憶檢索:通常只是站點本身。
有些人通過在Web各處使用相同的憑據使自己更容易。其他人則創(chuàng)建與該網站相關的密碼(例如,Amazon.com的“ amazonpassword”或zappos.com的“ buyshoes”),以便通過增強網站的提示性來增強召回能力,許多其他人只是將密碼保存在計算機或紙上的某個位置。
1. 界面識別
菜單系統(tǒng)是基于識別的用戶界面的最經典示例:計算機向你顯示可用命令,并且你識別出所需的命令。舉例來說,假設你使用的是文字處理程序,并且想在句子中劃一條線以表明該句不再有效。
在圖形用戶界面出現(xiàn)之前,你必須回想起這種很少使用的格式化功能的名稱。一個困難且容易出錯的任務。但是,現(xiàn)在,你查看格式選項的菜單,輕松地將刪除線一詞識別為你想要的。
2. 促進用戶界面中的識別
你如何促進認可? 通過使信息和界面功能可見并易于訪問。
應用程序或網站通常包含兩個組件:
- 鑲邊或界面:即所有按鈕,導航和其他可幫助用戶實現(xiàn)目標的元素
- 內容:用戶實現(xiàn)其目標所需的信息
你可以使內容和界面都易于記憶。 兩者都可以從設計而不是召回中受益。 我們將介紹一些成功的和不太成功的示例,這些示例支持通過識別來檢索信息。
歷史記錄和以前訪問的內容
提供對最近訪問過的頁面的訪問以及在不久的將來執(zhí)行的搜索,可以幫助用戶恢復他們未完成的任務以及可能難以回想的任務。 諸如Google和Bing之類的搜索引擎通常通過提供過去的歷史記錄來幫助用戶追溯其搜索。
Bing 有搜索歷史的鏈接,用于幫助用戶回憶之前的搜索記錄
亞馬遜(以及許多其他電子商務網站)向用戶顯示他們最近訪問的商品列表。 這些列表可幫助用戶記住幾天前可能已經完成的購買。 它們可以提高識別度,因為用戶不需要記住他們過去可能看到的有趣信息,也不必回想該產品的名稱。
當用戶返回Amazon.com時,個性化主頁將包含最近查看的項目列表。
其他使用戶可以在應用程序或網站上保存信息的工具(收藏夾,愿望清單,購物清單等)都有助于通過識別輕松訪問內容。
可見,直觀的Chrome命令行界面是基于召回的界面的示例。如果要在UNIX系統(tǒng)中重命名名為myfile的文件,則必須鍵入命令mv myfile yourfile。你不僅要記住mv是移動的命令,而且要記住參數(shù)的正確順序。
當直接操作和所見即所得出現(xiàn)時,其想法是用直觀的動作替換其中一些命令,因此人們無需從記憶中調出任何東西。命令語言的另一種替代方法是基于按鈕和菜單:可用的命令將在界面中可見,用戶可以選擇它們。
手勢界面使我們回到了回想的時代,因為它們要求用戶記住在給定上下文中可以做出的手勢。提示,漸進式披露和良好的手勢能力都是通過提供額外提示使手勢調用更容易來幫助用戶減輕額外記憶負擔的提示。(你可以在我們的每個設計師都必須知道的用戶界面原理課上了解有關交互樣式的更多信息,包括直接操縱。)
許多移動應用程序都以教程開始,這些教程向用戶解釋了他們應該如何使用這些應用程序。人們應該記住這些信息,并在需要時記住它。這不會發(fā)生:教程中包含很多信息,但是沒有太多的預演,并且用戶很少有時間在教程中的信息和實際界面之間建立關聯(lián)。
與其顯示一般的教程,不如使用適合于用戶正在訪問的頁面的提示。這些將使用戶認識到他們可能想要執(zhí)行的操作以及如何執(zhí)行。
Mailbox是iPad的電子郵件應用程序。 屏幕頂部的圖標不能促進識別:用戶很難識別這些按鈕的含義(也許是X除外)。 當用戶使用該應用程序時,在其中一些圖標旁邊放置標簽至少會對前幾次有所幫助。 該應用程序還非常依賴手勢。
這些手勢是在初始教程中講授的,但是用戶需要稍后再調用它們。 在上下文中喚起手勢的技巧也將大大有助于使該應用程序更易用。 (是的,該應用程序允許用戶在教程中練習這些手勢,但是大多數(shù)人需要多次學習。)
結論
從記憶中檢索信息的難易程度取決于我們遇到該信息的頻率,我們最近使用的時間以及它與當前上下文的關聯(lián)程度。
較豐富的上下文(如我們使用識別而不是回想時出現(xiàn)的上下文)使記憶檢索更加容易。 促進識別的界面為用戶在記住信息方面提供了額外的幫助,這些信息可以是關于他們以前見過的任務和項目的信息,也可以是關于界面功能的信息。
原文作者 Raluca Budiu
原文地址: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recognition-and-recall/
本文由 @想當產品經理的BA 翻譯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