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建立設計體系,必須先定義設計原則
編輯導讀:好的設計原則是產品設計的堅實基礎,它應當體現(xiàn)出重要而清晰的設計意圖,既可以描述產品整體層面的設計目標,也可以對具體問題的決策進行支持,還可以幫助圍繞重要事項調整人員。文章從設計原則的重要性出發(fā),對建立有效設計原則的關鍵和定義設計原則的思路展開梳理,與大家分享。
在前邊的文章中,我們研究了原子設計理論,并弄清了如何創(chuàng)建組件庫,從而形成設計體系的基礎。然而,這僅僅是打造設計體系的第一步。
組件庫就像樂高積木的基礎方塊,有了這些基礎方塊之后,就可以搭出作品嗎?顯然不可能,你還需要一份說明書。也就是說必須明確如何使用這些組件,該遵循什么樣的規(guī)則,這就需要設計原則。
沒有設計原則,組件庫永遠只是一堆基礎組件。即便使用相同的組件庫,不同設計師的設計風格也不會統(tǒng)一。所以,要將組件庫升級為設計體系,就必須定義屬于自己的設計原則。
一、設計原則是什么?
設計原則可以為設計決策提供核心價值,為設計提供向導,從而明確設計方向,統(tǒng)一設計風格。
在定義設計原則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原則。
原則是做事所依據(jù)的準則,是信仰體系或推理鏈的基本原理,是我們的行為準則,體現(xiàn)我們內在的價值觀。
同樣的道理,設計原則就是做設計時所要依據(jù)的準則,它為我們的設計提供向導,體現(xiàn)我們的設計價值觀。
因此,很多團隊都在定義自己的設計原則,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描述:“我們的設計要保持簡潔”、“清晰準確”、“簡單實用”等等。但是仔細想想,是不是覺得聽了很多大道理,依然不會做設計?
難道設計不應該保持簡潔嗎?設計不應該做到“清晰準確”?沒有人會說我的設計要復雜一點,盡可能讓別人看不懂。這些太過寬泛或者太明顯的原則毫無意義,根本無法指導實際的設計。那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設計原則?
二、有效的設計原則
有效的設計原則應該能夠指導設計決策,它會明確的告訴設計團隊,什么樣的設計是合適的,什么樣的設計是好的,什么樣的設計是要避免的。總的來說,它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1. 真實而貼切
有效的設計原則用詞必須是真實且貼切的,而不是寬泛而空洞的。
“簡潔”“實用”“清晰”之類的詞匯雖然聽上去很有道理,但這更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如“人必須要喝水”一樣。這樣的描述雖然是正確的,但對于設計決策沒有太大幫助。
該如何做到“簡潔”,怎樣做去保證“清晰準確”,好的設計原則會將其放在特定的產品背景之下,使寬泛的原則變得貼切。例如,在Salesforce的LightningDesign System中,定義了“清晰”的設計原則,并解釋說:
消除歧義,讓用戶有信心的去看,去理解,去行動。
這里的“消除歧義”就是非常貼切的說法,因為“歧義”這個詞是可操作的,設計師就會盡量使自己的設計不產生歧義,從而達到“清晰”的目的。
2. 實用可操作
有效的設計原則應該幫助產品解決問題,并提供實用的具體指導。
我們看看iOS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中,是如何定義“反饋”這一原則的:
通過反饋來確認操作并展示結果。原生的iOS應用對用戶的每個操作都提供可感知的反饋。點擊可交互元素會高亮顯示,通過進度指示器來傳達較長的運行狀態(tài),并通過動效和聲音來清晰反饋操作結果。
通過提供可操作的具體建議,讓設計原則更加實用,而不是讀完之后還不知道該怎么做。
可以設想自己是在對團隊中的設計師解釋這些原則,如果你只是說“要給用戶足夠的反饋”,那他聽完之后還是很蒙。而向iOS那樣的解釋,并舉幾個小例子,他就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
3. 有主觀觀點
沒有完全正確的設計,只有最合適的設計。有效的設計原則要有自己的主觀觀點。
在做設計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限制因素,我們就會有取舍,從而塑造最終的設計。好的設計原則必須清晰的指出,設計的優(yōu)先級和平衡點是什么,哪些是需要首先考慮的,哪些可以不用太關注。
在Google的Material Design中,提到了“動效必須是有意義的”:
通過微妙的反饋和連貫的過度動效來吸引注意力并保持連續(xù)性。元素在屏幕上,會轉換和重組環(huán)境,并通過交互產生新的轉換。
和大多數(shù)人對動效的看法并不一致,難倒不應該多一些炫酷的動效嗎?動效不是會讓我們的產品看上去很厲害嗎?Material通過對動效的克制,保證每個動效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魅力。
正是這些主觀的觀點,讓你的設計原則有態(tài)度,形成差異化,而不是千篇一律,毫無個性,一味模仿別人。
4. 揭露本質
優(yōu)秀的設計原則是揭露本質的,可以讓所有人都能輕松的理解,都能產生共鳴,都能輕易記住。
這樣做的好處是,每個設計師都可以輕松的回憶起來,從而在設計中隨時運用。而不是,遇到某個難題,才去翻看埋在灰塵里的設計原則。
在螞蟻金服的Ant Design中,將“自然”作為了他們的首要設計原則:
認知心理學所述,約 80%外界信息通過視覺通道獲取。界面設計中最重要的視覺要素,包括布局、色彩、插畫、圖標等,應充分汲取自然界規(guī)律,從而降低用戶認知成本,帶來真實流暢的感受。在一些場景下,適時加入聽覺、觸覺等其它感知通道,能創(chuàng)造更豐富自然的產品體驗。
它將自然界的規(guī)律引入設計原則,揭露了事物的本質,很容易被理解和記住。
三、如何定義設計原則?
最后一步,是定義自己的設計原則。每個團隊的情況不一樣,使用的方法也會不一樣,大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思路進行。
1. 自上而下
從公司的價值主張入手,弄清楚你們提倡的是什么。然后去探索產品的愿景是什么,致力于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通過研究公司的價值主張和產品愿景,可以推理出設計要怎么做才能幫助產品,體現(xiàn)產品的價值,進而幫助產品和公司成功。由此進一步得出設計原則。
通過自上而下的推理法,可以保證設計原則不脫離產品,從而為產品賦能。
2. 自下而上
從自身團隊出發(fā),讓每個成員都回答關于設計原則的問題。他們在平時設計中,都會不自覺的遵守哪些原則,他們覺得什么是好的設計,他們覺得什么樣的設計可以幫助產品成功?
通過內部意見的匯總,得出大家的共識。這種自下而上的歸納法,得出的設計原則往往具有代表性,且容易被團隊接受。
3. 由外而內
從外部的用戶入手,弄清楚產品的用戶是誰,他們有什么樣的特點,他們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他們最大的痛點是什么,什么樣的設計對他們來說最合適。
通過研究外部用戶,可以得出設計的側重點,從而歸納出設計原則。
再看看內部的用戶,設計體系是為誰而創(chuàng)建的,設計師、產品經理和開發(fā)嗎?設計師在使用設計體系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產品經理有什么難題是設計體系可以幫助解決的?開發(fā)如何使用設計體系?
通過研究設計體系的內部用戶,可以讓設計原則的適用性更強,發(fā)現(xiàn)那些最本質的關鍵因素。
4. 迭代升級
好的設計原則需要經過不斷發(fā)展,不斷更新迭代,才會長期適用。
隨著產品的不斷進化,功能和側重點都會發(fā)生變化,這些反過來都會影響設計原則。作為設計的內在指導思想,設計原則不能停滯不前,只解決當下的問題。而是要適用于整個設計決策,因此必須不斷對其進行升級迭代,以適應產品的發(fā)展。
最后的話
最后,小結一下。
組件庫只是設計體系的第一步,要想建立設計體系,必須定義自己的設計原則。
設計原則是做設計時所要依據(jù)的準則,它為我們的設計提供向導,體現(xiàn)我們的設計價值觀。
而很多設計原則會陷入一種誤區(qū),就是陳述一堆大道理,卻對設計決策沒有任何幫助。
有效的設計原則必須具備四個特性:真實而貼切,而非寬泛而空洞;實用可操作,最好有具體的應用示例;有主觀觀點,而非千篇一律;揭露本質,容易產生共鳴。
要創(chuàng)建自己團隊的設計原則,可以從四個思路來進行:自上而下,遵循產品目的,傳遞產品價值觀;自下而上,尋找團隊共識;由外而內,探索用戶需求;不斷升級迭代,保持更新。
以上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和閱讀大量資料的總結。在這里,我也期待有更多的高手,可以把你們對設計原則的理解分享在留言區(qū)。
與你共同進步。
作者:加西莫多;公眾號:瓦力UX
本文由 @加西莫多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非常感謝,深受啟發(fā),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