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的Exformation哲學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83.jpg)
我原本是沖著設計去的,不想?yún)s被原研哉這本《設計中的設計》里 Exformation 的概念擊中了。如果說 Jack Dorsey 的處世哲學是對一切做積分,那么原研哉的設計哲學就是 Exformation。
『Exformation』
原研哉在這本書里詳盡的介紹了由他設計以及籌辦的項目,這些項目盡管各式各樣,但其背后主要的邏輯卻只有一個,即『Exformation』。
簡單來講,『Exformation』是同『information』對應的詞。如果將 information 描述成獲取信息的過程,那么 Exformation 就是在獲取信息之后,通過深究我們熟知的事物和資訊 ” 將已知轉(zhuǎn)為未知 ” 的過程,即他所謂的『弄懂我們知道的有多么少』。
比如我們熟知的杯子。我們大概能明白一個杯子是什么,但當你開始嘗試去設計一個杯子時,你會發(fā)現(xiàn)過去你對杯子的認知少了一點確信,你開始分不清楚杯子和碟子之間的差別究竟在哪里——此時你對杯子的已知變成了未知。這樣的思考過程并不意味著你之前的 ” 已知 ” 都被推翻,恰恰相反你被統(tǒng)稱為 ” 杯子 ” 的事物又加深了一層理解。
『未發(fā)芽的信息』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我們的發(fā)明常常是漂亮的工具,只是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離開了嚴肅的事物?!凰€開玩笑道,我們急于鋪設電報的路線,可能要傳達的消息,不過是阿德萊德公主害了百日咳之類的消息。當然,Twitter 自其誕生以來,也不全是傳遞百日咳類的消息,它在救災、尋人、大會共享信息等場合,都有重要的貢獻。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我們每天通過社交平臺和資訊網(wǎng)站獲取的資訊供大于求的,我們將主要的精力花在了如何 ” 知道 ” 的更多,而非甄別哪些是我們真正需要可以改變我們?nèi)粘Q策的資訊,以及如何去消化和深入理解這些資訊上。
原研哉說:『由于信息的供應已經(jīng)超量了,達到一種我們已無法確知的程度,知識不再作為一種激發(fā)思考的媒介起作用,而淤積的信息就像沒有發(fā)芽的種子,被降到一種模糊的狀態(tài),說不清它們是死了還是活著?!欢衔闹刑岬降?Exformation 正是原研哉自己嘗試去了解信息究竟 ” 是死了還是活著 ” 的方式。
『質(zhì)量與數(shù)量』
Exformation 的方式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創(chuàng)造力缺失和由于信息量過多而帶來的壓力問題。
原研哉認為今天的世界處在一個信息過剩的狀態(tài),盡管信息數(shù)量很多,但因為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因此實際上并不富裕。在這樣一個半生不熟的信息世界里,大腦會因為太多未經(jīng)消化的浩繁信息而產(chǎn)生壓力,這種壓力并非來源于數(shù)量本身,而是在于其中有限的質(zhì)量。
他說,我們知道的很多,但是大腦表面的那些信息被你加到一起時卻并沒有多少。相反,這些信息遠沒有你光腳才在光滑的石子路上,從腳底傳遞到大腦的信息量多。我們不斷的同自己玩著捕獲信息的游戲,消耗著自身有限的能量,避開了深究的麻煩,這不僅會帶來壓力,也會遏制創(chuàng)造力。
『信息、紙質(zhì)書和電子書』
同樣,當我們帶著 Exformation 的理念去探尋紙質(zhì)書和電紙書時,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紙質(zhì)書還是電紙書,它們的主要目的都是承載信息。
如果以一個月或者更久以后你記得多少來衡量這兩種媒介傳遞信息的效率,紙質(zhì)書在傳遞信息上可能會更加高效。
原研哉的解釋是:『我意識到書的美麗不在于從左至右地傳遞信息,而在于對信息的珍惜。』,同時,留白和裝幀設計、以及對于紙張的挑選,這背后都是以感覺驅(qū)動的,其營造的氛圍,同時也能加深你對信息本身的記憶。書不再只是一種承載信息的方式,而是一個能夠激發(fā)我們感覺認知的熟悉的東西,即感件。
作為一名設計師,原研哉在書中還提到,隨著電子媒介的興起,紙張將以一種本性迷人的材料的身份存在,同時,『電子媒介和書籍將繼續(xù)相互影響,其路徑是平行的,并將一起變得更深?!?/p>
更多細節(jié),可以參看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 圖片來自 無印良品 『地平線』海報
FROM 36kr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