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細節(jié),影響了品牌形象塑造

aog
1 評論 4669 瀏覽 12 收藏 16 分鐘

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產品優(yōu)化,都遵循于同一個目標——品牌策略。一款好產品會將品牌策略貫徹到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從核心理念出發(fā)打造產品體驗。

離職在即的一個月,一直在使用BOSS直聘、獵聘、拉勾這三個APP找工作,三方比較之下,還是覺得當下可以直面HR(不通過中間商賺差價)的拉勾最好用,最有實效。其它產品的優(yōu)劣就不說了,對拉勾的使用卻是從完全不會用到熟悉每一個細節(jié),從而對品牌策略及體驗設計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說產品核心理念是北冥神功的內功心法,可以匯聚真氣(這是剛需);品牌策略就是真氣的使用方法,好比天山六陽掌和六脈神劍;而之后的功能結構、UI視覺、UE交互、運營維護就是具體的拳腳套路,做好了套路就開了任督二脈;而此下各方面的你所做到的細節(jié)設計就是你是否將心法、套路融會貫通的具體體現(xiàn),沒有走火入魔的外在表征,細節(jié)做的好,你的六陽掌才能打出最大的威力,做不好就看看段譽的六脈神劍。

由此可見,優(yōu)秀的產品應該從核心理念出發(fā),貫徹品牌策略到每一個設計細節(jié),打造始終如一的產品體驗,獲取最大的設計效能比。

首先,我通過自己使用的求職者C端,對拉勾網(wǎng)作全面的分析:

總評

核心賣點:從求職者的角度出發(fā),幫助求職者找到對的企業(yè),直接與HR作有效溝通。

互聯(lián)網(wǎng)人才的來源非常復雜,包括早期一些自學成才的、培訓機構出身的、其他行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化加入,這些人的比例非常大,一些人能力出眾,但學歷卻并不出眾,在獵聘中,獵頭和用人單位會優(yōu)先刷掉這批人,而拉勾和BOSS直聘則讓此類求職者獲得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實現(xiàn)了雙贏。相較于BOSS直聘,拉勾又允許求職者向HR發(fā)出更多的有效溝通,而不是被動等待BOSS們的垂詢,更多的交互實現(xiàn)了雙方的相互了解,必然增加了成功率。

圍繞核心賣點的功能很多:

如圖,功能很多很好用,但個別功能的主動性太強,有些時候會形成反效果。下文會逐條說到。百分制計算的話可以給80分。

結構設置:圍繞求職人關心的幾個點設置了主框架,首頁的內容設置非常好,公司欄目對于在職謀求更好平臺的用戶相當有價值,言職的內容設置很好,但內容較少,還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但在消息欄目結構有些復雜,版塊內容分類有問題,導致用戶認知有些差,使用效率低。結構上我給70分。

交互操作:總體上非常便捷,各種展示都很好,使用較為方便。這個我給90分。

品牌視覺:LOGO為綠色拉勾手勢,精致可親,APP啟動圖標直白醒目,可以說這里對于品牌形象和功能性做了極致到位的使用(獵聘APP的LOGO就經常被我忽略)。整個APP的風格以清新簡約為主,用色非常商務化,高效的職場本色。這個可以打95分,還有進步的空間。

文案:總的來說,文案符合品牌概念,以簡單高效傳達為目標,但個別欄目標題的描述不可名狀,不知所云。這是和整個產品體系背道而馳的一點。打70分,比及格好一些。

運營:有多種維度的專場招聘、教學、研討活動,內容豐富,對求職者價值較大。但缺少關鍵的新手幫助(一些不太合理的功能,至使新手使用存在障礙,產品卻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同時我也不相信運營沒有收到一些反饋)。打80分,一些活動的及時性,設計感都很好。

綜上總結

可以看出拉勾網(wǎng)基本上圍繞核心賣點,完成了品牌形象打造,并在具體功能設置和服務上,基本體現(xiàn)出了遵循于品牌策略的設計。我將其品牌策略概括為:簡單高效,小勾一拉工作搞定。

但細節(jié)不到位導致體驗差強人意,沒有將服務做好,甚至消息的復雜結構,還對品牌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詳細解讀

下面我將從各個層面詳細解析拉勾網(wǎng)的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時,我將介紹一些遵循品牌策略,該如何改進的辦法。

視覺和文案

1. 拉勾網(wǎng)使用的是卡片化設計的概念。走輕薄的感覺,所以卡片感不明顯。不足就是版塊的區(qū)分度不明顯,例如:職位詳情頁在公司信息后,提供了相似職位推薦版塊。這個板塊由于背景色太淺,模塊之間區(qū)分不明顯,標題也有問題,容易認為是該崗位的其他附屬信息。

2. 還有一些可點項箭頭顏色過弱,不明顯。

3. 最后,同樣樣式的卡片,卻用來表征操作模式不同,層級關系也不同的內容,這會造成用戶的認知障礙,增加了學習成本。例如:職位詳情頁頂部的卡片,左側職位名稱不可點,右側LOGO可點;底部公司信息卡片,公司名稱和LOGO都可點,操作習慣不一致,而且兩個卡片其實是從屬關系,不該用相同的樣式展示。

修改意見:頭部卡片層級最高,改成通欄或別的造型,以示區(qū)分。

4. 文案部分有失分,消息欄目首頁有個“投了又投”有歧義,我還以為是說我重復投遞簡歷了呢。其實他是個智能推薦新崗位。職位詳情頁底部有個“看了又看”,也是一個推送。這倆就是我說不夠直白,不知所云的地方。從起名來看,反作用大一些。倒不如簡單直白起個名字。

總之,簡潔易用淺顯直白就是拉勾給用戶的整體印象,所以視覺和文案的細節(jié)上還是貫徹到底,簡單明晰一點好些。

結構和功能

消息欄目的結構我覺得設計不合理。整個界面看起來非常復雜,但其實一些功能我覺得沒必要。

1. 專屬熱招不應該出現(xiàn)在消息欄目中,因為這個板塊的職位不是跟求職者發(fā)生直接關系的,跟崗位倒是很有聯(lián)系;其次,大量的崗位并不貼合求職者的要求(比如薪資),有時候我覺得看都沒必要看。建議放到首頁,比如職位檢索工具的右邊,根推薦、最新放到一起更合適,這樣還可根據(jù)求職人設定的崗位,提供的專屬檢索和推薦,推薦效果會更好。

2. 全部溝通及其檢索項:我發(fā)起的,對方發(fā)起的溝通。對于用慣了微信的我們來說,只關注最后對話的最新消息,消息誰發(fā)起的都沒有追究的價值,應該去掉。

3. 誰看過我,其中較為有價值的是HR的邀請投遞簡歷。但隱藏層級過深了。除了這個功能,其他某企業(yè)查看過求職者,對于求職者來說不算有價值的信息(比如看過我但不要我發(fā)簡歷的,他就是看看,原因基本都是薪資和崗位不匹配的,或者覺得我不合適的)。我的解決方案是:將邀請投遞的并入消息列表,新建一個對話?!罢l看過我”就不必保留,砍掉以減輕結構壓力。

4. 我的投遞(其實就是應聘記錄),這個其實是有價值的,但它在“我的”欄目里也有。在砍掉旁邊兩個功能入口后,我覺得可以從消息里去掉它。參考獵聘,消息欄目非常簡單好用。BOSS直聘介乎于兩者之間,將其定義為“互動”,與消息列表合成選項卡顯示,也是比較簡潔的方案。我有一個觀點,結構設計絕不應該為了差異化而作差異化設計,用戶好用才是唯一目標。

5. 新對話中新用戶會被莫名其妙的跟招聘方打招呼,告知一些對求職者不利的信息(本人被莫名其妙的告知是非美術專業(yè)出身,語種俄語)。這個設置是系統(tǒng)根據(jù)你填寫的在線簡歷信息提取的,你這樣搞真的好么?我說過互聯(lián)網(wǎng)人才的來源非常復雜,相信大部分頭一次使用拉勾的小伙伴兒們都被坑過。后來我在使用中,長期將其關閉,對話里設置的快捷回復就滿足了需要。

打招呼功能優(yōu)化也很簡單,用戶進入后,先不主動打招呼,在對話界面引導用戶去設置或改寫就行。

6. 對話界面的快捷回復非常方便,修改每一條也都支持復制黏貼,好用。但還可以參考boss直聘繼續(xù)優(yōu)化:a、彈窗的篇幅實在有限,改為上劃面板更適合,而且面板上疊放了上劃面板加彈窗,層級太多了;b、每次信息不直接發(fā)出,而是進入輸入框,方便有針對性的靈活修改。

7. 對話界面的消息一旦發(fā)出無法撤回,這個是很致命的。因為拉勾以上種種說到的主動打招呼、快捷信息直發(fā)不可更改,都因為無法撤回容易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比如應聘錯崗位、發(fā)錯了行業(yè)相關說辭等)。

8. 對話界面有個非常貼心的小功能,長按復制消息內容。但這個復制對鏈接無效,這對于廣大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是非常不利的。幸好解決策略是可以設置為快捷回復。

交互體驗

基本做的很好,體驗很流暢,可以說這一點可當作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的典范,拉勾在交互上做到了品牌策略的要求,美中不足的是消息欄目的小紅點,有時候指示不明確,原因如下:a、小紅點不能像微信一樣雙擊后查找未查看項目;b、我的投遞、誰看過我、專屬熱招的三大功能長期有紅點存在,對我這種強迫癥來說實在是煩不勝煩(上面也說到最好是都砍掉,那樣整個世界就清凈了)。

WEB端

順便說說拉勾的WEB端,相比BOSS直聘可以用電腦在WEB端發(fā)送消息來說,拉勾的WEB端基本就是個擺設,對于一款需要跟HR及時快速溝通的產皮,不支持WEB端輸入真的是一大敗筆。

總結一下

結合拉勾的品牌策略和核心理念,優(yōu)化方向就應該是:

  1. 將復雜的結構做減法,崇尚簡潔易用的體驗;
  2. 將必要的、有用的但隱藏太深的提出來,變成好找易用;
  3. 將粗暴處理,和起反效果的做優(yōu)化解決。

是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是要做到簡單好用呢?非也,還得看策略。比如博彩網(wǎng)站,將簡單的產品包裝出各種評估、預測,各種工具,就是單純的為了增加用戶粘性和投入成本。再比如KEEP和一些教育類產品,龐大的徽章激勵系統(tǒng)并不是將產品變的好用,而是好玩。

至此,你可以看出,所有的產品設計和優(yōu)化改造都為了一個目標——遵從品牌策略,做貫徹統(tǒng)一的產品!具體操作上要功運至極,不要因為細節(jié)影響了品牌形象。

后記

帶著我對獵聘的怨念,奉勸所有的用人單位:一個企業(yè)用人的模板是多種多樣的,一個議會也要求必須有反對的聲音存在,一群虹鱒里也需要有條鯰魚。否則哪來的思想的碰撞,哪來的查漏補缺,哪來的快速應變?

人的才能很多不是靠早年的學歷、不是靠一板一眼的考試或者實習得來的,更多的是靠工作中的努力奮進,日積月累和思考總結,憑什么只以學歷文憑論英雄?

這里,也對與我相同的不認命的野路子鯰魚們說一句:帶著你們的錚錚鐵骨,帶著你們渴望呼吸的勇氣,嗜血的拼搏吧!誠摯的祝愿,誰都有翻身大用的一天,人生從來不是憑著一紙文憑就決定了的?。?!

 

本文由 @aog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棒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