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飯碗,掌握在“算法”手中

6 評論 5443 瀏覽 3 收藏 14 分鐘

Meta開始裁員了,而裁員的方式你可能沒想到,是用算法判斷你能不能繼續(xù)留下來工作。本篇文章中,作者結合實際情況對此展開了一系列詳細的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每一個打工人,或許都經歷過那種突然被“抓包”的窒息感。

上學的時候,是打開你房間門的父母或是出現在窗邊的班主任;工作之后,可能是不動聲色地站在你身后領導。

而現在,科技公司們告訴你,算法不僅將代替他們執(zhí)行“監(jiān)工”工作,現在還將扮演“審判員”的角色,決定你是否能作為一名合格員工繼續(xù)留在公司工作。

最近,Meta就加入了這個行列,宣布使用算法解雇了60名合同工。在裁員郵件中,Meta此次并未給出具體原因,只是表示這些人是由算法評估所選中的。

Meta并不是唯一一家嘗試使用算法來執(zhí)行裁員的公司。近幾年來,包括亞馬遜在內一些科技公司們都開始把算法作為重要的工具來考核員工,并逐漸發(fā)展到決定員工的去留。

雖然此次Meta裁員只涉及了合同工,但更多打工人們也從中感受到了一種由隱形和冰冷的算法所帶來的、越逼越近的“危機”。

一、Meta裁員,從用算法裁合同工開始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在Blind等各大職場論壇上,關于Meta要開始裁員的傳言就開始在坊間流傳。

有人說Meta各部門管理層已經在評估員工表現并開始拉名單,有人說裁員將以加強版PIP的形式進行,有人表示今年Meta的裁員規(guī)模比例將達到10%。

圖片截自Business Insider報道

而最近,Meta確實開始裁員——解雇合同工,并且還是使用算法。

此前,Meta與埃森哲簽訂了每年5億美元的合同,通過埃森哲來簽約外包員工來為Meta提供內容審核和商業(yè)誠信服務。此后,在Meta奧斯汀辦公室約有500名合同工常駐辦公。

這些合同工的主要工作是幫助Meta審核其各個社交平臺上的帖子,識別暴力圖片和商標侵權等問題并將其標記出來。雖然是外包形式聘用的,但他們也能享受Meta大部分福利,并且能和正式員工一樣使用公司的內部平臺。

但最近幾個月,合同工發(fā)現Meta開始取消他們包括油補、餐補在內的各種補貼,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的績效管理開始變得越來越嚴格。

據一名被解雇的合同工爆料,只要他們的電腦有超過8分鐘的不活躍時間就將被自動判定為在“休息”,被計入到他們每天所有的30分鐘的午餐和30分鐘的休息時間之內,如果休息時間超額,就會被系統(tǒng)自動警告并列入績效改進計劃。

此外,他們還被要求嚴格按照早上8點半的時間開始工作,一旦遲到也將被計入績效不合格的范疇。

在突然加碼的這種“績效改進計劃”之下,當時很多合同工就隱隱感到了不安。

果然,本月初就有60名合同工就收到了裁員通知,他們被告知將在9月2日也就是十幾天后就立刻解約,并且只多付一個月的工資。而當被問及自己被裁原因時,埃森哲方面只是表示——是算法拉的名單。

Meta使用算法裁員這個事最近也在網上引發(fā)了大量討論,很多人都覺得用算法來裁員太過“粗暴”。有人說,看吧,算法當年怎么把你招進來的,現在就會怎么把你弄出去。

圖片來自Reddit

也有人諷刺道,Meta這次用的算法可能是“最近沒有拍領導馬屁的employee,全部都fire掉!”

圖片來自Reddit

還有人說,可能以后的公司都會由機器接管了,公司的高管們只需要在暗處瘋狂拿錢就行。

圖片來自Reddit

二、冰冷的算法,成為執(zhí)行裁員的最佳“人選”

把算法程序當成職場警察的,遠不僅僅Meta一家。

其實早在2015年前后,亞馬遜就開始著手構建一整套人工智能效率監(jiān)測及評估系統(tǒng),用以追蹤倉庫員工、物流配送人員的工作效率,并自動下發(fā)裁員指令。

這套系統(tǒng)可以隨時監(jiān)測倉庫員工的打包速度和工作狀態(tài),對工人在貨架上取商品的時間間隔、休息時間、去洗手間的時間等系統(tǒng)都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一旦超出了時間就會自動給你打上“效率低下”的標簽。

一些亞馬遜工人此前就表示,為了不被系統(tǒng)警告,他們連上洗手間都要憋著然后跑著往返。

亞馬遜的Flex“零工司機”物流配送項目也是基本都由算法所掌控。算法會監(jiān)督司機們的日常工作及路線,包括他們是否送貨到站、是否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了配送、是否將包裹放在了正確的位置等等。

根據這些司機的表現,算法將自動把他們分成分為不同等級,不合格的員工將直接收到亞馬遜系統(tǒng)自動發(fā)出的解雇郵件。

根據The Verge的報道,在2017年至2018年一年多時間里,僅在亞馬遜的一個分揀中心就有約300名全職員工因被系統(tǒng)判定工作效率低下而被解雇,占該中心員工總數的12%。而據此推算,每年亞馬遜用算法裁掉的倉庫員工高達萬人。

而去年,一位工作了4年、63歲的配送司機因出現不可控失誤而被算法冷血解雇的事件,還掀起了一場關于“人與機器對抗”的巨大的輿論爭論,大家都在紛紛譴責亞馬遜直接用算法裁員的做法未免太過“冷血”。

圖片截自于Bloomberg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過去倉庫、物流等這些相對基礎的工種,隨著疫情所帶來的遠程工作浪潮,很多科技公司也開始用算法來解雇工程師和其他辦公室工作人員。

比如,此前俄羅斯一家在線支付服務公司Xsolla就使用算法解雇包括工程師在內的150名員工,約占公司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為了保證疫情后員工線上辦公的效率,Xsolla從2021年年初開始執(zhí)行課一套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新績效評估系統(tǒng),通過設定不同維度的30 多個指標,讓AI以百分制來自動給員工打分。

Xsolla表示,算法裁員的判定標準主要是依據員工的數字足跡(Digital Footprint)。包括是否及時閱讀和回復收到的郵件,是否在內部軟件中積極發(fā)言、是否在線活躍編輯文檔、是否創(chuàng)建和完成任務、是否準時參與內部線上會議等都是判斷他們工作效率等關鍵指標。

2021年下半年,Xsolla的業(yè)務擴張遇到困難,不得不大規(guī)模裁員來緩解經營壓力。而這套AI績效評價系統(tǒng),在他們的裁員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發(fā)送給被裁員工的郵件中,其CEO Aleksandr Agapitov態(tài)度冰冷地表示,AI追蹤了他們在各類辦公軟件上的活動,發(fā)現他們沒有時刻保持工作狀態(tài),認定他們?yōu)椤安痪礃I(yè)”或“效率低下”,所以不適合繼續(xù)呆在公司,最后還附上了算法拉的完整裁員名單。

三、你的一舉一動,盡在算法的掌握之中?

雖然就目前來看,真正用采用算法來執(zhí)行裁員的公司還不算很多,但疫情以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使用算法來管理和評估員工的工作狀態(tài)卻已經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

去年年底,美國雇員非營利組織Coworker.org就發(fā)布了一篇報告,總結了自2018年以來被各大公司使用的550多種以勞動力為中心的技術產品,并按照技術歸屬公司、技術工具類型、使用對象、是否在疫情期間出現等分類制作了一個詳細的數據查詢系統(tǒng)。

這些技術工具中既包括了辦公效率軟件、行為監(jiān)測軟件也包括工資自動化類軟件等等。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績效類、工作目標管理類的工具。

在這個數據庫中,按照亞馬遜作為技術所有權者來搜索,共有十幾項辦公效率/監(jiān)控/輔助類和激勵類軟件或平臺正在應用中,其中一半是早就在實施,另一半則是自疫情之后才發(fā)布上線的,主要都聚焦在員工績效管理和工作安全管理領域。

圖片截自于Coworker.org在線數據庫

出乎意料的是,就連著名的“養(yǎng)老”大廠微軟正在使用的勞動力技術工具也至少有十項。其中在疫情之后發(fā)布的達到了7項,并且大部分都是有關員工效率管理。

圖片截自于Coworker.org在線數據庫

而當科技公司們把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在了績效和目標管理之中,關于使用算法管理甚至解雇員工的爭議也越來越大。

根據Coworker.org的報告,目前很多公司正在使用的工具都是在員工并不知情的狀況下運行的,有些甚至在侵犯員工隱私的邊緣上瘋狂試探。

  • 比如一些軟件會GPS定位員工的家庭住址,一旦檢測到員工出門太久就會自動警告
  • 比如在工作時間自動開啟攝像頭記錄員工在家里的行為
  • 比如保存員工的鍵盤輸入內容,記錄和分析員工鍵入的各種消息和工作回復速度
  • ……

此外,雖然算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監(jiān)測員工活躍度提供參考,但它裁定對錯的標準非常單一。一些特殊情況從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是合理且可理解的,但機器卻只是判定0或1不會留有任何余地。

而在這次Meta使用算法裁員之后,很多人開始擔心此后會有更多公司加入到這個行列,從而開啟一個全新的算法裁員時代。

你認為科技公司利用算法裁員會很快成為常態(tài)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參考鏈接:

Coworker.org 報告及數據庫 https://home.coworker.org/worktech/

作者:Juny,編輯:VickyXiao;公眾號:硅星人(ID:covricuc)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oSkV6Rfs16F42_DItJXGdw

本文由 @硅星人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但疫情以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使用算法來管理和評估員工的工作狀態(tài)是真的。

    來自廣東 回復
  2. 所以開發(fā)算法的公司員工也在間接的搞死自己

    來自上海 回復
  3. 打工人的飯碗,掌握在“算法”手中,這句話我是感覺很多道理啊,說來又感覺挺可悲的

    來自北京 回復
  4. 裁員不給具體原因,這里面的可操作空間也太大了吧

    來自福建 回復
  5. 有侵犯隱私的風險感覺很瘆人啊,家庭住址都GPs到,恐怖

    來自廣西 回復
  6. 當科技公司們把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在了績效和目標管理之中,關于使用算法管理甚至解雇員工的爭議也越來越大。

    來自吉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