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基礎 | 聊聊移動APP中反饋提示的設計方法與實例
給用戶及時、恰當?shù)姆答仯墙换ピO計非常重要的一項原則。由搜狐新聞客戶端團隊撰寫的《設計之下》一書中,對操作反饋從形式、內容、位置幾個方面做了非常詳細的總結,滿滿干貨。今天@青溪Joanna?這篇讀書筆記提取了書中的要點并配上實例,分享給大家。
一、為什么要反饋
1、以人與人的交流為例
1)人與人的交流中,無法忍受的一種情況是:對方對自己說的話沒有反應,好像視而不見。
2)沒有反饋或是不友好的反饋,就好像冷冰冰的人一樣,會給用戶帶來無助或不悅的負面體驗
2、及時恰當?shù)姆答伒挠锰幨鞘裁?/h3>
1)能夠告訴用戶下一步該做什么
2)幫助用戶做出判斷和決定
二、反饋的形式
反饋的形式多樣,所有的提示都應該在恰當?shù)臅r候出現(xiàn)在恰當?shù)奈恢茫?用簡短而清晰的文字提供有用的信息,不讓用戶產(chǎn)生迷惑。
氣泡狀提示
1)用處一
- 通常是短暫出現(xiàn)在畫面上,就像氣泡一樣過一會兒就會自己消失,并不需要對它進行任何操作
- 通常用于告訴任務狀態(tài)、操作結果
下圖三個例子都屬于操作結果的反饋提示,圖1提示添加收藏成功,采用系統(tǒng)自帶的toast吐司提示;圖2是新微博加載成功的提示,在導航欄下方浮在 內容區(qū)上方;圖3是QQ空間添加到歌單的提示,顯示在導航欄背景色與狀態(tài)欄顏色一致,效果不錯。盡管展示位置不同,但這些提示都是短暫的出現(xiàn)在畫面上,1 秒左右消失。
2)用處二
用于引導,就像漫畫中的對話框一樣,帶有一個指向具體位置的小尖,提示用戶需要關注哪個位置。
與用處一不同,這類引導類提示通常不回很快消失。如下圖,圖1奇妙清單、圖2知乎的例子,都提供了關閉按鈕,用戶既可以點擊指引區(qū)域也可以點擊關閉按鈕,來讓提示消失;圖3來自圖片社交App——in,用戶點擊指引區(qū)域才能讓提示消失。
3)不足之處
容易被用戶忽略,所以不適合承載太多文字或重要信息
彈出框
1)用法
- 一般會帶有一兩句說明文字和兩個操作按鈕,用于確認和取消重要操作(比如,是否刪除內容)
- 通常會用明顯的顏色,突出顯示可能造成喲過戶損失的操作項(比如,“刪除”、“不保存”)
2)特點
- 彈出框的出現(xiàn),會強迫用戶關注彈窗內容和操作,并屏蔽背景的所有內容
- 對用戶打擾最大的一種提示
3)設計注意
- 彈出框上的說明、按鈕上的文字,最好言簡意賅、一目了然,能幫助用戶快速做出決策。 因為通常用戶都想趕快關掉彈出框,以便接著完成被打斷的操作。
- 設計過程中要避免濫用彈出框提示,對于不太重要又要反饋的事可以用氣泡提示表示。
按鈕/圖標/鏈接的按下狀態(tài)
1)基于人在現(xiàn)實世界經(jīng)驗
- 在現(xiàn)實中按一個按鈕會立即有按下狀態(tài)
2)人機交互
- 當用戶在屏幕上按下一個按鈕或鏈接時,也需要有狀態(tài)的改變,讓用戶知道界面已經(jīng)接收到他的操作了。
如下圖,圖1是iPhone照片界面,點擊按下右上角的“選擇”,文字透明度變高、顏色變淡;圖2是豆瓣App,點擊某個區(qū)塊時顯示背景色表示按下的效果;圖3、4是知乎App,點擊按下按鈕時,背景顏色加深,同時按鈕尺寸動效縮小。
聲音
1)常見例子
- 虛擬鍵盤在按下時的咔嚓聲
- 短信、郵件發(fā)送成功后的“嗖”一聲
- 微信搖一搖手機之后的咔嚓聲
- 拍照App按下按鈕是的咔嚓聲
2)設計注意
- 恰當使用聲音反饋有點睛效果,但過多的使用反而會變成一種打擾
- 不能將聲音作為主要反饋,且要給用戶關閉提示音的權利(因為用戶所處的環(huán)境多樣,可能很吵而聽不見聲音,也可能不適合打開聲音)
振動
1)用處
- 一種比較強烈的觸覺反饋,可用來代替或加強聲音提示
2)例子
- 在手機系統(tǒng)中應用廣泛,比如來電、短信、已連接充電 在手機App中較少用到
3)設計注意
- 不要亂用為好
動畫
1)用處
- 給用戶提供有意義的反饋,幫助用戶直觀了解操作的結果
- 精美有趣的動畫,能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提升使用時的愉悅感,甚至成為產(chǎn)品吸引用戶的一個因素
2)例子
- iOS系統(tǒng)在刪除郵件、照片時,通過擬物化的動畫效果,讓用戶知道操作已經(jīng)生效,即——不要的郵件或照片已經(jīng)被丟入了垃圾桶。 這種形象的動畫,幫助用戶清晰感受到操作的執(zhí)行過程,并增添了樂趣。
- 在一些會持續(xù)比較久的操作里,比如下載、刪除大量文件,用動態(tài)的進度條展示已完成的進度,并在可能的時候提供解釋信息,能夠減少用戶的焦慮。
- 很多有趣的下拉刷新、上滑加載更多的例子,讓等待不再枯燥
三、反饋的內容
信息
1)設計注意
- 文字信息應該簡潔易懂,避免使用倒裝句,最好一兩句就能將意思表達清楚
- 避免使用過于程序化的語言
- 頁面已有詳細說明文字的操作,其反饋信息可以簡單一些,不必重復頁面已有文字。比如昵稱,界面上已有格式要求時,反饋錯誤時只需提示“昵稱不符合要求”
- 適當使用圖標,可以吸引用戶注意,幫助用戶判斷提示的類型。
警告
1)用處
- 警告框,用于向用戶展示對使用程序有重要影響的信息。
2)特點
- 浮現(xiàn)在程序中央,覆蓋在主程序之上
- 它的到來,是由于程序或設備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重要變動,并不一定是用戶最近的操作導致的
- 通常至少有一個按鈕,用戶點擊后即可關閉窗口
- 一般會有標題,并展示額外的輔助信息
錯誤
1)用處
- 提示用戶操作出現(xiàn)了問題或異常,無法繼續(xù)執(zhí)行
2)設計注意
- 錯誤提示,告知用戶為什么操作被中斷,以及出現(xiàn)了什么錯誤。
- 錯誤信息要盡量準確、通俗易懂。
- 有效的錯誤提示信息要解釋發(fā)生的原因,并提供解決方案,以使用戶能夠從錯誤中恢復。
確認
1)用處
- 用于詢問用戶是否要繼續(xù)某個操作,讓用戶進一步確認,為用戶提供可反悔、可撤銷的退路。
2)設計注意
- 當用戶的操作結果較危險或不可逆時,通過二次選擇和確認,防止用戶誤操作
四、反饋出現(xiàn)的位置
狀態(tài)欄
1)優(yōu)點
- 很好的利用空間
2)缺點
- 位置不是很明顯,建議只提示重要程度不高、或有跨畫面顯示需求的提示
3)例子
如下圖,圖1、2是新浪微博App,在寫微博界面點擊“發(fā)送”,回到原界面同時狀態(tài)欄提示發(fā)送狀態(tài);圖3是網(wǎng)易郵箱大師App,郵件發(fā)送后離開寫郵件界面,同時右上角提示郵件的發(fā)送進度。
通常發(fā)送內容時,需要一定的時間,為了不讓用戶空等、還能去做點別的事兒,將等待過程弱化是很有必要的。
導航欄
1)使用場景
- 一般是連接狀態(tài)的展示,表示產(chǎn)品正在努力連接網(wǎng)絡、拉取數(shù)據(jù)中
- 適合顯示臨時的較重要的提示類信息
2)例子
如下圖,圖1是QQ音樂添加歌單的提示,前文也有提到;圖2是AppFlow,加載內容時在導航欄提示,加載完成后再回到原狀態(tài),這種方式在Reeder中也有用到。
內容區(qū)上方
1)使用場景
- 位置在內容區(qū)上方、導航欄下方,通常為下拉刷新,是加載新內容的一種快捷方式。
- 默認的提示信息是隱藏的,向下拉界面時才顯示對應的提示信息,以引導用戶操作。
屏幕中心
1)使用場景
- 通常為整體性的比較重要的信息提示
- 需要引起用戶重視的、系統(tǒng)提示均可以顯示在此位置
2)設計注意
- 現(xiàn)在大家越來越追求產(chǎn)品風格,奢易屬于自己產(chǎn)品的獨特反饋形式、并自定義某個固定的位置顯示提示也較為流行。
菜單欄上方
1)使用場景
- 可根據(jù)需要靈活的使用,基本沒什么限制
- 可以是應用的整體信息的提示;也可以是與界面底部內容相關的提示。 比如,加載更多內容、或氣泡提示表示圖片上傳中 等等。
2)例子
如下圖,豆瓣App,加載首頁內容,暫無更新的提示。既告知了用戶結果,又引導用戶去搜索更多興趣,讓首頁內容變得更加豐富。
底部(覆蓋菜單欄)
1)使用場景
- 在此位置顯示提示,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好處,或許是對于新形式的一種追求。
2)例子
如下圖,Keep下載視頻的提示,進度條顯示在底部,此位置較為明顯也不會影響用戶瀏覽內容區(qū)。
五、反饋的設計原則
- 為用戶在各個階段的反饋提供必要、積極、即時的反饋
- 避免過渡反饋,以免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打擾
- 能夠及時看到效果的、簡單的操作,可以省略反饋提示
- 所提供的反饋,要能讓用戶用最便捷的方式完成選擇
- 未不同類型的反饋做差異化設計
- 不要打斷用戶的意識流,避免遮擋用戶可能回去查看或操作的對象。
#專欄作家#
青溪Joanna,微信公眾號-青溪札記(qingxizhaji),交互設計師一枚,喜歡體驗各種App,關注社交、在線旅游、O2O、工具類產(chǎn)品;擅長需求分析、交互設計,有一定前端開發(fā)經(jīng)驗;業(yè)余時間喜歡網(wǎng)球、ukulele、簡筆畫,正在努力攢技能。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好!這么多收藏沒有評論,只能說太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