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APP用戶引導設計秘籍

1 評論 21222 瀏覽 38 收藏 9 分鐘

用戶引導,其主要目的當然是引導用戶,開個玩笑啦!一般而言,用戶引導的目的主要有兩種:用戶需求和產(chǎn)品需求。

用戶需求

即出于用戶自己的需求,這一類引導主要的目的是 為了使產(chǎn)品更加方便用戶,讓用戶能夠更加順暢便利地使用自己的產(chǎn)品 。比較極限的例子就是Paper,它的交互基本建立在全手勢操作地原則之上,所以在用戶初次接觸的階段做了大量的引導設計。一反“?用戶引導都會給用戶帶來困擾”的印象,根據(jù)Stef?Miller在User?Testing網(wǎng)站上發(fā)布的文章《Six?UX?Lessons?Learned?from?the?New?Facebook?App,?Paper》中給出的測試結(jié)果,用戶非常喜歡Paper的引導設計,因為它在需要用到某項功能的時候恰到好處地出現(xiàn),幫助無所適從的用戶找到方向。用戶喜歡這種“及時雨”式的引導方式,105名測試用戶給Paper的引導打出了4.47/5的分數(shù)。

yindao2

產(chǎn)品需求

即出于產(chǎn)品方向上的思考帶來的需求,這一類引導主要的目的是 為了塑造用戶的使用習慣,提高特定功能的轉(zhuǎn)化率,或者降低特定功能的PV 。比如微信朋友圈,在用戶第一次通過長按照相機按鈕觸發(fā)測試功能——發(fā)布純文字朋友圈時,會提醒用戶“為內(nèi)部測試功能,后續(xù)版本可能取消”,這就是一種對用戶使用習慣的塑造。當然,這種“內(nèi)部功能”的噱頭在當時微信的推廣期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時至今日,相信每天發(fā)布純文字朋友圈的量不會太小,微信真正取消這個功能恐怕會比較困難。

yindao3

用戶引導的基本思路

針對不同的目的,設計用戶引導時的思路也各有不同。對于用戶需求類引導,主要目的是 優(yōu)化用戶體驗 、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這款應用,那么這個引導本身就需要在體驗上多做文章,盡可能地“不打擾”用戶,讓用戶在愉悅的心情中學習到一個又一個方便簡單地功能或者操作方式。(此類引導通常都會采用下面說到的非阻斷式引導。)

而對于產(chǎn)品需求類引導,為了塑造用戶的產(chǎn)品使用習慣,達到PM的目的,通常會采用比較“破壞”用戶體驗地方式,以保證對用戶的 有效引導 。之所以可以這樣做,是因為不管怎樣優(yōu)化用戶引導,突然出現(xiàn)地多余元素都是一種對操作成本的提高,假若過多追求用戶體驗,結(jié)果就是在沒有達到目的的同時提高了用戶使用成本,最終舍本逐末。所以,在做產(chǎn)品需求類引導時,須謹記,永遠記得自己出發(fā)的目的。(此類引導通常都會采用下面說到的阻斷式引導。)

非阻斷式引導

即用戶使用過程中閃現(xiàn)地引導元素,不影響用戶的操作連貫性,不打斷用戶的使用。換句話說,引導出現(xiàn)之時,用戶仍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除了一定視覺干擾之外,完全不受到限制。例如Facebook客戶端中普遍采用地浮標式引導設計,這種設計利用界面中額外出現(xiàn)地視覺元素吸引注意力,但不會阻礙用戶正常的操作,用戶完全可以忽視彈出地引導。

yindao4

????? 此種引導對于用戶干擾小,在用戶體驗上較為優(yōu)秀, 通常用戶需求類引導采用這種方式

阻斷式引導

顧名思義,此類引導會阻斷用戶地正常操作,用戶至少需要一步點擊來結(jié)束引導。例如微信當中第一次進入朋友圈點擊相機按鈕時彈出地引導,用戶必須點擊“我知道了”才能關閉此對話框;再比如Tidy中的用戶引導,用戶需要點擊“Got?it”才能完成引導過程。這一類阻斷式地引導有兩個好處:其一,引導閱讀率更高,用戶幾乎不可能錯過;其二,適當情況下,阻斷式引導可以放入更多的字,充分說明需要解釋的問題,例如特定功能的隱性規(guī)則。

yindao5

此種引導對用戶干擾較大,但是引導效果好, 通常產(chǎn)品需求類引導采用這種方式 。但是如果引導的內(nèi)容較多、較復雜,比如Paper基于產(chǎn)品需求的復雜的交互手勢的引導,也會采用這種阻斷式引導來保證用戶的學習率。

yindao6

用戶引導設計要點

不管是阻斷式還是非阻斷式引導,如下幾個要點是必須遵從的。

觸發(fā)情境自然

如果你的應用在一開始就給出5頁10頁的使用教程,用戶既不會看,也不喜歡,即便看了,也記不住。因為引導的觸發(fā)情境不對,所以用戶并不需要這些引導,記憶這些復雜的信息也是一種很大的壓力。所以, 事前引導是不正確的 ,真正好的引導應當是出現(xiàn)在用戶最需要它的時候,即觸發(fā)情境要是用戶剛剛要使用或者剛剛使用完此功能的時候,前者可以是對功能的隱性規(guī)則的說明,也可以是對復雜交互的一個教學;后者可以是對用戶后續(xù)操作地一個預期,降低后續(xù)操作地成本。

盡量減少文字

過多的文字讓本來就是正常使用流程中的“干擾”——用戶引導雪上加霜,茫茫多的文字會給予用戶非常大的壓力,以至于很多用戶在看到長串文字之后下意識地會選擇直接跳過。尤其對于移動應用,屏幕空間是無比寶貴的,況且人對圖形的記憶比對文字的記憶要來得更簡單, 引導最好是 展示出來 ,而不是 說出來 。

增加引導趣味性

避免單純的說教,增加引導在形式、內(nèi)容上的趣味性。比如可以給出較為夸張的贊美式反饋,或者是采用較為活潑的動態(tài)設計,再或者甚至可以采取比較可愛的動畫形象用擬人化、口語化的語言進行引導。這些方法都是通過增加趣味性來降低用戶對于“被打擾”這件事的反感,然后讓用戶在愉悅的心情下快速掌握引導內(nèi)容。

總結(jié)

緊緊抓住引導目的,遵循引導設計的基本思路,選擇合適的引導類型,設計過程中注意幾大要點,相信優(yōu)秀的用戶引導設計馬上就會出爐!

來源:早讀課? 作者:陳橙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