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茲定律指南篇

1 評論 1237 瀏覽 0 收藏 15 分鐘

深入探索交互設計的核心原理,優(yōu)化用戶體驗的科學指南。本文將帶您了解菲茲定律(Fitts's Law)的基本概念、在交互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設備和界面設計。通過這篇文章,您將獲得提升界面布局、優(yōu)化用戶交互效率的實用知識。

目錄

一、什么是菲茲定律

二、菲茲定律在交互設計中的應用

三、菲茲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菲茲定律總結

一、什么是菲茲定律

菲茲定律(Fitts’s Law)是一條關于人類運動的心理學原理,主要用于預測人在指向或觸摸目標時所需的時間。1954年,由心理學家保羅·菲茲提出,這條定律廣泛應用于用戶界面(UI)和交互設計領域。它描述了在目標物體之間移動的時間與目標距離和目標尺寸之間的關系,核心理念是:“移動到目標的時間取決于目標的距離和大小?!?換言之,目標越遠、越小,用戶到達該目標的時間就越長。

菲茲定律的數學公式

說明:

T 表示用戶到達目標所需的時間。

D表示起點到目標中心的距離。

W 表示目標的寬度(或目標的最小可點擊區(qū)域)。

a和 b 是與操作設備、用戶群體等相關的常數。

根據這個公式,當距離(D)增加或者目標寬度(W)減小時,用戶點擊目標的時間(T)會增加。

二、菲茲定率在設計中的應用

在交互設計中,菲茲定律的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按鈕大小、點擊區(qū)域位置、導航欄設計等。通過理解菲茲定律,設計師可以優(yōu)化交互設計,讓用戶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完成操作。

案例 1:按鈕大小與觸控設計

在移動應用中,按鈕的大小直接影響用戶的點擊效率。根據菲茲定律,較大的按鈕能夠更容易點擊,因為用戶不需要非常精確地調整手指位置就可以觸發(fā)。相反,過小的按鈕會增加點擊難度,尤其在手機屏幕上更為明顯。

實際設計:iOS 和 Android 都建議按鈕的最小高度為 44 px,以便用戶能夠輕松點擊。比如在設計一個支付頁面的“確認付款”按鈕時,確保按鈕足夠大、位置醒目,且位于用戶拇指可以輕松到達的區(qū)域,有助于降低用戶誤操作的風險,提高轉化率。

案例 2:邊緣區(qū)域的點擊效率

根據菲茲定律,靠近屏幕邊緣的目標比中間的目標更容易點擊,因為邊緣天然充當了“阻擋區(qū)域”。很多設計中會把一些常用按鈕或菜單放在屏幕邊緣,減少用戶的精確定位時間。例如,Mac的Dock和Windows任務欄都放置在屏幕邊緣,這樣用戶可以迅速地移動鼠標點擊。

實際設計:在網頁端或桌面端,任務欄或Dock欄中的圖標通??拷聊贿吘?,這樣用戶即使快速移動鼠標也不必擔心錯過目標。在游戲設計中,很多關鍵的操作按鈕也會布置在屏幕邊緣,以便玩家可以快速找到并觸發(fā)。

案例 3:導航菜單的位置和大小

導航菜單在應用和網站中頻繁使用。通過將導航菜單設計成固定位置或擴大點擊區(qū)域,可以讓用戶更快地到達目標。例如,頂部導航欄往往是用戶最常點擊的地方,通過將其位置固定、按鈕足夠大,可以降低用戶操作難度。

實際設計:在設計電子商務應用時,將導航欄置于底部(特別是針對手機屏幕)有助于用戶單手操作,因為此位置更接近拇指區(qū)域,方便用戶快速瀏覽商品類別。通過增加每個類別選項的高度,減少誤觸的可能性,使用戶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案例 4:搜索框的位置與觸達效率

很多應用的搜索框位于頁面頂部且占據顯眼的位置,這樣設計能讓用戶在進入頁面時,第一眼就看到搜索框。這是因為搜索功能往往是用戶訪問網站或應用的第一需求,而通過顯眼的大搜索框,可以縮短用戶找到并點擊搜索框的時間。

實際設計:在Behance等設計網站上,搜索框往往位于頁面頂部且尺寸較大。這樣用戶不必精確調整鼠標位置,甚至在進入頁面后自然地就會關注到搜索框位置,快速發(fā)起搜索。

三、菲茲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菲茲定律在生活中有許多實際應用,涉及我們日常接觸的各種設備和界面。通過優(yōu)化操作距離和按鈕尺寸,讓用戶更快速、精確地完成操作,從而提升交互的流暢度和效率,高效的產品和環(huán)境,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常見案例:

1. 電梯按鈕的設計

案例說明:在電梯里,緊急按鈕和開關門按鈕通常設計得較大,并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通常在按鈕區(qū)域的下方和中間位置,這符合用戶本能的操作需求。緊急按鈕較大且顯眼,避免緊急情況下用戶因慌亂錯按其他按鈕,也方便快速觸發(fā)。

菲茲定律應用:關鍵按鈕的尺寸較大,易于用戶快速找到,且便于在緊急情況下精確按下,減少手指精確定位的難度,縮短按下的時間。

2. 汽車儀表盤與控制按鈕

案例說明:汽車方向盤上的音量控制、語音助手等按鈕位置被設計得易于駕駛員觸及,這樣駕駛員可以不用移動手就能快速調整音量或接聽電話。對于駕駛時常用的按鈕,設計通常確保它們距離近且尺寸合適,易于操作,以避免駕駛員分心。

菲茲定律應用:控制按鈕靠近方向盤,減少操作距離;按鈕尺寸較大,方便在行駛中快速定位,降低駕駛員的反應時間。

3. POS機(收銀機)的數字鍵盤

案例說明:在POS機的設計中,數字鍵較大且排列清晰,方便收銀員快速按下數字輸入價格。此外,結賬等常用功能鍵往往與數字鍵分開并具有較大的面積,方便收銀員在高頻操作時快速找到并操作。

菲茲定律應用:較大的按鈕減少了用戶尋找和按下的時間,提升了操作速度,特別適用于高頻次、快速輸入需求的收銀場景。

4. 地鐵站自動售票機

案例說明:在自動售票機界面上,主要的選擇按鈕(如購票、查詢余額、確認)都設計得比其他功能按鈕大,并且放在顯眼位置。此外,觸摸屏上的確認按鈕通常放在右下角或界面的底部,方便用戶快速找到。

菲茲定律應用:售票機上常用的購票和確認按鈕尺寸較大,放置位置便于用戶快速觸達,縮短了完成操作所需的時間,也降低了誤操作的可能性。

5. 超市結賬區(qū)的自助掃碼機

案例說明:在超市自助結賬區(qū),掃碼機的設計通常會考慮到用戶的操作習慣,設計成寬大、方便抓握的手持設備或較大的條碼掃描區(qū)域,使用戶能快速掃描商品。常用功能如“支付”“取消”按鈕大而顯眼,易于觸達。

菲茲定律應用:掃碼區(qū)大而顯眼,用戶無需精確對準條碼也能完成掃描;支付按鈕設計顯眼,位置便于觸達,提升操作效率,減少等待時間。

6. ATM機的布局

案例說明:ATM機的設計會將“取款”選項放在用戶進入系統(tǒng)后的顯眼位置,因為這是用戶最常用的功能之一。金額選擇按鈕相對較大,屏幕靠下放置的確認按鈕方便用戶直接按下,減少眼睛和手之間的距離,提升便捷性。

菲茲定律應用:關鍵操作(如取款、確認)按鈕較大且位置明顯,讓用戶更容易點擊,提升交互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誤操作。

7. 微波爐的快捷鍵

案例說明:很多微波爐上有“30秒加熱”這樣的快捷鍵,它的按鈕往往尺寸較大、位置顯眼,方便用戶快速操作。用戶無需設置加熱時長,只需按一次按鈕即可啟動默認加熱,這減少了操作步驟,符合菲茲定律。

菲茲定律應用:常用功能按鈕大且顯眼,位置便于快速按下,縮短操作時間,尤其適合需要簡便操作的廚房環(huán)境。

8. 手機屏幕下方的常用導航欄

案例說明:在大多數智能手機應用中,底部導航欄設計了常用的“首頁”“搜索”“消息”等圖標。由于底部區(qū)域易于拇指觸及,將這些常用操作放在這里讓用戶能夠快速點擊,縮短了手指移動距離。

菲茲定律應用:將常用功能放置在拇指自然觸及的位置,減少用戶移動手指的距離,提升觸達效率和用戶體驗。

四、菲茲定律總結

優(yōu)點

優(yōu)化用戶交互效率:菲茲定律幫助設計師理解用戶的點擊行為,通過縮短距離或增大目標,提高交互速度和效率。

指導界面布局:可依據該定律優(yōu)化按鈕、導航欄等元素的位置和大小,以提高可用性。特別適用于需要快速操作的界面,如移動應用、游戲UI等。

提升可達性:通過增大關鍵按鈕的大小并靠近常用區(qū)域,設計更具包容性,適合各種用戶,尤其是手指不靈活的用戶。

數據驅動的決策:定律提供了定量依據,支持在設計過程中進行測試和優(yōu)化,更好地平衡美觀與效率。

缺點

局限于二維環(huán)境:菲茲定律主要適用于二維的點擊或觸摸設備,在三維空間或虛擬現實中不一定適用,難以涵蓋復雜的互動場景。

不適用于所有目標:對小目標來說,增大目標尺寸雖符合菲茲定律,但會占用界面空間,不適合信息密集型界面。

忽視其他影響因素:用戶的認知負荷、設備的響應時間等因素也會影響點擊速度,而菲茲定律無法涵蓋這些變量。

不能單獨指導整體設計:雖然在按鈕設計和距離優(yōu)化中有效,但無法指導復雜交互的設計,需結合其他理論和用戶測試。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南設】,微信公眾號:【南設】,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菲茲定律,交互設計的黃金法則!這篇指南篇真是及時雨,讓我們設計更懂用戶心。

    來自遼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