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索斯的童年是金色的。
每逢夏天,德克薩斯州的農場總是向這個日后的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張開懷抱。除了幫忙修理風車,小男孩最喜歡的事就是跟隨爺爺奶奶參加當?shù)氐姆寇嚲銟凡俊?/p>
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小牛仔照例斜倚著后座的長椅。爺爺正聚精會神地開車,奶奶坐在副駕的位置上抽煙。
窗外是一成不變的風景,空氣里是小貝最討厭的二手煙。百無聊賴的他突然想起一則禁煙廣告,里面說:“每吸一口煙,人就會減少兩分鐘壽命?!?/p>
窮極無聊的小貝估測了奶奶每天要抽幾支煙,每支煙大概抽幾口,然后志得意滿地算出一個數(shù)字。
他拍了拍奶奶的肩膀,驕傲地宣稱:“如果兩分鐘就吸一口煙,你會少活9年!”
小貝滿以為自己的機靈會贏得掌聲,誰知,奶奶卻哭泣起來。
爺爺緩緩地把車停在路邊,打開了后車門。
小貝默默地下車,手足無措,只見爺爺注視了自己片刻,平靜道:“杰夫,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
自性之光
產(chǎn)品經(jīng)理是最了解用戶需求的人。
需求的背后是人性。正因人性有各式各樣的弱點,才給了流氓軟件以登堂入室的機會。
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距離偉大,差的其實是九個字:
如何對待人性的弱點。
劉慈欣的《詩云》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某宇宙超級生命來到地球,有人問它,你能作出超越李白的詩嗎?該超級生命消耗了無數(shù)能量,將漢字排列的每一種可能都羅列出來,說“這里面一定存在超越李白的詩,但是我找不出來。”
莊子曰:“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戰(zhàn)國時代的數(shù)據(jù)量,已讓莊子發(fā)出“殆矣”的感慨,而今鋪天蓋地的信息,真假難辨,良莠不齊,想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何其難矣。
清代大儒戴震精通考據(jù)。一次,看見通行版的《尚書》里有句“光被四表”,怎么讀怎么覺得別扭。
經(jīng)過一番推理,他認為這句話寫錯了,應該是“橫被四表”.戴震把自己的結論寫信告訴其他學者,希望通過眾包的方式找到佐證。
于是,一幫乾嘉學派的大佬開始對古籍進行地毯式搜檢。兩年后,錢大昕在《后漢書·馮異傳》里找到了這四個字的證據(jù)。七年后,戴震的族弟戴受堂在《王莽傳》里也找到了這四個字。
猜想遂成定論。
在贊嘆前人學術功底的同時,不妨作此假設:如果戴震等人生在現(xiàn)代,根本不用皓首窮經(jīng)找證據(jù),只需下載一套24史電子版,在檢索欄里輸入“橫被四表”,瞬間便能得到結果。
表面看,技術的發(fā)展的確抹平了原本難以逾越的溝壑,但細究之下不難發(fā)現(xiàn),某些能力永遠無法替代。
人人都會檢索,但檢索的前提是你必須擁有明確的目標。如果不是戴震憑借精深的功力提出“橫被四表”的猜測,發(fā)動再多的人找,也是無的放矢。
由此可見,如果你只有一個模糊的需求,那注定將被海量的信息溺斃。而事實上,現(xiàn)代人遭遇的困境和古人一模一樣,即無法快速從資料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唯一不同之處,在于古人是因為信息太少,現(xiàn)代人則因信息太多。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馬斯洛認為,在他所研究的那些自我實現(xiàn)者身上,一個共同而顯著的特點就是“非此即彼”的消解。他說:“正像最偉大的藝術家所做的,他們能夠把相互沖突的色調、形狀以及一切的不協(xié)調,一起放到一個統(tǒng)一體之中。這也是最偉大的理論家所做的,他從令人迷惑、不連貫的事實碎片中拼湊出整體。偉大的政治家、宗教家、哲學家,偉大的父母、戀人和發(fā)明家也無不如此。他們都是綜合者,能夠把游離甚至相互矛盾的事物整合入統(tǒng)一體?!?/p>
產(chǎn)品經(jīng)理亦如是。
老子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p>
我們都曾經(jīng)是嬰兒,沒有焦慮、競爭和壓力地存在著。餓了,向母親哭喊;飽了,則甜甜睡去。周遭的一切,無不新鮮美好;任何東西到了手中,都能變成好玩的玩具。
我們擁有一種本自具足、不假外求的充實和喜悅,同世界渾然一體。
然而,隨著年齡見長,我們產(chǎn)生了對立分別的意識,與萬事萬物割裂,開始區(qū)分我的、你的、好的、壞的、美的、丑的、對的、錯的……
原本完整的世界,塌陷出一道道巨大的鴻溝。而我們的生活,也成為一場與自我,與他人,與環(huán)境,與社會的無休無止的博弈和沖突,直到精疲力竭,百病叢生,年華老去,死亡降臨。
如果說互聯(lián)網(wǎng)以電腦為依托,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則以人為本。
每一款APP都閃爍著產(chǎn)品經(jīng)理對人性的理解。孟子說,看到毛茸茸的東西就看到了“仁”.人性趨利避害,光明也是“利”的一種。發(fā)掘人性積極的一面,就有了“微信”;發(fā)掘人性消極的一面,便有了“秘密”.誰能永葆長青,誰只曇花一現(xiàn),不言自明。
表面上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賣的是服務,爭的是用戶,但究其根本,人心向背才是攸關軟件成敗的核心,就像你永遠不會去買一個殺人犯做的包子,以免吃到人肉叉燒包一樣。
我欲仁,斯仁至矣。馬斯洛說:“兒童是睜大了眼睛,用非批判性、非祈使性和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的,他們只注意和觀察事實是什么,對它并無爭論與要求?!?/p>
世界的模樣,取決你凝視他的目光。你是什么樣,產(chǎn)品就是什么樣。
1997年,喬布斯重新執(zhí)掌蘋果公司。
為了喚醒迷茫的員工,他錄制了一則名為Think Different的廣告。
畫面由甘地、鮑勃·迪倫、愛因斯坦和馬丁·路德·金等改變世界的人構成,喬布斯親自配音:
向那些瘋狂的家伙們致敬。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guī),也不愿安于現(xiàn)狀。你可以贊美他們,引用他們,
反對他們,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為他們改變了事物。他們發(fā)明,他們想象,他們治愈,他們探索,他們創(chuàng)造,他們啟迪,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fā)展。也許,他們必須瘋狂。
你能盯著白紙,就看到美妙的畫作嗎?
你能靜靜坐著,就譜出動聽的歌曲嗎?
你能凝視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輪嗎?
我們?yōu)檫@些家伙制造工具。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里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
喬布斯的觀點,可以用五個字概括:先立乎其大。
陸澄問王陽明:“主一之功,如讀書則一心在讀書上,接客則一心在接客上,可以為主一乎?”
陽明調侃道:“好色則一心在好色上,好貨則一心在好貨上,可以為主一乎?是所謂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專主一個天理?!?/p>
正如弗洛姆所認為的那樣,在古希臘,人們的生活目標是“追求人的完美”,可到了今天,現(xiàn)代人則一味“追求物的完美”,結果把自己變成了物,把生命變成了財物的附屬。于是,“存在”(to be)被“占有”(to have)所支配。
說到底,你占有了物,失去的卻是自己。存在主義有句話叫“擁有就是被擁有”,亦即此理。
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蘊藏的無限可能,但他們往往舍本逐末地在“器物”層面追求所謂的用戶體驗。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小勝靠智,大勝靠德,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用戶體驗歸根結底其實就八個字: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周刊 作者:呂崢
這文章就是斷章取義,歪曲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