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上線后,如何有效地進行成果展示?
編輯導讀: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產品也需要成果表達。如何進行成果展示?產品上線后,除了交付運營進行迭代的需求收集之外,還需要做什么工作?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產品的成果表達,也屬于產品設計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鏡同學無比敬業(yè),從不在非工作時間摸魚,尤其年底這段時間,不是忙著寫產品PPT,就是忙著替領導準備年終總結,以至于我方防御塔都生銹了,對面小伙伴甚至拉出橫幅:鏡同學掛機,這是我們千載難逢的戰(zhàn)略機遇期。
我方不少小伙伴給我留言:實在不行,就換個好點的手機吧,別人最多卡網460,你是直接鬼畜連招。
這不,我替大侄子寫完家庭作業(yè)后,趕緊用他的手機來峽谷一打九,偏偏同事又打來電話,說是下周某個產品要給多個客戶集中匯報, 讓我抓緊準備一下,還友好的提示我,根據他對我的了解,我用小學生的手機確實容易上王者。
加上這兩天,好幾個同學也在群里討論,如何進行產品的成果演示?產品上線后,除了交付運營進行迭代的需求收集之外,還需要做什么工作?
峽谷團戰(zhàn)咱雖然是永恒青銅,可產品的成果展示咱也有掛機經驗呀,縱橫B端好多年,內外部客戶演示也是家常便飯。
今天鏡同學就聊一聊關于“產品成果”的一些事兒,復盤的同時,也給大家做一些“避坑參考”。
一、什么是產品成果?
狹義上來說,產品經理的輸出物都屬于產品成果,比如,有大家熟知的產品架構設計圖、競品分析報告、業(yè)務鏈路圖、業(yè)務流程圖、邏輯功能圖、需求說明文檔、原型設計圖等等。
同時,也有輸出頻率不太高的,如,商業(yè)需求文檔、市場需求文檔、產品培訓方案、操作說明文檔等等。
廣義上來說,產品成果不僅僅局限于產品設計本身,還多了一些運營的視角,還包括上線產品的運營情況,如,用戶數(shù)據、核心經營情況等。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有效的理解產品成果,需要從產品的不同階段和面向的客戶類型兩個角度來看待:
從時間角度來說,可以簡單劃分為產品上線前和產品上線后。
產品上線前更多是產品內部成果的演示,偏向于過程的階段性輸出,核心價值在于保證需求高效高質量的傳遞, 保證產品開發(fā)的方向符合需求設計,不至于產生偏差。
產品上線后則更多的是產品服務的集成展示,偏向于結果導向的黑盒演示,是一系列實現(xiàn)功能的線上體現(xiàn),顯然,上線后的成果相較于上線前,顆粒度更大, 不需要過于關注太多細節(jié)功能的展示。
從面向客戶角度來說,可劃分為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
廣義上的內部客戶是指團隊內部、企業(yè)內部、集團內部等相關方,簡單來說,內部客戶就是指自己人,有些內部客戶甚至也是產品的參與者,對內部客戶展示的產品成果,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真實,俗話說,“丑媳婦也得見公婆”,不必太修飾。
外部客戶則與之相對,是指排除在內部團隊之外的客戶,偏向于市場化的客戶,背后的驅動主線一般為業(yè)務方,典型特征是要展示產品的友好、完美、強大的一面。
外部客戶相較于內部客戶,一般來說,產品的功能顆粒度很大,體驗顆粒度很小,比如,再給外部客戶展示成果時,能不能實現(xiàn)功能即可,客戶一般不會關心如何實現(xiàn)的細節(jié);另一方面,對于某個界面或交互的細節(jié)體驗,外部客戶反而會關心。
因此,對于產品成果要有結構性的觀察視角,這樣才能針對性的去適配。
二、可視化數(shù)據:產品范圍的設計成果
在明白產品成果基礎上,需要特別說明一點的是,有些產品功能的定義本身就承擔著產品成果的價值。
比如,對于B端產品來說,客戶前端或者系統(tǒng)后臺一般都會有可視化的數(shù)據展示功能, 客戶前端是用戶的數(shù)據匯總,偏向于業(yè)務價值,而系統(tǒng)后臺在于客戶整體情況的分析和把握,偏向于平臺運營價值。
比如,鏡同學上周六替班某個回家結婚的產品同學,簡單做了個可視化的需求設計,就是為了我們平臺運營可以更好的統(tǒng)計用戶數(shù)據,同時,也便于對內部集團領導及外部客戶進行匯報展示。
可視化數(shù)據的設計本質上仍是需求設計,也需要三部曲:搞清楚業(yè)務需求和數(shù)據場景價值、寫好需求文檔、畫好原型設計, 本沒什么好說的。
在這里重新提醒,主要是為了提醒很多剛入門的產品同學,注意兩點:
一是,在產品架構設計時,就需要有預見性,從個人經驗積累上,要提前有業(yè)務運營的思維;
二是,從流程設計方法上,也要提前去調研和收集運營部門的產品需求,沒準你忽略掉的可視化統(tǒng)計,運營也會提出來的。
一個簡單的可視化界面
三、產品介紹PPT:面向外部客戶的窗口
一般來說,產品上線后,產品部門都需要編制產品介紹方案,大多數(shù)是以PPT的格式來做展示,以便更好的展示產品的建設成果。
有的團隊,產品的介紹方案是由運營團隊來編寫的,但大多數(shù)都是有產品團隊來完成的,鏡同學一直認為PPT是產品同學的生存技能之一,當然也建議產品經理來做,大家對于產品描述都有一定的熟識,不過,需要簡單提醒以下兩點:
一是,要從產品視角來編寫。
產品的培訓介紹,不同于系統(tǒng)的操作說明,后者偏向于業(yè)務的通識講解,而培訓介紹要以傳達產品思想為基礎,先要講清楚現(xiàn)有的市場痛點,再講解核心的業(yè)務邏輯和產品功能,接著再描述上線產品與市場痛點的契合之處,這既是產品的上線成果,也是產品的價值意義。
二是,要注意區(qū)分或兼顧內外部客戶。
同時,產品培訓介紹時,可以做兩個版本:
一個是針對外部客戶的說明,上文已經說過**,這個類型的要體現(xiàn)功能的豐富度和完美度,**可以是高層級的功能概述,形而上、高大上,揚長避短;其次,**還要體現(xiàn)產品的運營概況,**方便客戶對產品有直觀的認知;同時,在關鍵界面細節(jié)和交互上都有所體現(xiàn)和適度放大。
另一個是針對內部客戶的培訓講解,這個關鍵要講清楚需求實現(xiàn)的核心邏輯和產品功能描述,**讓內部客戶在業(yè)務邏輯、應用場景上達成共識,**以便最大限度的完成有效的產品說明的傳遞,并為后續(xù)迭代和需求收集做鋪墊。
產品培訓PPT方案部分內容
產品培訓PPT方案部分內容
四、產品操作指南:敏捷的業(yè)務培訓方法
除了上述描述之外,產品在驗收之后,有必要編寫一個敏捷版的“產品操作指南”,這個文檔的不必拘泥于形式,一般使用Word或者MD文檔,轉成PDF即可。
敏捷版的“產品操作指南”的意義是配合上線產品(一般會在測試環(huán)境下),對業(yè)務、運營等團隊進行更系統(tǒng)性的培訓講解。
產品上線后,產品經理是需要對內部客戶進行培訓,比如,運營、風控、業(yè)務、售后、客服等,需要讓兄弟部門充分了解產品內容,以便完成各自崗位內容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敏捷版本不同于運營團隊的用戶操作說明書,用戶操作說明以用戶視角來進行“傻瓜式”的培訓和講解,而這個敏捷版的“產品操作指南”則是先于用戶操作說明,是為了配合上線演示而定制的加強針。
一般來說,敏捷版的“產品操作指南”包括四個部分,一是簡單介紹需求痛點;二是概括介紹產品功能;三是描述核心的業(yè)務流程;四是補充說明的一些注意事項, 如,哪些功能本次未上線等。
我一般會采用MD文檔,將四部分分類描述,在具體演示線上產品時,這個敏捷版的“產品操作指南”就是我的培訓思路, 可以說,有了這個產品成果,演示就更加有序,心里也不會慌亂,更加從容不迫。
總之,產品經理對產品注入了太多的心血,當然希望有更好的成果展示,不僅可以在需求設計時就做好規(guī)劃,也需要掌握成果的展示方法。
以上分享的幾個小技巧不一定通用,有些創(chuàng)新未必適用每個人,希望可以帶給你一些思考,雖然產品前路漫漫,但探索本身也是產品特質之一,正如屈原所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專欄作家#
產品大峽谷,公眾號:產品大峽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七年B端產品經理,供應鏈物流與金融領域,擅長需求設計、業(yè)務指導、商業(yè)觀察等。
本文由@產品大峽谷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