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這些“輕量級CEO”在做什么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50.jpg)
在科技界,受人矚目的往往是工程師和設計師。他們最直接地創(chuàng)造了令人驚嘆的產品,比如說Instagram, Gmail, Twitter, Android, iOS,或其他軟硬件和服務。并不是什么魔力從頭到尾指引他們,而是產品經理(PM)擔起了這個重任。
正是這些業(yè)界的無名英雄和專家完成了產品在生命周期內的每一次改動,他們領會CEO和管理層們的商業(yè)思路并在開發(fā)階段付諸執(zhí)行,他們確保產品策略正中用戶的下懷。
是PM告訴你,什么是應該做的
這周早些時候,Google Ventures的Ken Norton和Greylock Partners的Josh Elman聯(lián)合發(fā)起了一個PM交流會,旨在分享經驗和交流專業(yè)技巧。
Norton說PM在過去被很多人給過不同的定義,但最近逐漸被接受的說法是它是一段生涯,而不僅僅是你所投身的工作。這從他從事JotSpot和Google的產品研發(fā)得到了印證,其中包括Google+, Mobile Maps,Calendar和Google Docs。他舉了很多科技公司都在提高其PM 重要性的例子,尤其是風投公司KPCB開展的關于產品人才選拔的獎學金活動,還有Google的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項目,是由現(xiàn)Yahoo CEO梅耶爾當時在職時發(fā)起的。
到底做PM需要什么樣的素質呢?人人都能做的了么?
Norton說必須要懂技術,但并不一定意味著你要是計算機專業(yè)或者編程很在行。他們需要能和工程師以及設計師用專業(yè)語言溝通,以確保對方相信PM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2005年,Norton寫過一篇關于“如何招聘產品經理”的文章,其中提到要找有強大專業(yè)背景的聰明人,有過人的產品感和綜合多角度的觀點的能力。
Norton和Elman都相信PM是幫助執(zhí)行公司愿景的?;蛘哒f,他們是輕量級CEO,只不過用影響力而非權威來完成任務,因為他們并沒有對工程師或設計師的直接管理的權利,也沒法開掉不幫你完成產品的刺頭兒。
這不僅僅只是份工作
PM并不是坐在不同團隊查看是否完成當日進度的人。他們要深刻理解市場需求,競爭對手是誰,用戶想要什么,幫助市場和銷售團隊更好的瞄準目標。
Elman寫過一個“PM的職責”的帖子,其中他提到核心能力是“明辨該與不該,并且樂于傾聽早期用戶的反饋”,更重要的,輕量級CEO不僅僅為達到用戶期望負責,并且要符合創(chuàng)始人或CEO制定的公司全局策略。他還要知曉所有重要產品的動向,因為他處在與科技一線公司競爭的前沿。
成為出色PM的要素
交流會中提出了出色產品經理所需要的技能,來自Google的Johanna Wright, Firespotter Labs的 Craig Walker, 和Wealthfront的Adam Nash 對此進行了回答。
Nash答道,除了關注用戶,還要用設計思路來考慮問題,明白什么能實現(xiàn)什么不能實現(xiàn),還要有領導并解決全局問題的能力。PM幫你提升領導力并認識你自己。Nash還強調這并不是用自己的力量來完成所有事情——他還把這看做一個弱點。這需要靈感、眼光、分析能力,并且需要時刻謹記這需要團隊的力量。
還有,要做到出色,還需要明白整件事的藍圖。優(yōu)秀的產品經理“贏”了,不僅意味著產品出爐,還要確保在長遠的將來,這個團隊要解決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這并不是稍微努力一下或者去掉不好用的功能就行的。
Walker在Nash關于團隊力量的觀點中更進一步,他說道PM需要非凡的人際相處能力,這是必須的,因為畢竟要跟工程師、設計師還有各種人格的人溝通。要能激發(fā)團隊在同一狀態(tài)并且最終推進直到產品上線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不能讓項目里的工程師信服,那也無法說服別人來加入團隊,同樣也無法說服市場。
直覺也是一大利器。Wright說產品經理必須對三件事在行:了解產品和用戶,持續(xù)驗證想法的任性(即使大多數(shù)人沒什么信心),和其他人協(xié)同工作的默契和能力。
PM的職業(yè)未來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在完成了一個項目之后,還該做些什么呢?有沒有清晰步驟指引你在職業(yè)道路上持續(xù)上升呢?這是個很多PM陷入并且Norton 和Elman想要解決的一個困境。
不難相信產品經理會逐漸升遷成為管理層甚至成為自己公司CEO。當然也別忘了也有在風投公司的可能。
這就很好理解為什么Google Wentures和Greylock Partners會組織這樣一個交流會了。Elman說,在投資領域,提供的將不僅僅是支票,待投公司也對VC能提供什么樣資源感興趣。這兩家都有強大的資源,Google Ventures有創(chuàng)業(yè)實驗室而Greylock有強力的創(chuàng)業(yè)背景。同時他們也對PM有很高的識別度。
不管對PM的未來猜想是如何,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他們處在企業(yè)戰(zhàn)略,用戶反饋,研發(fā)管理,市場嗅覺的交叉點上。就像之前說的,這不是一個你偶然進入的領域,而是渴望投入的。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