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外包公司如何完成項目孵化?

1 評論 4481 瀏覽 36 收藏 11 分鐘

外包公司的產品第一次負責項目,工作流程是怎樣進行的?文章對此進行了闡述,與大家分享。

當你點進這篇文章,首先恭喜你,開始獨立負責一個項目,在產品經理這條成長之路邁了一大步。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下,外包公司的產品是如何完成一個項目從0 到1的孵化吧!

一、需求分析

何為需求分析?官方解釋為需求分析也稱為軟件需求分析、系統(tǒng)需求分析或需求分析工程等,是開發(fā)人員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和分析,準確理解用戶和項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體要求。

將用戶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轉化為完整的需求定義,從而確定系統(tǒng)必須做什么的過程。

說白了就是分析客戶的需求,定位系統(tǒng)方向。在項目前期細致的分析需求,可以增強開發(fā)效率,明確系統(tǒng)要求,以避免二次開發(fā)及重復工作的出現(xiàn)。

那么對于外包公司來講,需求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客戶方告知我們大體框架想法,由產品經理去編寫PRD 需求文檔;

另一種就是客戶方已存在完整的需求文檔,我們接收后,去構思產品細節(jié)。無論是哪一種,消化需求都是重中之重的第一步。

1. 了解客戶需求,羅列主體框架

所以當我們接收到需求后,首先就是要整體閱讀,制作思維導圖,了解需求主體,記錄對原始需求的疑問。

這時候思維導圖做出大概三個層級即可,基礎需求了解下,項目主業(yè)務的需求需要了解清楚,導圖上可以針對這一部分深入記錄一下。

2. 多角度溝通需求,整理會議記錄并排期

與客戶對接時,交換想法。

此時原始需求可能發(fā)生改變,我們會接收一些用戶或個性需求,有些原始需求也可能被砍掉或推翻,會議結束后,將首次對接的記錄進行整理,調整需求文檔,再次發(fā)送給客戶,等待客戶反饋,同時編寫功能列表及項目排期表,安排相應工作。

二、原型設計

確認好最新的需求文檔,接下來我們要將需求具象化。

相比于文檔的長篇累牘,原型的存在,產品與客戶、開發(fā)、運營等溝通時,就會高效很多,并且會更加形象化,細節(jié)問題也可以進行標注,分析的更加透徹。

1. 原型結構設計

如果沒什么想法,可以先在紙上勾勒大致樣式,再運用 Axure 將其轉化為原型。

初版原型低保真效果即可,主要通過線條勾勒,在這一步我們要完成項目整體結構的確認,各個功能模塊的布局排版,完成后與最新的需求文檔一同交付客戶審核。

2. 原型交互設計

這時原型工作并沒有完成,等待用戶審核通過后,便進行中高保真的填色配圖處理。此時要注意原型頁面之間的交互跳轉效果,以及各個功能之間的關聯(lián)。

比如一款電商產品可以手機號驗證或者賬號密碼登錄,前端注冊賬號的時候輸入的手機號驗證碼注冊,沒有編輯賬號的地方,就是漏掉的功能,開發(fā)完成后需要二次返工,重復工作量大。

原型全部完成后,就可以提交用戶等待反饋,這期間一些基礎的頁面就可以讓開發(fā)先做,或者項目的表關系可以先搭建。

三、項目開發(fā)

1. 需求凍結期

原型確認后就可以安排開發(fā)工作,這期間開發(fā)已經搭建好項目主框架和表關系,如果客戶那邊有大的需求要更改,要懂得拒絕。

首先我們的開發(fā)進程是有時效的,每個開發(fā)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和時間管理,如果有大需求想要變更,嚴重干擾到了開發(fā)自身的安排,降低工作效率,并且容易使項目延期交工。

不影響邏輯框架的小功能可以選擇性的修改幾個,例如增加一個輸入框,多一個刪除操作等,但是影響邏輯的需求如果一定要改,要等客戶方討論確定后,要求以書面形式發(fā)至郵箱或工作對接群,以防后期可能出現(xiàn)的甩鍋行為。

2. 多平臺的同時管理

假如項目存在 pc 端、微信端、后臺,同時需要開發(fā)的情況,你就很有可能遇到上一面還是后臺的商品新增功能,下一秒就會 pc 端的購買下單功能詢問,這就需要增強你的項目管理能力。

如果沒有相應的管理,工作起來就會很亂,前端過來要切圖,ui 過來問切圖需求,后端又過來問邏輯,幾項加在一起,總會產生紕漏。那么如何進行管理呢?我們下一期再來詳細講講。

關于對接的技術溝通,其實不算做是工作流程的一部分,是工作的需要與自我的提升,懂一些基礎技術,站在開發(fā)角度講需求,開發(fā)會樂于和你溝通,相處起來會更加融洽些。

四、項目驗收

項目是樓下沙縣小吃的一碗新品炒飯,需求就是雞蛋和各種配菜,產品是菜譜,開發(fā)是廚師,那么測試就是點炒飯的我,我來品嘗下這碗炒飯好不好吃,再決定是否要推薦個我的新老顧客。由此看來測試是項目驗收很重要的一步。

1. 項目需求驗收,功能測試

測試主要分為功能測試、性能測試、自動化測試。功能測試主要是人工對已經完成的功能進行點擊以達到檢驗目的;性能測試和自動化測試偏技術性,檢驗的范圍更廣。

完善的測試可以檢驗項目的功能點是否滿足規(guī)定需求,可以站在開發(fā)人員以外的角度查看功能的縝密性,以降低項目風險。

2. 編寫測試用例

為了方便測試人員對測試工作的維護與記錄,測試期間需要編寫相應的測試用例,將每一個功能的測試流程、預期結果、實際結果等記錄,方便后期查看。

測試通過后就可以把項目交付給客戶,部署客戶環(huán)境,供他們使用,這期間存在 1-2 周的適應期,可能還會存在一些結合了使用感的用戶反饋,這種反饋最好記錄下來,往往客觀的看法更有利于我們成長。

五、復盤

項目完成后,項目復盤是必不可少的。

上級剛要求我做復盤的時候,我還去百度了一下,說復盤是圍棋術語,也稱“復局”,指對局完畢后,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招法的優(yōu)劣與得失關鍵。

用在項目里面,其實就是為了總結每次的項目過程,吸取其中的經驗,優(yōu)化弱項,強化強項,明確價值。

1. 項目回顧

首先項目完成交付后,產品回顧最初的項目目標,對比實際完成情況,記錄下未完成的目標是因為什么原因,完成了未達到最初要求的目標又是因為什么原因。

比如原型設計的交互效果不好,存在漏頁面的情況;或者開發(fā)工作沒有及時跟進,以至于拖延項目交付時間;再或者;最終結果客戶不滿意,出現(xiàn)了二次返工的情況。

2. 項目總結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總結經驗,對一些沒必要但是卻出錯的坑進行記錄,防止下一次再踩坑;對于一些設計細節(jié)也要進行記錄,這一步就是經驗的累計。

復盤的最后就是要告訴自己,在本次項目過程中我學到了什么?比如設計原型要更加注意細節(jié),字段限制要明確在原型上標注;和開發(fā)溝通時,該強硬的強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當你有了總結內容,你的復盤才是有意義的。

結語

本篇主要從需求分析、原型設計、項目開發(fā)、項目驗收及復盤這五點來描述外包公司的產品負責一個項目的全過程。

從需求的整理再到原型的制作設計再到驗收,每一步都能細化好多點,這就考驗一個產品經理的業(yè)務能力與細心程度。項目結束后記得一定要去復盤,總結項目收獲,這樣才能逐漸成長。

 

作者:桃浪;公眾號:桃浪產品日記

本文由 @桃浪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謝分享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