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數字化,離不開交易平臺

0 評論 5049 瀏覽 18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語:無論做什么交易平臺,它們的共同特性都是如何更好地解決用戶的問題。其中,供給側的問題并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因此,本文以外賣商家為例,分析外賣平臺是如何解決這部分問題的。

在做交易平臺的時候,我曾經研究過不同交易平臺的共性和差異,每種交易平臺自然差異明顯,甚至業(yè)務天差地別,一種做好了,另一種不一定也能做好,原先成功的經驗不一定能很好復用到另一個業(yè)務上,就算能復用,也要看入場時機、業(yè)務差異和組織資源等因素是否合適,否則,阿里做本地生活就不應該比美團差。

但是,毫無疑問,無論做什么交易平臺,它們需要考慮的共性之一,肯定就是如何更好的解決用戶的問題。

交易平臺最基本的兩類用戶分別是需求端用戶和供給端用戶,需求端用戶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很多時候,交易平臺也需要去解決供給端用戶的問題。

電商平臺需要去解決電商商家(可能還包括快遞)的問題,外賣平臺需要去解決外賣商家(可能還包括騎手)的問題,打車平臺需要去解決司機的問題。

供給側的問題有時候并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尤其是對于供給端角色眾多的復雜業(yè)務,如果要解決供給側的全部問題,顯然短期內是不可能做到的。

很多時候,平臺一開始切得是訂單交易的問題,解決的是供給端的生存大事,就是給供給端帶來生意,但是單純這樣的壁壘其實是比較薄的,這意味著,平臺核心優(yōu)勢僅僅只是交易撮合,甚至僅僅只是消費端——只是擁有眾多的消費者,也就是流量占據主導。

如果競爭對手攜帶比你更強大的流量而來,平臺就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外部競爭威脅。

所以,隨著業(yè)務的發(fā)展,出于終結戰(zhàn)爭和防止流量巨頭的潛在威脅,平臺要加深護城河、做深業(yè)務壁壘,往往就會做深供給端,解決供給端更多的問題,為它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一般情況下,供給端做的越深越好,這代表著商家的切換成本越來越大,對平臺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平臺給商家提供的價值越來越大。

我見過針對供給端做的最厲害的,是整體改造了供給端,比如說美團為餐飲商家提供的整套的解決方案。

以上就是平臺對解決供給端問題的動機。那么供給端的問題在哪里呢?

為什么商家需要這么一套東西,交易平臺又是怎么做的?

因為交易平臺是比較復雜的系統(tǒng)(有些甚至是最復雜的C端系統(tǒng)之一),要做好其中非常不容易,這部分的經驗自然也能夠給更多人以啟發(fā),所以本篇文章以餐飲商家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外賣平臺是如何解決這部分商家的問題的。

一、【應對變化】——商家數字化升級的必要性

毫無疑問,數字化是未來一段時期的大勢所趨,各行各業(yè)都不可避免的進入數字化的倒計時,只是這個倒計時快與慢的問題。

而對于餐飲商家而言,這或許已經是延期的問題了。

過去,在那個以堂食為主導的時代,餐飲商家更多的是與線下的系統(tǒng)發(fā)生交互,服務半徑有限、流量也主要是線下的,老客戶成為重要支撐。

但是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爆發(fā)、線上支付的普及,以及外賣平臺的興起,餐飲商家面臨的情勢變了。

首先是人們獲取信息和消費決策發(fā)生了改變,更多依賴線上平臺了。

現(xiàn)在,大家要看一下哪家店好吃,都要去看一下大眾點評的評分,想要點哪家外賣,都要上外賣平臺。

接著是行為方式和消費模式發(fā)生巨大變化,依賴手機來解決問題和即時滿足的要求越來越高。

這些導致餐飲商家也隨之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覆蓋了更多的流量,外賣延伸了服務半徑,商家重視線上營銷和運營變得越來越重要。

堂食不再一枝獨秀,外賣迅速崛起,餐飲進入堂食與外賣并重的雙主場時代,線上外賣的發(fā)達甚至分化出一部分專門做外賣的商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這個進程,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啟了外賣模式,有些商家外賣占據的權重也越來越大,甚至成為了絕對的主體。

這直接導致了餐飲商家的經營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不僅僅只是跟線下的系統(tǒng)發(fā)生交互,甚至要更多的跟線上的系統(tǒng),比如說線上營銷獲客(典型如在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營銷獲客)和依托于外賣平臺開展的外賣服務。

因為這樣,餐飲商家面臨的交互系統(tǒng)更加復雜了(由單純線下交互→線上線下并行),面對的也是一個更陌生、變化更快、競爭更激烈殘酷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由此引申出不僅僅只是信息化程度低的問題,更是一整個經營管理方式的問題。

最典型的莫過于線上經營和線下經營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經營思路,線下靠地段和老客戶(口碑、維系熟客感情),線上靠運營平臺等,線上對于轉型的商家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應該要如何確定線上的經營策略,要選擇什么平臺來開展服務,要如何在線上營銷獲客,要怎么利用線上的玩法……這里面是包括技術、組織和管理等的變革。

而這些變革都需要數字化升級。而且這不僅僅只是發(fā)展的問題,甚至更多的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不數字化升級,短期內可能沒事,但是長期肯定被淘汰。

商家數字化升級的必要性就更加強烈了。

二、【無能為力】——商家數字化升級的難點

很多商家以為數字化升級就是連上網就可以了,也就是入駐一下外賣平臺、在短視頻平臺上營銷等。實際上,這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使得服務/營銷部分在線化。

現(xiàn)在,外賣平臺如基建般,商家只要連接外賣平臺,就能使得服務在線化,但是數字化升級遠不止于此。

數字化升級的核心在于連接和打通,一整套的數字化升級應該包括業(yè)務在線化、員工在線化和管理在線化等,通過互聯(lián)網連接客戶、企業(yè)內部員工和管理等,在將一切經營生產行為轉化為數字的同時,要打通各部門、各模塊的數據孤島,將數據連成一個整體,并且真正能夠發(fā)揮數據的威力,利用數據來自動化決策,提升企業(yè)經營管理效率、增收降本等。

這里面對應的不僅僅只是工具化的升級(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更是思維、組織和管理等整套經營思路的轉變。

大部分的餐飲商家是被時代裹挾著進行數字化升級的,它們是非常典型的、被迫觸網的傳統(tǒng)行業(yè)人員,對移動互聯(lián)網和數字化升級的認知可能不夠深刻,也沒有能力去獨自進行數字化的升級。

舉例來說,為了更好的開展外賣業(yè)務,商家必須要快速、無遺漏的接收訂單,然后高效對接騎手,盡量將餐品在預期時間內送達,避免出餐延遲等情況。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很多商家在訂單高峰期時可能會發(fā)生漏單、丟單和接錯單等情況,騎手與商家之間的對接很多時候也比較低效,常存在人等餐(出餐環(huán)節(jié),騎手到了,但商家無法及時出餐)、餐等人的情況(出餐環(huán)節(jié),商家出餐了,但騎手無法及時來?。瑢е鲁霾碗y和配送延遲等問題。

之所以發(fā)生這些問題,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商家業(yè)務線上化后,它們自身的軟硬件設備不能及時跟上并很好的支持業(yè)務的數字化轉型,尤其是疫情期間匆忙上線業(yè)務的商家們。

而商家就算知道問題所在也只能干著急,因為它們是沒有能力去開發(fā)這些東西的。

那么平臺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三、【切入點】和【布局規(guī)劃】——平臺該如何幫商家數字化升級

美團外賣上線的【云打印機】和【出餐寶】就解決了這塊問題。外賣平臺通過數字化工具來賦能商家,幫助商家更好的開展業(yè)務。

餓了么和美團外賣都專門針對這塊做了非常大量的工作,尤其是美團外賣在這塊的布局可以說是非常早,且做的非常深的。

回看它這幾年的發(fā)展,基本就是沿著一橫一縱的戰(zhàn)略在進行,橫向是不斷拓品類,縱向則是深入產業(yè)鏈的B端,尤其是深入餐飲的B端,推出了包括內部管理系統(tǒng)、供應鏈系統(tǒng)等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成為餐飲商家數字化升級的重要支撐。

外賣平臺們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因為找到了自身利益和餐飲商家數字化升級的結合點,就是自身要做深產業(yè)鏈,幫助餐飲商家實現(xiàn)數字化升級才能鞏固并擴大自己的競爭壁壘。

要防止被更高頻的流量平臺顛覆,就不能僅僅做個簡單的連接器,將供需兩端連接即可,必須要做深才有競爭力。

而平臺做深產業(yè)鏈對于商家而言,則可以避免商家使用不同供應商的系統(tǒng),保證業(yè)務和數據不割裂,顯而易見的好處就在于打通商家各部分數據,使得商家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成為一個有機關聯(lián)的整體,更加有利于全局決策。

餐飲是傳統(tǒng)的行業(yè),在移動互聯(lián)網沖擊之前,這個行業(yè)的變化其實很慢。餐飲商家不僅是被迫變革的一方,它們也是很難獨自實現(xiàn)變革的一方,必須要外部的賦能才能緩慢實現(xiàn)數字化。

而外部要如何賦能不僅考驗對于數字化升級的理解(數字化升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階段、分步驟的),還要考慮到商家這方面的特性(要讓傳統(tǒng)的商家能夠很好的接受、并從被動化為主動并不容易),所以對于商家數字化升級的切入點的選擇和布局規(guī)劃就至關重要了。

切入點方面,兩大外賣平臺都選擇在供給端減少商家履約成本,提高履約效率,使得商家切實感知到數字化升級的好處,自然而然就會去接受并嘗試更多的數字化升級,以點帶面,慢慢幫助商家去整體提高數字化水平。

但是在布局和規(guī)劃節(jié)奏層面,顯然美團是看的更遠,做的更深的。

從靜態(tài)結果來看,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在的美團外賣圍繞著商家的數字化升級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布局,從動態(tài)發(fā)展歷程來看,這些布局明顯帶著某種規(guī)劃節(jié)奏——從整個餐飲商家的業(yè)務全景圖來看,它首先是從商家與自身業(yè)務直接發(fā)生關聯(lián)的部分作為突破口(提升訂單履約能力),然后依據鏈路價值從高到低慢慢延展,逐漸覆蓋更多經營生產的場景。

四、數字化升級要回歸到商家經營

不管是誰幫商家做數字化升級,最終的效果都離不開對于數字化升級的理解。理解的越深刻,便越有可能做好。

要理解數字化升級,不應該站在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的角度去看,而應該從商家的角度去看:

  • 商家短期面臨的問題是什么,應該要如何解決?中期呢?長期呢?
  • 為什么要數字化升級,數字化升級結合商家具體業(yè)務情況應該要解決商家的什么問題,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 商家如何去感知數字化升級,更關鍵的是如何去認知?商家對數字化升級的認知過程與實踐過程會是怎么發(fā)展,對應的路徑是怎么樣的,平臺應該要幫助商家去盡量選擇最優(yōu)的路徑。
  • 如何找到合適的切入場景,如何找到突破口?這個突破口是否能夠支撐后面一系列、一整套的數字化延伸。
  • ……

之所以要站在商家角度去看,是因為數字化升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終要服務于商家的經營,歸根到底是要回歸到幫助商家去解決經營問題,不能本末倒置,為了數字化升級而去升級,卻忽視了商家背后真正的問題,這樣做出來的解決方案也很難真的幫到商家,并讓商家接受。

我們去看這個數字化升級的解決方案好不好,也不是看它流程體驗做的好不好,而是看它是否切中了問題、是否能夠很好地解決了問題,比如說數據就算全部打通,但是不能自主決策或者很好幫助商家去做決策,那么這套方案也不算真正有價值。

真正有價值的數字化升級,一定是能夠幫助商家去經營或決策的。

而要真正幫助商家,則必須要去扎根,去深入了解商家的經營問題,準確判斷商家的經營難點和痛點,并找到最佳的路徑去實現(xiàn)。

數字化升級的發(fā)展歷程是覆蓋全要素的過程。

實現(xiàn)數字化的最佳路徑是怎么實現(xiàn)這些全要素。

所以平臺要思考,商家的數字化升級應該包含哪些要素。

一般而言,它應該包括工具、思維、管理、組織等一系列的組成部分,工具一般只是數字化的起點,最終要深化到對于思維和認知的改造,進而影響到組織和管理方式。

這樣,商家的內外才是徹底的數字化升級。

如果商家只是工具升級,則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隨著工具慢慢普及給其它更多商家,很容易被競爭給淘汰,就像外賣平臺哪家店都可以入駐,真正在線上經營好的只有那些轉化了經營思路,掌握了線上經營知識和能力的商家。

當然,工具雖然是起點,但卻是基礎,仍然非常重要,目前階段能夠將整套數字化工具做全做好,較為全面的賦能給商家去數字化升級,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這里面難度一點都不低。

平臺首先應該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好工具。

工具變革伴隨著業(yè)務變化,必將引發(fā)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商家思維轉變和組織管理的變革也會慢慢發(fā)生。

時代在發(fā)展,真正發(fā)生改變,成功進行數字化升級的商家最終能夠笑到最后,成為數字化升級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者。

#專欄作家#

袁peter(筆名:狼和哈士奇),微信公眾號:頂尖產品思維,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產品經理、互聯(lián)網深度觀察者,善于深入剖析互聯(lián)網產品和行業(yè)分析,同時精通各個產品方法論。用產品思維寫互聯(lián)網、看世界,會很硬核。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