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花式的導航欄設計,也難逃“交互設計四策略”

6 評論 10900 瀏覽 81 收藏 13 分鐘

如何運用導航欄給產品賦能?本文作者從交互式設計四策略中找出了答案。

在平臺規(guī)范里的導航欄是死板又相對靜態(tài)的,但在四個策略的輔助下,結合用戶的操作手勢,也可以將它變得十分靈活,幫助頁面實現(xiàn)更好的用戶體驗。

上一期我從GUI視覺層面分析了導航欄的基礎規(guī)范(回顧:?如何讓導航欄成為加分項?),那這一期講到導航欄的進階應用,便一定脫離不了交互了。

?在這之前我得先提及一本書——《簡約至上:交互式設計四策略》。

這本書基本算得上是交互設計的入門必讀書籍了,非常適合身處項目環(huán)節(jié)中上游的人員閱讀與學習(PM、UI和一部分總喜歡雨露均沾每個項目環(huán)節(jié)的Boss們)。

作者Giles Colborne在書中提出了四個令交互設計成果最大化的簡易策略:合理刪除、分層組織、適時隱藏和巧妙轉移。這四個策略幾乎成為我設計與優(yōu)化每一個頁面時的自我指導方針。

我參閱了大量的應用,想總結出它們是如何運用導航欄來給產品賦能的。竟然很巧地發(fā)現(xiàn)(我可真是個小機靈鬼),再花式的導航欄設計也難逃“四策略”手法。

首先,導航欄作為一個獨立控件,它本身就已經是“分層組織”策略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優(yōu)秀的產品設計是如何運用另外三種策略來耍好導航欄的。

01 合理刪除

導航欄不能輕易刪除,但凡事沒有絕對,什么時候我們可以合理地刪除導航欄呢?

Nike Run Club(下文簡稱NRC)是耐克官方出品的一款跑步記錄APP。既然做產品要站在用戶角度出發(fā),那我們就來復原一下主要功能的用戶使用場景。

當你的老板要求你一天出150個界面設計的時候,你怕了,你準備跑路,同時又不想浪費一天中任何一次記錄運動的機會。于是你打開NRC,你的目的很明確:認真地跑路,并記錄運動。

點擊“開始”按鈕,當你一旦開始跑步,手機基本就不再使用了。直到跑步結束。

在用戶記錄跑步這樣一個單一事件中,NRC知道你會專注運動,很少存在關注其他功能、瀏覽其他頁面的可能性。于是NRC可以很干脆地刪掉導航欄。而返回按鈕用了界面中的“結束”按鈕代替。

滴滴出行在呼叫快車時也做了刪除導航欄的處理。用戶一旦發(fā)單,開始呼叫司機時,呼叫頁面內的所有操作都只聚集在界面下方的一個視覺區(qū)域內。

上面兩個刪除導航欄的示例有什么共通點呢?總結一下:

第一是用戶在當前頁面的事件狀態(tài)明確,不需要導航標題提醒用戶當前在什么位置,用戶也極少可能在當前頁面發(fā)生其他事件操作。于是完全可以去除導航標題與內容控件;

第二,雖然刪除了返回按鈕,但都采用了很典型的“費茨定律”,就算用戶誤操作,也能便捷地撤銷正在發(fā)生的事件。反而這比循規(guī)蹈矩地運用導航欄來承載返回按鈕合理了許多。(篇幅原因,費茨定律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詳解,有興趣可以先自行查閱資料。費茨定律其中一條定律法則是:當目標大小一定時,起點離目標中心的距離越近,所花費的時間越短;距離越遠,所花時間越長。)

既然導航欄內所有的規(guī)范元素都有可取代方案,為什么不刪除它呢?正如Giles Colborne在書中告訴我們的:大膽地刪除。(但也不要極端到盲目刪除…)

02 適時隱藏

隱藏和刪除看起來十分相似,但其實不然。我們如何區(qū)分這兩個技巧呢?

隱藏最常見的情況是,當導航欄的出現(xiàn)會成為打擾用戶沉浸體驗的障礙時,我們會選擇隱藏,例如看視頻、瀏覽圖片等顯示全屏媒體的場景,有導航欄反而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到一個細節(jié):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沉浸體驗的頁面不但會隱藏導航欄,同時也會隱藏狀態(tài)欄,導航欄中載有當前頁面的標題、導航按鈕和內容控件;狀態(tài)欄中會載有時間、Wi-Fi等系統(tǒng)設備信息。

iOS在人機交互指南中提醒我們,顯示全屏媒體時,請考慮暫時隱藏狀態(tài)欄,但請避免永久隱藏。如果沒有狀態(tài)欄,當用戶需要查看時間或其他設備信息時必須離開應用。設計師應該讓用戶可以使用簡單的手勢重新顯示隱藏的狀態(tài)欄。

另一種情況是當前頁面非常注重一屏內容展現(xiàn)時,我們會隱藏導航欄。

京東在用戶搜索了商品之后,頭部有三個信息欄,非常冗長。分別是:

  1. 導航欄:放置搜索框和頁面內容控件;
  2. 全局篩選欄:針對全局的篩選組件,主要用于商品排序篩選;
  3. 垂直內容篩選欄:當前所搜索的商品品類的垂直篩選標簽。

用戶在搜索了商品之后,向上滑動頁面,京東會隱藏導航欄和全局篩選欄。

一是因為用戶搜索關鍵詞后,滑動頁面大概率表示已經開始在挑選商品,這時候可以大膽地猜測用戶行為,認為搜索與排序的重要級下降了,搜索結果垂直內容篩選的重要級上升了,便可以只保留下重要的操作。

二是可以讓內容區(qū)域高度增加,隱藏頂部兩個欄目區(qū)域可以大致增加一個商品位的提前露出,增大了商品觸達用戶的可能性。這不就是UI設計為商業(yè)目標賦能的一個案例嗎!

03 巧妙轉移

基于導航欄層級始終高于頁面內容的特性,隨著用戶劃出第一屏,許多APP做了重要內容或重要控件轉移到導航欄的設計。

豆瓣在影評討論區(qū),用戶上滑頁面時,會將當前影片的信息轉移到導航欄。其實這種轉移很常見,許多內容社區(qū)APP都有這樣的交互設計(比如你正在瀏覽的公眾號文章,你再回到頂部試試看),方便用戶時刻知道自己當前所瀏覽的內容是關于哪一個主題的。這一類轉移是單純站在用戶體驗角度的考量。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有一類轉移卻是綜合了用戶體驗與產品目標的共同抉擇。如果你再稍微了解一點該產品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讓你洞悉到,為了鞏固產品的調性和目標,PM和UI們在頁面設計時做了多少細枝末節(jié)的引導。

知乎在用戶瀏覽當前問題時向上滑動頁面,也會像豆瓣一樣,將當前問題標題轉移到導航欄上,但與此同時會將“寫回答”的操作也轉移到導航欄。標題轉移是出于用戶體驗,和大多數(shù)內容社區(qū)的做法大同小異;

而“寫回答”的按鈕轉移,正符合知乎想要打造一個內容交流社區(qū)的產品調性,他們希望刺激用戶進行問答互動,多多輸出UGC內容,希望用“寫回答”的按鈕轉移進一步激發(fā)用戶創(chuàng)作內容的可能性。

京東在店鋪首頁上滑頁面時,會將“關注”按鈕轉移到導航欄,方便用戶在瀏覽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收藏店鋪,增加了用戶對品牌店鋪的關注度和復購的可能性。

京東靠自營模式發(fā)家,近幾年來開始慢慢重視B2C市場,在這個小小的關注按鈕上,是不是可以算略顯端倪呢?

雖然我不能非常肯定,可能提高用戶收藏操作只是為了輔助京東更好地進行營銷權重劃分,不過“關注”按鈕的轉移,確實能為B2C業(yè)務的滲透提供一份助力。

所以我這里說到的“轉移”的目的其實和Giles Colborne在書中講到的并不十分一致,Giles Colborne是希望設計師將當前頁面低頻、冗雜的操作轉移到另一個頁面中去,而我提到的“轉移”反而是:產品越注重什么功能,越可以利用導航欄層級的先天優(yōu)勢來實現(xiàn)轉移。

04 總結

合理刪除、分層組織、適時隱藏和巧妙轉移已經是我做設計和分析界面常用的一個手法,它并不一定是萬能的,但是它多多少少可以輔助我們做出更合理的設計。

這篇文章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在平臺規(guī)范里的導航欄是死板又相對靜態(tài)的,但在四個策略的輔助下,結合用戶的操作手勢,也可以將它變得十分靈活,幫助頁面實現(xiàn)更好的用戶體驗。

不要被規(guī)范限制的太死,轉換設計師的角色變成用戶,你可以研究出更多好玩的操作。隨便打開一個應用,去研究研究,你可能會樂在其中的。

 

作者:UCD耍家;公眾號:UCD耍家

本文由 @UCD耍家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分層組織呢?

    來自江西 回復
    1. 文章第7段哦

      來自四川 回復
    2. 沒注意到,就一句話 ??

      來自江西 回復
  2. 不是說好1天100張海報嗎,怎么變成150個界面設計了

    回復
    1. 老板隨機應變[doge]

      來自四川 回復
    2. 如果老板說好只要開發(fā)一天寫150行代碼,我覺得他們會高興的跳起來的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