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物理觸點優(yōu)化服務設計流程?
通過物理觸點來優(yōu)化服務設計流程,歸根到底還是要以用戶為中心。本文筆者將從三點來講述:如何通過物理觸點來優(yōu)化服務設計流程?
一、什么是觸點?
觸點是用戶通過各種接觸細節(jié)了解服務。通常將服務觸點分為:物理觸點、媒介觸點、服務人觸點。
- 物理觸點:是物理世界中人可看到的一切元素:標識、logo、桌椅、空間結構、色彩等。
- 媒介觸點:是在接觸這個服務過程中,我們攻過其他媒介:宣傳單、網絡、口碑品評等。
- 服務人觸點:是服務過程中,對于服務人間與用戶接觸的服務感知點。
我們通過以上服務感知進行統(tǒng)一調配和把控,傳遞給用戶服務優(yōu)秀的價值觀感。
服務體驗的第一印象,往往由觸點引發(fā),而不同用戶的觸點感知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各個觸點的設計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來吸引和打動我們的用戶。
二、建立用戶為中心,物理觸點的優(yōu)化
物理觸點并不是裝飾那么簡單,有基本邏輯存在。
1. 本能上打動用戶的初步好感
(1)所謂本能就是美感,基本協(xié)調色調統(tǒng)一,符合品牌傳遞的情感,別偏離。
如圖:迪士尼園區(qū)的建設,細節(jié)到指示牌、路燈等,都符合迪士尼動漫的感覺,非常注重文化輸出的一致性。
(2)信息準確傳遞一致性、穩(wěn)定、舒適。
提示標語統(tǒng)一、裝飾的統(tǒng)一可以使用戶能夠快速理解產品,快速形成認知結構,不用產生認知負荷。
如圖:小木屋設計,通過空間設計強化品牌理解。住宿區(qū)、活動區(qū)、服務區(qū)域能快速識別出來,不會產生分不清的情況。
2.?行為將客觀空間變成行為空間,Touch會帶來情感
對于購買線下產品來說是強交互行為,會出現(xiàn)更多溢價的可能。這時候在設計空間時候要注意打動用戶產生觸摸的沖動,從而讓用戶對產品形成情感。客觀空間到行為空間需要一次性瀏覽,行為空間到認知空間就需要一次親密接觸。
如圖一:以前的超市上層下層都擺放著不同的物品,但是迪士尼的展柜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的物品。因為迪士尼考慮到家長帶小孩一起游玩,貨架上下物品一樣是考慮到孩子的高度,為了方便孩子的購買。
如圖二:迪士尼在玩具包裝上有一個洞,很刺激小孩點擊,這種親密接觸很容易出發(fā)購買。在外面看到的和孩子觸摸產生的購買意愿是完全不一樣的。
3.?反思打動用戶的文化情感,產生文化共鳴
比如一個人來家里做客,可能覺得各個方面都招待的很好,做的沒有任何問題,但依然無法保證情感上是否跟你走的很近。
同理,線下購買產品,用戶的購買行為是非常感性的。這時候提升服務體驗就要求我們研究提供關鍵性器物的溫度、重量、密度等,在服務中加入一些觸點來增強購買行為。
(1)不同溫度帶來的情感不同。
例如:去做客,給一杯冰水和一杯溫水,在情感上就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大多數(shù)情況下溫水更容易給人帶來體貼關懷的情感。
(2)復雜和簡單傳遞不同的情感。
例如:信息傳遞的比較慢會喜歡復雜的物品,相反信息傳遞的比較快會喜歡簡單。
(3)粗糙和光滑傳遞不同的情感。
例如:洗面奶故意加大顆粒,給人以磨砂的感覺,就是通過粗糙的觸感找到服務的爽點。
(4)冷暖不同色調給人不同的情感。
例如:北方寒冷,可能更喜歡暖色光,能勾起人們的感性,形成購買;冷色光容易勾起人的理性。
(5)輕重帶給人不同的情感。
例如:面包店試吃,有小塊的糖和大塊的面包,大塊面包的轉化率會更高,如果在給人試吃的時候在配上一個有重量的紙盒子,感覺會更好,用戶的購買意愿會增加。
(6)與本地文化結合,產生共鳴。
例如:上海、成都、武漢等地星巴克旗艦店的設計就是星巴克文化與當?shù)匚幕诤希N合當?shù)厝擞H近感。形成“本地化”,這與星巴克文化“探索”基因相吻合。
三、后記
服務設計是一個鏈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在這個鏈路上存在許多觸點,這些觸點就是提供者對接收者的一個服務點。
客戶體驗過程可能在銀行、機場、辦公室、廁所、咖啡廳、醫(yī)院、零售店等,服務設計將人與其他諸如環(huán)境、行為、物料等相互融合,并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始終。
來源:純色(微信公眾號:集創(chuàng)堂)
本文由@Cayla.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alsh, 基于CC0協(xié)議
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