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在線教育的轉化率高低,最本質的原因是什么?
編輯導讀:在線教育今年來發(fā)展高歌猛進,但是也逐漸出現(xiàn)了疲態(tài)。獲客成本的高昂成為在線教育企業(yè)心中之痛,想要在此基礎上提高轉化率更是難上加難。影響轉化率的本質原因是什么呢?本文作者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看法,與你分享。
分享會、訓練營這兩件事,對于在線教育機構來說,應該算得上是最重要之一的盈利手段了。無論是什么行業(yè),基本上都能看到這兩“兄弟”的身影。
在過去的5年時間里,我接觸很多在線教育從業(yè)人員,對于這個版塊有一些共通的問題,比如:
對于一線運營人員來說,公司希望通過訓練營來說提升業(yè)績,但不知道要做哪些事情,才能提升轉化率;
對于項目管理人員來說,好像在整個SOP中,相對于整個行業(yè)來說,也沒查多少,但轉化率還是提升不上去;
對于機構創(chuàng)始人來說,面對通過訓練營做業(yè)績這件事,業(yè)績總是漂浮不定,是否應該換種模式?
作為一個在職業(yè)教育領域里的一名從業(yè)人員,在過去的財經考證(CPA)項目中,我在沒有名師,也沒有頂級的銷售團隊的下,能夠長期維持高轉化率(客單價2600,平均轉化率18%)的狀態(tài),甚至每個月還能打造出超40%轉化率的訓練營。
今天,我將把自己的實操經驗和思考,分享給大家。
影響訓練營轉化率的本質,我認為有3個板塊:
- 運營;
- 老師;
- 價格;
一、運營篇
訓練營的本質,則是通過挖掘用戶需求,設計低價高預期的產品,在短時間獲取用戶信任和滿意度,最終形成轉化。一個轉化率高的訓練營,一定是從設計開始的。而如何設計訓練營,更多的是取決于公司里的運營團隊。所以,訓練營轉化率的第一上限,取決于運營團隊。
在這里,我認為運營團隊需要具備這3種能力:
1. 思維能力
所有的活動,一定是圍繞用戶本身出發(fā)。
這句話對嗎?對。但在做轉化的時候,不一定對。
一般而言,設計訓練營的前提需要保證足夠的多的用戶參與,這樣也就意味著,我們的選題需要相對比較廣。
以我早期的項目為例,當時我們的受眾人群大部分都是在職人士。我們在設計活動的時候,為了滿足「讓足夠多的人來參加」,所以在選題時候我們更多偏向的是行為養(yǎng)成類的訓練營,如:21天早起打卡訓練營,而非解決備考具體問題的學習類訓練營。
我們會發(fā)現(xiàn),來參加的人數(shù)很多,但整體轉化率特別低,不到1%。原因是什么,我覺得有2個板塊:
- 低價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我們,體驗我們的產品,認同我們的產品從而形成轉化。我們用戶本身就是來考證書的,結果你來了個做幫他養(yǎng)成早起好習慣,為在職人士節(jié)省備考時間,看似痛點非常準。結果自然是,你講的再好,用戶都不會報名,因為與考試的內容無關。
- 即便報名進來的同學,也會遇到中途退費的問題。要知道,在前期做非剛需產品進來的學員,她本來就不是根據(jù)老師的授課風格或者能力進來的,而且她也根本體驗不到老師的授課能力如何。在線上還好,如果這種情況到了線下,我覺得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對于我們每一位運營人員來說,怎樣挖掘用戶需求,怎么判別在你所在行業(yè),用戶剛需性產品是什么,顯得格外重要。
而什么是剛需性產品,什么是非剛需性產品呢?
拿職業(yè)教育舉例:
在職業(yè)教育里,通常都是有跡可循。
比如在考前,用戶的需求更多的是想短時間拿分,搞定那些過去沒有解決的知識點。
這個時候如果你設計的訓練營是寬而廣的,如:語文如何學、會計如何學等。這種統(tǒng)稱為非剛需性產品。
如果這個時候你設計的訓練營是窄而具體的,如:語文短時間提分,會計考前10個重難點等。這種則統(tǒng)稱為剛需性產品。
當然維度有很多,每個行業(yè)的用戶特性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我們每一位運營人員要有足夠多的時間,拿來思考,而不是面對上級領導的任務應付差事。
人與人之間,往往差的不是具體的業(yè)務技能,而是思維能力。你是如何思考的,你思考的體系邏輯是怎樣的。
要想轉化高,一定是設計剛需性產品,而不是非剛需性產品。
2. 決策能力
上面說到了要想設計一個轉化率高的訓練營,作為一名運營人需要具備好的思維能力。而這個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作為一名運營人,深思熟慮后的具體打法。
先思考一下,訓練營設計好了,我們需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保證提高轉化率。是讓群成員做自我介紹,還是用戶分層,還是加班去跟用戶私聊?
可以看下我自己總結的公式:
梳理公式對于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對某一件事深度思考后,要學會總結,找到能夠影響結果的關鍵動作。賦能給團隊從而提升團隊效率的同時,還能馬上根據(jù)每個指標的數(shù)據(jù)做出優(yōu)化。
可以看到,在訓練營的轉化中,有很多碎片化的動作都能體現(xiàn)到這個公式中。比如:
- 設置課程作業(yè),對應著課程參與率;
- 做上課通知的背后,對應著到課率;
- 前期跟用戶處理好關系,建立信任,對應著回復率;
- 課后配有習題,對應著課程參與率;
- ……
當時我們?yōu)榱颂岣呋貜吐?,這個時候我就需要在用戶報名前,想到對應的運營策略,比如:入學測試。
通常,入學測試最能夠讓學員自己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也容易擴大他的恐懼感。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運營人員還算專業(yè),跟他給了一些解決方案,基本上這個用戶會很容易建立信任度。一旦社群人員與用戶建立信任感后,轉化都會非常容易的事,除非機構老師講課真的非常差,或者課程價格要比同行高的離譜。
而以上每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只需要逐個分析,哪些動作最有效,就用哪個。
對于我們運營人員來說,更多的是完整的思維體系,而不是看到一個點,就硬搬到自己的項目中。應該是,自己發(fā)現(xiàn)哪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然后再去找答案,最后落實。
雖然說上面公式里的環(huán)節(jié)都比較簡單,但稍微不注意,結果就會有很大的落差。
比如,把每個環(huán)節(jié)按100分來計算,如果有一個團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打到99分,而另外一個團隊,只是在一個環(huán)節(jié)打了89分,我們可以算一下,最后最終的結果相差了多遠。
3. 管理能力
管理,其實是一個比較虛的詞,很難去定義,也有很多老板覺得公司規(guī)模不夠大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管理。
現(xiàn)在在線教育公司里的社群組長,基本上都是從普通員工里,找到一個業(yè)績能力還不錯的人,提拔上來到組長。其實,這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當然大廠除外。
如果公司沒有基礎的管理體系,一般而言,小組長會過的特別迷茫。因為工作思路和工作習慣完全變了。
以前只需要把自己的業(yè)績做好就行,而現(xiàn)在,不僅要做好自己,還要帶團隊成員把業(yè)績做好。
所以,一定的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否則,你的一個錯誤的決策,下面的一幫人,都會圍繞這個錯誤的決策,做出一些低效率且結果還不太好的動作。
作為運營人員,一方面是自己學習,一方面是向上管理,尋求資源。
對于剛當小組長的運營人員(初級管理)來說,我覺得把這3件事想明白就行:
- 不要著急做具體動作,先跟領導溝通經營目標是什么,同時也要知道在領導眼里,他希望你能做到哪些;
- 團隊人員,是否清晰每天的工作目標;
- 團隊人員需要做哪些事情,才能有效完全目標;
接下來,再才是每次打仗的時候,抓執(zhí)行,和團隊成員一起復盤,一起成長的時刻。
二、老師篇
老師,是直接影響轉化率最大的因素,沒有之一。
特別是在職業(yè)教育,用戶對于證書的剛需性越高,對老師的要求也就越高,同理,付費意愿也越強。
如:考公>考研>考證
那作為一名老師,需要在訓練營當中做好什么?解決什么問題?
拿一句話來說,就是,你要在取得學員信任之后,如何證明你自己的專業(yè)度,而且還能告訴學員,你能夠幫他通過考試的邏輯和方法是什么。作為老師,你自己有沒有信心讓學員選擇自己。
當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有很多機構都是半紅不紅的老師,線上基因比較少,又很難賣下面子去說這件事,就會進展的格外困難。
接下來跟大家聊一聊,訓練營當中有哪些關鍵的具體動作。
1. 學完率
要想訓練營轉化率高,學員能聽完你課程尤為重要。這里面包含了時間、運營策略、前期人群摸底、用戶痛點描述等。課程開始的前5分鐘,則是正?;顒拥狞S金時間。
通常線上學習,注意力都在50分鐘左右,一般超過50分鐘,用戶就會陸續(xù)離開,這是人為習慣最基本的條件反射。所以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可以按照這個時間來把握。
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最常見的2個方式就是,聽完返學費、送資料,通過額外利益來刺激學員,鼓勵學員聽完課程。
至于用戶痛點描述,其實就是在課程前5分鐘,能夠直擊用戶的痛點。把用戶所面對的核心問題,都說出來,讓用戶覺得你特別懂他。這樣,用戶才有興趣往下聽,會尋求答案。這個環(huán)節(jié),值得老師和運營一起來研究。
2. 專業(yè)度
專業(yè)度背后對應的,其實就是讓用戶能夠信任自己。
研究題型、分析考情,深度研究科目屬性、懂得用戶學習規(guī)律和習慣。
把這3件事摸透了,在把一些細節(jié)做好,是非常能夠體現(xiàn)一名老師專業(yè)度的。
懂得用戶學習規(guī)律和習慣。
我們之前會讓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把往年通過率的官網(wǎng)截圖直接放到PPT上。然后結合用戶痛點,來描述。
比如,CPA考試官方通過率不到30%,我們會把每個科目的數(shù)據(jù)都列出來。然后跟學員說,考試通過率低,只是因為大部分都是在職,而在職人員時間比較少,所以導致通過率數(shù)據(jù)不好看的根本原因在于,棄考率高。
為什么棄考率會高,非常簡單,都是自學。學習本來就是反人性的事情,作為在職的學員,日常不僅要處理工作中的事情,還要處理生活和家庭的事情,保持長時間學習,當然很難。
一般講到這個環(huán)節(jié),只要認真在學習的用戶,基本上都會被觸動到。
深度研究科目屬性和研究題型、分析考情同理,找到能夠證明自己專業(yè)的情況下,結合場景化的手段來描述用戶的學習方式即可。
作為老師,這里有個小技巧,就是用自己的記憶,來讀題,不要展示到PPT上。比如:我記得之前有一個題,在幾幾年,考的是什么,分值多少。有很人都不重視,都丟分了。
3. 廣告和內容如何搭配
帶貨,在訓練營中應該是最關鍵的地方了。所有做的鋪墊,都為這一刻。作為老師,最好不要把廣告和內容突然隔開,這樣會顯得很突然。
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內容、水軍、老學員來配合,從而占領用戶心智。比如:
- 通過講題或者講干貨的時候,時不時的跟用戶強調,這個板塊,我會有系統(tǒng)的課程;
- 讓水軍在評論區(qū)互動,問課程和價格;
- 在講到學習效果的時候,讓老學員去互動;
一步步,把未付費學員帶入到廣告中。
其中有2個時間比較重要:1、課程25-27分鐘,人最多;2、課程結束前10分鐘,這些都是特別認老師的學員,能聽到這個環(huán)節(jié),轉化基本沒啥問題。
最后,就是我們環(huán)節(jié)的SOP去的定制與落實,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多,如果對打造高訓練營的SOP感興趣的,我可以單獨寫一篇,或者與我交流。
三、價格
價格是最方面篩選用戶的手段,同樣也是最不考驗任何人的業(yè)務能力。不同的價格,付費意愿天然就不一樣,所以把價格放在最后一個板塊,是覺得每個人、每個團隊的錯成本相對于「運營」和「老師」要低很多,大家可以挨個去試就可以了。
至于在最后,采用哪些轉化策略,比如,拼團、限時優(yōu)惠、秒殺等,都可以大膽的嘗試。
最后也想說一個事實:
轉化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營收。在公司整體發(fā)展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板塊。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是小機構,我覺得是不太適合直接對標大廠的轉化率。因為,作為小廠,沒有強大的師資團隊,也沒有足夠多的人才資源,是很難達到大廠那么高的轉化率。
教育,一定是個慢活。前期抓好產品,服務好用戶,打造好的口碑才是關鍵。
以上為,我對在線教育利用訓練營的模式盈利中,影響訓練營轉化率最本質的思考。
也歡迎大家和我交流,謝謝。
作者:張子杰,微信公眾號:張子杰,聯(lián)系方式:15071230617
本文由 @張子杰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剛入行在線教育行業(yè),面試官給留了個作業(yè)策劃一個從0到1的社群運營方案,有幸看到這篇文章很有用,拓展了我的思路,非常感謝作者的分享。
影響轉化率的是家長的選擇成本低,選你和選他在感官上沒什么區(qū)別,都是教科目的,都是提升成績的,唯一顯性區(qū)別就是價格。但是價格低了人家可能會怕你老師不專業(yè),反而成了敗筆。所以價格反而不是我們的優(yōu)勢,那優(yōu)勢是只能說歷屆學員的學前學后的變化,變化很大,結果喜人,那么家長會感興趣
選擇成本由什么構成?
只有線下機構的成本比較高,比如接送距離,上課時間。就像便利店,肯定是在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選最近的。而線上教育沒有這些屬性,所以就像逛淘寶,既然都是一樣的店,我要么選最便宜的,要么選好評最高的。所以淘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出現(xiàn)刷好評的灰色產業(yè)。
作者說明的價格我理解的應該是性價比,其實和您說的沒太大的差別,性價比就是一定會考慮效果的,效果喜人是最強的說服力。
能有自己的理解肯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