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營第一批種子用戶?看看小米、正和島、吳曉波頻道、羅輯思維4大社群怎么做

0 評論 28138 瀏覽 43 收藏 14 分鐘

小米:讓用戶有深入的參與感

在做小米手機系統(tǒng)(MIUI)時,雷軍下達了一個指標:不花錢將MIUI做到100萬用戶。于是,主管MIUI的負責人黎萬強只能通過論壇做口碑:滿世界泡論壇,找資深用戶,幾個人注冊了上百個賬戶,天天在手機論壇灌水發(fā)廣告,精心挑選了100位超級用戶,參與MIUI的設計、研發(fā)、反饋等。借助這100人的口碑傳播,MIUI迅速得以推廣。

那時,雷軍會每天花一個小時回復微博上的評論,即使是工程師也要按時回復論壇上的帖子。據統(tǒng)計,小米論壇每天有實質內容的帖子大約有8000條,平均每個工程師每天要恢復150個帖子。而且,在每一個帖子后面,都會有一個狀態(tài),顯示這個建議被采納的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工程師ID,這給了用戶被重視的感覺。

此外,和其他論壇純線上的交流不同,小米有一個強大的線下活動平臺“同城會”。小米官方則每兩周都會在不同的城市舉辦“小米同城會”,根據后臺分析哪個城市的用戶多少來決定同城會舉辦的順序,在論壇上登出宣傳貼后用戶報名參加,每次活動邀請30-50個用戶到現(xiàn)場與工程師做當面交流。這極大的增加了用戶的粘性和參與感。

除了營造參與感,小米還積極的與米粉交朋友——這是小米的企業(yè)文化,也是一種全員行為,為此小米賦予了一線員工很大的權力。比如,在用戶投訴或不爽的時候,客服有權根據自己的判斷,自行贈送貼膜或其他小配件。另外,小米也非常重視人性服務。曾經有用戶打來電話說,自己買小米是為了送客戶,客戶拿到手機還要去自己貼膜,這太麻煩了。于是在配送之前,小米的客服在訂單上加注了送貼膜一個,這位用戶很快感受到了小米的貼心。

除了賦予員工權利,小米還會賦予用戶權利——成立“榮譽開發(fā)組”,讓他們試用未發(fā)布的開發(fā)版、甚至參與絕密產品的開發(fā)。雖然這種方式存在一定風險,但給了用戶極大的榮譽感和認同感,讓他們投入更大的激情參與產品的升級。

小米語錄:《參與感》(滿本都是啊……)

正和島:人脈變錢脈,替會員降低選擇成本

正和島是中國企業(yè)家的社交、分享平臺。他的創(chuàng)始人劉東華早在1999年就認識到,企業(yè)家群體需要一個社群,為他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打造一個安全的港灣。但那時候新浪也才剛剛創(chuàng)建,他的理念沒有人相信。

2002年,身為《中國企業(yè)家》雜志總編輯的的劉東華做了兩件事,成立中國企業(yè)領袖年會和中企俱樂部。這為他結識國內一線企業(yè)家,積累人脈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日后成立正和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12月13日,劉東華提出辭職,全力打造“中國商界第一高端人脈與價值分享平臺”,柳傳志、馬云、王健林等近三十位企業(yè)家和機構聯(lián)手給了他近億元啟動資金,劉東華將中企俱樂部資源平移到正和島,實現(xiàn)了無縫對接。

對于正和島的優(yōu)勢,360創(chuàng)始人周鴻祎是這樣描述的:正和島向用戶提供的價值包括:降低學習的時間成本,即用戶可以在正和島封閉的社交網絡上以最少的時間看到經過編輯和篩選的必讀信息;降低社交和合作的信用成本:正和島上的人要合作的話,受騙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受騙,追溯損失的機會也會很大。而這,全依賴于劉東華對企業(yè)家的理解和嚴格的社群規(guī)范。

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煩擾——帶來大量的信息,如何在這么多的信息中盡快篩選出最有價值的信息,成為視時間如生命的企業(yè)家們關注的重要議題。所以劉東華表示,正和島就是幫助企業(yè)家減少時間,提高效率,剔除低劣信息,解決價值優(yōu)先級問題。

此外,他在發(fā)展會員時,把誠信列為第一考量要素。會員必須是所在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或CEO/總裁;企業(yè)必須成立三年以上,且上一年銷售收入須在一億元人民幣以上;登島前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guī)記錄;更為重要的是,會員必須遵守島內的“五誡六規(guī)”以及需要有島民推薦。這樣,正和島就把會員之間合作的風險降到最低,形成了一個信任的圈子。

在活動形式上,正和島除了線上交流、線下活動外,還根據會員們的興趣愛好發(fā)展了100多個興趣小組,比如非創(chuàng)意不傳播部落,主要是一些文化、藝術、設計領域的企業(yè)家;比如攝影部落,主要是攝影愛好者;而正和島?優(yōu)蘭匯部落成員主要是一些成功的女企業(yè)家;喜歡馬的企業(yè)家就組成了愛馬仕部落等。

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正和島有效地將原本散落在天南地北的會員越來越緊密地聯(lián)接在一起。

劉東華語錄:能加入正和島的人,都是身價過億,且符合正和島價值觀的企業(yè)家。這是一個高凈值群體,正和島把大家需要的、彼此能形成價值的人挑出來,讓彼此建立一種學習溝通的交流的關系。我們幫助企業(yè)家人群降低信任的成本和學習成本,這是正和島提供的基礎價值。

吳曉波頻道:深度垂直,專注傳遞財經知識

作為國內最出色的財經作家,曾被評為“中國青年領袖”的吳曉波,在財經愛好者群體中具有極強的號召力。5月8日,吳曉波頻道上線,每周二、周日各一篇財經專欄,周四在愛奇藝播出三十分鐘左右的視頻脫口秀。其中,微信公號上線當天的訂閱戶為4582人,到一個月后的6月8號便超過了10萬。

從6月下旬開始,自發(fā)組織的城市書友會出現(xiàn),到百日時,已有30個城市組建了書友會,其中,9個城市選出了管理員,他們負責各自城市的讀書活動。而吳曉波則推薦了“羅伯特議事規(guī)則”(美國國會開會規(guī)則)給大家,幫助大家制定討論的規(guī)則。

在初期的運營中,吳曉波總結了5個特點:

1、好內容是硬道理,文本、視頻、音頻、圖表、投票以及現(xiàn)場授課,多種形式構成一個新的、以個人(或某一聚合體)為中心的思想平臺。

2、移動客戶端和社交網絡的興起,讓自媒體這個小而專的存在變得更加靈活和主動,相對于提供海量分類內容的大平臺,這甚至是優(yōu)勢。

3、內容產品化成為必然。一篇文章或視頻,無論是前向式收費(會員訂閱制),還是后向式收費(廣告內嵌、品牌冠名、流量分成、打賞),都將與內容提供者直接相關。

4、增值兌付模式多元化。不同屬性的自媒體人將因其行業(yè)特征而獲取線上、線下的商業(yè)利益,比如,心理師可以發(fā)展在線咨詢或線下培訓課,財經專家可以舉辦專場演講會或開展咨詢業(yè)務,等等。

5、核心粉絲價值凸顯。訂戶的分地區(qū)、分類群運營將變得至關重要,在有效的、半封閉的互動環(huán)境中,會出現(xiàn)“秘密語言”、社群特征甚至獨有的儀式,百分之一的核心粉絲將構成自媒體社區(qū)的傳播和引爆力量,經典意義上的“大眾媒體”消失了,小眾或精眾化成為新常態(tài)。

由此,吳曉波進行了自己的試驗:

1、商業(yè)化運營,在文章中插入商業(yè)廣告。結果70%的用戶支持這種做法,這是一個可喜的突破。

2、邀請大家為頻道寫稿,但發(fā)現(xiàn)質量難以把控,于是便迭代推出“話題墻”,征集用戶關心的話題。在未來,他還想把選題、寫稿和審核的權利都還給讀者,從而形成一個互聯(lián)網生態(tài)下的、近似“失控”的文本生產平臺。

3、在視頻中增加與公眾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并發(fā)起主題互動,從而形成“視頻-公眾號-線下書友會”的閉環(huán)模式,這將是“吳曉波頻道”未來要探索的方向。

羅輯思維:魅力人格體,幫會員成為商業(yè)節(jié)點

在08年,羅振宇就清楚的知道,未來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鏈在發(fā)生變化,人的價值越來越大,甚至會超越組織。就像在央視,全欄目組的人一起努力,最后你只記得了畢姥爺(啥?你記住畢姥爺不是因為電視節(jié)目???噓,那事兒不能提…)所以他會選擇離開央視,去第一財經頻道出鏡當主持人,因為那會幫他成為互聯(lián)網上的一個節(jié)點。

而在2012年12月21日,他穿著西裝、蹺著二郎腿,在優(yōu)酷上發(fā)布了一期名為《末日啟示向死而生》的脫口秀,在這一期節(jié)目的片頭,他明確告訴大家只做兩件事,第一是搬運內容,第二是人格的自然呈現(xiàn)。而在這個過程中,內容是載體,做人格以吸引合拍的用戶,才是他的最終目的。

最終,這期節(jié)目在優(yōu)酷播放量達到162萬,評論近1500條。在視頻上線時,《羅輯思維》的微信、微博同時開始運營。羅振宇每天早上6點起床,錄一段60秒的音頻,在6點半左右發(fā)在微信上,雷打不動。到2013年3月,《羅輯思維》視頻上線4個月,微信號里的粉絲累計過萬。

這時羅振宇提議開始運營用戶,搞一些線上線下活動。團隊10來人,除了羅振宇和另一位合伙人,沒有一個人表示贊成,團隊里負責微信運營的90后表現(xiàn)的尤為反感,他們不想參與“造星”,甚至有人干脆辭職了事。

但羅胖堅持自己的看法,他沒打算靠視頻廣告來掙錢,微信、微博里活躍著的用戶才是他所看中的。他打算建立社群,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連接,嫁接資源,產生商機。視頻是羅振宇建立社群的入口和名片。通過視頻的大范圍傳播,持有與他相同價值觀的人才能夠在微信上聚集,參加各種互動。

于是他進行了兩方面的嘗試,首先是連接內部會員關系:比如舉辦霸王餐活動,讓會員說服全國各地餐館老板貢獻出一頓飯,供會員們免費享用,借此達到傳播的目的。

這種項目是由羅振宇早前提倡的“團要”概念發(fā)展而來,有了人數規(guī)模的社群可以幫助各大企業(yè)測試產品,也可以成為口碑的傳播體。

第二種則是向外部擴散的。比如羅胖搞得售書活動、眾籌賣月餅活動、柳桃的推廣活動。

借這些項目,社群里的人可以對外銷售商品,從中得到回報。更重要的是,那些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可以在羅輯思維300萬用戶面前展示自己,靠自己的稟賦獲得支持,形成一個新的節(jié)點。

羅胖語錄:自媒體不會成為主流,自商業(yè)則會。一個人靠自己在朋友圈當中某一個小領域的權威和信任形成資產,借此大量的人會去重建商業(yè)文明。

 

出品 | 插坐學院(微信公眾號:chazuomba)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