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2025——“窮鬼天堂”奧樂齊:如何把「低價」做成信任?
奧樂齊作為一家被譽為“窮鬼天堂”的德國超市,憑借其獨特的低價策略在全球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將深入剖析奧樂齊如何通過構建全價值鏈的“低價生態(tài)系”,從基因理念到戰(zhàn)略架構,從品牌調性到核心人群,再到營銷傳播與互動活動,全方位打造“優(yōu)質低價”的品牌形象。
奧樂齊、山姆、開市客和胖東來,為何玩法迥異卻都取得成功?深入剖析前,先思考以下兩個題。
問題一:“窮鬼天堂” 奧樂齊,量大物美山姆,質優(yōu)價實Costco,真誠好貨胖東來,四者定位各不相同,運營方式也大相徑庭。然而,在時代變革和消費緊縮下,盒馬多次換帥,蘇寧生死存亡,國美淪為 “仙股”,永輝要依靠胖東來 “拯救”時,它們卻逆勢擴張、高速增長且持續(xù)盈利,其共性與獨特優(yōu)勢是什么?
問題二:山姆以「付費會員」為核心,融合線下優(yōu)質產品線上即時配送,這正是逍遙子與侯毅在設計盒馬新零售生意模型時所期望的愿景 —— 借助線上訂單擴大單店銷售額,提高坪效,加速盈利;與此同時,胖東來成功的秘訣也在其公司平臺明確展示:善待員工+極致細節(jié)+自有品牌建設+極致供應商管理。這些方法看似簡單,但眾多品牌卻在學習實踐時屢屢受挫,其底層原因何在?
接下來,讓我們共同深入探究這些問題背后的答案,汲取啟示獲得啟發(fā),今天首先來看“窮鬼天堂”奧樂齊。
1913 年,奧樂齊誕生于德國埃森市,百年發(fā)展,如今已在全球十幾個國家開設超1萬家門店。自2019 年進入中國,,在上海穩(wěn)健布局68家店后,終于開始發(fā)力,2025年4月高調在蘇州、無錫兩店同開。據悉,無錫店開業(yè)首日業(yè)績便突破100萬元,刷新了奧樂齊中國區(qū)首日業(yè)績紀錄,可謂出道即巔峰。
在整理研究后,品牌猿認為奧樂齊成功的關鍵在于——始終堅守鮮明的核心——咬定 「低價」,做到極致,且從未改變!
需要指出的是,奧樂齊的低價絕非傳統(tǒng)認知中的折扣低價或平價超市,更非低質低價,而是構建了一套涵蓋全價值鏈的?“低價生態(tài)系”:從基因理念到戰(zhàn)略架構,從品牌調性到核心人群,從營銷傳播到互動活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深度嵌合低價邏輯。
接下來,讓我們逐一拆解奧樂齊的「低價」 。
- 基因與理念:優(yōu)質「低價」
- 定位與聚焦:精準差異化「低價」
- 好品質的「低價」
- 持續(xù)的「低價」和有理由的「低價」。
- 懂整活的「低價」:“碰瓷”和情緒價值!
- 有身份的「低價」:“活力”調性和身份感
- 奧樂齊「低價」的4個啟發(fā)
一、基因與理念:優(yōu)質「低價」
奧樂齊”ALDI”名稱源自創(chuàng)始人Albrecht家族的”AL”與折扣”discount”的”DI”,品牌基因自帶低價屬性,天生主打折扣和低價。
在1953年時,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卡爾就公開承諾:奧樂齊商品定價的唯一標準,是確保以市場最低價銷售。即便跨越半個世紀來到中國,這一理念依然未變,最終成就了奧樂齊獨樹一幟的 “優(yōu)質低價” 定價哲學。
1913年德國雜貨鋪、卡爾兄弟和中國首店
二、定位與聚焦:精準差異化「低價」
秉持 “優(yōu)質低價” ,奧樂齊的目標人群自然錨定于打工族、年輕人和小家庭。
這一戰(zhàn)略定位在中國市場具有特殊適配性:當代中國家庭規(guī)模趨小,主流三口之家結構削弱了對大規(guī)格商品的依賴;且中國人素來偏愛新鮮食材,囤貨習慣較少。
由此形成的顧客生態(tài)呈現多元光譜:既有持有多套房產的新中產,消費緊縮影響下的都市白領、初入滬漂的職場新人,也不乏注重生活品質又精打細算的上海本地阿姨爺叔們。
相較于行業(yè)標桿,奧樂齊的錯位競爭優(yōu)勢清晰可見:相較盒馬,價格更低,選品更精;對比山姆,包裝形式也更加靈活多樣。可以說,精準卡位盒馬與山姆間的戰(zhàn)略真空——鎖定追求質價比最優(yōu)解,卻無批量采購需求的精明型消費者。
顯然,奧樂齊的玩法更適合“中國人體質”!
三、好品質的「低價」
顧客首先購買的是好吃。好吃,是任何食品的基本前提,持續(xù)不斷打造好吃的產品才是努力方向,而不是便宜。無論經濟如何不景氣,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動機也不會停留在“價格便宜”
——鈴木敏文
奧樂齊「低價」絕非為「低價」而低價,而是以品質為根基的價值重構。為實現這一目標,奧樂齊并未僅僅把單一產品或某個系列做到極致,而是全面系統(tǒng)的構建了五大支撐體系:
1、主動限制商品種類。
奧樂齊始終堅持”少而精”原則。從創(chuàng)立初期300個SKU到如今2000個SKU,相較于傳統(tǒng)商超數萬級的商品規(guī)模,仍保持著極致的克制。在保持核心商品穩(wěn)定性的同時,通過季度性更新基礎款與季節(jié)性新品,實現商品結構的動態(tài)平衡。
2、自有品牌戰(zhàn)略。
眾所周知,商品售價中真正用于生產制造的成本可能僅占 30% 左右,其余大部分則被廣告、代言以及公司高管開銷等費用所占據。而大部分消費者更希望購買到的是產品本身,而非為品牌溢價。
這就是奧樂齊13個自有品牌,覆蓋70%商品的底層原因。因此,奧樂齊選擇直接與生產商展開合作,剔除中間環(huán)節(jié)加價,在保障品質的前提下實現價格突破,完成「去溢價化」的商業(yè)閉環(huán)。
3、在一切能省錢的地方省錢。
為實現真正的物美價廉,奧樂齊努力簡單、樸素,舍去一切“可有可無的東西”。典型案例包括:專門調整貨車擋風玻璃角度以降低油耗;推行整箱陳列(Shelf Ready Carton)模式——商品從貨車直達貨架,免去拆箱分揀流程。員工只需切開紙箱上蓋,整箱商品即成為陳列單元,使12瓶牛奶的上架時間從19秒銳減至5秒,效率提升近三倍。
4、嚴選供應商與深度綁定
奧樂齊在中國沿用全球「單一供應商」策略,每個細分品類僅與1家核心供應商合作。
這種獨家合作模式,既保證長期穩(wěn)定的供應鏈,又強化了對品質與成本的雙重把控。通過集中采購量提升議價權,同時建立貫穿生產鏈的質量監(jiān)督體系。
在生鮮品類尤為典型:推行「奧樂齊+供應商」雙品牌標識。價簽上除常規(guī)信息外,醒目標注供應商名稱,將雙方聲譽深度捆綁。此舉倒逼供應商嚴控品質,形成「品質過硬-銷量增長-品牌增值」的良性循環(huán)。
5、多輪的質量檢測體系
建立供應商自檢(首道防線)-企業(yè)質檢(二次核查)-第三方突檢(最終保障)的品控機制。除常規(guī)批次抽檢外,不定期直擊生產線核查生產環(huán)境,從源頭確保工藝標準落地。
四、持續(xù)的「低價」和有理由的「低價」。
“專注用戶進步,而非產品!”
——克里斯坦森《與運氣競爭》
在夯實三大「低價」基石后,奧樂齊推出與時俱進的低價創(chuàng)新策略——持續(xù)為「低價」注入新鮮和活力。這完美詮釋了德魯克與科特勒關于“持續(xù)為用戶創(chuàng)造新價值”的核心思想。
- 以2024年“總有新低價”活動為例,覆蓋生鮮、酒飲、日化等六大品類,部分單品降幅近40%,優(yōu)惠周期跨越六周。尤為關鍵的是,奧樂齊為每次調價都給出新理由,突破傳統(tǒng)促銷的單一邏輯。
- 與諸多品牌不同,奧樂齊還「持續(xù)拓展」9.9 元低價系列,目前已有超 500 款產品加入該系列,占全店SKU總量的25%。
正因如此,奧樂齊的「低價」不僅讓用戶能以低價購得優(yōu)質商品,更升維為品牌承諾的具象化表達和持續(xù)創(chuàng)造新價值的能力。
請記住這句話——“價值” 永遠是顧客購買的核心考量,而每個時代的 “價值” 隨著人群需求和消費行為的變化而有所不同,追求 “絕對價值” 本質上就是永不停歇地適應變化!
五、懂整活的「低價」:“碰瓷”和情緒價值!
娛樂我,不然就別來煩我!
——Z世代宣言
當我們得知喜歡娛樂內容的人數與喜歡新聞資訊的人數比例高達 6:1 時,奧樂齊以娛樂營銷破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1. “碰瓷”營銷
成功的 “碰瓷” 營銷之道,需要精準選擇 “碰瓷對象”,比如百事可樂VS可口可樂,麥當勞VS肯德基的經典對決,但更關鍵在于以幽默風趣的廣告語一擊即中,否則“碰瓷”就變成了“事故”!
2025年4月19日,ALDI 奧樂齊走出上海,在蘇州與無錫同步開設江蘇首店。奧樂齊直接在山姆停車場門口豎起公交站廣告牌,這就是典型的“貼臉開大”:
比如,針對山姆標志性的 “大包裝”,
- 先 “吐槽”:“夸張!隔壁家的瑞士卷沒吃完就過期了!”“痛心!別人家的可頌買一盒丟半盒?!?/li>
- 夸自己:“幸好!奧樂齊超市小包裝,買多買少都便宜!”“幸好!奧樂齊超市小包裝,只買四個也劃算!”
- 并強調 “大份裝一定更便宜嗎?我們致力于實現小包裝同樣低價,小分量包裝更適合大多數的家庭結構,為顧客提供更多自由度。”
事實上,奧樂齊選擇小包裝并非單純?yōu)榱伺c山姆區(qū)隔,而是基于真需求。以上海為例,奧樂齊采購團隊依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上海平均每個家庭人數 2.3 人”,將鮮牛奶規(guī)格從 1.5L 調整為 950ml,精準適配小家庭日常飲用量,避免大包裝帶來的浪費。
再看“碰瓷”山姆的 “會員費” :
- 高喊:“傳下去:逛超市不必買門票!”“買會員才能買‘好肉’?奧樂齊超市小份更新鮮,不花會員費也便宜!”
- “啥會員費?奧樂齊不用會員費也很便宜,哈哈哈哈……”
- 最后,傳遞 “好品質、夠低價不是特權,人人都應享受” 的理念。
這才是真正的“碰瓷”玩法,通過內涵友商巧妙凸顯自身差異化價值。
2. 趣味表達
比如2023年奧樂齊在上海地鐵 “種蔬菜” 巨型廣告和擬人化文案引發(fā)共情:“我好菜但便宜啊”、“我沒胡說我真便宜”及后來的“雪姨王琳,喊你撿便宜”等。
當這種表達與打工人的自嘲精神共振,就會把“超值低價”這類爛大街的傳統(tǒng)內容巧妙的獲得用戶認可。
六、有身份的「低價」:“活力”調性和身份感
品牌是什么?品牌猿曾給出這樣的定義:品牌是個人感知、集體想象和歸屬感的融合。
奧樂齊從不同角度來構建消費的身份認同:
- 比如,當“德國品質”的集體想象被“個人感知”驗證后,就能轉化為一種信任的歸屬。
- 比如,以“啊啊啊”、“我好菜”、“阿姨喊你”等風格持續(xù)輸出內容,不僅激活Z世代自嘲文化,更形成奧樂齊”真實不裝”的群體共識。
- 再比如,注重精明年輕人、辦公室牛馬、精明的上海阿姨等不同人群的表達。注意,這里沒有千篇一律的白領小資和中產人群描述,而是放低姿態(tài),以共同消費觀連接碎片化人群。
就這樣一步一步,奧樂齊讓大家把「低價」買出身份感,讓低價消費升維為生活態(tài)度表達:
- 務實主義:從精打細算的性價比到打破濾鏡的樸實好生活。
- 反思消費:拒絕被品牌故事綁架,關注產品本質價值
- 決策減負:無需計算滿減套路,閉眼入的安心體驗
正因如此,同樣9.9元的青梅酒,電商平臺的帶來的是“廉價苦澀感”;而奧樂齊的9.9小甜水卻能喝出了“精明驕傲”,便宜但一點不耽誤年輕態(tài)度。
七、奧樂齊「低價」的4個啟發(fā)
縱觀零售行業(yè),踐行”優(yōu)質低價”者眾多,為何奧樂齊突圍成功?對比三大品牌得失可見關鍵差異:
- 網易嚴選:最早喊出 “好的生活沒那么貴” 這一口號的品牌。并通過對接大牌代工廠,實現質優(yōu)價低。但戰(zhàn)略搖擺和執(zhí)行力的欠缺導致高開低走。
- 京東:為應對消費緊縮和拼多多,2025年新定位和廣告語“又好又便宜”。非常好的定位和策略,但執(zhí)行中,東西便宜了,卻不夠好,更重要的它只是滿足需求而沒有創(chuàng)造新價值,大概率也是個不死不活。
- 名創(chuàng)優(yōu)品的葉國富以死磕 “好貨不貴” 贏得用戶認可,以IP賦能持續(xù)創(chuàng)造新價值,越活越好幾乎是必然。
結合奧樂齊的「低價」,我們得到四個啟發(fā):
啟發(fā)1、零售行業(yè)的本質:信任
當低價承諾與品質保障深度綁定,價格數字便升華為信任憑證。消費者買單的不僅是商品,更是品牌的確定性和依賴。沒有信任,任何“低價”?都是無根之木。
啟發(fā)2、「低價」應是價值創(chuàng)造的副產品。
“低價” 本身并非終極目標,通過供應鏈革新降低的成本,應轉化為更優(yōu)體驗反哺消費者。本質是價值再分配的藝術。
啟發(fā)3、持續(xù)創(chuàng)造新價值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零售行業(yè)的價值創(chuàng)造需要保持連貫性和持久性,唯有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新價值新體驗新驚喜,才能獲得持久動力和競爭優(yōu)勢。
現在回想大潤發(fā)、永輝、國美等傳統(tǒng)商超,他們的產品品類,他們的服務,他們的體驗多久變化一次?
啟發(fā)4、供應商是可持續(xù)伙伴,而非壓榨對象。
傳統(tǒng)商超的商業(yè)模式壓榨經銷商是盈利方法之一,而新一代零售則不同,需要的是戰(zhàn)略伙伴和共同發(fā)展。(此觀點將在胖東來案例中進一步討論。)
【未完待續(xù)】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品牌猿】,微信公眾號:【品牌猿創(chuàng)】,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奧樂齊的目標人群是打工族、年輕人和小家庭,這些群體對價格敏感但又追求品質。在中國市場,奧樂齊精準定位在盒馬與山姆之間的戰(zhàn)略真空,提供價格更低、包裝更靈活的商品。例如,其2025年大規(guī)模降價活動中,200多款高頻日需品及新品降幅最高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