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理性衰微史
微博需要笑對競爭的勇氣,而不是向用戶揮舞大棒的越權。
公元8世紀,某個風光明媚的日子,李白來到黃鶴樓,詩興大發(fā),正欲揮毫題壁,卻見同輩詩人崔顥的佳作珠玉在前,那是一首七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的章法并不嚴謹,古律參半,有拗體也不拗救,但勝在“氣勢雄大,一氣渾成”,李白也退避三舍,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自嘲而去。后來不服氣的詩仙游歷南京鳳凰臺,專門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叫板崔顥。
不過這段文壇佳話,放在今天或許就變味了,因為9月15日新浪微博試圖用一紙協(xié)議徹底改變原創(chuàng)作者與發(fā)布平臺的關系。
那份《新浪微博用戶服務使用協(xié)議》1.3條規(guī)定,用戶在微博發(fā)布內容之后,不得自行或授權任何第三方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間接使用微博內容。
用《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主筆王小峰的話說:“過去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人出書,森林、造紙廠、印刷廠聲明對這本書擁有版權的?!?/p>
按這個邏輯,那些名勝古跡雪白干凈的墻壁簡直就是古代的發(fā)布系統(tǒng)了,題壁相當于原創(chuàng)授權,李白和崔顥的兩首詩,著作權赫然歸屬于黃鶴樓和鳳凰臺了。
更妙的是這個協(xié)議的1.5條:如果第三方侵犯微博的利益,用戶承諾積極配合微博平臺行使權利,并提供相應的證明文件和相關協(xié)助。
我們知道,李白詩的尾聯(lián)是: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雖然意境不同,但與崔詩極為相似有沒有?黃鶴樓絕對有理由起訴鳳凰臺侵權了,而且崔顥必須無條件配合。
此外,按照協(xié)議8.3和8.4條,微博有權不做告知,即著手清除用戶行為所造成的影響,所有損失由用戶承擔。
這意味著,李崔二人在其他場合以任何方式使用這兩首詩,都會侵犯黃鶴樓和鳳凰臺的合法權利,后果嚴重。
最近這些年來 ,新浪微博浴火重生,兩度歷劫,但每到關鍵時刻,總是難以為繼,所不同的是,前一次是天災,這一次是人禍。
2011年微信橫空出世,朋友圈碾壓一切,微博時代由大V把持的話語權第一次普世化了,熟人社交的屬性使得微信的互動天生優(yōu)于微博。
微博的信息如果沒有大V作為傳播中繼,根本難以擴散,而朋友圈雖然有著信息閉鎖,卻能依賴強關系鏈層層傳遞,廣而告之。
有段時間,用戶活躍度暴降的新浪微博已經慌槍走板,各種看似好玩的插件層出不窮,甚至有了開心網的風范,反倒是長微博延遲了一年才告問世。
但到2015年,微博艱難的挺過來了。
因為人們終于發(fā)現(xiàn),Socia和Media終究是兩回事,微博和微信不是你死我活的替代關系,而是兩個活在不同維度中的產品,微博媒體化的淺社交有其生存的價值,特別是頂住微信的沖擊后,微博的用戶活躍度有了復蘇的跡象。
2015年Q4的財報,微博凈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42%,廣告和營銷營收同比增長47%,微博增值服務(微博VAS)營收同比仍增長13%,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于微博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增長258%。
雖然微博的市值仍然小于推特,遠遜于臉譜,那個曾經的社交巨擘到底回來了。
但這一輪復興又是極為脆弱的,這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微博產品力的衰退。
與騰訊旗下業(yè)務超強的產品力不同,微博從產品到交互都有衰退的跡象,在營銷層面,飽受僵尸粉的困擾,無力破解;商業(yè)變現(xiàn),又過多遷就身為背后金主的淘系業(yè)務,當年的微博外包針對微信的防御型產品“微友”就能看出心態(tài)的倦怠,這些年來,微博嘗試了多個體位,但幾乎沒什么像樣的創(chuàng)新能夠挽回用戶的初心。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瑕疵,影響卻足以見微知著:
最核心的就是商業(yè)對產品創(chuàng)新力的侵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微博的產品迭代充滿了妥協(xié)與屈從,但任何折衷的東西都是失敗的,比如它的信息流怎么看都是適應櫥窗式電商廣告的變種,學步微信的即時通訊化,把私信抬高到優(yōu)先于@某某的程度,用所謂密友圈(后來改名好友圈)試圖復刻朋友圈生態(tài),凡此種種,都導致了自身產品特色的丟失與交互層面的冗余化和同質化。
另一方面,微博的許多產品創(chuàng)新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堅持到底,沒能等來產生協(xié)同效應的那一天,也非常可惜,比如微盤等等。
歸根結底,微博最應該在意的不是各種KPI的達成,也不是恐懼輸給友商,而是產品力在不斷的商業(yè)試錯中消耗殆盡。
二是運營的激進。
不少微博賬戶會莫名發(fā)布不相關的雞湯式內容,或塞入某個購物鏈接,同時關注列表中出現(xiàn)熱鬧的營銷號,甚至已去世用戶的微博也會被回收利用。
比如知乎曾經爆料的去年6月辭世的《春城晚報》總編輯杜少凌,個人微博于9月8日突然復活,此后的5個月中以每天8條的速度更新了8000多條營銷內容。
另一方面,微博又熱衷于豎起高墻,最新推出的熱門獨家已經從原來的開放媒體化退回到圈地自守,這背后不是危機意識而是弱者心態(tài)。
微博的最大問題在于,一方面它是秒拍之類創(chuàng)新的引領者,另一方面又用激進而自相矛盾的運營策略驅離BC兩端的用戶。
1、活躍度與轉化率的困境。
微博對活躍度的追求令其容忍僵尸粉和營銷號的泛濫,但這種注水流量又與追求CPS轉化率的廣告商相違背,想想看,上萬轉發(fā)帶不來一個有效訂單是什么心情?
2、作為分發(fā)平臺的影響力在提升還是削弱?
微博此前一直被詬病為缺乏深度的媒體平臺,如今更為復雜的產品矩陣所稀釋,隨著各式內容傳播平臺的崛起,有限的大V和網紅資源不斷分流,曾經的特色難以為繼。
3、用戶的間離。
這本是微博賴以成名的玩法,大V撐場,草根看戲,卻不融入,各守分際,但在講究參與感的今天,用戶體驗已然下沉,自媒體創(chuàng)造個人品牌的時代來臨,微博的反沉浸玩法已經不是用戶的菜。
三是越界的友商越來越多。
知乎、頭條、果殼、簡書們的崛起中,分享了微博在內容分發(fā)領域的優(yōu)勢。
各家的產品線都日益復雜,熱衷于極速橫向擴張,覆蓋了內容分發(fā)的多個領域,邊界的不斷延展形成了多產品集合的社交矩陣,爭斗不可避免。
8月10日,微博管理員賬號宣布封停第三方接口,今日頭條隨即停止新浪微博的帳號服務,兩家的矛盾白熱化,成為此次事件的導火索。
說到底,真正傷害微博的不是友商而是人禍。
微博發(fā)布新版《用戶服務使用協(xié)議》不過是落實2017年6月1日生效的《網絡安全法》的具體步驟,微信、淘寶、高德也做了同樣的事。
此前微博的服務協(xié)議也會多次變更,但一次夾帶這么多私貨,前所未見。
比如2017年3月的版本,第4.7條只是規(guī)定:
用戶理解并同意授權微夢公司及其關聯(lián)公司可非獨家、可轉授權使用用戶通過微博發(fā)布的內容。
特別是4.7.5條也承認:
用戶對微夢公司及其關聯(lián)公司的授權并不影響用戶發(fā)布內容的所有權和知識產權歸屬,也并不影響用戶行使其對發(fā)布內容的合法權利。
這個條款在5月8日的版本更新中也作了保留。
但為什么這一次會腦筋急轉彎式的跟用戶斗心眼,強調“你的就是我的”?
當然是對競爭的恐懼。
不過微博負責人王高飛的解釋則換了一種說法。
他擔心的是一些APP抓取之后直接推送,不做審核,不擔責任。似乎新版服務協(xié)議那些苛刻條款只是為了阻止不道德的友商,而不是用戶。
好在9月16日凌晨,微博管理員賬號發(fā)布了更正聲明。
雖然刪除了1.3和1.5條的過激規(guī)定,而8.3和8.5仍然原封未動。
經典電影教父里有句名言:千萬不要記恨你的對手,那會讓你失去理智!微博需要笑對競爭的勇氣,而不是向用戶揮舞大棒的越權。
希望9月16日凌晨的更正聲明是一個好的開始。
本文由 @蟲二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