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與銀泰 撿了多年肥皂的好兄弟終于在一起了

2 評論 1885 瀏覽 1 收藏 11 分鐘

“周一見”,在文章與姚笛的戀情正式曝光的同日,阿里與銀泰也在一起了。相比文章與姚笛被群眾質疑,阿里與銀泰的“基情”似乎更容易被接受,這倆一起撿了多年肥皂的好兄弟終于修成正果的走到了一起。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O2O。

持股讓雙方關系更緊密

阿里53.7億港元投資銀泰,未來持股將不低于25%,對于這一消息多數人并不感到吃驚,阿里與銀泰之間早已暗生情愫,雙方淵源頗深。馬云與沈國軍已是多年好友,而且在很多業(yè)務上都有資本合作。

2010年1月,馬云成立云鋒基金時,沈國軍是組建者之一;2010年和2011年,阿里先后在浙江和重慶成立兩家小貸公司,銀泰是投資方之一;2011年分拆后的天貓宣布開放平臺戰(zhàn)略,銀泰又是首批入駐的38家企業(yè)之一;2013年阿里牽頭組建菜鳥網絡,銀泰投資16億占股32%成為第二大股東,沈國軍出任菜鳥網絡CEO;2013年雙十一,銀泰旗下35家商城全力支持天貓雙十一的O2O玩法;同樣在2014年,3.8手機淘寶購物節(jié),銀泰再度全力配合阿里。

阿里一系列的動作,都能看見銀泰或沈國軍的身影,雙方的關系早已親密無間。不過,此前多是戰(zhàn)略合作關系,更多是靠馬云與沈國軍的私人交情走在一起。

然而,戰(zhàn)略合作只是公關詞匯,可讓雙方的合作看起來更高大上,其結果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畢竟不是同一家公司,難免在合作中出現間隙。要想密不可分,持股是第一步,要是仍存在磨合問題,阿里全資收購銀泰也是有可能的,畢竟有高德的例子在先。

事實上,在阿里投資銀泰的媒體溝通會上,雙方高層也表示了類似的意思。在經過雙十一、3.8等多次合作后,雙方高層已經意識到資本層面的進一步合作的必要性,只有盡可能的將兩家公司融合成一家,才能順利推進O2O戰(zhàn)略。事實早已證明,單純的戰(zhàn)略合作更像是口頭協議,根本無法有實質進展。

營銷、支付、大數據 不是一家人難以深度互通

為什么戰(zhàn)略合作不靠譜?因為說一會事,做是另一回事。阿里計劃基于移動互聯網,打通線上線下,實現多端互通的新消費模,這就涉及到與銀泰在營銷、支付、大數據等多方面深度合作,若只是所謂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很多合作方案只是口頭上說的好,真正到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下面的人很難做事的。

O2O營銷需要打通雙方的CRM等,然后再借助移動端做到立體式營銷,這是一個復雜的產品開發(fā),尤其要涉及到會員信息,這可是企業(yè)的核心資產之一。單純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根本不足以讓二者全心全意的將會員體系開放給對方。

另外,阿里想借勢與銀泰O2O合作推支付寶錢包,但支付關乎現金流,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命脈,不是一家人的話,誰愿意將生死存亡的命脈交予他人?事實很明顯,這么多傳統(tǒng)零售商場有哪家愿意力推支付寶錢包作為消費者付費的方式呢?所以借助銀泰的力量向移動支付市場滲透也是阿里的重中之重。

大數據是未來互聯網競爭核心,阿里手握消費大數據,但要將這些數據加以利用,除了電子商務市場外,還需要落地?;谝苿踊ヂ摼W,阿里可將大數據有效的利用到傳統(tǒng)零售市場,但要想普及,前期還需要試點,以便掌握借助移動互聯網將大數據有效的利用到傳統(tǒng)零售的方式。

阿里這么多核心業(yè)務需要落地,沒有換命的交情誰都不敢真心合作,戰(zhàn)略合作靠不住,只有資本的深入合作,讓兩家公司盡可能的成為一家才能在業(yè)務上有實質性的進展。

戰(zhàn)略布局是浮云 阿里急需O2O成功案例

除了“戰(zhàn)略合作”,還經常會聽到“戰(zhàn)略布局”,事實上戰(zhàn)略布局只是浮云,是企業(yè)對宏觀市場的把控,在O2O市場布局上,阿里該做的都做了,現在最缺的是實際成果。概念只是一時的新鮮感,當概念已成為廢話時,只有展示實際成果才能得到業(yè)界響應。

阿里可以像微信一樣畫大餅,與更多的商城戰(zhàn)略合作,但這最多只是取得短時間的輿論盛況,當一段時間后未能取得真正成果時,反而容易被輿論反咬吞噬。利用所謂的戰(zhàn)略布局短暫的占領輿論高地無異于飲鴆止渴。

阿里該如何與大型傳統(tǒng)零售合作,營銷、會員、數據、支付、供應鏈、消費形式、物流配送等,這里面有太多的未知難題需要解決,沒有實質行動去做探索,單純的靠畫大餅為生根本難以持久。

成功不是靠口活,還得看真功夫,與其花費主要精力去拉攏傳統(tǒng)零售達成不靠譜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還不如將主要精力放在探索成功案例上。市場就是這樣,一旦有成功案例,就會有蜂擁而至的模仿者、跟隨者。阿里投資銀泰對O2O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里程碑式意義,讓所有線下實體門店的變化充滿了想象空間。

有人說阿里投資銀泰是為提高上市估值,我倒是認為,這是阿里切切實實的深入O2O發(fā)展的表現,阿里需要一個可復制的模型,需要一個愿意配合他探索O2O模式的企業(yè),銀泰就是最佳選擇。

阿里背后撐腰 銀泰充當急先鋒

對于銀泰來講,借勢電子商務對傳統(tǒng)零售帶來的沖擊是更上一層的機會,擁抱阿里,深入轉型O2O是最佳選擇。有了阿里在背后撐腰,銀泰整體實力大幅提升,這是銀泰飛速發(fā)展的一次機遇。

未來O2O市場究竟會是什么樣,現在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對于未來的不確定,銀泰或成為阿里埋下的關鍵棋子。在阿里成功打造銀泰O2O案例后,若其他大型傳統(tǒng)零售也愿意積極靠向阿里最好,若不愿意,阿里只有選擇進一步投資銀泰,加快銀泰連鎖全國擴張的步伐了。

阿里投資銀泰,除了要打造一個網絡零售與傳統(tǒng)零售完美結合的O2O案例,以吸引其他跟隨者,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向傳統(tǒng)零售施壓。例如萬達,面對阿里,是競是和,現在還真不好說。

事實上,阿里并不想表現的咄咄逼人,它更希望以一種開發(fā)的姿態(tài)歡迎其他傳統(tǒng)零售企業(yè)加入,阿里不愿參與到經營環(huán)節(jié),也不想與傳統(tǒng)零售對抗,阿里要做的已經不僅僅是零售那么簡單,而是要做O2O零售商業(yè)基礎設施的水電煤,所以需要更加開放的吸納更多的合作伙伴。

阿里很看重銀泰的開放性,銀泰過去一直在打造獨立開的生態(tài)和商業(yè)體系,這讓二者在接下來的溝通更省力,還能更直觀的將成果反饋到傳統(tǒng)零售同行的眼中,暗示傳統(tǒng)零售以開放姿態(tài)擁抱阿里可以換回更大的市場空間,這才是阿里投資銀泰的主要目的。

無論最終結果怎樣,銀泰都將充當阿里O2O戰(zhàn)略發(fā)展急先鋒的角色,阿里投資銀泰這一步非常關鍵。

其實,說了這么多,主要是表達,阿里投資銀泰的意義在于其“由說轉做”,從務虛變務實的轉變,這對O2O行業(yè)意義重大。O2O的概念已經夠熱了,說的也夠多了,眼看著泡沫已經浮現了,但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誰都還無法拿出來一個具備實際意義的成功模型。

阿里與騰訊打的不開可交,騰訊微信O2O的氣焰逼人,一時占據輿論上風,回過頭來我們現在看看,騰訊微信O2O貌似看起來花樣百出,但有可模式化、規(guī)?;某晒Π咐??阿里在電商領域有著充分的積累,這些在真正做O2O時就能發(fā)揮出優(yōu)勢了,所以阿里就不要與騰訊輿論之爭了,口水戰(zhàn)是打不完的,只有實際行動才能證明誰才是未來O2O的主導者。

本文系作者:王利陽(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投稿發(fā)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保留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有先見性,支付領域現在兩家獨大,還有小些的試圖翻身。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