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版摩拜體驗測評:共享汽車經濟的崛起與掙扎

2 評論 8785 瀏覽 23 收藏 18 分鐘

共享經濟盛行,筆者結合自身體驗撰寫了以下關于共享汽車的體驗測評,并簡要分析了共享汽車產業(yè)的現狀和前景。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第一次知道共享單車(mobike、ofo、小鳴單車等)是在2016年的夏天,僅僅半年的時間,在全國主流一二線城市已經成了百家爭鳴的態(tài)勢。用戶對于共享單車的產業(yè)形態(tài)還是非??春玫?,畢竟這解決了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短途出行問題(打車貴,公交車覆蓋面小,走路慢的三合一痛點)。在出行共享生態(tài)經濟的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朋友圈里關于共享汽車的信息也在不斷增多。

我第一次知道共享汽車是在2016年的9、10月份左右。上海本土的共享汽車品牌是EVCARD。它由上海國際汽車城與上汽集團合資組建(基本上可以認定是國企背景)。我特意看了下它的官網。原來早在2015年年初就啟動運營了,然而市場推廣真的非常低調(要不是看了朋友圈,我可能還要晚知道一兩個月)。

我這篇文章想基于EVCARD這款產品的體驗測評,分析下共享汽車產業(yè)的現狀和前景。

使用體驗的各個關節(jié)

用戶注冊:

官網在線注冊流程挺方便的,除了填寫常規(guī)信息外,只需要上傳駕照的照片就完成了線上注冊流程。后續(xù)要做的就是需要等待注冊信息通過人工審核并收到公司快遞寄給我用戶手冊和駕車卡即可。相比傳統(tǒng)租車業(yè)的一嗨租車在首次租車時還要提交收入證明相比真的方便很多。

車輛預約:

實際使用過程都是需要在手機APP端操作。但是它的APP應用市場覆蓋率不太全,比如說小米應用商店就搜不到這款應用(搜EVCARD彈出的相關結果第一條是car2go……真尷尬)。這讓安裝環(huán)節(jié)走了不少彎路。預約車輛之前肯定是需要繳納押金的。EVCARD對于押金的解決方案有兩種,一種是神州、一嗨等傳統(tǒng)租車公司都在用的信用卡預授權模式,另一種則是和共享單車類似,手動充錢進入賬戶作為押金。不論用戶選擇哪種方式,押金都是1000元。

完成押金充值后,查詢附近車輛的步驟就和mobike預約車輛比較類似了。

通過點擊地圖上的數字可以選擇該位置可用的具體車輛。(如果沒有車型需求的人,比如說我,肯定是選擇電量最足的)完成預約后,APP和短信都會提醒預約成功。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系統(tǒng)對于車輛的鎖定時間居然和mobike的預約鎖定時間一模一樣——15分鐘??墒俏壹业轿翌A約的取車地點的公交車路程有20分鐘。妥妥的來不及啊。果然當我下了公交車后發(fā)現,因為超時,預約被自動取消了。(一天只能取消預約5次,超過則當日不能再預約了)只好再預約一次。我當時心里也犯嘀咕,如果這點預約不到,而其他點有車的話,是不是只好做公交車去附近的其他取車地點。好在實際情況是這個取車點還有車,否則就真的囧了。

用車體驗:

榮威雙門電動汽車,真的很迷你,車體兩側有EVCARD的logo。內飾部分中控臺非常簡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企業(yè)定制版的緣故。它采用的是電子手剎,還好我會用,否則真的很懵逼。不過這是小事。

但是之后連著遇到3個相對嚴重的問題,讓我的體驗大打折扣:

1.?開門方式:我手里拿著駕車卡不知道往刷哪里。(最后發(fā)現是在擋風玻璃的左下角)只能用另外一種開鎖方式——APP開鎖。(類似于mobike基于GPS定位手機和車輛之間的距離,當進入有效距離后開鎖)

2.?車輛內部清潔問題:雖然是雙門汽車,但是依舊配置了后排座椅,然而后排實在是太臟了,也就只能放放東西而已。共享經濟中對于共享產品的維護問題一直是被人詬病的,除去弱不禁風的ofo不談,即使是耐操的mobike,我也遇到過損壞車輛。汽車相對于自行車,用戶對其的清潔要求和清潔難度都是不一樣的。汽車非常容易讓很多清潔方面的小問題積少成多,造成后續(xù)用戶的不適。這也是為什么神州和一嗨是堅持在用戶取車前,堅持給汽車做清潔工作的動機(哪怕是最基本的清潔保養(yǎng))。

3.?汽車啟動方式:電動車啟動方式類似于手機,需要長按啟動鍵啟動,然而我根本不知道。當時一臉懵逼的我只能通過客服電話中的語音提示進行操作。

既然有這么多問題,我在事后特意看了下EVCARD對于新手的引導。電腦官網、用戶手冊、和APP中的“常見問題”模塊都僅僅是文字指引,并且對于這些關鍵點的問題均是一筆帶過,描述模棱兩可。唯一一個有圖文指引的入口在這個位置,也就是提示“預約成功”后,才會在屏幕下方懸浮的功能區(qū)塊(點擊右下角的綠色小問號才會顯示),如此隱蔽的提示讓我哭笑不得。這真的是把每個用戶都當成老司機了。

客服機制和服務結算:

對于實際駕車操控體驗還不錯,雖然不是豪車體驗,但至少沒有什么槽點。但是到了停車點后發(fā)現手機沒法結算和關車門了。內心非常焦躁,畢竟隨著時間推移,我要支付更多的錢。嘗試重啟手機后APP還是定位不出周邊的停車點。只好注銷用戶想重新登錄、結果登錄不上去了。我以為是我密碼記錯了,就點“忘記密碼”的按鈕多次,可是手機就是收不到驗證短信。只好再卸載APP,重裝再登錄,依舊失敗。打客服近10次才終于打通。我問客服,你們服務器是不是宕機了,他堅持說:是在做系統(tǒng)升級。車門關不了是因為我們下車后沒有刷卡。按照他的提示我刷了卡,沒有任何反應,他說那你們等著,不要讓車被人偷開跑了,我們等下再處理。

這樣的解決方案顯然不能讓我滿意:

1.在互聯網工作的人都知道,哪有在白天高峰期進行系統(tǒng)維護并且沒有任何提前通知的?

2.如果他們系統(tǒng)修不好,我是不是就要一直在車邊守著,否則萬一車被偷了,責任還要由我承擔?

所以重新打了一次客服電話,這次接電話的客服是個明白人:首先,承認了本次APP失效確實是他們自己服務器宕機的問題。其次,我們關不上門沒關系,現在由于系統(tǒng)已經恢復,他們可以遠程通過系統(tǒng)進行汽車上鎖。最后,因為他們的原因,導致我的用車時間額外多的半個多小時的費用,他們可以幫我們在結算時扣除。

多個工作日后,在結算時,我確認這部分因為系統(tǒng)宕機所浪費的時間所涉及的費用被他們手動剔除后,才完成了支付。但是由于需要一個月的違章檢查期,所以暫時押金無法退還。(該做法和神州、一嗨類似,我有一定的心理預期)

體驗后的產品分析

1.停車問題:

確實,布局汽車網點和布局自行車網點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空間問題、違章停車問題以及充電樁問題都是共享單車在鋪設投放點時不曾遇到的問題。所以當前來說很難做到和共享單車那樣相對隨意地停車。必須在指定地點停車才能被認作是完成使用并結算。EVCARD在此基本思路下做的中規(guī)中矩。

然而,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來看下“TOGO途歌”這個共享汽車品牌在微信公眾號“深圳22度社區(qū)”上做的推廣介紹:

TOGO采用更自由的還車模式,只需要在任何一個合法停車點即可還車。若在TOGO網點運營范圍之外還車,將按照距離最近網點的直線距離收取還車服務費。按照還車位置距離最近網點每1公里收取5元還車服務費,25元封頂,還車位置距離最近網點不得超過30公里。

顯然,在用戶實際體驗中,TOGO的解決方案會更加受用戶歡迎。不過相應的,TOGO模式也會面臨其他2個問題:1.充電的及時性。2.如果是多層停車場,如何定位具體位置。如果以后有機會,我也將親自進行測評。

2.車輛預約功能:

從社會現實情況來看,短時間內,不管共享汽車如何增設網點,還是無法和共享單車的覆蓋面積和覆蓋數量相當。尤其是預約鎖定時間的設定直接照搬了mobike的15分鐘模式絕對會讓實際使用中的人非常糾結。我是不是要騎一輛mobike趕到ECVARD的預約點去搶車?如果說mobike的預約功能是弱需求(至少對于我來說,我只在第一次使用時用過一次預約功能,因為那時候上海的mobike投放量非常有限),而對于共享汽車來說,預約功能絕對是個強需求,產品設計者是不是可以嘗試通過預付押金(不可退)的方式來鎖定較長時間(如2小時之內)。

3.新手用戶指導:

我已經在前文吐槽過了。對于自己的產品,尤其是市場對用戶的教育程度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的行業(yè)里,應更關注用戶的首次體驗。用戶指引做得好未必能提升APP口碑,但是做的不好,則絕對是個扣分點(產品設計中的必要功能)。

4.服務器穩(wěn)定性:

我也遇到過不止一次mobike宕機的情況,雖然不能解鎖使用了,但是不會影響已經在用的用戶停車和結算。然而共享汽車由于價格貴的原因和產品設計的原因,一旦宕機,車就沒有辦法上鎖。你讓用戶等還是不等。等,雖然他是一個有公益心的好公民,但是他基本上不太可能是個回頭客了。不等,車輛損失算誰的,客戶還要和你糾結這1000元押金。

5.客服態(tài)度:

對于客戶來說,客服最重要的是誠實和為客戶著想并主動尋求解決辦法。如果你抱著這種態(tài)度,你也不會扯“系統(tǒng)服務升級”這種低級的謊言。

6.市場拓展:

國企從事新興行業(yè)真的沒有什么優(yōu)勢可言。我在上海看不到任何EVCARD的推廣動作,而且應用APP沒有上到小米應用商店的失誤也非常低級不可饒恕。反觀TOGO,一直在借著mobike和SMART的名氣不斷地在各個公眾號媒體給自己蹭流量。

7.產品定價:

EVCARD最普通的車型是奇瑞和榮威:對應的價格是0.5元/分鐘,起步價30元。24小時內最高不超過180元。單單看這個價格,真的比神州、一嗨便宜不少,但是考慮到電動車的里程限制和座位空間來說,僅僅算是比較合理。我再拿TOGO來做比較:TOGO的車型是雙門SMART,收費標準為時長費+里程費。日間時長費是0.28元/分鐘。里程費是1.88元/公里。如果按照1小時開了40公里計算,總費用為16.8+75.2=92元。這種高昂的價格被EVCARD秒殺??磥碓趯烁偁帉κ掷铮珽VCARD還是非常犀利的。

總體體驗:

“很榮幸”,初次體驗就能遇到服務器宕機,讓我的這次測評有了不錯的深度。但是無論是用戶知曉度、客戶學習成本、用戶使用便利性和實用性、服務器穩(wěn)定性還是客服應變能力來說,EVCARD都是不及格,僅僅價格這一個環(huán)節(jié)還有一定的競爭力。短時間內,我不太會有動機再用第二次。

共享汽車經濟的市場定位

在car2go、EVCARD、TOGO、CAR2SHARE等諸多共享汽車品牌在一線城市滋生萌芽之時,或許會成為又一個資本跑馬圈地的產業(yè)。但是我對于這個產業(yè)的前景還是心存疑問。通過本次產品測評,我想以點及面地考慮這盤生意,或許有點盲人摸象,但只是出于職業(yè)習慣。

產品的市場定位其實是一個企業(yè)創(chuàng)立時期最先要被考慮的東西,但是作為一個產品體驗用戶來說,只能基于以上的測評環(huán)節(jié),才能夠進行總結反思。

共享汽車到底要給誰使用?

1. 用打車軟件的人?但是找車動作也太不便捷了。

2. 神州、一嗨之流的傳統(tǒng)租車企業(yè)用戶?電動車里程限制以及座位限制,座位短途游都夠強。就算能夠短途游,準備回城的時候發(fā)現車被人開走了是有多尷尬。不過有錢任性的話,可以不進行結算。

3. 最后1~5公里?確實可以找一些特殊的選址來避開公交車和共享單車的競爭,但是相對的運營費用和閑置時間可能會有所加長。

4. 體驗電動汽車和初次上路的本本族?或許這樣的人大有人在,但是用戶生命周期實在太短了。

共享汽車確實是個新鮮好玩的東西,我看到我的朋友圈里也有人在北京體驗car2share。

但是作為企業(yè)來說,如果僅僅是依靠現有的業(yè)務體系或是盈利模式,市場的天花板實在太低了,我覺得這個行業(yè)不會引起投資者太多的興趣。所以必須對于業(yè)務進行重新優(yōu)化,或者是加入其它需求元素來重塑定位,或者是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操盤這筆生意?

 

本文由 @鯉魚號的舵手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不錯的測評,贊

    回復
  2. 都是在挑戰(zhàn)國人素質的。難啊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