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網速天下第一的香港網購水平全球倒數

3 評論 12419 瀏覽 2 收藏 11 分鐘

今年雙十一內地再掀網購熱潮,“光棍節(jié)”早已成為一場全民購物狂歡。正當內地網民買得熱火朝天時,香港也充滿激情地投入了一場購物狂歡——百貨店周年慶大降價。與內地不同的是,香港人寧愿一大早去百貨店“排大隊”搶促銷也不喜歡坐在家里從網上購物。緣何網購在內地越來越流行,在香港卻是不溫不火?

香港網購的發(fā)達程度在全球都屬于落后水平,雖然近年來,香港網民穩(wěn)步增長,但網上購物的情況并不普遍。有調查顯示,香港參與網購的網民從2002的4.9%,增加到2012年的24.4%,主要為“訂票”、“購買衣服鞋襪”、“安排旅游事宜”等。比率遠低于內地、日本、韓國等。而香港消費者對于網購經驗的滿意度也在所有調查地區(qū)之中排在最后,只有38%,遠遜于美國的83%,也不及內地的60%,更低于亞洲的平均水平50%。

缺乏本地網購平臺

與內地相比,商場直銷仍是香港零售業(yè)的主流,而且香港至今為止沒有一個成功的本地網購平臺。雖然在母嬰產品、化妝品、服裝、家具方面都有不少網上商城,但基本僅是實體店的網上銷售渠道。早年間,Yahoo香港曾一度嘗試建立網購平臺“雅虎拍賣”,但由于市場未成熟,幾年后便擱置維持,將資源轉投其他業(yè)務。

目前,港人大多數都是用內地的淘寶網或美國的eBay和Amazon體驗網購,雖然淘寶也會為港人設置購物專頁,但跨境經營缺乏“在地性”的設計,不了解港人購物喜好和習慣,怎樣都不夠“量身定做”。由于香港屬于淘寶網的海外市場板塊,網絡購物的界面、支付方式及送貨方式都與在內地網購有很大差別。

支付方式“好麻煩”

由于內地網購平臺一般不接受海外信用卡付款,不能用港人最便利的方式付款,僅這第一步就“趕”走了不少客人。最初港人在淘寶購物,除非開通了內地銀行的網上銀行服務,否則必須通過銀行卡劃賬至支付寶,或是購買內地電話充值卡進行充值消費。

現在,當內地網購族已經在用“余額寶”賺取高息的時候,淘寶對香港市場開放的支付平臺依然有限,購買充值卡充值長期以來要支付2%的交易手續(xù)費和高昂的匯率。

有體驗過淘寶的香港網民Winnie表示,“在淘寶速遞和付款真的好麻煩,手續(xù)費與速遞費比商品的價格還高,計算下來網購也未必合算?!币嘤芯W客Ben直言支付寶手續(xù)費高昂:“這中間還要算上人民幣與港幣之間的匯率差異。剛開始購物的時候會到7-11便利店去充值,但買的物品價格難以估計,經常充值也麻煩?!?/p>

貨運時間長、成本高

除了繁瑣的支付環(huán)節(jié),令港人網購經驗最糟糕的兩點,是貨物的運送和退換。因為境外寄來的貨品,通常需要幾日甚至一星期,比起在內地網購能夠“一日送達”,不足以滿足消費者心理。而且網購沒有實物,很容易“貨不對板”,內地的淘寶族可退貨可轉讓,但是商品到了香港一般已超過退換時間,當然很少有人愿意支付高昂的跨境速遞費,去處理退貨轉讓。

此外,運費的昂貴也是香港本地網購的一大障礙,同城快遞1公斤當日送達的價格高達30港元以上,次日也至少要25港元,而且這還僅僅是工商業(yè)區(qū)的速遞價格,住宅區(qū)即便就在商業(yè)區(qū)旁邊幾公里,也要加15元“偏遠地區(qū)”費用,網上購買電器、嬰兒尿片等較大件貨物,普遍要支付50元至150元不等的運費,大大縮減了港人的網購興趣。亦有香港網民抱怨,“經常在淘寶上看到很多滿百包郵的活動,但包郵地區(qū)都不包括香港?!?/p>

所以,有香港人慣于將貨物集中送到深圳、珠海等地的多個集運點,再一起運回香港。但是即便賣家發(fā)貨及時,從買下到收到也往往長達兩星期以上,如果碰上一批貨中有一兩樣遲遲不發(fā)貨,買家則隨時可能被罰支付更高存儲費用。在各大關口附近亦有一些商家私營的網購快遞代收點,雖然費用相對便宜,但是亦拉長了購物的時間,可能三四個星期才能收到想要的貨品。

購物天堂商場密集購物便利

由于消費場所密集,購物環(huán)境便利,在香港,幾乎沒有什么是不能在商場買到的。除了大家熟悉的銅鑼灣、尖沙咀等商區(qū)外,在住宅區(qū)的幾乎每個地鐵站附近都有商場,而且有越建越多的趨勢。近年來,無論是連港島邊界住宅區(qū)筲箕灣,還是新界接近深圳關口的屯門、上水,都興建起大型的地標商場,除了生活必需的日用雜貨外,甚至一些中高檔水平的化妝品、電器、服飾等,都應有盡有。

所以港人寧愿親自上街選購,享受可以貨比三家的“shopping”樂趣。港人Jeff表示,“零食、日用品上下班在樓下7-11、OK便利店就能買到,網上反而麻煩。如果是貴的衣服、包、手機之類的,肯定是去店里能得到比較多折扣,有時促銷活動還有禮物送,還能給信用卡積分?!?/p>

最近,香港崇光百貨一年兩度的“感謝周”掀起了搶購熱潮。銅鑼灣、尖沙咀兩家商場第一天早上9點開門起,長龍已經排到了店外的人行道,還要靠人流管制來控制進出?!跋蘖?00套”、“限量300套”是一樓化妝品柜臺上最常見的告示,不到一小時這些緊俏商品就一掃而空。

商場價格有優(yōu)勢折扣更吸引

作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qū),香港的進口商品價格大都實惠。尤其是那些國際知名的奢侈品牌,或是進口商品在港的售價,也遠低于內地,即便是網購的低價都難以與香港的商場競爭。而且還有商場“周年慶”、各品牌自己的特賣會及圣誕打折季,那時的折扣足夠吸引市民及各地游客前來親自購買。

與此同時,港人購物的精明程度也往往讓網店的“低價”優(yōu)勢無從顯示。除了每日免費報紙的促銷信息外,香港還有形形色色的“比價”網站和手機應用,幫港人找到實體商店中的“最平之選”,如香港著名的賣電子產品、電器的“香港格價網”,全港幾百家電器商各自報多少價,額外送多少禮物一目了然;還有名為“慳多D”的手機應用,就算是沙茶醬,也保證能幫你買到全城最物美價廉的一瓶。

本地團購興起自行取貨圖便利

香港網購平臺相對落后,團購網站近年來卻做得風生水起,手機應用程序并行。雖然大部分交易都需買家自行取貨,但港人依舊玩得樂此不疲。本地最大團購網站Groupon的港島取貨站,租在香港昂貴的黃金地帶銅鑼灣時代廣場對面。圣誕前夕,前來取貨的隊伍在大堂外排得密密麻麻。Groupon前身ubuyibuy是香港建立的首個團購網,團購產品的種類眾多,目前還長期推出旅游優(yōu)惠。

香港團購網站幾大巨頭,分別主打不同路線產品,全方位滿足港人需要。蜂買網專注打造成名牌銷售網,Hermes、Fendi、Valentino、Gucci、Prada等產品都設有專頁。而夠買網則走大眾化買家路線,售賣各式日常生活配件、家具產品等。而餐飲和剪發(fā)等服務性產品,在各大團購網上也是售賣熱點。

零售獲益年年增高,近年來有不少零售商順應潮流開設網店,降低租金成本,同時擴大客戶群。但其背后也面對物流、宣傳及前期投入等問題,反而給零售商帶來資本開支壓力。所以現在的局面就是,“買家擔心,商家卻步”。所以香港雖是購物天堂,若網購也想分一杯羹,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轉載自:電商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在國內電商發(fā)展的好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很多小地方買不到想要的東西,零售業(yè)沒那么發(fā)達,只能通過網購;2,網上的價格優(yōu)勢非常明顯,同樣的品牌網購價格更便宜,并且款式還更多,選擇更多;3,支付行業(yè)發(fā)達(網銀、第三方等等);4,物流行業(yè)發(fā)達,郵寄到偏遠的地方,比如四川的縣級,最快的話兩三天都能到了。

    來自菲律賓 回復
  2. 1,地方??;2,物流不發(fā)達;3,沒有渠道優(yōu)勢;4,支付不便利;

    發(fā)展不起來也很正常。臺灣也是如此。

    來自菲律賓 回復
  3. 彈丸之地 要屁網商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