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拽學霸”潘周聃,書寫著大眾好惡的參考答案

14 評論 6268 瀏覽 4 收藏 16 分鐘

你在刷短視頻的時候,有沒有刷到過叫著“潘周聃”的短視頻?短短幾天,這個梗好像傳遍了互聯(lián)網(wǎng),而還有很多蒙在鼓里的人到處追問“潘周聃是誰?”,他是怎么火起來的?這篇文章,我們來給你盤盤。

現(xiàn)在,大概全網(wǎng)的沖浪選手都知道,潘周聃,29歲,碩士畢業(yè)于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大學。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兩年前的一檔綜藝《最強大腦第七季》。

當主持人念到“有請潘、周、聃”的時候,只見他歪頭、扭脖、斜肩、側身,如行云流水一般地完成了一套流暢的出場動作,在在座選手們的注目禮下,旁若無人地大踏步向臺前走去。

(節(jié)目現(xiàn)場動圖)

犀利的眼神、狂拽的姿勢,再搭配上魔性的出場介紹,妥妥的網(wǎng)絡迷因(一種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復制傳播的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基因)的味道。

果不其然,被奉為“狂拽學霸”的潘周聃,在賽博空間里掀起了一陣模仿熱潮。

視頻中,狂熱的模仿者們無不竭力地做著這套“肩頸放松操”。甚至水杯、鉛筆、貓糧狗糧,一切能夠“扭”的東西都被納了進來,“萬物皆可潘周聃”。

(網(wǎng)友分享圖片)

還有網(wǎng)友換上了潘周聃的頭像自稱是“分聃”,在一則則模仿視頻下用“已閱”批改著作業(yè)。

(網(wǎng)友自稱“分聃”進行評論)

面對模仿,潘周聃本聃倒是給予了大度的回應,并且解釋了自己這套“狂拽動作”的來由:選手們坐得過于擁擠,為了在上場時肩膀不碰到周圍的選手,才不得不側身“扭”出。

(潘周聃回應出場動作來由)

不過,在已經(jīng)演變?yōu)閙eme(即迷因)的“狂拽學霸模仿秀”里,他的解釋更像是可有可無的調(diào)味劑。已經(jīng)一個多月過去了,這場模仿依然沒有要停止的意思。

潘周聃到底是怎么“擠”出人群的,已經(jīng)被盤得沒有了太多價值。但他到底是怎么在“你是我的神”,“羊胎素”,“怎么不算呢”等一干meme的圍追堵截中“擠”出重圍的,這個問題倒是有點意思。

一、“擠”出人群的潘周聃,在互聯(lián)網(wǎng)meme中殺出重圍

很難想象,在怎樣的機緣巧合之下,“潘周聃出場”才從萬千個平平無奇的視頻片段中脫穎而出成為“天選之子”。

但,可以想見的是,最早一批選擇觀看這一片段的人大概是出于獵奇心理。

平心而論,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況下,這樣一套以“扭”為核心的出場動作,的確很容易與“拽”產(chǎn)生聯(lián)系。畢竟,曾經(jīng)的殺馬特們最愛的動作之一,就是甩動一頭囂張的長發(fā)。扭頭或者甩脖,在很多人眼里,就是“狂拽”的標志性動作。

在動作之外,主持人口中的“碩士畢業(yè)于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大學”的光輝履歷更是點睛之筆?!翱褡W霸”的形象由此誕生。

名校光環(huán)、行為怪異,任何一點單拎出來都足以激起小范圍的水花??善珡姀娐?lián)合,掀起了賽博空間的海嘯。

(“學霸走路模仿秀”引發(fā)模仿狂歡)

而最早一批模仿潘周聃的人,或是受到娛樂心理的驅(qū)使:覺得這個行為很有意思,又或是為博流量與關注:這是一種模仿成本低,但吸睛收益高的選擇。

不論如何,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個人展演變成群體狂歡。獵奇之余,更有一份調(diào)笑與戲謔的意味在。

參加《最強大腦》的潘周聃代表的是一種精英形象,本科畢業(yè)于牛津大學,碩士畢業(yè)于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大學,擁有著讓一干人等望塵莫及的學歷背景的他,年少有為,初露鋒芒。

而如今,這樣一種精英形象卻跌入大眾文化中,成為了一個任由網(wǎng)友們戲謔的,略帶滑稽色彩的模仿對象。

在網(wǎng)友們費心竭力地模仿中,精英形象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當被拖入“凡俗”的時候,它便與萬千個被圍觀的標簽、符號并無兩樣。調(diào)笑之中,被拉下神壇任由“凡人”競相模仿惡搞的學霸,便也是網(wǎng)友們?yōu)榫⑿蜗箪铟鹊姆a。

(被網(wǎng)友做成表情包的潘周聃)

不過,戲謔歸戲謔。在好惡分明的網(wǎng)友眼中,“狂拽學霸”其實并不遭人反感。

這并不僅僅是因為潘周聃看上去很拽的動作得到了合理化的解釋。也不僅僅是因為,在動作爆火后,以溫文爾雅的形象再次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的潘周聃和“狂拽學霸”的形象之間產(chǎn)生了某種奇妙的反差。

當“扭”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已經(jīng)被默認為“拽”的時候,他的行為依舊在履歷和實力面前被大眾合理化。

(網(wǎng)友評論)

對于潘周聃,很多人的評價是:“我要是有這學歷,我比他還拽”。被誤以為“狂拽”的潘周聃,依舊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人們喜歡的是潘周聃嗎,或許人們更喜歡“狂拽學霸”。要知道,曾幾何時,現(xiàn)實中的學霸們,還在因為“謙虛過度”被罵“裝”,被批“茶”。

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meme一向是長江后浪推前浪,那些被拍在沙灘上或者依舊在浪花中撲騰的meme都大致有著共同的特點:在戲謔的面具后面,遮著一張對現(xiàn)實困境不滿的臉。就好像,人們一邊在大笑中高喊著“你是我們的神”,一邊感嘆著古早時期的娛樂圈還有那么多的感想敢說的“真”。

而追捧“狂拽學霸”的人們也是在追逐一種“真”。為什么相比于“謙虛”學霸,人們更喜歡“狂拽”學霸呢,因為當“拽”被理解為一種不加遮掩,自信盡顯的態(tài)度時,它與代表著實力的“學霸”就會產(chǎn)生一種一致性。

相比于明明實力超群,依舊遮遮掩掩謙虛過度帶來的自相矛盾?!耙恢隆睅淼恼嬲\感,更受大家喜歡。

二、從“模仿潘周聃”中讀取“一致性”的答案:霸氣與實力是缺一不可的秘籍

近幾年來,網(wǎng)友們的好惡似乎都能從“一致性”的問題中找到答案。

所謂一致性,其實就是實情與表達達成統(tǒng)一。

比如,那些聲稱自己成績不佳準備不足的學霸,被罵“裝”,是因為人們討厭委婉厭惡謙虛嗎?更多時候,人們反感的其實是自相矛盾帶來的虛假感。明明已經(jīng)準備得很充分了,卻非要說相反的話。

在賽博空間里,但凡是用一致性打破矛盾的人,幾乎都收獲了網(wǎng)友們的喜愛。

(王濛在接受采訪時的霸氣語錄)

比如,冬奧期間的王濛。霸氣的濛言濛語,和她賽場上七破世界紀錄的戰(zhàn)績,以及解說臺前精準預判的實力,達成了一種一致。

我有實力,并且我承認這種實力。于是,她以一種霸氣和實力兼具的“拽姐”形象出圈了。而被塑造成狂拽學霸的潘周聃,其“拽”的程度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可千萬當心,霸氣和實力是缺一不可的,倘若被認為實力不足卻盲目自信,那么矛盾感就會再次出現(xiàn)。

就好像,劉浩存的經(jīng)典語句“為什么不算呢”,何以招致網(wǎng)友們?nèi)绱朔锤小侀_其被爆出的諸多黑料,在她的演技尚在被一再詬病的情況下,如此公然地表示“我怎么不算天賦型演員呢”,使人嗅到了濃濃的矛盾氣息。當被認定的能力和表達出的自信不匹配,就會被認為是虛偽而不真誠的。

(網(wǎng)友制作的表情包)

試想,倘若以“狂拽”形象深入人心的潘周聃,被發(fā)現(xiàn)是徒有虛名,那么近乎于“愛稱”的“狂拽”,就會瞬間淪為貶義。

有的時候,我們屬實不該苛責那些給我們帶來矛盾感的人,他們也可能只是在人性本能和傳統(tǒng)思維之間徘徊而已。

在傳統(tǒng)思維之下,“人怕出名豬怕壯”是真理,為了避免“槍打出頭鳥”,我們都要做那只不露頭的鳥,不顯才不露富才是生存之道。

但是,追求褒獎享受艷羨,實則是人之天性。很多時候,我們是從社會的認可中獲得對自我的肯定?!安粻庰z頭爭口氣”,人活著有時候就是為了“臉面”。

這樣看來,謙遜可能是傳統(tǒng)規(guī)訓下的自我保護策略,而通過高調(diào)的方式謀求肯定則是在填補本性之所需。

低調(diào)和高調(diào)在蹺蹺板的兩端左右搖,在兩者之間權衡選擇的人們就好像是在走獨木橋。過分自謙的學霸,被批虛假,過度表現(xiàn)的藝人被罵自大。踐行凡爾賽的人們因為試圖兼得魚和熊掌,淪為被嘲諷的對象。

有關人性的謎題向來難解,我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

在機緣巧合下,因為小小誤會被奉為“狂拽學霸”潘周聃就是一個參考答案,沒有人會真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將這種“狂拽”身體力行,但至少在賽博空間里,一種現(xiàn)實好惡以無限夸張的方式被表達了出來:相比于自相矛盾的假,人們更愛有實力有底氣的真。

三、淺層的娛樂迷因,難以承擔扭轉(zhuǎn)現(xiàn)實的意義

可即便承載了某種意義,也并不妨礙模仿泛濫帶來的暴力。在以模仿為主要行為方式的惡搞狂歡中,玩笑和冒犯的邊界變得異常模糊。

人人模仿潘周聃,卻鮮少有人在意他本人的態(tài)度。在工業(yè)流水線一般的復制、傳播、復制、傳播中,“潘周聃”是一個梗,一個模仿對象,一份快樂源泉,卻惟獨不是一個擁有著主體意識的“人”。

當然,如你我所期待的,潘周聃本人最后還是站了出來,對遭受的模仿、戲謔、調(diào)侃表達了寬容的態(tài)度??墒撬摹耙恍Α眳s無法將狂歡之中的暴力因子“了之”。

當一個人變成一個“?!?,人家可以不在乎,我們不能沒有度。

(網(wǎng)友評論)

而對于身處群體狂歡中的我們而言,除了“哈哈哈哈”,已經(jīng)持續(xù)一月有余的模仿秀還能被咀嚼出更多的意義嗎??赡芎茈y。

迷因的誕生背后,或許有深層次的動因,可反思,卻很難在一場鬧哄哄的模仿秀中受到重視。即便存在反思,在娛樂化的行為中意識到的現(xiàn)實問題,也很難轉(zhuǎn)化為人們主動改變的動力。

就好像,從“你是我的神”中人們意識到了狂人海清背后的“真”,可此后“人設”也依然會是娛樂圈秩序的一部分。

賽博空間中的模仿,大多并不遵循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總結出的“超邏輯模仿律”(從內(nèi)心走向外表),而是一種情感先行的非理性行為。

戲謔”,至多只能將人的好惡透個徹底,但是意義的文本卻會在曝曬中逐漸褪色。

一場淺層娛樂,難以承擔扭轉(zhuǎn)現(xiàn)實的意義。如果說,狂歡已成必然,那么在追逐娛樂中把握尺度不傷及他人就已經(jīng)是很好的選擇。

賽博沃土從不缺meme,彼時的潘周聃“上場了”,下一個潘周聃或許已經(jīng)在來的路上。

 

作者:沐沐,來源公眾號:知著網(wǎng)

本文由 @知著網(wǎng)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網(wǎng)絡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其實我覺得這種梗不太禮貌誒,怎么還越炒越熱呢

    回復
  2. 我沒看錯吧?!潘周聃這個詞居然在這出現(xiàn)了,我的腦海里有畫面了哈哈哈

    回復
  3. 確實最近經(jīng)常刷到這個梗,但是看完文章之后才知道這是為什么

    回復
  4. 不過要是我是學霸,我走路肯定比他還拽啊哈哈哈,這就是自信嘛

    來自云南 回復
  5. 人家都澄清了,當時是因為太擠了呀,這樣不知道事情全貌,隨意取笑別人真的好嗎?

    來自云南 回復
  6. 已經(jīng)被完全洗腦了,潘周聃哈哈哈,不過感覺他本人挺溫柔低調(diào)的

    來自河北 回復
  7. 最近經(jīng)??吹?,太有意思了,被主持人的五個字洗腦了,主持人的語音也很魔性,很好聽。

    來自河南 回復
  8. 本人也會經(jīng)常與網(wǎng)友進行互動,哈哈哈很有趣,也會有想去了解他

    來自貴州 回復
  9. 這總不能涉及到什么倫理道德了吧,好笑的點在網(wǎng)友的模仿秀,就圖一樂。

    來自河南 回復
  10. 其實從另一方面想這次的模仿還是為本人提供了蠻大的曝光量,而且其本人也經(jīng)?;钴S在模仿作品評論區(qū)中

    來自河北 回復
  11. 也不知道為啥突然就火起來了,但我看了他的小紅書視頻,感覺本人還是很溫和的

    來自云南 回復
  12. 完了,我的沖浪速度好像越來越慢了,看到這篇文章才知道這個人

    來自浙江 回復
  13. 將一個人下意識動作戲謔成一個梗,進而夸大化,這已經(jīng)失去了基本的尊重。

    來自江蘇 回復
  14. 現(xiàn)在滿腦子都是:“潘周聃,26歲,碩士畢業(yè)于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大學”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