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奔馳、寶馬去擺地攤,團隊策劃營銷,擺地攤真的能發(fā)家致富了
編輯導語:以往,擺地攤這項業(yè)務可能是被人們普遍認為擺不上臺面的,但是現(xiàn)在,小紅書、抖音上可以搜到大量關于擺地攤的筆記或視頻,不少年輕人似乎也對這項業(yè)務產生了興趣。這是為什么?部分年輕人“青睞”這項低成本業(yè)務的背后,透露出了什么信息?
一輛帶銹電動三輪,一塊木板,一堆小商品或食物,足以支撐起一個一本萬利的生意。
散布在街頭巷口的地攤攤位就是這樣的“臟”營生,顧客一次消費十幾二十塊,就能買到慘遭生活毒打后的難得快樂,也能安慰攤主風餐露宿。
其實所謂的困苦很可能是攤主們的“痛苦面具”,說不定這群攤主們早已悶聲發(fā)了大財,心理暗爽的不得了。
巴菲特曾經說過“只要活得久,什么都能見到”,在我們的父輩那會兒,就流傳著不少靠地攤暴富的市井段子和傳說。
- “擺個小攤,勝過縣官”
- “喇叭一響,不做縣長”
“手術刀不如剃頭刀,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
擺地攤說白了就是低成本創(chuàng)業(yè),前陣子一位叫“20歲了還沒去過星巴克”的博主硬核紀實,14小時連續(xù)跟拍深圳月流水兩萬的臭豆腐小攤販,叫囂“地攤經濟收入秒殺深圳白領”。
“給老板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這樣賺錢有干勁”臭豆腐攤主如是說。
當你在小紅書上搜索“地攤”二字時,就有超過35萬條筆記;在抖音搜索“擺攤”,話題下的播放量甚至超過150億次;而在貼吧和豆瓣,年輕人們如數(shù)家珍的品鑒著“地攤萌新教學”“地攤貨源評測”“十年地攤大神經驗分享”這樣的干貨帖子。
旁人很難再用小販、走鬼來稱呼那些街頭擺攤的年輕人。
從“販子”到“攤主”,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地攤大軍時,“地攤商業(yè)江湖”的內容和目的也發(fā)生了改變……
一、年輕人在地攤江湖,露出鋒芒
和小肖初次見面時,他的煎餅攤剛擺出來。
畢業(yè)之后,小肖在初戀女友的學校門口擺攤賣煎餅,但還沒來得及送出能把女朋友感動哭了的禮物就分手了。
感情破產的小肖為贏回人生,決定死磕擺攤。
小肖也清楚,自己的腦袋,沒有被互聯(lián)網定義的“年輕人”們那么靈光,也不會什么花哨營銷,但好在小肖上學那會兒學的是流體力學,這給他的擺攤“技術流”生涯加分了。
每一張形狀正圓、厚薄均勻、沒有破洞的煎餅,都凝聚了制作者對面糊流體力學的深入理解,他在兩位物理學家的數(shù)學建模論文中,找到了攤出一張好煎餅的方法。
這是一種叫做伴隨優(yōu)化的數(shù)學算法:將面糊最終形態(tài)作為目標函數(shù),對面糊施加作用力而導致的運動被描述為一系列偏微分方程,以提供約束條件,在此基礎上對目標函數(shù)進行優(yōu)化,尋找使面糊均勻平坦的最優(yōu)路徑和方法。
經過多次試錯,甚至賠上了兩盒止血貼,小肖終于習得攤煎餅的最優(yōu)解,能讓餅的均勻程度提升 83%,任正非說的沒錯,技術才是最好的商業(yè)護城河!
小肖一般從下午六點開始出攤,一直到凌晨兩三點收攤。流水一般不錯,一般情況一天毛利大概在400元左右。
在小肖看來,這營生是“小投資、大收入”。初期投資五六千元,每月的純利潤就有1.2萬元,雖然“風餐露宿”,但收入也算不錯。
如果說繁華商業(yè)是城市的主動脈,那么擺地攤就像是城市的毛細血管。地攤往往存在于城市郊區(qū),又或者是城中村,服務著城市的打工人。
擺攤也是就業(yè)的重要來源,像是一張生活的防墜“安全網”,可以給大叔大媽們賺一點辛苦錢,也可以給頭鐵裸辭或被裁的年輕人一個就業(yè)崗位。
根據媒體報道,在2017年到2021年的這五年時間里,倒閉了15000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平均每年倒閉3000家。
目前,有上億人是小肖這樣的靈活就業(yè)群體,如果讓他們去租店鋪,付租金、押金、轉讓費再加上裝修、水電、物業(yè),這些是很多年輕人所無法承受的。
回想2020年的疫情期間,地攤經濟作為一種經濟模式“救市”,開放擺攤的消息一出,“小販群體”瞬間就出了圈,一夜之間排面被拉滿。
甚至還出現(xiàn)城管給攤販打電話的奇觀,復蘇的“路邊攤”文化重新奪回非機動車道扛把子的光榮稱號,卷土重來。
消費者對地攤的態(tài)度也變得更友好。
據媒體了解,64.97%的受訪用戶愿意購買地攤食物,食物口感好、價格低、品類豐富、購物氛圍熱鬧等是消費者愿意為之掏腰包的原因。
隨著年輕人的加入,地攤的商業(yè)江湖也在升級。
很多小型攤位開始進入商場,有了名分;小攤也不再是廉價的象征,一份只能做“開胃菜”的小吃動輒30多元。
小攤逐漸擺脫“老破小”印象,“顏值”成其第一件商品,另外方便寬敞的流行型小餐車逐漸流行;品牌化正成為小攤發(fā)力的方向,有些連鎖小攤開在商場的超市入口處,成為店面形態(tài)的補充….
對比小肖踏實肯干的“老黃?!毙蜗?,名叫富貴兒的石家莊奶茶攤老板,他腦瓜子就要靈光許多。
富貴兒680元拿下的三輪車比小肖的更為吸睛,快比攤子還大“少女藍蝴蝶結”,車上戲謔的“暴打渣男檸檬茶”文案,杯體設計簡約又時尚,既能吸引消費者,也適合拍照。
第一次出攤時,管理攤位的大哥還覺得他純屬“玩票”,認為這又是一個被地攤概念割了韭菜的少年,而且攤位還挨著垃圾桶。
的確,起初富貴兒精心倒騰的八十杯手打茶只賣出十多杯,送給路過的行人幾杯,其他均被倒掉。
但是,就在第四天,和他的名字一樣,富貴兒的奶茶生意發(fā)財了,大群消費者排著隊擠在富貴680元的三輪車前,時而駐足圍觀,時而對著攤位自拍。
很多人在抖音上打卡曬照,甚至登上抖音熱榜。
國內的某大型商場甚至邀請富貴兒入駐,也有老板找上門來,聲稱出錢給我開店,不參與經營,還有一些人尋求加盟。
而那大顆的藍色蝴蝶結也成了爭先模仿的參照物,石家莊還刮起一股綠色小車風。
不過在打卡和模仿狂熱的背后,富貴兒心底里明白,熱度終會過去,不過跳板一塊,最終還是要靠品質做沉淀。
爆款研究、推陳出新、創(chuàng)意融合、技術磨煉一樣都不能落下,年輕人思維活躍、善于思考、學習能力強,又洞悉年輕消費者心態(tài),做出來的東西不會差。
擺地攤雖然是傳統(tǒng)營生,但消費者在變、需求在變,的確應該有富貴兒這種年輕攤主為地攤江湖注入活水,產品、營銷、包裝一樣都不能落下。
二、當?shù)財傆錾匣ヂ?lián)網黑話
無論是小肖還是富貴兒,在低成本創(chuàng)業(yè)的生涯中都會遇到各種不順。
創(chuàng)業(yè)本就是“九死一生”,在擺攤的年輕人里也誕生不了幾個騰訊、阿里、谷歌。
擺地攤是低成本的機會,相比于如今眼花繚亂的O2O B2B B2C C2B C2C S2B2C的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模式,擺地攤簡直“清純”的不行。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老少咸宜、童叟無欺,一起回歸最簡單純樸的商業(yè)模式。
南京賣月亮饃的攤販阿姨一句“孩子夠嗎?”甚至引得網友集體破防,甚至有人不遠萬里從浦口跑到江寧,排隊數(shù)小時就為體驗“家”的溫馨,盡管這早已被收編為一種營銷話術。
地攤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這樣,能不能賺錢另說,先給那些閑著或者想逃離的年輕人整點活才是正事。
成都在最早開放地攤經濟時,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增加了10萬個以上的就業(yè)崗位,擺地攤的社會意義是超過經濟意義的。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擺地攤也不例外,“淺水不出蛟龍,渾水盡出王八”,河北女孩擺攤和同行搶地盤的新聞就登上了微博熱門,事件反轉曲折。
“擺地攤”很可能是年輕人物理和精神意義上遭受的第一次商業(yè)戰(zhàn)爭毒打,同時擺地攤的商戰(zhàn)競爭也在不斷升級。
去年12月,小可在小紅書發(fā)了一篇“熱紅酒”擺攤筆記,引來眾多討論,網友們紛紛詢問出攤時間和地址,同為年輕人小可對消費者心理拿捏起到好處。
喝熱紅酒本不稀奇,但站在午夜的街頭喝比在室內更為散漫和有趣,不僅如此,小可還會在社交平臺上打啞謎,欲拒還迎的公布出攤的時間和地點線索,和他人互動增進“在場感”。
“生活夠苦了,得給自己找點樂子”小可在一家傳統(tǒng)公司做著朝九晚六的工作,至于掙錢,10元一杯的紅酒,賣完一瓶的流水可能還抵不上那瓶紅酒的價格,妥妥的逆向賺錢買樂子。
除了消費心理的運用,年輕人們在選品上也頗為“雞賊”,在1688、義烏購、貨捕頭這樣的傳統(tǒng)渠道拿“地攤通貨”雖然量大便宜,但很難形成差異化。
這就要賦予互聯(lián)網思維了,重點來了!面對消費者的多樣奇異需求,這就完全可以引入“共享”的概念來經營。
在廣州的人民北路,有一處“天光墟”的鬼市。
一般凌晨開始,天亮收攤,集市里的商品眼花繚亂,有不少八九十年代的奇書、舊電器手表、古玩玉器、曖昧玩具……
這里如同時代遺落的拼圖,由于商品稀少各異,攤主們會票選“話事人”,把寶貝“共享”到話事人的地攤代理銷售,給人琳瑯滿目的視覺感受和反復挑揀的快感。
這個話事人會把成色比較好的寶貝定一個根本賣不出去的高價,12塊進的鐲子定1888塊,剩下十塊幾毛進的寶貝看起來成色也不差。
于是話事人就可以在幾毛到1888元的區(qū)間內和買方砍價,寶貝的成交價也是玄學,能賣多少錢取決于它在顧客心里值多少錢,而并不取決于進價。
當然,由于賣價太過魔幻,共享攤主們容易因為利潤信息差“分贓”不均,鬧得分崩離析,重新票選話事人,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動態(tài)平衡共享攤位利潤的模式。
對此,河南小伙的“連鎖地攤”模式給出了解決方案,24歲的小巍然原本是一名軟件工程師。
因受疫情影響收入大幅度降低,面對每月3000多元的房貸和1300元的車貸壓力。他每小時花12元雇人經營地攤,月收入12000元
為了與同行有所區(qū)別,小巍的攤位上主營仿真玩具,主打客戶群體是小朋友?!敖洕鷫毫Σ辉试S我繼續(xù)當上班族,所以,必須要出來闖一闖。”
由于生意不錯,為了更高效的掙錢,腦洞大開的他,又突發(fā)奇想有了新思路,雇了一名女孩幫助自己在西開發(fā)區(qū)經營“后備箱”攤位,而他跑到鄭東新區(qū)擺起了“連鎖”地攤。
而后隨著生意的繼續(xù)火爆,他的連鎖地攤如雨后春筍般占領熱點商圈,不過由于盤子做的太大,現(xiàn)金流和供應鏈成了他的煩惱。
比如刮風下雨時,疫情反反復復時,所有點位都不能出攤,一個攤位還好,三五個攤位的變現(xiàn)壓力和周轉壓力將會成倍數(shù)增加。
除此之外,有的年輕人甚至把擺地攤玩成了“對賭把戲”。
全場20塊錢一個的玩具,玩膩了能免費退換,相當于家長們可以“白嫖”,但等小孩在玩膩時,玩具就不一定是健全的了。如果不給退,很可能攤主就會遭到大爺大媽們的瘋狂扯皮。
三、地攤,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在互聯(lián)網的語境里,被瘋狂消費的年輕人和“向往自由”畫上了絕對的等號。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2020大眾心理健康洞察報告》顯示,有接近50%的人在工作中感受到“無意義”,近6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正在經歷不同程度的職業(yè)倦怠。
而DT財經《2020職場人裸辭報告》的調查顯示,在其調查的對象中,92%的人產生過裸辭的想法,有超過10%的人,每天都想裸辭;其中26-35歲的年輕人,最有底氣裸辭。
“朝九晚五”禁錮了他們對自由的向往,于是,年輕人們紛紛加入“地攤狂歡”,“擺地攤”這一行為,在社交平臺上甚至成為一種年輕人間爭相追捧的生活經驗。
擺地攤的確是低成本的創(chuàng)業(yè),也有很多媒體鼓吹地攤經濟,但冷靜一想,低成本并不代表無成本,煎餅攤小肖月入12000元的背后,是出攤前和擺攤時十幾小時的日夜顛倒。
富貴兒則要承擔不斷試錯的心理壓力,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不是沒有,低成本是本錢低,但想賺到錢還是得花時間和精力到這個地攤江湖的競爭中。
選品、進貨、攤位選擇、顧客引流這些都需要考慮,不是攤子一出就財源滾滾了,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少不了時間和精力,而這同樣是成本。
其實擺地攤在整個服務業(yè)中屬于小B,為C端用戶服務,針對那些小B年輕人,也有對應的2B衍生服務,用的好可以降低機會成本,但用的不好那就等待年輕人的下一把“韭菜刀”。
艾媒咨詢數(shù)據顯示,2020年中國微信支付小商家數(shù)5月環(huán)比1-2月增長2.36倍,交易總筆數(shù)5月環(huán)比1-2月增長5.1倍。
而截至2020年5月底,中國已有1200萬家小店和路邊攤收入相比2019年實現(xiàn)了增長。
除了第三方支付工具,針對攤主的技能培訓自然不能落下,山東泰安的南山陰村和臨沂油簍村是遠近聞名的煎餅村,吸引了全國各地要做煎餅的學員。
一些老師傅,學員都要預約排期,收費1500-5000不等,短則3天,長則半個月就可以出師,還送雜糧煎餅全套工具,包郵到家。
而在快手上,你可以了解到更多擺地攤的項目和技能。做包子、面條、燒烤、鹵味等,許多人直接通過快手招生。網上也有地攤網站和媒體,甚至是割韭菜的付費群。
對于年輕人擺攤這回事,可能大叔大媽們弄不懂“包裝”“營銷”“流量”為何物,而年輕的擺攤人們則用著另一種擺攤方式刷新著地攤的內容和目的。
這大概就是年輕的生活,他們努力尋找意義,盡管中途坎坷,找沒找到又有什么關系呢?時間還很長,經歷裸辭,還有地攤。青春還能繼續(xù),擺完地攤,還能上班。
本文由 @互聯(lián)網那些事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xié)議。
如果這么香,為啥還一窩蜂的去考公,年輕人是用腳投票,疫情一來全都在家呆著,直接就沒收入了
地攤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安全,食品沒有安全保證,所以一定不是趨勢,作者有點誤人子弟了
所謂的食品安全保證是虛的,相對于地攤的食品,門店依然無法保證食品安全。一張證書就能代表安全的面具是不是該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