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證、號統(tǒng)一的背后:主播、MCN、平臺各打小算盤

5 評論 3230 瀏覽 9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這幾年直播經濟異?;鸨?,直播平臺也此起彼伏的出現(xiàn),但直播的規(guī)范一直沒有明確;最近新規(guī)下發(fā),如今直播需要人、證、號統(tǒng)一,這一規(guī)定對于行業(yè)有著一定的沖擊;本文作者對此做出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這幾天,公司高層都在忙著開會,商量應對新規(guī)的緊急措施。”

沈晴(化名)是杭州某MCN旗下的簽約主播,主要負責公司美妝產品的直播帶貨;近日,她和其他幾位主播都已經暫停了直播工作,停播的原因很簡單,“新規(guī)”來了……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fā)了《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確規(guī)定,網絡電商直播平臺要對開設直播帶貨的商家和個人進行相關資質審查和實名認證,完整保存審查和認證記錄,不得為無資質、無實名、冒名登記的商家或個人開通直播帶貨服務。

也就是說——以后必須人、證、號統(tǒng)一才能進行電商直播了。

那么,“新規(guī)”對行業(yè)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

一、直播網紅盼著“攜號”跳槽

談及“新規(guī)”的影響,沈晴告訴筆者,自從公司得知相關信息之后,她和幾位同事都已經暫停了工作;“因為我和她們幾個用的都是公司提供的賬號,不是我們本人實名認證的,這時候再進行直播有可能會面臨封號風險?!?/p>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由于新的監(jiān)管機制下,主播必須“一人一號”才能進行電商直播;此舉杜絕了網紅主播共用直播賬號現(xiàn)象的存在,所以部分主播需要重新注冊認證新的直播賬號,甚至面臨失業(yè)。

但是面對暫停直播,沈晴非但不沮喪還挺高興:“我自己覺得,短期看肯定會對收入有影響,但長遠看(直播人、證、號統(tǒng)一)不是一件壞事兒。”

在她看來,除了頭部主播之外,簽約MCN的眾多普通主播,用的基本上都是由機構注冊、機構認證的直播賬號;很多剛剛簽約的新人主播,使用的甚至還是公用直播賬號,即幾位主播共用一個。

“我剛簽約公司時,公司配給我的是一個擁有十幾萬粉絲的‘二手’賬號?!庇捎谫~號歸MCN所有,一旦主播離職MCN就會將收回,供下一任簽約主播使用,“鐵打的直播賬號,流水的簽約網紅,這就是行業(yè)內的游戲規(guī)則?!?/p>

然而,在新的監(jiān)管機制下類似現(xiàn)象或將終結;電商直播時必須人、證、號統(tǒng)一,主播自然無法使用MCN注冊、認證的賬號進行直播,因此MCN勢必要放寬對賬號的掌控,允許主播自行注冊、認證賬號,從此主播也可以“號隨人走”。

盡管新賬號需從零開始,但沈晴認為新賬號累積的粉絲和影響力都會在自己名下,而非累積在簽約機構賬號下,即便是從頭開始也很值當;況且還有舊的直播賬號導流,以及公司平臺流量資源扶持,對她而言經營新號并不是一件難事。

“如果賬號是自己實名的,我覺得即便離職了,公司也很難要求我們把賬號留下給新人,只能注銷掉?!彼龢酚^地猜測,未來行業(yè)或將衍生出主播“攜號”跳槽的新形態(tài);即主播自備實名賬號,無論簽約任何一家MCN機構,使用的都是自己的唯一直播賬號,號隨人走闖天涯。

在不少主播看來,人、證、號統(tǒng)一的監(jiān)管新規(guī),對于那眾多名氣平平的簽約主播是利大于弊;MCN進行直播,必須以主播個人的身份注冊、認證直播賬號,而網紅努力創(chuàng)造出的影響力,未來也將積累在自己實名認證的直播賬號之下,不再讓MCN“扼住”命運的“脖子”。

那么,對此MCN真的會束手無策?放任網紅“攜號”跳槽的潮流出現(xiàn)?

二、MCN害怕被網紅“將一軍”

“目前已經實名認證的(直播)賬號,基本上都得注銷、作廢了。”

聊及相關新規(guī)的出臺,廣州天河某MCN機構負責人何牧(化名)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他告訴筆者,MCN機構對相關監(jiān)管新規(guī)理都在積極響應,只是新規(guī)里面要求人、證、號統(tǒng)一才能進行直播的規(guī)定,的確難住了很多MCN。

他解釋道,網紅在簽約MCN時,約定了賬號由MCN提供,所有權歸屬MCN;正因為賬號歸MCN所有,機構才會不遺余力地在賬號上投入資源和流量支持;如此,流量跟著賬號走,哪怕主播辭職MCN的損失也不大,頂多是換上新人再直播。

“除了影響力大的頭部主播,普通網紅的面孔誰會記得?換了人還是照樣賣貨?!钡牵?、證、號統(tǒng)一才能進行直播,意味著主播直播賬號的實名認證必須為本人,離開了該主播,賬號或將隨之注銷。

何牧強調,如果說賬號由MCN提供是“扼住”簽約網紅的“脖子”,那么新規(guī)實施之后,網紅實名認證的直播賬號就等于“扼住”了MCN的“脖子”;一旦MCN與網紅產生矛盾、糾紛,對方選擇轉會離職賬號也將作廢。

這意味著,MCN為了扶持賬號所投入的資源、累積的流量,都會隨著網紅的離開而消失;“我擔心簽約的網紅甚至會利用人、證、號統(tǒng)一的新規(guī),轉而威脅MCN妥協(xié)部分要求,投入更多資源以及流量去扶持自己的賬號?!?/p>

何牧告訴筆者,為了降低MCN被網紅“扼住脖子”的風險,部分機構或將解約、辭退普通網紅、實習網紅,只留下合約期長相對穩(wěn)定的主力主播;“我們現(xiàn)在也在參考部分同行的做法,重新注冊藍V(企業(yè))賬號,給新晉網紅直播使用?!?/p>

由于企業(yè)主體賬號目前暫不受實名新規(guī)的限制,所以不會出現(xiàn)MCN換人后賬號面臨封號的風險;另外,MCN也在參照明星演藝經濟公司的相關條款,重新簽署合約;新協(xié)議中會要求:若簽約主播在規(guī)定期限內解約,將要支付MCN一筆不菲的賠償費用,彌補機構損失。

在機構看來,即便有網紅打算撈足流量之后,“攜號”跳槽到新的MCN,原機構也會挽回一些損失,甚至采取一些反制手段。

“圈里人都明白,MCN能成就網紅,也能將網紅打入深淵。具體該怎么做,我就不多說了?!焙文翉娬{,電商直播新規(guī)實施后,MCN機構在簽約網紅時的態(tài)度也將更加謹慎小心,以確保投入的資源和流量不會泡湯。

沒想到,直播人、證、號統(tǒng)一會讓原本支配網紅命運的MCN機構,陷入了被網紅支配的恐懼中;機構擔心捧紅了簽約網紅,最后被對方“將一軍”;網紅也想著如何爭取利益,為自己的未來加一些籌碼……

三、直播賬號“買賣”成了難題

“現(xiàn)在一萬粉絲量的(直播)賬號,已經漲到了1200元?!?/p>

在這場“利益”爭奪戰(zhàn)中,還有一批人陷入了狂歡;在和從事直播賬號買賣的號販子“黃經理”交流時,他興奮地表示:新規(guī)出臺之后,部分擁有一定粉絲量且暫時未實名的直播賬號全都漲價了,“比雙十一前貴了30~50%元不等,漲瘋了!”

黃經理笑稱,漲價的原因是人、證、號統(tǒng)一趨勢下,那些尚未實名認證的賬號變得彌足珍貴;因為購買之后,只要買家進行實名認證,本人開播,就可滿足監(jiān)管新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

“最關鍵的是,(類似的)賬號賣一個少一個,而且以后養(yǎng)號難度更大了?!秉S經理告訴筆者,目前他手上僅剩不到兩百個未實名可直播的賬號,而市場需求暴增,有買家日前就一口氣買了8個未實名直播賬號,“根本沒和我砍價!”

但是,他也有些發(fā)愁,因為未來的生意可能會不好做了;由于大量已經認證的賬號無法變更實名,即使價格很低也不會有人購買;顯然,只要進行直播的網紅并非實名認證本人,賬號很快會被直播平臺封號,因此大量已經實名的賬號或將爛在號販子手里。

除此之外,黃經理還透露,直播賬號養(yǎng)號通常是通過發(fā)布短視頻獲取粉絲關注,但目前短視頻領域的監(jiān)管也在逐步收緊。

除了早期賬號,新注冊的短視頻賬號均要求實名,即便部分平臺無強制實名要求,但未實名的號權重低,發(fā)布內容很難吸引到流量;“量都上不去,更別說賬號會有直播權限,以后這種個人認證的賬號只能實名的本人慢慢養(yǎng)了?!?/p>

在部分賬號交易平臺上,筆者看到大量已開通直播權限且實名認證的個人賬號,價格同樣大跌:原本擁有8萬粉絲量,售價15000元的寵物類賬號,目前轉讓價格僅5600元,但無人問津;而同樣擁有8萬粉絲且由企業(yè)認證的直播賬號,目前售價已經高達3萬元。

“這是我自己的號,之前做美食短視頻的,有直播權限,原本談好轉讓給一家公司,但是新規(guī)出臺之后,對方馬上說不要了?!币晃辉诮灰灼脚_上轉讓短視頻賬號的個人賣家表示,現(xiàn)在已實名的賬號就算是免費送,估計也沒有人要了;反倒是暫不受直播監(jiān)管新規(guī)人、證、號統(tǒng)一限制的企業(yè)認證賬號(藍V號),現(xiàn)在備受追捧。

四、結論

顯然,隨著直播人、證、號統(tǒng)一的新規(guī)進一步落實,直播平臺將加快介入賬號的監(jiān)管,對主播、MCN甚至灰產機構產生深遠影響。

近期的市場格局,估計會是主播盼著“公用直播賬號”成為過去時,MCN則會追捧藍V賬號,以求不被網紅“扼脖子”,而直播賬號買賣、轉讓的營生,難度將會更大。

無論如何,直播帶貨領域人、證、號統(tǒng)一的新規(guī),必將明晰市場參與者的各方責任,讓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的消費變得清晰透明。

商品可以朔源,杜絕了偽劣假冒的問題出現(xiàn),降低了消費者維權難度;未來那些賣了假“燕窩”“名酒”的主播、MCN,再想玩所謂“自罰三杯”“我不知情”的把戲,或將難逃其責。

#專欄作者#

作者:木子 ,微信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小米生態(tài)鏈戰(zhàn)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yè)內資深分析人士。

本文由 @懂懂筆記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么看新規(guī)讓mcn機構與雇傭網紅之間無解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直播賬號“買賣”成了難題

    來自福建 回復
    1. 作為產品經理,你更喜歡埋頭直接實現(xiàn)的開發(fā),還是一邊實現(xiàn)一邊質疑的開發(fā)?

      來自福建 回復
    2. 是否該應公司要求,在朋友圈里轉發(fā)產品的宣傳?

      來自福建 回復
    3. 很多app都有積分任務、商城、養(yǎng)成等功能,真的能達到留存活躍的目標嗎?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