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次產品筆試中,碰到的4道典型筆試題
前段時間投了某公司的產品實習生簡歷,后來收到筆試邀請。雖然電面后沒有再收到回應,也確實在那段時間產生焦慮,不過現(xiàn)在覺得做筆試的那幾天好投入~分享給和我一樣的產品小白~不足之處望建議~謝謝撒
筆試題如下:
第一個問題
作為產品經理,競品分析是一項基本能力。請對比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么的評價功能,做一次競品分析,說出優(yōu)勢和劣勢。
1、評價功能包括兩個方向:用戶評價和查看店鋪評價,關系如下圖:
根據(jù)上圖關系顯示,將對用戶評價進行詳細分析,查看店鋪評價輔助分析
2、用戶評價體系流程對比圖
3、根據(jù)用戶評價流程進行如下分析對比以及總結
注:紅色標記重要要素,藍色標記為次要
4、個人認為用戶評價系統(tǒng)核心有四點:評價推動力,評價入口,評價方式,查看評價
評價推動力:激勵體制(產生推力);
- 讓用戶感受到自己評價的重要性(向用戶暗示);
- 服務和商品的極端化(體驗特別棒或者體驗很差,不可控因素,暫不考慮)
評價入口:入口簡單,別讓用戶尋找
評價方式:評論元素數(shù)量適中(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評價)
- 評論元素引導性(推力最大化,減少用戶思考);
查看評價:查看評價不是高頻行為,但是用戶在首次評價結束查看評價幾率比較高,故查看評價入口應要簡單
查看店鋪評價:用戶選餐時的參考,評分信息應該全面
5、基于以上對比以及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二個問題
請使用任意一個外賣app下單一筆外賣,畫出你所理解的外賣的流程。請畫出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以及每個環(huán)節(jié)涉及的角色。(比如用戶、商家等)
使用百度外賣APP,在下單那天,手機落在宿舍。用實驗室的測試機(無卡)進行的一次坎坷的訂單流程,如下,在支付環(huán)節(jié)時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第三個問題
請預估在正常周期五的下午14:30分,有多少用戶在刷新朋友圈?請重點描述你的理由以及推理過程
1、題目拆解
關鍵詞:周五14:30、用戶、刷朋友圈
為什么刷朋友圈(推測):經典條件發(fā)射(即習慣),疲累狀態(tài),純社交
關系:不同的用戶群體狀態(tài)(自身職業(yè)對行為影響最大)(決定)周五14:30行為(決定)刷朋友圈人數(shù)
計算方法:(從活躍用戶入手)
- 目標人數(shù)=(目標時間段(14:20~14:40)微信活躍人數(shù)?*?刷朋友圈行為占比)|?求和;
- 行為占比(正在做某件事情的用戶所占的比例,不同類型的用戶有不同的行為占比);
- 目標時間段使用微信人數(shù)?=?日活躍人數(shù)?*?平均時間段活躍占比
- 日活躍人數(shù)?=?微信用戶?*?月活躍占比?*?日活躍占比
2、具體分析
微信用戶:9億(數(shù)據(jù)源自微信官方發(fā)布2015年數(shù)據(jù))
活躍用戶:6.69億(數(shù)據(jù)源自微信官方發(fā)布2015年數(shù)據(jù))
活躍占比:6.69/9?=?73%
實際用戶(IP,除去一人多個微信賬戶):9*95%?=?8.5億(假設數(shù)據(jù))
實際活躍用戶:8.5?*?73%?=?6.2億(推算數(shù)據(jù))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得:目標人數(shù)?=?各類目標人數(shù)和?=?3.26億左右
第四個問題
估計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少商戶適合做外賣業(yè)務?如果有參考數(shù)據(jù),請注明數(shù)據(jù)來源,并說明推理過程。
所在城市:山西太原
計算思路及方法:
思路:從人群對外賣業(yè)務的需求量入手,外賣商戶供給不能少于需求量,也不能過飽和
需求量決定外賣業(yè)務量,外賣業(yè)務量決定商戶數(shù)量
公式:目標商戶=(某類商品日人均需求量/某類商品日均供給量)|求和
日人均某類外賣需求量=(各商圈需求人數(shù)*某類外賣人均需求量)
具體步驟:
1、劃分太原市區(qū)域商圈,預估各商圈有外賣需求的人數(shù)
- 根據(jù)太原市各縣區(qū)劃分商圈,總共10個區(qū),根據(jù)人口密度估計各個商圈半徑。
- 截止2015年底太原市人口數(shù)量431.87萬人(山西省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
- 因未查到2015年太原市各區(qū)人口數(shù)量,故用2013年各區(qū)占比進行推算
- 2013年各區(qū)人數(shù)占比(數(shù)據(jù)源自山西統(tǒng)計局2013年人口數(shù)據(jù))
- 區(qū)域面積(數(shù)據(jù)源自維基百科)
得出各商圈外賣人數(shù)如下:
2、某類外賣人均需求量估算
根據(jù)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么、口碑外賣的外送業(yè)務類型,暫且認定為適合做外賣的商戶類別為:餐飲業(yè),超市便利類,水果生鮮類,藥品類,鮮花類,甜品蛋糕類
對于各個類別每人的進行外賣業(yè)務需求次數(shù)估算:
- 餐飲業(yè):0.5次(天/人)
- 超市便利類:0.5次(周/人)
- 水果生鮮:0.5次(周/人)
- 藥品:0.25次(月/人)
- 鮮花:0.25次(月/人)
- 甜品蛋糕:0.25次(周/人)
得出各個商圈各外賣類別需求量如下:
3、某類商品日均供給量
各區(qū)綜合分為兩大類:經濟發(fā)達區(qū),經濟落后區(qū)
- 小店區(qū),迎澤區(qū),杏花嶺區(qū)、尖草坪區(qū)、萬柏林區(qū)為太原市經濟發(fā)達地區(qū)。
- 源區(qū)、陽曲縣、清徐縣、婁煩縣、古交市主要以農業(yè)生產為主,務農人口占比到60%
(信息源自百科)
- 經濟發(fā)展高速區(qū)各類商品日均供應量為:100
- 經濟發(fā)展落后區(qū)各類商品日均供應量為:10
4、目標商戶
完~從word上各種截圖,有的可能不是很清晰,不要介意哈~有產品大神嗎,可以交流嗎,邀請(哀求臉~)
本文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團隊@鄭燦爛 原創(chuàng)發(fā)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這樣的答案,筆試寫的出來嗎?
3.26億人同時刷微信不用任何依據(jù)判斷就是錯的
我想問一下你現(xiàn)在在哪里高就啊,我大三了,馬上面臨實習,好慌亂啊,有什么好的建議給我么,謝謝
我也是學生黨,妹紙一枚、物聯(lián)網專業(yè)、產品初學者,怎么差距就這么大呢,我接觸產品半年,感覺你懂的好多啊,我的路還好長啊
同物聯(lián)網專業(yè)畢業(yè),已經是產品啦。
好厲害,作為一個也想從事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新人來看思維邏輯挺清晰的。不過我覺得第四個外賣的問題,在需求人數(shù)那里是不是應該再乘以一個有外賣需求的人數(shù)占比,這就應該查看當?shù)厝丝诮Y構甚至職業(yè)了。畢竟點外賣一般都是上班族和大學生,老人中小學生等等其 實并沒有需求。
PS問一下樓主現(xiàn)在入行得如何了,哪里高就呀 ??
我在筆試中也遇到讓估算用戶量的,但是都是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有監(jiān)控不許作弊 ,也不許跳出頁面,所以只能寫一下思路,根本沒辦法做詳細的數(shù)據(jù)計算
任何延緩產品生命周期的行為,都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
如果我是CEO。我會把產品部門的負責人直接開掉。我要的是真正產品靈魂,而不是產品運營人員。
非常感謝樓主分享,受益良多,不過~ 關于刷朋友圈的那個題,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的答案是 4 千萬。
1.微信日活躍用戶6億
2.很多應用的在線人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都相似,中午有個小高峰,晚上8~10點左右有個最高峰。8~ 10 點的時候,在線用戶大致為日活躍用戶的一半,也就是3億
3.根據(jù)「在線人數(shù)曲線」可知,中午 14:30 的時候,在線人數(shù)為 8~10 點最高峰的 1/3 即 1億
4.其中正在刷朋友圈的人,大概比一半稍微少一點,估計為 4千萬
作為一個剛參加完校招進入工作崗位的我,想半天還是想回你一下,我去年和你現(xiàn)在是一樣的,自己有想法,想做產品經理,你的思路很不錯,看你的答案相信你也學習過這方面很多知識,但是作為我現(xiàn)在已經工作半年來看,距離差的太遠了(我現(xiàn)在做需求整理給公司的大牛產品經理,接觸比較多得出的結論),我面試過高德,百度,歡聚,滴滴等;雖拿了百度offer但是是產品運營的,高德由于是北京所以就直接放棄了,是因為女友拿了餓了么offer在上海的原因。滴滴2w人選50人我拿到終面然而沒有去也是因為我對歡聚的喜愛,然而歡聚終面掛了,當時自己很傷心很后悔自己實力不夠,終面是被歡聚產品總監(jiān)掛掉的,那么多終面的讓我得出的結論就是遇到越牛的人看的都是你的思維,我建議你去看看bat產品經理能力模型,你上面的第三題是產品經典題,考思維的。具體我不說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其實我覺得最重要倆個方向,一定要自己架構一個產品,自己多懂一些開發(fā),多懂一點產品運營。實習不要追求大公司(我實習是在美團,就是螺絲釘沒做什么實質性對我校招有幫助的事情),小公司做一個完整的產品小項目,但是能讓你得到各方面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你能接觸到一些混跡很多年的產品經理,看看他們也好。馬上感受一下來自校招的苦與痛 ?? ? ,加油哈~另:現(xiàn)在在上海一家上市互聯(lián)網做產品運營,因為核心項目的原因就接觸各種大牛,見識過就知道學生時代多年輕。 ?? 因為在吃飯工作又比較忙,就不整理文字了。希望對你有用~
有蛋用
并沒有感受到任何有用的 都是屁話
感覺你是來秀優(yōu)越的
請問你提到的bat產品經理能力模型是什么,請問能說一下嗎
并沒有什么用
我想知道,物聯(lián)網這么奇葩的專業(yè),你是哪個學校的???因為,,,我也是這個專業(yè)
aaaaa中北大學
你好。學妹。2012級中北大學藝術畢業(yè)生向你致敬
科技大學的學妹來問問學姐現(xiàn)在怎么樣了 ??
第四個問題公式那里
應該是 日均某類外賣需求量=(各商圈需求人數(shù)*某類外賣人均需求量)吧?
? 小白學習中,努力強化自己
學霸?。》治龅哪敲赐笍?,樓主帶過的產品估計都很牛逼,趕緊放出來讓大家膜拜一下。
在我準備好去面試之前我也會把這幾個題做完的 ??
自慚形穢。。。抓緊強大自己 ??
好炫酷!樓主厲害,怎么能get到這種技能呢,產品小白求指教,有沒有學習的書籍之類的???
這是世界500強的筆試嗎,感覺比國考的行測還難,特別是微信朋友圈那一題,看得我一臉懵逼了…..
第三個問題,分析很透徹,還有一個問題得乘以一個用戶每次打開微信的必刷朋友圈的比率是61.4%(2016微信數(shù)據(jù)化報告發(fā)布數(shù)據(jù)來自),根據(jù)“2016微信數(shù)據(jù)化報告發(fā)布”,當然還有一個是運營思路是28法則,就是把人分成兩類,20%的活躍用戶貢獻了80%的內容,剩余80%的用戶只貢獻20%內容,微信日活是4億人(2016年微信數(shù)據(jù)化報告),除掉睡覺8個小時,上下班(2個小時),午飯(1個小時),晚上(18點-23點)(6個小時),為活躍時間,貢獻了80%的活躍量,其他時間7個小時為非活躍期貢獻了20%的活躍量,然后各自除以小時數(shù),得出每小時的活躍量;再根據(jù)28法則,區(qū)分刷朋友圈(20%)和不刷朋友圈的人數(shù)(80%),粗略得出刷朋友圈的人數(shù)為2,285,714人次
有道理呼~謝謝
哇塞,好棒!受教!
211,985還是清華北大畢業(yè)的吧? ?
90分鐘不用手機是如何競品分析的?用電腦客戶端?
我這個不是九十分鐘做完~可以查一些參考資料,按時發(fā)到郵箱就可以的
好贊的邏輯!
作者厲害,學習學習! ??
個人覺得有點過于從產品角度出發(fā)了,畢竟產品研發(fā)的初衷是用來服務用戶的。那么每一項改善或者差異化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戶從而增加用戶粘性提高復購率。你的回答思路是很清晰,但似乎略顯不足。
謝謝建議~送花給你
你是當時就這樣回答了么?還是之后回來總結的?
這是未畢業(yè)的實習生的答案?思路太清晰了吧。求問面試的哪家公司?
謝謝稱贊~可惜沒進終面,能力還是太弱,項目經驗少~好好學習。其實還有一道題因為會直接暴露公司名字,就沒有放上來
? ? ? ? 看完之后,我感覺我還有很長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看完作者寫的,感覺很自慚形愧,思維邏輯還挺清晰的。
如果我做這幾道筆試題的話,結果可能一樣但思考的方式有不一樣。
首先 第一題:競品分析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么的評價功能。
我不會一開始就去比較他們功能上面的流程和邏輯,我會思考評價功能對外賣類的產品商家和用戶有哪些影響和意義。
首先評價功能對于商家來說,可以影響用戶購買決策,直接與商家在平臺的銷售量關聯(lián),所以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體系是對商家有監(jiān)管作用,提升服務質量,形成產品的良性循環(huán)。對于外賣來說哪些指標能夠作為評價的緯度,首先用戶感知最明顯的是 “送餐速度快不快”,快不快能夠有達到時間的量化指標。然后吃完后能感知“味道好不好”,這里就要分析各個產品怎樣誘導用戶完成評價,而且讓用戶更方便的完成有價值的評價內容,如用戶發(fā)布評價的操作成本對比、誘導評價的方式對比等;
第二個問題中我認為筆者少了一環(huán),就是商家接到訂單,商家將訂單分類整理,分配給派送員并規(guī)劃路線的過程。因為我就遇到過很多商家將訂單給派送員后,派送員沒有合理規(guī)劃路線或是訂單地址不明導致送餐效率低,話費時間長。
第三個問題我感覺你的邏輯雖然很清晰,但是即使推測,也得不出這樣的結論,題目上說14:30這個時刻有多少人在刷朋友圈,感覺只有微信后臺的大數(shù)據(jù)平臺才能統(tǒng)計出來,所以很坑。
第四個問題不是很了解。
謝謝ing,你思路很棒哎
筆試過程中能用手機嗎?
一般來說,筆試不可以,若是面試后留給你的任務是可以的,不過時間也很緊喲
表示看不懂 ?? ??
當初我去獵豹也是這樣類似的題目,90分鐘不可以用手機。當時我是萌逼的。后來到了面試又是一波三折~
面試一波三折不怕,沒面試很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