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焦慮了!產品經理五大棘手問題,提示詞輕松搞定!
本文為產品經理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提示詞工程”。通過精心設計的提示詞,結合先進的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產品經理可以輕松挖掘市場需求、洞察競品秘密、精準定位產品,并預測市場趨勢。
說實話,產品經理干的活挺雜的,天天跑來跑去,腦子還得一刻不停地轉。
不過要是說起市場分析這塊兒,那可真是抓住飯碗了。
今天咱們就閑聊一下,產品經理在面對市場這個“大泥潭”時,到底得解決哪些要命的難題,尤其是在市場需求這塊,看看“提示詞工程”又能給他們帶來什么靈感。
一、什么叫“市場需求分析”?
很多人一聽說“市場需求分析”,腦海里馬上浮現(xiàn)出一堆眼花繚亂的數(shù)據(jù)圖表,其實根本沒那么玄乎。
通俗地說,市場需求分析就是去搞清楚:消費者這會兒最想要啥?將來又會要啥?
提示詞工程在這里就派上用場了。
這玩意兒就是幫產品經理從各種雜亂的數(shù)據(jù)里淘出點金子。
它主要是通過搜集用戶搜索、評論、以及行為的數(shù)據(jù),來找出關鍵詞或趨勢,進而推測用戶的心思。
比方說,用戶最近在網上大量搜索“長續(xù)航手機”,這可能就是告訴你:市場對電池壽命有了更高要求。
如果能早早地用提示詞把這股需求揪出來,那你設計的新手機可能就會走得比別人穩(wěn)。
這里我直接寫一個通用型提示詞供大家使用。(請在deepseek聯(lián)網的狀態(tài)下使用;提示詞中的AAA就是你想要分析的某個關鍵詞)
請您立即聯(lián)網執(zhí)行以下深度搜索任務:
1.關鍵詞全網掃描(以【AAA 】為核心):
1.1百度指數(shù):抓取最近 30 天搜索趨勢曲線,標注峰值和異常波動點
1.2電商平臺:同步掃描淘寶 / 京東 / 拼多多三大平臺該關鍵詞的:
-在售商品總數(shù)
-價格區(qū)間分布(生成柱狀圖)
-銷量 TOP10 商品的主要賣點(提取廣告詞高頻詞匯)
1.3社交媒體:抓取微博 / 小紅書最近 7 天相關內容,分析:
-討論熱度趨勢
-用戶自發(fā)傳播的爆款筆記特征
-主要吐槽點(用詞云展示)
2.競品對比分析:
-自動生成競品矩陣圖(按價格 / 銷量 / 評分三維度)
-提取各競品詳情頁的【產品參數(shù)對比表】
-統(tǒng)計各品牌近 30 天營銷活動頻次(直播場次、促銷活動)
3.用戶需求圖譜:
-從問答平臺(知乎 / 百度知道)提取 50 條真實提問
-用 NLP 分類出:功能需求 / 價格敏感度 / 使用場景等維度
-生成【用戶需求雷達圖】
4.生成決策報告:
-市場飽和度評估(根據(jù)在售商品數(shù)和頭部品牌占有率)
-價格機會點分析(找到當前市場價格空白帶)
-產品改進建議(基于差評分析和功能需求)
-營銷機會提示(結合近期熱點話題)
輸出要求:
- 所有數(shù)據(jù)必須標注實時來源和時間戳
- 關鍵結論用紅黃綠三色預警標識(紅:風險項,黃:機會點,綠:優(yōu)勢項)
- 自動生成可執(zhí)行的【產品優(yōu)化 checklist】
- 附帶原始數(shù)據(jù)鏈接(可供二次驗證)
(上面提示詞通過關鍵詞“沖鋒衣”生成效果的部分截圖)
二、挖出競爭對手的秘密
做產品有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咱們有對手。
尤其是現(xiàn)在啥都講究個差異化,你如果沒有點獨特的本事,分分鐘被人踩下去。
這個時候市場分析里的競爭對手分析就顯得特別重要。
我們天天想琢磨出人家到底在搞啥新花樣。
所以提示詞工程又能上場了,這可是個聰明的“探子”。
借助提示詞工具,抓取分析競爭對手的市場活動、新品動向、用戶評論,甚至還能推測他們的戰(zhàn)略思路。
說白了,這就相當于你要趕著推一個智能音箱,咱別瞎猜用戶會選啥,咱去觀察競品的智能音箱市場反響,看他們遇到了哪些好評或者差評。找到漏洞,你才有機會突破。
這里我直接寫一個通用型提示詞供大家使用。(請在deepseek聯(lián)網的狀態(tài)下使用;提示詞中的XX就是你想要分析的某個競爭對手的公司名稱;YY是競爭對手的產品)
幫我深度分析 XX 公司的 YY 產品,需要以下詳細信息:
1.產品基礎信息
-具體型號、規(guī)格參數(shù)(尺寸、重量、材質等)
-核心功能清單(逐條列出)
-包裝內容物(配件、贈品等,如有)
-產品說明書(最好能找到電子版,如有)
-保修政策和服務條款(如有)
2.價格體系
-官方標價和實際成交價(電商平臺最低價)
-不同渠道的價格差異(官網、天貓、京東等)
-促銷活動時的折扣力度
-捆綁銷售方案(如有)
-以舊換新政策
3.銷售表現(xiàn)
-各平臺月銷量(取近三個月平均值)
-用戶評價(好評率、差評內容)
-主要銷售渠道占比
-缺貨 / 補貨頻率
-季節(jié)性波動特征
4.產品特點
-與同類產品的差異化賣點
-技術創(chuàng)新點(專利技術等)
-用戶體驗亮點(操作便捷性等)
-實際使用痛點(從差評中總結)
-產品迭代歷史(版本更新記錄)
5.市場推廣
-產品詳情頁的賣點展示方式
-宣傳視頻或圖文素材
-KOL 測評內容重點
-廣告投放關鍵詞
-線下展示方式(如體驗店陳列)
6.供應鏈信息(如有)
-代工廠信息(如有)
-主要零部件供應商推測
-生產周期估算(從預售到發(fā)貨時間)
-物流合作方
-庫存周轉情況
特別注意:
-需要截圖或錄屏保存關鍵信息
-收集至少 20 條真實用戶評價
-對比我們同類產品的優(yōu)劣勢
-標注信息采集日期
-發(fā)現(xiàn)產品缺陷要重點記錄
最好能:
-整理出產品功能對比表
-制作用戶體驗流程圖
數(shù)據(jù)要最近 3 個月內的,整理成 PDF 報告,重要數(shù)據(jù)用圖表展示
(上面提示詞通過分析雀巢公司的雀巢咖啡易拉罐的原醇香滑產品生成效果的部分截圖)
三、你要做產品,市場咋想的你真的懂?
想做出大家愿意買單的東西,產品經理首先得明白“市場需求是什么”。
這是一個漫長的活兒,絕不是拍拍腦門就能決定的。
這里的重點是要把真實的需求從“假需求”里分離出來。
假需求有時表現(xiàn)為“用戶覺得這個很重要”,但其實過了一陣兒又沒人提了。
你這時候要錯誤投放資源,可能會摔得很慘。
而提示詞工程在這塊最有用的,就是它能夠依據(jù)用戶在各種平臺上的討論熱度、評價關鍵詞、甚至購買行為,告訴你這到底是不是市場的“真實渴望”。
這可比你開一堆討論會、頭腦風暴來得有效多了。不夸張地說,靠提示詞工具挖市場需求F的核心精神,簡直像架起了一架“顯微鏡”,能把細枝末節(jié)的需求聚焦。
這里我直接寫一個通用型提示詞供大家使用。(請在deepseek聯(lián)網的狀態(tài)下使用;提示詞中的BBB就是你需要分析的某款產品名稱)
目標:根據(jù)用戶在不同平臺(如微博、小紅書、淘寶、知乎等)的討論熱度、評價關鍵詞、購買行為等數(shù)據(jù),分析某個產品是否代表市場的 “真實渴望”,而非短期營銷炒作。
輸入:
-產品名稱(BBB)
-時間范圍(可選,如最近 3 個月)
輸出要求:
1.熱度分析:
-該產品在社交平臺(微博、小紅書、抖音)的討論量趨勢
-是否突然爆火?是否有持續(xù)討論?
-用戶是跟風打卡,還是真的在分享使用體驗?
2.評價關鍵詞提取:
-從電商平臺(淘寶、京東)和社交平臺抓取高頻詞
-正面評價集中在哪些點?(如 “好用”“回購”)
-負面評價集中在哪些問題?(如 “雞肋”“用一次閑置”)
3.購買行為分析:
-銷量是否集中在促銷期?日常復購率如何?
-二手市場(閑魚、轉轉)轉手率高嗎?
-用戶是沖動消費,還是長期需求?
4.結論:
-綜合數(shù)據(jù)判斷:是 “真實需求” 還是 “營銷泡沫”?
-如果是短期熱度,可能原因是什么?(如網紅帶貨、跟風效應)
-如果是真實需求,核心驅動力是什么?(如解決痛點、高性價比)
示例(假設分析 “XX 無糖氣泡水”):
-熱度:小紅書近 1 個月筆記增長 200%,但多數(shù)是 “拍照打卡”,真實飲用反饋較少
-評價:高頻詞 “好喝”“0 糖”,但差評提到 “甜味怪”“不如可樂”
-購買:大促銷量暴漲,但日常復購率低,閑魚上大量全新轉賣
-結論:短期網紅產品,依賴營銷,非長期需求
數(shù)據(jù)來源建議:
-社交平臺:爬取話題 / 關鍵詞的討論量、情感分析
-電商平臺:看銷量趨勢、評論關鍵詞、復購率
-二手市場:觀察轉手比例和轉手原因
-注意:避免主觀猜測,用數(shù)據(jù)支撐結論。
(上面提示詞通過產品“沖鋒衣”生成的效果部分截圖)
四、好產品離不開市場定位和差異化
要搞出一個“恰到好處”的產品,不僅要了解市場,懂用戶,還得給產品找個明確的定位,并且得找到和其他產品不一樣的地方。
這說的就是市場定位和差異化。
這也涉及到需求分析F的另一塊——競品差異化的空間。
你說憑什么用戶得非要買你的,不買他的?找到差異化那一點點空間非常重要。
這時,提示詞又能幫你一把。
根據(jù)市面上不同產品的功能描述、用戶反饋,提示詞可以概括出不同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找到某些空白的“落腳點”。
這能幫產品經理避開熱門產品的正面競爭,進而走上一條有點“偏門”但能快速“彎道超車”的路子。
有了這招,說白了就是你能對市場特定用戶群講一個“更有說服力”的故事。
別人沒有的,你有。別人有的,你更強。
這里我直接寫一個通用型提示詞供大家使用。(請在deepseek聯(lián)網的狀態(tài)下使用;提示詞中的CCC就是你自己公司的產品)
我公司的產品是“CCC”,現(xiàn)在請您根據(jù)以下要求進行同類型產品分析。
要求:
1. 競品信息收集
-列出市面上同類型的主流品牌(5-8 個)
-扒它們官網、電商詳情頁的核心功能介紹
-重點看用戶真實評價,尤其是差評里的高頻問題
-翻小紅書、微博、貼吧,看普通用戶怎么聊這些產品
2. 競品形象拆解
-每個品牌主打的賣點是什么?是便宜、耐用還是黑科技?
-用戶實際用下來,哪些功能真香,哪些是雞肋?
-哪些痛點被反復吐槽?(比如售后慢、耗材貴、操作復雜)
-買這些產品的人主要是哪些群體?年輕人?家庭用戶?
3. 找市場空白
-對比自家產品,哪些功能是別人沒有的?
-競品沒解決的用戶痛點,我們能不能搞定?
-有沒有被忽視的使用場景我們可以切入?
-價格帶有沒有空檔?(比如競品都賣 500+,我們做 300 價位的優(yōu)質款)
4. 提煉自家亮點
-挑出 3 個最硬核的差異化優(yōu)勢
-這些優(yōu)勢要能解決競品搞不定的問題
-用大白話寫出來,別整專業(yè)術語
-準備真實用戶案例,比如 “寶媽實測一個月省 XX 元”
關鍵點:
-別抄競品文案,轉化成自己的話
-數(shù)據(jù)要真實,別編造用戶反饋
-聚焦差異點,別啥都往里塞
-最后落實到具體宣傳話術,比如廣告詞、詳情頁文案
(上面提示詞通過產品“沖鋒衣”生成的效果部分截圖)
前方路遠,眼光別短淺
必須承認,不管怎么分析,市場這個玩意還是有點猜測性在里面的,甚至有時候變了你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未來的市場可能會更像一陣疾風驟雨,隨時影響你的決策。
所以提示詞工程還不能僅僅是今天、現(xiàn)在的這么回事,還得給你些趨勢的判斷,幫助你看遠一點點。
這不是耍心眼,這是提前走一步棋。
長期定位和未來的需求演變正是產品活下來、走得遠的根本戰(zhàn)略所在。
用提示詞多預測哪怕三個月,也是一巨大殺器。
總結:把控“市場需求F”需要集“幾點”長本事
要說產品經理真的拿著金飯碗干“市場需求分析”的活,我今天也只是簡單的寫了幾個產品經理在日程中經常會遇到的棘手工作的通用型提示詞。
這些提示詞都是抖知書原創(chuàng),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到各位產品經理們(禁止任何人以收費的模式盜賣。)
本文由 @抖知書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