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要做但是有“隱患”的需求怎么辦?
編輯導語:作為產品經(jīng)理,做需求是本職工作,但如果在打造產品的過程中,產品本身某一類功能存有不健全結構時,即存在所謂“隱患”問題,該如何調整狀態(tài)面對并解決呢?本文將對其進行方法的分享,值得閱讀學習。
我是一個產品經(jīng)理,做需求是我的本職,但有一類功能我真的是不想做但又不能不做——技術實現(xiàn)不復雜,用起來容易有很多小問題,存在“隱患”。這種功能做了就很麻煩,弄不好就未必能夠有正面評價。
今天之所以談這個,自然是因為最近又遇到了這類功能。
最近,我收到一個需求:后臺的某個城市選擇功能,除了單獨勾選外,需要新增批量上傳的功能,允許直接導入excel表格,批量勾選城市。
經(jīng)過進一步了解后這個需求可以翻譯為:新增批量上傳的功能,操作的時候使用的同事直接上傳excel表格,上傳后通過技術手段從表格中讀取出城市,將這些城市和數(shù)據(jù)庫中的城市自動匹配,然后自動勾選匹配上的城市,由于上傳的時候表格里面的城市是中文名稱,所以需要使用中文進行匹配,不預設上傳模板。
如果是技術的同事看到應該就知道這個功能其實不好處理,不是指技術不好實現(xiàn),而是說實際用起來會有很多問題。
我們展開聊一下這個功能。
需求的起源是什么呢?是因為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一個個勾選城市很麻煩。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類似在app上的城市選擇組件,如果要多選,就需要先選擇省份再選擇市一級單位。如果是整個省都選就還行,如果是這個省里面只有部分城市,那就必須先進入這個省,然后再選擇對應的城市,確實麻煩。
尤其是如果參照的城市列表城市不是按照省份來列的,那就更麻煩,每次都得看這個城市是哪個省份的,然后進去勾選,然后到下一個省份勾選,如果這個省份有十個城市,搞不好就得進十次,非常麻煩。
這還是你知道所有的城市歸屬到哪個省份,如果不知道你還需要百度,然后再勾選。
活雖然不復雜,但是操作起來是很麻煩的,如果還需要多次重復操作的話簡直可以說是噩夢般的體驗,分分鐘眼睛就花了。
所以才有了批量上傳匹配這種需求,需求是十分合理的。
雖然合理但是不意味著這個需求不麻煩,問題就出在這個【按照中文名匹配,不預設模板】上面。
我們先說說如果是技術來處理一般是怎么處理的:
在技術實現(xiàn)層面,一般來說數(shù)據(jù)庫里面預存的城市是同時包含了城市名和code的,code可以理解為城市的唯一編碼,是一串數(shù)字,技術部門在內部使用這些城市數(shù)據(jù)的時候實際上是以code為準的,因為精準不會出錯。
所以如果是技術做處理的話一般是讓使用的同事導入城市名+code兩列,技術根據(jù)code進行匹配,城市名是給使用的同事識別用的。
而且這些城市名和code是技術會預先給模板數(shù)據(jù)的,需要在模板數(shù)據(jù)里面選取對應的城市然后導入。
操作上就是使用的同事拿著要勾選的城市名單,然后從模板數(shù)據(jù)里面選出這些城市,最后導入數(shù)據(jù)庫。
操作起來的確是不那么方便的,如果說多次重復操作的話也能節(jié)省時間。
但是在使用的同事的層面來說,使用code顯然是不合適的,最便捷肯定是有名單就可以直接導入。
使用的同事的城市名單來源可能是多樣的,可能是第三方給的,或者自己從某個地方導出的,或者從頁面上復制的,無法預判,換句話說很可能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
注意我說的這句話——很可能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雖然使用的同事使用的表格在人工使用上沒有問題,但是技術層面要識別的話必須符合特定的技術規(guī)范,而使用中文名進行匹配就很容易識別失敗。
譬如表格里面的內容有空格/符號,內容里面還有隱藏字符,數(shù)據(jù)庫預存的城市帶有市/州但是上傳的時候沒有,上傳的表格有其他格式設置等等,雖然人工使用沒有問題,但是技術層面就會匹配失敗。
所以這個功能技術實現(xiàn)不復雜,讀取表格的城市名匹配一遍,匹配成功的勾選,匹配失敗的不勾選。
對于匹配失敗的提示,最基本的就是提示一下上傳了多少條,成功了多少條,如果兩個不相等就肯定有失敗的,進階一點的就追加一個需求點,把匹配失敗的展示在彈窗上,這樣就能更直觀的知道有哪些城市需要再次處理。
使用的同事在看到提示以后去修改相關的城市數(shù)據(jù),然后再次上傳。
如果順利一般操作兩次,如果不順利不好說?,F(xiàn)實情況往往就在這個不好說里面。
我過去用過類似的功能,有些城市反復上傳都無法成功,問技術也不知道問題在哪里。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一旦反復遇到這種匹配失敗的情況,使用的同事的體驗就不會很好,然后會繼續(xù)提要優(yōu)化的問題。
問題就在這里了,沒法優(yōu)化。產品經(jīng)理需要解釋為什么無法優(yōu)化了,很可能是解釋不好的,最后的結果是雖然使用的同事接受了解釋,但僅僅是接受了解釋。
要是領導問起來,使用的同事對這個功能的評價就是不高的,那么對于做這個功能的產品來說就是做了一件不討好的事情,技術覺得不合適、同事用著不好用。
所以我遇到這種需求真是不想做,后續(xù)的處理和解釋比較麻煩。
遇到這種情況,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那就是做是必須做的,畢竟需求的合理性是存在的。
但是你也必須做一些前期工作,避免后續(xù)的麻煩:
首先是必須合理管理使用人員的預期。一定要在前期的時候把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和使用的同事講清楚,管理好預期。
提需求的同事肯定是不知道這里面還有這么多名堂的,這就要靠你科普了。
你需要把這個問題用最簡單的語言講清楚,使用的同事如果比較容易溝通的話就還好,不容易溝通的通常不會在意你說的這些,他們會覺得自己肯定不會犯這些問題。
不管是哪一種你都需要在前期多做一些溝通,這樣至少在后面的溝通里面占據(jù)主動。
其次,你需要和主管領導也溝通一下這個問題,讓他心里有數(shù)。
把具體的需求和溝通的情況都說一下,如果后續(xù)遇到被其他部門質疑的時候,你的主管領導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合理的處理,不至于一臉懵。
不要給領導添麻煩,尤其是可以避免的麻煩,領導也是人,不會喜歡麻煩的。
最后你還需要和技術的同事做溝通,講清楚這個需求的使用場景。
像這個批量上傳城市的需求,對于技術的同事來說,如果你不說場景,只說需求,他們肯定會提出來異議,說要按照預設的模板上傳,按照code進行匹配,這就和需求不匹配了。
你需要說清楚場景,解釋清楚為什么不是按照更精確的思路實現(xiàn),而是采用這種方式。
講清楚關鍵的地方,技術自然也能理解,也就知道不是你這個產品經(jīng)理坑,而是確實需要這么做。
這三步下去就能把后續(xù)的影響降到最低。
產品經(jīng)理在這里面做的工作并不僅僅是整理需求,還有大量的溝通工作,實際上溝通本身就是產品設計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你需要讓大家知道你設計方案的思路,確保符合需求同時也保障落地實現(xiàn)。
產品經(jīng)理還是需要懂得保護自己的合理利益。
因為正好遇到這么個需求,所以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個啟發(fā)。
我說的不包含全部,僅僅是一種思考的分享。
本文由 @產品人玄青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人民有了需求,產品有了更新的動力,有了流量,有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