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ji的隱藏玩法大揭秘

0 評論 1335 瀏覽 3 收藏 16 分鐘

從文化象征到歷史故事,從藝術創(chuàng)作到產品設計,Emoji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數字語言,也成為了連接不同文化和時代的橋梁。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Emoji的起源、演變和它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多重角色,揭示這些小小表情符號如何成為全球溝通的通用語言。

這將是一篇充滿Emoji的文章??,對讀者的專注力??有很大挑戰(zhàn),請放松??,隨意跳躍????輕松閱讀。

這篇文章主要以Apple公司出品的Emoji為基礎展開探索,下文中沒有特殊提及,配圖均出自Apple Emoji。

01 Emoji 好有趣

?? 平等與關懷

你是否注意到當你輸入“地球”時,得到的Emoji有三個不同的樣式,原來系統(tǒng)會根據用戶所在的大洲顯示不同的視角:亞洲和大洋洲地區(qū)、美洲、非洲與歐洲。直接輸入”亞洲””美洲””非洲”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每個地球Emoji的角度對應著現(xiàn)實中用戶所在地,這種小細節(jié)讓用戶感受到平等與關懷??。

?????? 傳統(tǒng)文化

Emoji動物區(qū),有三只小猴子分別捂著眼睛??、耳朵??和嘴巴??,這三個表情分別對應《論語》中孔子對顏回的教誨:“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边@是孔子認為君子應遵循的合禮之道。

這一文化廣泛地影響了全世界的人們,在建筑???、文化??、影視劇??作品中都有許多體現(xiàn)。例如,在《老友記》中,三個好朋友面對??Marcel被送走后的反應。

日本東照宮的三猿雕像。

王菲的《浮躁》專輯封面??與封底,也巧妙地運用了這一象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小彩蛋

Apple有關文字的Emoji中,包括????,都加入了自己的著名文案: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向那些瘋狂的家伙們致敬??。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guī),他們也不愿安于現(xiàn)狀。你可以引用他們??,反對他們?,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fā)展…

這段文案出自蘋果公司1997年拍攝的那支經典廣告《非同凡“想”》,廣告中展示了17位20世紀的標志性人物,臺詞非常震撼,由喬布斯親自配音。

下圖中的這三位代表人物,分別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瑪莎·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和??約翰·列儂(John Lennon),看著這些傳奇人物的形象,仿佛看到了不同時代的思想火花碰撞。

??公路路牌上寫著“Cupertino”,這是蘋果公司總部所在的地方——美國加州的庫比蒂諾市??。這里,也是蘋果最炫酷的“家”——Apple Park的所在地。每一塊路牌仿佛都在告訴你,科技巨頭的靈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日歷上的7月17日可不是隨便選的,它是“世界Emoji日”。不過,日歷上的日期在不同平臺上不完全一樣。比如,華為就選了自己成立的日子??——1987年9月15日,作為日歷上的特別日期;而Facebook則把5月14日——馬克·扎克伯格的生日??,標記為它的紀念日。每個平臺都用獨特的方式慶祝與紀念。

02 Emoji有歷史

自1971年第一封??電子郵件發(fā)出,信息交流開始走上了簡潔直白的路線。進入手機時代,面對更小的屏幕和更緊湊的時間,傳達情緒變得比以往更具挑戰(zhàn)——但也變得更加關鍵。

1982年9月19日,歷史上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了。

這一天,美國匹茲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斯科特·法爾曼(Scott Fahlman)發(fā)現(xiàn),校內的BBS留言里,純文本信息有時候讓作者的意圖變得模糊不清——有時一個玩笑被當真,而一段真誠的話??則被誤解為玩笑??。

于是,教授提出用“ ?? ”和“ ?? ”來區(qū)分信息和幽默,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電腦表情的誕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世界各地,網民們結合本土文化創(chuàng)造出了富文化特色的網絡表情符號。

在俄羅斯????,人們耳熟能詳的科幻小說中有一個頭上長滿觸角的海底怪獸??,網民們用 “{:?” 來代表它,還有用“[:|||:]”來代表手風琴??,代表已經過時的笑話,或者批評某人老調重彈。在日本,人們更擅長用“^_^”表示微笑,代替“:-)”符號。

顏文字(kaomoji)已經在世界各地找到了本土化的合適方式生根發(fā)芽??。

而真正的Emoji誕生,來自1999年的日本。

移動運營商 NTT DOCOMO 的設計師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發(fā)布了一組用于手機??和尋呼機??的表情符號,名字由日語單詞 e「圖片」和 moji「字符」組合而來。

栗田穰崇借鑒了日本漫畫??、字體 Zapf Dingbats ?? 和常見的標點符號組合表情等各種來源,繪制了 12 x 12 像素網格的176個初始Emoji。

這樣一個靈感的碰撞??,不僅讓NTT DOCOMO的界面活了起來,也讓人們的交流變得生動有趣。今天的Emoji符號庫已經擴充到數千個,遠遠超越了最早的那一小批設計,成了全球溝通的好伙伴。而回頭看,栗田穰崇的那些小小像素圖案,依然是今天表情符號的起點。Emoji不僅能幫文字帶上情緒濾鏡??,還填補了數字世界的生硬感。

值得一提的是,這組初始Emoji的原稿??,已被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 MoMA 收藏,并有一本相關的書在售。

2011年,蘋果iOS 5的輸入法中加入了Emoji,讓這套表情符號開始在全球流行。

2014年8月,牛津詞典在線版(Oxford Dictionary Online)將“Emoji”添加到了新詞匯中,這意味著Emoji已經變成了一個正式詞匯。如今,通過Unicode的統(tǒng)一編制??,不同的手機系統(tǒng)和軟件都帶有自家的表情符號。

03 Emoji的發(fā)展

1. Emoji 與藝術家

隨著表情符號逐漸浸潤我們的生活,它們已成為日常溝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網絡時代,許多藝術家們?????也把Emoji作為創(chuàng)作元素,發(fā)展出獨具一格的Emoji藝術。

Cantor Fine Art畫廊的主理人Sam Cantor,將人們耳熟能詳的藝術家們設計成了新的Emoji形象,使經典與流行文化碰撞出別樣火花??。

2. Emoji 與產品設計

上個月的萬圣節(jié),Instagram上線了一個有關Emoji的彩蛋,輸入??、??、?? 等Emoji,或鍵入“Happy Halloween”“Pumpkin carving”“Trick-or-treat”等關鍵詞,便會觸發(fā)萬圣節(jié)特效。

Uber Eats 使用Emoji搜索??,讓不同語言的人們都能輕松在平臺上點餐。

在產品設計時,需要留意版權問題。Emoji屬于Unicode統(tǒng)一碼??,這意味著每個Emoji都有專屬的字符編碼。在同一個編碼下,不同平臺會顯示各自風格的圖像。只要遵守Unicode聯(lián)盟的相關條款,任何人都可以免費查看、復制并使用這些符號。

3. Emoji 小百科

介紹大家一個超全面的 Emoji 百科網站(www.emojiall.com)。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每個Emoji背后的歷史故事??、衍生過程??以及高清圖片,還可以查看不同平臺間的樣式差異。尤其是一些有關其它國家的文化類型Emoji,能讓你一窺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按照不同的文化、職業(yè)、節(jié)日等維度,還有各種專題等你去探索??!

甚至,你可以通過這個網站與一些Emoji人格的AI機器人進行對話,如下圖,小動物保護協(xié)會的會員狂喜????。

還有,你可以通過Emoji翻譯器??????將文字全部轉為Emoji,讓朋友猜猜看你想說什么。我復制了一段赤壁賦給它,效果還不錯。

4. Emoji與AI結合

風頭正盛的AI與Emoji的結合,也有很多有趣的玩法,像下面這個網站(emojis.sh)就可以通過AI來生成自己的Emoji??。

下面是一些網友的作品截圖。

04 文章結語

我的這篇文章從簡單的Emoji彩蛋分享開始動筆,很快迷失在有關它的爆炸信息量里,匆匆找個脈絡寫了這篇并不全面的文章。

過程中,我驚嘆于每個小小表情符號的背后,涉及的海量人、事、物,以及那些設計師們靈感爆發(fā)的時刻??,創(chuàng)意的出現(xiàn)與落地,對人們的影響與反哺;看到一個歷史只有幾十年的事物,在不同文化與環(huán)境中演化變遷的奇妙旅途,甚至折射出各個民族的人們對于生活的熱愛??。

我喜歡這類東西,將它們匯聚形成一篇文章的感覺真好,希望大家也能看得愉快, 下篇文章再見????!

參考內容:

1. 誰發(fā)明了笑臉符號?https://cn.nytimes.com/lifestyle/20121205/c05smile/

2. 栗田穰崇:發(fā)明表情符號的人https://www.cnn.com/style/article/emoji-shigetaka-kurita-standards-manual/index.html

3. 當藝術愛好者說話時 Emoji:Cantor Fine Art 將著名藝術家變成數字插圖 https://www.yatzer.com/art-emojis-cantor-fine-art-los-angeles

4. Apple Think Different The Crazy Ones – Commercial Narated by Steve Jobs (1997)

5. 表情符號是否受版權保護? https://www.emojiall.com/zh-hans/help-are-emojis-copyrighted

作者:劉可心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58UXD】,微信公眾號:【58UXD】,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